一文弄懂三焦辨證,要點全在裡面

2021-12-30 北京針刀醫學研究院

三焦為上焦、中焦、下焦,三焦辨證是根據溫熱病發展發生的一般規律而創立的一種辨證方法,為中醫辨證方法之一,在臨床多有應用。邪在上焦、中焦、下焦時各有什麼樣的表現?如何進行辨證?下文為您講解。

(1)邪襲肺衛

證候:發熱,微惡風寒,咳嗽,頭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赤,舌苔薄白欠潤,脈浮數等。

辨證要點:發熱、微惡風寒、咳嗽為辨證要點。

病機: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手而統衛,故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手而統衛,故溫邪犯肺,外則衛受邪鬱,內則肺氣失宣。

(2)邪熱壅肺

證候:身熱,汗出,口渴,咳嗽,氣促,氣喘,苔黃,脈數等。

辨證要點:身熱、咳喘、苔黃為辨證要點。

病機:邪熱壅肺,肺氣閉鬱。

(3)溼熱阻肺

證候:惡寒發熱,身熱不揚,胸悶,咳嗽,咽痛,苔白膩,脈濡緩等。

辨證要點:咳嗽、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病機:溼鬱衛表,肺失宣降,即吳鞠通所說:「肺病溼則氣不得化。」《溫病條辨·下焦篇》42條自注吳氏所說「肺病溼」是指溼犯太陰,其「氣不得化」指肺失宣化。肺氣失宣,影響鬱遏衛表溼邪失於宣散。

(4)邪陷心包

證候:舌質紅絳,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謇肢厥等。

辨證要點:神昏、肢厥、舌絳為辨證要點。

病機:邪陷包絡,機竅阻閉是其主要病機變化。邪陷途徑有肺衛溫邪不解,內傳心包,導致機竅阻閉(稱為逆傳心包)者;有溫邪從表及裡,漸傳心營者;有溫邪直中(如暑熱病邪),逕入心包者。熱陷心包常夾痰兼瘀。

(5)溼蒙心包

證候:神志昏蒙,時清時昧或似清似昧,舌苔垢膩,舌色不絳。

辨證要點:神志時清時昧,舌苔垢膩為辨證要點。

病機:氣分溼熱釀蒸痰濁,蒙蔽包絡是其主要病機變化。

(1)臨床常見證型包括邪襲肺衛,邪熱壅肺,溼熱阻肺,邪陷心包和溼蒙心包等證。

(2)多種感染性或傳染性疾病導致的中毒性休克、現代流行性感冒、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乙腦、流腦、流行性出血熱等病某些臨床表現與上焦病證頗為相似,可參照本證辨證施治。

(1)陽明熱盛

證候:壯熱,不惡寒,反惡熱,面紅目赤,汗出,口渴引飲,氣粗,苔黃燥,脈洪大。

辨證要點:壯熱,汗多,渴飲,苔黃燥,脈洪大為辨證要點。

病機:溫邪侵入胃經,邪正劇爭,裡熱蒸迫是其主要病機變化。足陽明胃為燥熱之經,多氣多血,喻為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皆從其稟受。因其陽氣旺盛,故抗邪力勝。邪熱傳入胃經,正氣奮起抗邪,邪正相爭,裡熱熾盛,外而肌腠,內而臟腑,無不受其燻灼,故見一派裡熱蒸迫證候。

(2)腸腑熱結

證候:日晡熱甚,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腹部硬滿疼痛,苔黃黑焦燥,脈沉有力。

辨證要點:潮熱、便秘、苔黃黑而燥、脈沉有力為辨證要點。

病機:邪熱結聚,與腸道糟粕相搏,耗傷陰津,腸道傳導失司是其主要病機變化。

(3)溼熱中阻

證候:高熱持續,不為汗衰,煩躁不安,脘腹痛滿,噁心欲嘔,苔黃膩或黃濁。

辨證要點:身熱、嘔惡、苔黃膩或黃濁為辨證要點。

病機:溼熱俱盛,或熱重溼輕,困阻脾胃,使脾胃升清降濁受阻,氣機失於宣展。

(4)溼熱積滯搏結腸腑

證候:身熱,煩躁,胸脘痞滿,腹痛不食,大便溏垢如敗醬,便後不爽,舌赤,苔黃膩或黃濁。

辨證要點:身熱,腹痛,大便溏垢,苔黃膩或黃濁為辨證要點。

病機:腸道溼熱與糟粕積滯相搏,腸道傳導失職。

(1)臨床常見證型包括胃經熱盛、腸道熱結、溼邪困脾、溼熱中阻和溼熱積滯搏結腸腑等證。12月9日河南新型膏藥、液體膏藥、三伏貼、乳膏劑及美容塗膜劑製作培訓班--點擊查看

