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沒落造就的天皇點心,不可思議的日本麵包史

2020-12-23 愛梵華愛行走的江米糖

竹籬茅舍,小橋流水......,很多人對日本京都的執著,更多的是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歷唐宋百年過客」。

京都最著名的「清水燒」瓷器行,有一個古老而知名的家族——清水六兵衛,至今已經傳承了八代。

八代傳人清水柾博,上身一件做工精良的休閒西裝,搭配一條灰色褲子,一副文質彬彬的學者風範,他身後的水泥牆上掛著一塊漆面斑駁的木牌,上面寫著繁體漢字「六兵衛窯」。

「我祖上,六兵衛第一代本來是農夫,後從大阪到京都燒窯,曾經師從當年一位著名的陶藝家海老屋清兵衛。自立門戶後,還不會燒紙瓷器,主要生產土陶茶具,一些粗線條的製品,器形原始不規整,帶有很濃鬱的自然風格。」

六兵衛到了第二代的時候,在繼承第一代技術的基礎上,形式和色彩進一步進行了改進,加進了新的內容形式。

日本土陶的原始、古樸、變形甚至殘缺,在中國景德鎮瓷器傳入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到了第三代六兵衛時期,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期。

社會提倡文明開化,走國家工業化之路,此後五、六、七三代六兵衛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中止過窯火,但是傳承未被終止。

清水柾博說:「六兵衛的每一代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空間、社會背景、文化素養進行新的探索,代代創新,每一代都會給家族技藝增添獨特的燒陶標準和燒陶技藝,這是我們家族的最大特點。」

武士道與商道,本來是兩個不同體系的精神道,當武士階層破裂以後,一些武士沒有拘於顏面流為浪人,而是很自然的轉為了手藝人階層。

武士們把手工藝做為副業,增加收入,讓手工業帶入了知識分子的審美,武士的世界同商人的世界,經由手藝物件聯繫起來。

紅豆與麵包的聯繫,是由一個叫木村安兵衛的人創造的。

木村安兵衛的父親是武士,他是家中次子,曾經做過倉庫管理員,1866年明治維新時期的木村安兵衛去了為失業武士設立的職業介紹所任職,首次接觸到麵包,後來產生了要開麵包店的想法。

木村安兵衛幾經周折,最後在東京的尾張町(如今的銀座)開張營業,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東京在當時外國人比較少,受眾市場並不廣,也缺乏在橫濱很容易得到的啤酒酵母。

1870年,美國人威廉.柯普蘭在橫濱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啤酒工廠,這間工廠後來被日本人接受,成立了麒麟啤酒。

為了做出符合日本人胃口的麵包,從酵母的取用到麵團的質感,原料的選擇等等,木村花了六年的時間研發紅豆麵包。

用柔軟的外皮搭配紅豆餡,口感上與日式甜饅頭和中式豆沙包很接近,有日本人最喜歡的紅豆餡兒,還帶著酒的香沁,這種陷入牙齒裡的柔軟清甜一下打中了日本人的心,日本人接受了這種包餡的麵包形式,這也激勵了很多日本麵包有識之士,開發了奶油麵包、果醬麵包等一系列日系代表系麵包。

經常光顧木村屋的顧客中有一位曾任明治天皇的侍從,在天皇外事訪問期間,提供紅豆包做為茶點,木村屋在紅豆包中塞進了鹽漬櫻花瓣,隱約的香氣與鹹味,與紅豆形成了絕妙的組合,天皇與皇后的胃都被紅豆包收買了。

銀座木村屋的紅豆麵包成為皇室制定供應商,聲名遠揚,如果歷史走向不是走到這裡,或許紅豆麵包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獲得如此熱賣,也或者會運氣不佳就此絕跡,總之,時勢造英雄,明治時代對於麵包是特殊的年代。

據說,紅豆是隋唐時候通過遣唐使傳到日本的,遣唐使帶回了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包括中國人把菜、肉包在麵團中的吃法,日本和尚不食肉,改良為用紅豆代替肉餡,做成素食包子。

