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論壇】
編者按
60年前的今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頒布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後,隨著語文現代化的一系列政策,中國的語言文字真正走上了「語同音」的道路。60年來,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話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這都得益於漢語拼音的重要作用。
漢語拼音作為漢字注音的輔助工具,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讓古老的漢字插上拼音的翅膀飛向了世界,飛向了未來。今天,本刊特邀專家學者就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以及國際化進程展開研討,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漢語拼音在新時代的作用和使命。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通過60周年。在這裡,我願回顧一下漢語拼音從國家規範到國際標準的歷程,作為紀念。
1958年2月12日,《光明日報》1版刊發《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一/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標準。漢語拼音也成為了中國初等教育的內容,每一個學生都應學習和掌握,通過漢語拼音來給漢字注音,提高了漢字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文化和科學技術。此外,在電報拼音化、視覺通信、文獻編目、排序檢索、人力資源管理中,漢語拼音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從此,漢語拼音成為我國語言生活中的國家規範。
1979年,周有光(左)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
21年後的1979年,隨著國際交往的發展,漢語拼音不僅在國內語言生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對國際範圍內的語言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需要從國家規範提升為國際標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派周有光出席在華沙舉行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技術委員會(ISO/TC 46)第18屆會議,提出把《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際標準的建議。
此後,《ISO 7098 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於1982年在南京召開的ISO/TC 46第19屆會議上正式通過。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等大多數國家投了贊成票,英國棄權,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美國投了反對票。自此,漢語拼音從中國的國家規範成為國際標準。1991年,在巴黎召開的ISO/TC 46第24屆會議對「ISO 7098」進行了技術上的修訂,成為《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1991)》,簡稱ISO 7098(1991)。
/二/
20世紀90年代初,正是世界進入資訊時代的關鍵時刻。為了適應資訊時代的要求,中國開始研製計算機漢字輸入輸出。使用漢語拼音,就可以通過拼音—漢字轉換的方法輸入輸出漢字。由於漢語拼音是中國初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會使用拼音,拼音輸入法自然也就成為漢字輸入輸出的一種便捷手段。在移動通信中,也可使用漢語拼音在手機上輸入漢字,推動手機在中國的普及。此外,漢語拼音在漢語國際教育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和漢字的有用工具。
2011年,馮志偉代表中國參加在雪梨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
然而,ISO 7098(1991)在最初制定時,並沒有考慮資訊時代對漢語拼音提出的這些新要求。因此,為了滿足資訊時代國內外對漢語拼音實際應用的迫切需要,有必要對ISO 7098(1991)進行大幅度修訂。
教育部於2011年3月成立了ISO 7098(1991)修訂工作組,由筆者擔任組長,啟動了修訂工作。同年5月,筆者在澳大利亞雪梨召開的ISO/TC 46第38屆會議上,提出了修訂ISO 7098(1991)以便反映當前中文羅馬化的新發展和實際應用需要的建議。會後,我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SAC)正式向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修訂提案,編號N 2358。次年5月的第39屆會議接受了該提案,並將其直接作為ISO 7098的工作草案,任命筆者擔任國際修訂工作組組長。這樣,ISO 7098(1991)的修訂便正式列入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日程。
/三/
2015年6月,ISO/TC 46第42屆全會在北京召開,筆者作為我國代表在大會專題報告會上,用英語做了題為《ISO 7098國際標準及其在人機互動中的應用》的報告,用生動的實例說明了在數位化、智能化環境下,漢語拼音在人機互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會後,經過修訂的國際標準草案正式提交給ISO/TC 46秘書處,並被分發給ISO/TC 46的各成員國進行委員會內部投票。據ISO/TC 46秘書處公布的投票結果:委員會中沒有棄權的19個國家(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埃西亞、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伊朗、義大利、日本、韓國、拉脫維亞、挪威、俄羅斯、泰國、烏克蘭、英國、美國)都投了贊成票,獲得全票通過。值得注意的是,在1982年投反對票的美國和投棄權票的英國,現在都改變了立場,投了贊成票。這說明ISO 7098在世界上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
至此,ISO 7098(1991)的修訂工作進入出版階段,新的修訂稿叫作ISO 7098:2015,並於2015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正式出版了英文版。這個新國際標準的出版有助於在數位化、智能化環境下提高文獻自動化工作水平,使漢語拼音在國際文獻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漢語拼音走向世界。
/四/
ISO 7098:2015有四個引人注目的特點:一是把漢語拼音按詞連寫的規則引入到國際標準中;二是把文字轉換明確地區分為字母轉寫和字符譯音兩大類,並且把漢字到拼音的轉換歸入字符譯音這一大類,為漢字文本自動譯音在理論上奠定了方法論原則,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漢字—拼音全自動譯音和半自動譯音的方法;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漢語拼音的音節形式總表;四是給漢語特有的聲調和標點符號補充了16進位的代碼,擴充了羅馬字母的字符集。
在中文羅馬字母拼寫的發展過程中,曾經使用過與《漢語拼音方案》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形式來拼寫中文地名。其中,以英國人威妥瑪和詹裡斯在1867年設計的威妥瑪式拼音、我國學者趙元任在1928年設計的國語羅馬字、美國人甘迺迪在1943年設計的耶魯拼音最為有名。這些形式各異的羅馬字母拼寫形式,不利於語言文化的交流,特別不利於地名的拼寫,聯合國地名委員會因此提出了「單一羅馬化」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在對中文地名進行羅馬字母拼寫的時候,不應當採用多種羅馬化形式的拼寫法,而只能選擇單一羅馬化的拼音形式,即《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的拼音形式。
在歷史上,「北京」這個地名曾經有「Peking」「Pekin」等拼寫形式,現在根據「單一羅馬化」原則,就不能使用威妥瑪式拼音、國語羅馬字拼音、耶魯拼音,而應當使用國際標準ISO 7098:2015規定的拼音,拼寫為「Beijing」。顯而易見,漢語拼音的國際化對於國際語言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60年前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的語言文字國家規範;36年前制定的《ISO 7098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把《漢語拼音方案》從國家規範提高到國際標準的地位,是漢語拼音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在信息化、智能化環境下修訂出版的ISO 7098:2015,進一步推動了漢語拼音走向世界的進程,為漢語拼音國際化作出了新的貢獻。
(作者:馮志偉,系杭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光明日報》(2018年02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