(2)西醫疾病糖尿病、便秘、抑鬱症、膽囊炎、黃疸等病某些臨床表現與中焦病證頗為相似,可參照本證辨證施治。

(1)腎陰耗損

證候:身熱,顴紅,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口燥咽幹,脈虛神倦,耳聾等。

辨證要點: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口燥咽幹,脈虛神倦為辨證要點。

病機:邪熱深入下焦,耗傷腎陰,形體及臟腑失於滋養是其主要病機變化。

(2)虛風內動

證候:手指蠕動,甚或瘛瘲,神倦肢厥,心中憺憺大動,舌幹絳而痿,脈虛弱等。

辨證要點:手指蠕動或瘛瘲,舌幹絳而痿,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病機:腎陰耗損,肝木失養,風從內生是其主要病機變化,即所謂「水不涵木」。虛風內動是在腎精耗損的病理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故有腎精耗損的基本表現,再則是虛風內動的症狀。

(1)臨床證型包括腎陰耗損和虛風內動證。

(2)西醫疾病甲亢、遺精、急性大失血、脫水等病某些臨床表現與下焦病證頗為相似,可參照本證辨證施治。

掃描底部二維碼免費贈送以下福利 ! !

第十期筋膜軟組織平衡調節與針刺療法臨床實戰精英班暨筋膜系統與肌肉-骨骼-神經新鮮實體精細解剖高級研修班

(全新理念+理論精講+精準評估+新鮮大體+實體練習+指導實操)

 

【學術背景】

針灸醫學、經絡醫學是中國醫學文化的寶貴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完善的理論體系、臨床操作簡易、療效確切明顯,且經濟方便等特點,深受歷代人民接受和認可;但怎樣進一步提高療效、與現代醫學相融合,使針灸醫學真正的發展創新?經絡的結構基礎又與現在醫學的神經、肌肉、筋膜、血管、淋巴管等組織有著那些千絲萬縷的關係?怎樣用現在人的視角、現代醫學的觀點理解經絡存在?怎樣用解剖學知識理解針灸、理解穴位,達到精準評估、精確定位、針出症消的目的,是當代醫師值得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怎樣理解全身的筋膜組織形成的人體軟性框架與中醫的整體觀、經絡腧穴、陰陽平衡的關係?筋膜系統所形成的人體軟性框架與人體內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循環淋巴系統及內臟的關係?怎樣用現代醫學觀點理解針刺幹預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神經-免疫系統功能反應及針刺效應與應激反應的關係;也是開展本次「第七期筋膜軟組織平衡調節與針刺療法臨床實戰精英班暨筋膜系統與肌肉-骨骼-神經新鮮實體精細解剖高級研修班」的核心目的。

 

「筋膜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南方醫科大學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科原負責人原林教授及科研團隊,在國家863項目「數位化虛擬人體若干技術」「數位化虛擬中國人的數據集構建與海量資料庫系統」和國家973課題「針灸理論的筋膜學說基礎研究」的研究成果上,是在探索人體「經絡」解剖學實質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原創的學科理論體系。其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筋膜支架網絡。通過中醫學和解剖學結合,以筋膜為載體把中醫的功效表現挖掘出來,回歸科學中醫的本質,是用中醫思維對人體觀和方法論的一次全新嘗試。


 

恩科斯說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鍾南山院士說:「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遍布全身的筋膜纖維性結構,構成了軀體、內臟、器官及各個功能組織連續性的龐大網絡支持系統,使人體各個功能組織、器官構成統一的整體;筋膜組織內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支及神經末梢,對機體具有支持、儲備、調控與修復更新的作用。筋膜內神經的支配和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調控為組織局部及功能系統提供了穩定的內環境。

