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禮樂!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26日將登臺

2021-01-20 瀟湘晨報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公制禮作樂,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曾侯乙編鐘是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它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文物愛好者、遊客慕名而至。受疫情影響,湖北省博編鐘樂舞演出曾一度暫停,直至今年8月上旬才恢復。

吉林冬季文博會是第五屆吉林雪博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將舉辦產業峰會、文博單位展覽展示等,同時,還邀請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長春市文廟博物館傳統文化藝術團等單位現場演出。

12月26日9:30,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6號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將為觀眾奉上一組反映中國先秦時期禮樂場景以及古今中外的多首樂曲。屆時,由曾侯乙編鐘小型青銅仿製件、編磬、篪、笙、瑟合奏的《竹枝詞》《彩雲追月》等樂曲將緩緩奏響。

資料圖

據悉,第五屆吉林雪博會之行,是湖北省博在武漢經歷疫情後首次參加的文博會。跨越千山萬水,湖北省博編鐘樂團專門為雪博會編排演出。

現場聆聽「孔子時期」的音樂在白山松水間奏響,這樣的機遇千載難逢,讓我們演出現場見!

小貼士:

曾侯乙編鐘年代為戰國早期。鍾架長7.48米、高2.65米。全套編鐘共65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上層為三組共19件鈕鍾、中下層五組共45件甬鍾,及一件楚惠王贈送給曾侯乙的鎛鍾所組成。鍾及架、鉤上共有銘文3755字,內容為編號、記事、標音及樂律理論。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程的雙音,整套編鐘音域可跨五個半八度,中心音區十二個半音齊備,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的樂曲。(來源:彩練新聞)

(責編:王海躍、謝龍)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劇透雪博會⑨|先秦禮樂!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26日將登臺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公制禮作樂,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出土了距今2400餘年前的樂器——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為止出土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域最廣、氣勢最宏偉的套編鐘。
  • 第五屆吉林雪博會‖6號館26、27日演出節目單,請查收
    2020年12月25日-29日,第五屆吉林國際冰雪產業博覽會暨第二十四屆長春冰雪節開幕式系列活動將在長春市啟幕! 屆時,將開展以「中國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為代表的9項主體活動,以「冬奧主題」為代表的10項系列活動,全省各地冰雪文化、旅遊、體育、商貿、教育等系列冰雪節事活動近300項將全面啟動。
  •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湖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並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
  • 湖北省博物館:新時代的傳承之夢
    因為《國家寶藏》,雲夢秦簡等文物成了「明星文物」,也有多位博物館館長、今生故事講述嘉賓成了被觀眾熟悉、敬仰和熱議的「明星人物」。他,是將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和雲夢睡虎地秦簡帶上《國家寶藏》的「明星館長」。他,亦是從事主要研究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和楚文化的專業學者。他,就是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館長——萬全文。
  • 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 華夏正音在荊楚大地迴響
    講到這個樂團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現任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系主任的譚軍教授。在學校主教笙演奏、編鐘古樂演奏、民族管弦樂合奏的譚軍已經從教29年了,說起他與編鐘,特別是曾侯乙編鐘的緣分則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準確地說是1985年的9月。當時譚軍剛剛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每到周末都會到湖北省博物館做社會實踐,參與編鐘的演出。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開放:響徹中外的文化交流「特使」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1983年,第一套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通過國家驗收,達到了「形似」「聲似」的效果。1984年國慶期間,專門成立的湖北省編鐘樂團應邀赴北京,用剛剛榮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曾侯乙編鐘複製件,為共和國生日獻上了首場大型民族交響樂。
  • 荊楚文化寶庫——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屬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成為湖北省和武漢市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窗口和地標性建築。
  • 共覽湖北省博物館,相約世界郵展荊楚文化日
    6月13日是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中的「荊楚文化日」。當天,大家可在展覽現場觀荊楚歷史、賞知音雅樂、品靈秀湖北,領略湖北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如果「荊楚文化日」讓您意猶未盡,也不用感到遺憾,只需到湖北省博物館,就能看到24萬餘件歷史遺存,珍藏在這個神秘的荊楚文化寶庫之中。大湖之北,絕豔江城;山澤富饒,琴詩酒賦。
  • 湖北省博物館,值得一說的是這裡的編鐘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套
    湖北省博物館在東湖風景區裡面,我去的時候是2015年的9月,乘軌道交通四號線在東亭站下沿黃鸝路步行900米到的。博物館的參觀時間為9:00—17:00(15:30停止入場),星期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為了錯開周一特意第一天沒去博物館選擇周二去,值得一說的是這裡的編鐘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定期還有編鐘的表演非常值得一看。湖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古代近代的展品都集中到了一起,參觀起來挺方便的。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是儲藏和傳輸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場所,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一直發揮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中國作為擁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及其文物是世所罕見的。
  • 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足夠震撼你的心靈!
    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現荊州市荊州區)望山1號墓出土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素有「天下第一劍」、「青銅劍之王」美譽,屬於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所有。當年出土在場文物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
  • 除了曾侯乙編鐘,湖北省博物館還有多個鎮館之寶,抽時間去看看吧
    湖北省博物館坐落於武漢東湖風景區,始建於1953年,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館藏精品中最著名的是戰國早期東周時期文物曾侯乙編鐘,此外還有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鄖縣人頭骨化石等。湖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24萬餘件,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
  • 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譚軍:編鐘演奏不只是敲鐘
    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總經理,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武漢音樂學院青年民族樂團指揮、青年編鐘樂團藝術總監、指揮。1975年,考入湖北省巴東縣文工團。1985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開始接觸編鐘演奏。1997年7月1日,由譚盾作曲的交響曲《1997:天·地·人》在香港特區成立慶典儀式上響起。
  • 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東湖風景區旅遊景點遊記
    一、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旅遊景點湖北有兩個最重要的博物館,一個是湖北省博物館,另一個是荊州博物館,它們都是了解荊楚古代文化最理想的地方,先秦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兩個博物館都收藏了大量的楚國文物。
  • 博物館進校園,編鐘演繹小星星變奏曲
    然而,演繹這首名曲的並非西洋樂器,而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編鐘。21日,白鷺街小學的學生不僅有幸現場聽到編鐘演奏,幾名「幸運觀眾」還親自上臺進行了演奏。左邊是編鐘,右邊是罄,前面還有一件樂器,類似古箏,然而同學們都猜錯了。指導老師說到:「你們以為這是古箏嗎?才不是呢,這個叫『瑟』,古箏有21根弦,瑟有24根,而且瑟的音域更廣。」
  • 湖北省博物館恢復開放
    中國日報6月14日電 2020年6月14日,遊客戴著口罩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當天,湖北省博物館、省圖書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湖北美術館、省群藝館等五家省級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社會公眾通過預約方式有序進館參觀。
  • 下月起湖北省博物館閉館升級四個月
    原標題:下月起湖北省博物館閉館升級四個月   金報訊(記者李翌 通訊員孫夏)昨日,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公告,因該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從3月1日起暫停接待公眾參觀。閉館時間預計4個月。省博擴建完畢後,將成為一個集收藏、陳展、科研、保護、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
  • 編鐘編磬展示樂懸制度
    編鐘編磬展示樂懸制度 2017年01月24日 11: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黃敬剛 字號 關鍵詞:曾侯乙;樂器;禮樂制度;樂懸;編鐘;樂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