日本人把紅豆的紅色外皮認為象徵陽氣,可以消炎解厄,節慶日裡習慣用紅豆與糯米一起煮食赤飯。

中筋麵粉——300克

高筋麵粉——100克

細砂糖——8克

雞蛋——20克

活性乾酵母——6克

無鹽黃油(室溫軟化)——40克

淡奶油——40克

室溫水——200克

裝飾:

蛋液、芝麻若干

1、活化酵母:酵母、水、細砂糖放置一起數分鐘;

2、高中筋麵粉、雞蛋、淡奶油混合,加入活化了的酵母水,水份可以保留一點,酌情觀察麵粉的吸水性是否放完、保留部分或者是添加;

3、到出筋狀態放入軟化黃油繼續揉面到完全狀態,一次發酵;

4、準備餡料:成品紅豆沙略甜,我用的是自己煮的無糖紅豆餡與成品紅豆泥的混合,30-40克大小/個把豆沙團成糰子備用;

5、一次發酵至2倍大小分割麵團,50克/個,包入豆餡,二次發酵;

6、195度預熱烤箱。二次發酵後的麵包薄塗蛋液,撒芝麻裝飾;

7、上火190,下火170,15分鐘出爐。

日本的紅豆餡至少有三種,有粒的,泥餡的,小倉餡。粒餡一般多在製作大福、銅鑼燒等時候使用,泥餡通常用來製作赤福餅、櫻餅、羊羹等。

粒餡與泥餡的區別是泥餡多了一道熬煮後的去皮打磨,粒餡吃得出顆粒的感覺;泥餡口感滑順細膩,沒有紅豆的顆粒感,卻保有紅豆的味道;小倉餡比較特別,是大納言小豆與泥餡的混合。