 

怎樣理解人體筋膜系統與中醫整體觀的關係?筋膜(人體軟性框架系統)、運動系統(骨骼、肌肉)平衡與慢性疼痛及內臟功能性疾病的關係;在針刺幹預或手法康復治療怎樣能夠做到精準評估、精確定位、提高診療效果,尤其是遠期療效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不復發?我們從筋膜系統的精細解剖入手,由筋膜學創始人原林教授、筋膜實戰型解剖學專家原海旺教授領銜主講;詳細講解全身筋膜系統與骨骼、肌肉、神經及內臟的關係;筋膜系統平衡失調與慢性疼痛及內科疑難病發病機理;及筋膜系統人體軟性框架平衡理念下針對慢性疼痛及內科疑難病,針刺幹預的定點、定位、針刺方法和技巧;新鮮實體解剖下對人體筋膜系統的重新認識;我們相信通過本次「第十期筋膜軟組織平衡調節與針刺療法臨床實戰精英班暨筋膜系統與肌肉-骨骼-神經新鮮實體精細解剖高級研修班」的學習,一定會讓您有所啟迪、有所收益,2021年12月10日—13日(9日報到)河南•鄭州,期待您的參與!

 

講師團隊

1原海旺:筋膜解剖實戰型專家

 

受聘於河南省醫學臨床模擬解剖創始人、筋膜軟組織整合醫學創新發展聯盟副主席、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軟組織診療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軟組織解剖組主任、河南省軟組織病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頸肩腰腿痛醫師學會解剖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解剖委員會理事、中國科學院解剖院士工作站高級工程師、中國中醫藥研究協會軟組織診療委員會理事、鄭州宏科衛教用品有限公司解剖技術總監。從事臨床解剖教學20餘年,曾參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山醫科大學,浙江大學,溫州醫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醫學院校的基礎解剖教學及生命科技館的建設解剖技術支持!參與編著鼻整形外科學,脂肪移植抗衰,實物解剖圖譜,臨床實物解剖應用學等著作。

(註:以上專家為筋膜軟組織整合醫學創新發展聯盟講師團隊,本次研修班現場授課老師以課程安排為準。)

【授課內容】

一、筋膜學基礎理論及上肢肩背部平衡失調及針刺幹預(12月10號)

(一):筋膜基礎理論專題

1、筋膜學的人體觀和方法論;2、人體結構的兩系統理論;3、筋膜學相關基礎研究;4、筋膜--結締組織臨床的重要性;5、什麼是筋膜(筋膜的本質的探討);6、筋膜與神經的關係;7、筋膜運動張力傳導;8、筋膜對機械負荷的適應性;9、肌筋膜的力學傳遞(運動中的筋膜力線);10、筋膜的生理和生物學;11、筋膜是—感覺器官;12、筋膜的主要功能;13、筋膜組成成分的功能;14、筋膜的重要性;15、筋膜系統與中醫針灸機制的探討。

(二)頭面部、肩頸部、上肢平衡失調專題

1、頭面部、肩頸部、上肢部平衡失調骨性元素、筋膜、軟組織元素分析;2、頭面部、肩頸部、上肢部平衡失調生物力學特點;3、頭面部、肩頸部、上肢部平衡失調代償機制及臨床症狀分析;4、頭面部、肩頸部、上肢部平衡失調的相互影響與相關症狀分析;5、頭痛(全頭痛、偏頭痛、枕後痛、頭頂痛、前額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經期頭痛等)、頭暈、面癱、耳鳴、三叉神經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發部位的尋找及針刺幹預方案的設計;6、頸痛(前屈痛、後伸痛、側彎痛、旋轉痛、自覺痛)、肩痛、手麻、肘內側痛、肘外側痛、背痛(上背痛、下背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發部位的尋找及針刺幹預方案的設計。

 

二、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調及針刺幹預(12月11號)

