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2020-12-14 中國僑網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修訂新國標 規範漢語拼音使用

2016年05月06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本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柴如瑾5日從「國際標準ISO 7098:2015《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成果發布座談會」上獲悉,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7098:2015已於去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

  與會代表分別從語言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地名拼寫、圖書編目、標準化工作等方面展開討論。他們認為,此次修訂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增加了人名、地名漢語拼音分詞連寫的規則,二是提出了漢字-拼音計算機自動轉換的原則和方法,三是更新了參考文獻及普通話音節形式總表。修訂後的標準更加符合當前資訊時代發展的需要,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對世界範圍內的中文信息處理與交換、對中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際標準ISO 7098最早於1982年發布,1991年做了微調。但因發布時間久遠,該標準已不能滿足相關領域應用的需要。我國於2011年提出修訂建議,並在翌年積極爭取到了由我主導的標準修訂權。《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是漢語拼音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和使用的重要依據,是用以規範國際上使用漢語拼音的統一標準。(柴如瑾)

【編輯:梁異】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使用有了新國際標準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國際標準發布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6年2月18日第2版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於2015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發布。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是漢語拼音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並推廣使用的重要依據,是用以規範國際上使用漢語拼音的統一標準。該標準主要應用於世界各國圖書館、博物館、國際機構中有關中國人名地名的拼寫、圖書編目、信息與文獻的排序檢索等,發布後實現了跨語種的信息交換,有力推進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  該項國際標準最早發布於1982年,1991年做了微調。
  •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新國際標準發布
    本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柴如瑾5日從「國際標準ISO7098:2015《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成果發布座談會」上獲悉,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7098:2015已於去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
  • 科學網—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發布最新國際標準
    本報訊(記者鍾華)近日,國際標準ISO 7098:2015《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修訂)成果發布座談會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
  •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發布最新國際標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鍾華)近日,國際標準ISO 7098:2015《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修訂)成果發布座談會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
  •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澎湃新聞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近日答覆網友問詢的交通標誌中的地名拼寫問題時表示,「道路交通標誌雖然不屬於地名標誌,但其中的地名如果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當使用漢語拼音。」
  • 與漢語拼音相伴60年:從國家規範到國際標準
    自此,漢語拼音從中國的國家規範成為國際標準。1991年,在巴黎召開的ISO/TC 46第24屆會議對「ISO 7098」進行了技術上的修訂,成為《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1991)》,簡稱ISO 7098(1991)。
  • 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完成最新修訂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趙婀娜)國際標準ISO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近日在京發布最新修訂成果。這是由我國主導修訂的一項國際漢語拼音標準,修訂歷時5年。本次成果的發布將對地名拼寫、圖書編目、語言研究、標準化工作起到重要影響,也將進一步提升漢語拼音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作用。
  • 地名文摘 | 漢語拼音是實現我國地名拼寫單一羅馬化的唯一途徑
    其實,關於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問題,我國政府早在1978年9月26日就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國使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此後,《地名管理條例》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這項規定加以確定。
  • 漢語拼音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華文化邁出國際新步伐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2015)李宇明 | 文《光明日報》語言文字專刊2015年12月15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出版了《ISO 7098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2.拼寫漢語,為漢字注音,在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發揮作用,這是《漢語拼音方案》法定的三大職能。漢語拼音,已是我們今天語言生活的必需品,特別是在信息化產品的開發與使用、文獻編目與信息檢索、交通、通訊、國際交往及漢語國際教育等領域,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轉發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問題的請示的通知
    轉發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問題的請示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問題的請示》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 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 漢語拼音60年:文盲率曾高達80% 北京不再叫「Peking」
    自此,漢語拼音從中國的國家規範成為國際標準。1991年,在巴黎召開的ISO/TC 46第24屆會議對「ISO 7098」進行了技術上的修訂,成為《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1991)》,簡稱ISO 7098(1991)。
  • 關注洛城路名牌:路名牌羅馬字母應怎樣拼寫
    近日,記者在我市各主要幹道、背街小巷走訪發現,目前市區大多數道路的路名牌多為燈箱式,其上面路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採用漢語拼音方式,形式非常統一。但在部分道路上,這種統一已被打破。在西關花壇東南側,一個燈箱式路名牌上標示的路名為「中州東路ZHONGZHOU DONGLU」,路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採用漢語拼音方式。
  • 中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
    而2006年的民政部全國地名標誌設置管理工作辦公室《地名標誌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則規定禁止用外文和「威妥瑪式」等舊式拼法拼寫中國地名。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Peking、Pékin、Canton這樣的拼寫,既不符合標準,也不合法。
  • 漢語拼音新規將實施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10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定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本報訊 (記者 王蔚)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新修訂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將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 人名漢語拼音拼寫國標將出臺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人名漢語拼音拼寫的國家標準就將出臺。今後無論是國際會議、還是護照填表,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名,必須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都應大寫。由國家語委、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定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已報給國家質監總局,申報國家標準。
  • 漢語拼音使用有了新國際標準
    漢語拼音使用有了新國際標準 2016-02-18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焦新)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7098《信息與文獻——
  • 中國教育報:漢語拼音使用有了新國際標準
    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於2015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發布。  《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是漢語拼音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並推廣使用的重要依據,是用以規範國際上使用漢語拼音的統一標準。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2001年1月1起施行)  ――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漢語拼音60年:走近了你我,走向了世界
    2.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以幫助識字、統一讀音和教學普通話,目的在於便利廣大人民學習和使用漢字,以促進漢語的進一步統一,並非用來代替漢字。」1958年2月3日,吳玉章在《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中,清楚說明了漢語拼音的兩大職能——注音和拼寫。
  • 漢語拼音是拼寫中文人名地名唯一且排他的標準
    會上,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們國家的標準,也作為國際標準,它是拼寫中文人名、地名唯一的、排他的標準。王登峰說,今年要在北京舉行奧運會,很多人對我們的運動員在國外參加比賽時,他們的衣服上所背的姓名的漢語拼音拼寫有很多意見。按照國家標準,漢語拼音來拼寫中文的人名時,是姓在前、名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