紅豆富含豐富的維他命B,以及礦物質和纖維,有助疲勞後的恢復、改善便秘,連皮食用營養更加豐富。

~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文字原創 ~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曾盛極一時,何解最後沒落,日本政府:他們是「吸血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除貴族之外的超級階層,越到後期反而越被分散,甚至最後到了消滅的地步,武士階層的不復存在,可能會令眾多人產生困惑。日本武士向來不都備受尊重嗎?為什麼最後還是會被消滅?其實,當時的整個日本的武士數量並不多,而且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武士的,他們必須要有一定的後臺實力。
  • 推薦丨《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
    作者文筆流暢,學識淵博,見識超人,*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秉持不偏不倚的態度,詳述天皇和天皇制的起源和發展脈絡,撥開迷霧,闢清謠言,釐清史實,讓讀者自己獨立思考,明辨是非,洞徹兩千多年來日本政治歷史文化脈絡。日本思想家竹內好曾說過,天皇制存在於日本的一草一木之中。廣島大學教授小林文男也曾指出研究天皇和天皇制的重要性。可以說,不了解天皇制,就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我們的近鄰日本。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源賴朝在行政制度上創立了「幕府制度」,將天皇的權力剝奪轉移到將軍的手中,導致天皇淪為傀儡,由此拉開了統治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實際上也標誌著日本武士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一躍成為統治階級。因此德川幕府時代是武士治國最輝煌的階段,武士集團集權壟斷了對全日本的統治權力,而天皇朝廷已經成為名存實亡的傀儡。但在武士治國下,日本也蒙受了不少屈辱的歷史,德川幕府晚期,即1853年在日本爆發了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戶灣的事件,並且要求德川幕府開港互市,迫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德川幕府只好應允。
  • 日本的"國民麵包":木村家紅豆黃油麵包
    原標題:日本的"國民麵包":木村家の紅豆黃油麵包 紅豆麵包堪稱是日本的國民麵包。這種填塞細膩甜糯的紅小豆餡麵包最早在1874年,由一個名為木村安兵衛的人發明,而現在東京銀座的木村屋也被視為紅豆麵包的始祖。
  • 日本武士憑什麼高人一等
    日本茶道是一個有階層限制的藝術,普通老百姓想玩玩茶道是沒有資格的,武士才行。提到武士,喜歡看漫畫的,喜歡看日劇的朋友也都知道,在日本古代,武士是一個很特別的階層,但是仔細想想們是什麼人?這不就是一幫手裡拿著刀,在有錢人,或者說在貴族身邊兒,像私人保鏢一樣的這麼一個性質嗎?有什麼可高貴的,這階層怎麼就這麼厲害了?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公家」與「武家」的關係一直是日本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作為中國文化背景的旁觀者,對日本古代這麼一套體制首先一般是困惑的,因為在東亞地區,正規的政治制度是中國的秦制——即大一統的封建王權,中國、朝鮮和越南都是如此,從來不會出現所謂的「武士階層」。那麼,日本究竟是什麼情況,演化出這種「公家」和「武家」並存的獨特局面呢?
  • 日本天皇是如何被一個女人拉下神壇的
    敘說日本的天皇,不能不提及發生在1221年(承久三年)的承久之亂。而提及承久之亂,又不能不提及北條政子(1156-1225)這位女人。江戶末期史學家賴山陽在《日本外史》中寫道:「修撰將門之史至平治•承久之際,令人扔筆慨嘆之念,從未有過。」這位史學大家為何慨嘆?又為何扔筆?
  • 當傀儡風險也大:長文梳理日本天皇們的「被廢史」
    藥子之變自動出家退位的平城上皇在此之後藤原式家也沒落了,嵯峨天皇改而倚重藤原北家的藤原良房,嵯峨天皇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立弟弟大伴親王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淳和天皇。而淳和天皇投桃報李傳位於嵯峨天皇的兒子正良親王,即仁明天皇。仁明天皇也不忘本,把淳和天皇的兒子恆貞親王(生母為嵯峨天皇女正子內親王)立為皇太子,這就出事了。
  • 日本天皇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日本德仁天皇繼位儀式與中國歷史上「皇帝輪流做」的方式不同,從上古時代一直到現在,日本天皇都是同一個家族的人。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顯得非常的不可思議。武士的身份一般又是世代相傳的,父親是武士,兒子還是武士,這些世代當武士的家族也就成為所謂的「武家」。平安時代的日本,公家生活奢侈,腐敗墮落。武家卻長期習武,生機勃勃。1156年7月1日,鳥羽法皇病故,後白河天皇和崇德上皇之間的矛盾因皇位繼承問題終於激化。後白河天皇覺得武家可以利用,於是就拉攏武家,一起對付崇德上皇和藤原忠實、藤原賴長父子等公家。
  • 說說奇葩的日本文化,這是一種詭異的潮文化,櫻花武士和澀谷
    西方人用大炮打開了日本人的固執,他們又開始了脫亞入歐的文化改革,一如既往的沉迷與引進西方的文化和血統。日本人的特殊思維方式,造就了一個特別矛盾的日本。先說櫻花文化,日本人喜歡櫻花,歷史悠久。在富士山下的山梨縣,有一棵最古老的櫻花樹,據說有2000年了,日本人叫他「神代櫻」。
  • 日本後白河天皇為什麼會被源賴朝叫做「日本第一大天狗」?