1、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調骨性元素、筋膜、軟組織元素分析;2、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調生物力學特點;3、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調代償機制及臨床症狀分析;4、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調的相互影響與相關症狀分析;5、習慣性腰扭傷、腰痛(睡下腰痛、晨起腰痛、久坐腰痛、久站腰痛、抱物痛、翻身痛、彎腰痛、腰部運動檢查時疼痛等)、腰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大腿根疼痛、會陰痛、痛經、下肢奇冷、下肢靜脈曲張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發部位的尋找及針刺幹預方案的設計;6、膝痛(內側痛、外側痛、前側痛、後側痛、全膝痛、鵝足痛、伴有膝關節功能障礙的膝痛等)、跟底痛(小腿前傾、骨盆前旋、胸椎曲度加大與頭前移、神經分布區過敏)、前足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發部位的尋找及針刺幹預方案的設計。

三、頭面部、頸背部、上肢部新鮮實體解剖專題(12月12號)

(一)、頭面部新鮮實體解剖專題

1、頭面部筋膜、肌肉、神經、循環新鮮實體精細解剖;2、12對腦神經的解剖學特點;神經走行、支配區域、功能特點;3、12對腦神經與頭面部筋膜、脂肪、肌肉、骨骼及功能器官眼、耳、鼻、舌、咽等解剖學關係;4頭面部疾病神經學評估及針刺幹預治療解剖學要領和風險的逃避;4、常見頭面部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假性近視、屈光不正、視網膜病、視神經萎縮、青光眼、耳鳴、神經性耳聾、鼻炎、鼻竇炎、失聲等針刺幹預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特效部位(穴即一針治療)定點、定位及進針要領的把握。

(二)、上肢部新鮮實體解剖專題

1、肩帶及上肢部筋膜、肌肉、神經、循環新鮮實體精細解剖;2、臂叢神經及其分支神經走行、支配區域、功能特點;3、臂叢神經及其分支肩帶及上肢部筋膜、脂肪、肌肉、韌帶、骨骼等組織解剖學關係;4、肩胛上神經、胸外、內側神經、上、下肩胛下神經、胸背神經、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及上肢皮神經等神經學損害評估及針刺幹預治療解剖學要領和風險的逃避;5、常見頸肩、上肢部軟組織損害及肩周炎、上肢神經卡壓類疾病的針刺幹預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特效部位(穴)定點、定位及進針要領的把握。

 

四、軀幹部、下肢部新鮮實體解剖專題(12月13號)

(一)、頸背軀幹部新鮮實體解剖專題

1、頸背軀幹部筋膜、肌肉、神經、循環新鮮實體精細解剖;2、脊髓、腦脊膜及神經根管內脊神經及神經根的被膜及其系;3、椎管骨內膜、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網膜、軟脊膜的解剖學特點;4、脊神經的分支及其功能;5、31對脊神經的解剖學特點;發出、神經走行、支配區域、功能特點;6、脊神經與項背部筋膜、脂肪、肌肉、韌帶、骨骼等組織解剖學關係;7、項背部常見疾病神經學評估及針刺幹預治療解剖學要領和風險的逃避;8、常見項、頸、胸、腰、骶部軟組織損害;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脊神經後支、臀上皮神經卡壓;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針刺幹預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特效部位(穴)定點、定位及進針要領的把握。

(二)、盆帶和下肢部專題新鮮實體解剖專題

1、盆帶和下肢部筋膜、肌肉、神經、循環新鮮實體精細解剖;2、腰叢、骶叢神經及其分支神經走行、支配區域、功能特點;3、腰叢、骶叢神經及其分支盆帶及下肢部筋膜、脂肪、肌肉、韌帶、骨骼等組織解剖學關係;4、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臀神經及下肢皮神經等神經學損害評估及針刺幹預治療解剖學要領和風險的逃避;5、常見盆帶、下肢部軟組織損害及男女性功能障礙、生殖系統疾病、股骨頭壞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跟骨痛、下肢神經卡壓類疾病的針刺幹預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特效部位(穴)定點、定位及進針要領的把握。

 

【招生對象】

從事中醫、骨科、外科、內科、疼痛科、針灸推拿科、康復理療科等各級醫院、醫療單位的臨床醫生,個體診所、門診、民間醫生及醫療健康相關科研及服務人員均可參加學習。

 

(該研修班以筋膜系統精細解剖為基礎,核心探討筋膜與骨骼、肌肉、神經的關係;在筋膜「人體軟性框架系統」平衡的理念下,對疾病的重新認識,找到疾病的原發部位精準評估、精確定點、定位;在新鮮實體上指導老師指導學員針刺練習及臨床操作技巧;在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力求使每個學員都能夠獨立操作。

 

(特別聲明:該班臨床上所用針具為多種針具,根據治療目的可選擇傳統針灸針、圓利針、針刀、內熱針、銀質針、撥針、浮針、筋膜針、腦針、筋骨針、髓針、松骨針、骨針等)。

 

其他事項

收費標準:6800元/人(預交500元,贈送價值3600元的原海旺老師主講的「筋膜軟組織平衡調節線上直播課程」),老學員復訓需交納2000元材料費)。

註:因場地和實操材料限制,為提高教學質量;該班只招收30名學員,招滿為止(可安排下期)

報到時間2021年12月9日全天報導(10—13號全天培訓)

報名諮詢:魏老師13718030904

報名地點:鄭州     

課程諮詢掃碼即可

相關焦點

  • 溫病辨證(二)三焦辨證
    三焦辨證三焦辨證是吳鞠通繼葉氏衛氣營血辨證方法之後而創立的又一種溫病辨證綱領,其臨床意義與衛氣營血基本相同
  • 馬天明:簡析溼熱之三焦與衛氣營血辨證在皮膚科的應用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的題目是簡析溼熱之三焦與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論治在皮膚科上的應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對於溼熱之邪的認識:第一,溼熱之邪有外感和內生之分;第二,溼熱之層次有氣分溼熱和血分溼熱兩種,從衛氣營血辨證角度來看所佔的比例更多為氣分溼熱和血分溼熱;第三,溼熱的部位有上焦溼熱、中焦溼熱、下焦溼熱之分,從三焦辨證來看;第四,從臟腑辨證來說以脾胃溼熱、肝膽溼熱相對居多,在病例裡面也有。
  • 辨證入門捷徑:給你5張快速辨證表
    主要內容:四診:望、聞、問、切診;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辨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診斷:常見疾病診斷及證侯診斷;症狀鑑別;病案書寫
  • 沈紹功全科治要講座(六):外熱、內火(虛火,實火)—精確辨證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的總綱: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證,即證候,是機體在致病原因和條件作用下,機體與環境之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關係紊亂的綜合表現,所以,明確了某一證候,即是對疾病發展階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鬥爭的強弱、陰陽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況的概括。
  • 沈紹功全科治要講座(四):外風、內風、痰—精確辨證!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醫理窮源丨三焦
    其中「三焦」有形論又有「三焦網膜說」、「三焦淋巴說」、「三焦脊神經說」、「三焦消化系說」、「三焦胸膜說」以及「三焦部位說」等;「三焦」無形論主要是「氣化三焦說」。作為六腑之一,三焦必然具有六腑共有的功能特性――「……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明確指出了三焦的功能是運行人體水液。
  • 三焦,臟腑間的通道
    「三焦」一詞最早出現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記載,「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認為三焦為六腑之一,其分布從頭至腳,無處不管。《難經》明確提出三焦的分布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黃帝內經》《金匱要略》都已有臟腑辨證之意,華佗《中藏經》首次從臟腑虛實寒熱進行辨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也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分列方藥,張元素《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用藥式》以及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則對臟腑辨證的理法方藥進行了細緻的論述。這一辨證方法之所以仍為目前《中醫內科學》所沿用,在於《黃帝內經》中的四時五臟陰陽作為理論核心,以五臟統領辨證思路有其理論基礎。
  • 中醫診斷:三焦辯證