    後白河天皇是日本在幕府時代前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天皇,而他的死也標誌著日本天皇徹底失去了實權。有意思的是,源賴朝曾公開將後白河天皇叫做「日本第一大天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國家丨傳說中的日本武士居然是士兵?
    被你猜到了,其實新佑衛門,是一個日本武士。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呢,就和日本武士有關。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疑問:什麼是「武士」?他們從哪兒來?他們身上真的會帶好幾把刀嗎?……別急,聽我慢慢和你講。武士故事要從早期的日本說起,那時日本的統治者——「天皇」,為了更好地保衛自己的國家,向全國發出徵兵的命令:除了奴隸,全國的成年男子都必須去當兵保衛自己的家園
  • 焦點:《日本新華僑報》總主筆作序 推薦《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
    胡煒權在《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一書中,通過70個歷史謎題,10幅彩繪,8張圖表,全方位解讀日本天皇的生死愛欲和前生今世,以深厚的學術功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最新學術研究生活,為大眾讀者提供重新思考天皇與天皇制的機會。相信所有希望了解日本歷史文化,或是純粹對日本天皇制感到好奇的讀者,都能夠從該書中獲得新的線索和收穫。
  • 日本人的姓名歷史:天皇為何沒有姓?在古代有姓都是貴族的象徵
    這在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必有的,但在日本就有比較奇怪了,歷史中有些日本人是沒有姓的,不光是日本的平民百姓,他們所謂的天皇也是沒有姓這一說:例如什麼裕仁天皇,什麼明仁天皇,都只是名字而已,沒有姓。其實這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天皇名字的由來就是一大原因:在日本當地有一種人,被稱為使節,在唐朝的時候,當時在日本有一位「遣唐使」來到唐朝,雖然說當時的這位使節聽說過皇帝,但對於唐朝對於皇后和皇帝的稱呼:「天后」和「天皇」竟然沒聽過,可以說是這位使節聞所未聞!
  • 日本最牛幕府:先後2次流放天皇,將3名上皇、1名天皇流放
    摘要:日本最牛幕府:先後2次流放天皇,將3名上皇、1名天皇流放在日本歷史上,只出現過三個幕府,分別是鎌倉、室町、江戶,但就是這三個幕府讓天皇家的統治衰弱到了極點。源賴朝名義上是天皇的家臣,而北條氏則是家臣的陪臣。現在區區一個北條氏居然把我的家臣當作傀儡,當我不存在嗎?更不用說,武士集團內部對於北條氏同樣反感,原本大家說好了要當一輩子的朋友,結果現在你想要當我老大,就因為你北條氏的女兒是源賴朝的老婆,所以想要當老大?反正我們是不服的。就在這個武士集團內部動蕩的關頭,天皇家瞅準機會,準備來一波反殺,奪回失去的權力。
  • 悲催的大敗局,8歲天皇被抱投海,平家武士殉葬似「南宋崖山」!
    日本歷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內戰——壇浦決戰,是當時日本兩大武士集團的大決戰,其慘烈程度堪似元滅南宋的」崖山之戰「!這場海上大戰,居然擁有強大水軍的平氏大敗於善於陸戰作戰的源氏,平家最後的希望破滅,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覆滅。
  • 亞洲|明仁天皇今日退位 日本第一位訪華的天皇
    人民網報導,日本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同年5月1日即位新天皇並修改元號。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1989年1月7日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作為國家的象徵,明仁經常會見外賓或出訪。這些外事活動對發展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際,明仁訪問中國。
  • 管窺日本千年古都之謎:從一個天皇、一個僧侶和一個妓女看京都
    如果你要赴日本旅遊,京都幾乎是必選的城市之一。京都是一座擁有12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名城。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的舊稱),直至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東京,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京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造就了京都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城市精神。
  • 走上電影銀幕的日本武士
    武士及武士文化探源  從日文字面上講,武士就是「服務者」的意思。日本武士最早出現於公元10世紀30年代,武士階層興起的原因在於:效忠天皇的大臣所把持的首府京都及屬下各郡集權政府逐漸失勢,軍事階層的實力增長,武士組織漸漸從臨時應急組成的部族軍事單位,逐步發展成為王室後裔領導的穩固實體。
  • 一家麵包坊是如何成為皇家供應商,創造日本奇蹟的?
    原來,是他使得麵包這種現在很常見的食物,走進了日本的千家萬戶。他也被稱為日本麵包之祖。木村家屬於低級武士家庭,在德川幕府時代,就需要自己謀生才有飯吃。因此,木村安兵衛曾與人學過做麵包——儘管,在當時,麵包根本不受日本人待見,只有洋人吃。但誰又能料到,木村會因為這個技能,而成為土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