    三焦辨證,是外感溫熱病辨證綱領之一,為清代醫家吳鞠通所倡導。它是根據《內經》關於三焦所屬部位的概念,大體將人體軀幹所隸屬的臟器,劃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從咽喉至胸隔屬上焦;脘腹屬中焦;下腹及二陰屬下焦,並在《傷寒論》六經分證和葉天士衛氣營血分證的基礎上,結合溫病的傳變規律特點而總結出來的。
  • 「三焦」到底是什麼?
    但細想一下,人是住在牆、地板和天花的結構裡面嗎?人真正生活之處是牆、地板和天花中的空間,這個空間難道沒有用嗎?再看彈簧,它的結構是一圈圈螺旋式的鋼線,但如果鋼線間沒有空間,彈簧還有彈性嗎?人們白天工作學習,是生命之實;晚上睡覺是無所作為,從人生的角度看,這是生命之空。但這生命之空是在浪費時間嗎?
  • 說說三焦
    三焦,就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的概念在中醫基礎中比較多,我們暫時只講比較簡單粗暴的一種解釋,可以直接用西醫解剖。首先體腔內有橫膈膜,橫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間的分隔,它位於心臟和雙側肺臟的下面,肝臟、脾臟、胃的上方,就像一個大圓盤平放在身體內部,分隔了胸腔與腹腔,隨著呼吸而上下運動。
  • 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
    中醫學發展到今天,它的辯證方法很多,八綱辯證、臟腑經絡辯證、氣血津液辯證、病因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焦辯證等等,那麼六經辯證和這些辯證方法是什麼關係呢? ——六經辨證中包含八綱分證——  ①六經中包含陰陽分證:三陽病多陽證,三陰病多陰證。
  • 臟腑辨證:脾與胃病辨證(一)
    (一)脾氣虛證 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運化失健所表現的證候。多因飲食失調,勞累過度,以及其它急慢性疾患耗傷脾氣所致。 【臨床表現】納少腹脹,飯後尤甚,大便溏薄,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晃白,形體消瘦或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
  • 三焦,元氣的通道!三焦堵塞的人,體胖、多痰、發脹
    到底什麼是三焦啊?這個三焦,中醫理論下有三種含義。一個是六腑之一的三焦,一個是人體部位的三焦,一個是辯證時候所談到的三焦。我們在這裡說的,就是六腑之一的三焦。
  • 張效霞:三焦真原(三)
    [1]巢氏可謂是闡釋三焦名義的先行者。其後,滑壽云:「三焦,相火也,火能腐熟萬物,焦從火,亦腐物之氣。命名取義,或有在於此歟?」[2]章虛谷宗此說,並有所發揮,他說:「三焦者,相火用事,熟腐水谷而化精微,生津液而通水道,故名為焦,取火熟物之義。相火足,氣化行,則水道通利而清濁不混。」[3]滑伯仁的這一解釋,可謂精闢、妥當。但楊玄操卻云:「焦,元也。天有三元之氣,所以生成萬物。
  • 84 雙手託天理三焦習練要訣 整理篇
    2)手臂上舉時,注意要用兩臂夾緊耳朵,因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紀大的人手臂上舉時可慢一些,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調整上舉的高度。3)兩掌向上託起並上舉,舉到最高點的時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會兒。屏息就可讓我們的氣機在五臟六腑之中鼓蕩一圈,即「內按摩」,用氣機按摩我們的五臟六腑。4)兩臂上舉並屏息,除了按摩內臟,也鍛鍊了人體的膈肌。經常鍛鍊膈肌,可延緩衰老。
  • 臨床辨證新方法:排毒和排毒管道
    中醫書友會第1489期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I導讀:中醫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辨證方法,如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這些辨證方法從不同角度認識了疾病的病理狀態,指導臨床治療。每種辨證方法均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
  • 此物辛香清爽,溫通三焦,服之可除一身之溼,使人三焦通暢
    此時最適宜用一些辛散溫通之藥,方能使人一身溼邪消散,三焦通暢無阻。在諸多的中醫良藥,恰有一物正有此效,此物名為「白豆蔻」,乃是一味常用的化溼除滯、溫中行氣的良藥。對於體內溼邪阻滯、三焦不暢等情況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但經醫院多次照片及CT檢查,其腿部骨折已經癒合。詳視患者,雙腿雖腫,但皮膚並無瘀紫之狀,雙腿雖痛而行步障礙,但其膝與趾卻可以屈伸。詢及雙足陣發煩熱,伴口苦,尿黃。察其舌苔黃膩,脈象濡數。辨證為溼熱痺阻之證,以加味二妙散治之,旬日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