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陪伴隔離中的養老院老人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我在美國陪伴隔離中的養老院老人

豐富的社交對於老人的身心健康都很重要

文/彭小華

發於2020.8.03總第958期《中國新聞周刊》

疫情期間全球大多推行社交隔離,這對於喪偶、獨居老人是個尤為嚴峻的考驗。我的一向健康、喜樂的父親出現了頭暈、噩夢、情緒低迷等症狀,記憶力、反應和表達能力都明顯下降。我苦於滯留美國,無法回國陪伴他,只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利用自己的心理諮詢技術幫助到像他那樣的老人。正好留學生友人小安找到我,希望我可以陪美國老人丹尼爾聊天,每周一個小時左右。我立刻答應了。

丹尼爾85歲,喪偶,在養老院裡獨居。美國沒有實行國內那樣嚴格的隔離政策,家人朋友之間還是可以自由走動,但養老院例外。為了保護老人的健康,養老院不許老人出門,也不讓親友探望。丹尼爾整天獨自待在房間裡,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員送來,放下就走,難得有個人可以說說話。他本來有抑鬱症,孤獨、寂寞加劇了他的病情,經常整夜失眠。

第一次交談,他同我聊起了自己和中國的淵源:他曾作為美國擊劍隊教練,與中國教練和運動員接觸過。他知道我和夫君都做翻譯,興致勃勃地同我談起《奧德賽》的新版英譯本,盛讚這是最好的英譯本,問我有沒有中文版。第二次交談時,得知他已經為我們訂購了一本。

婚姻、家庭、子女是最具共同性的話題。丹尼爾有一個漫長而甜蜜的婚姻,和夫人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子女都很優秀。夫人前些年去世後,他至今沒有從喪妻之痛中恢復過來,因此患上了重度抑鬱症,一直服用抗抑鬱藥。

丹尼爾對人平等、開放,絕不以長輩自居,絲毫不介意討論自己的困擾、困惑。他嘗試了我推薦的正念呼吸,失眠有所好轉。

有一天他告訴我,他人生中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他從來沒有學會舒服自在地接受讚美。原來,從小父母對他冷漠、苛刻,讓他覺得自己沒什麼優點。我感慨父母的負面評價可以如何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跟他分享了一個經典的中國式回應:哪裡哪裡。我告訴他,傳說一個外方翻譯不知所云,按字面意思翻譯成「where where」,鬧了一個大笑話。老人家聽了哈哈大笑。

小安也介紹中國留學生小雲同丹尼爾聊天。小雲正遭受重度抑鬱症的困擾,在跟我做治療。自從「認識」以後,小雲就成了丹尼爾最大的牽掛。他說:「她的狀態令我心碎,我想為她提供一個可以靠著哭泣的肩膀。」小雲病情的改善是他最開心的事,一再對我表示感激——仿佛他是小雲的家人。

丹尼爾很關心時事,他非常反感川普總統,認為他的政府處理疫情很失敗,擔心他下屆繼續當選,對子孫的未來造成更深重的傷害。

雖然實行了嚴格的隔離,但養老院也並未完全成為淨土。尤其是收費低廉的養老院,由於薪水低,護理人員往往在幾家養老院兼職,很難保證不被感染。丹尼爾的養老院屬於中等偏上水平,有些護理人員家庭人口多,住房擁擠,老人們不免擔心他們會不會把疫情帶進來。7月初,養老院安排全體護理人員做了病毒感染測試,上一周,全體老人也終於做了盼望已久的測試。結果出來了,全體人員都是陰性,丹尼爾覺得很幸運。

心理學研究發現,豐富的社交對於老人的身心健康都很重要。通過小雲的介紹,我已申請成為支持老人居家養老的公益組織Agingnext的志願者,希望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也希望學習如何變老和陪老,並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服務於國內。

(作者為《最好的告別》譯者,臨終心理文化研究者)

相關焦點

  • 我花300元住進養老院陪伴這些老人,並不僅是為了省錢
    志願者一旦入選,可以用僅300元的價格,入住至少月租1500的房子,代價是每月花上20個小時用來陪伴居住在」陽光家園「養老院的老人門。今天是志願者日,快一年過去了,這些遠離子女的老人,是否得到了他們期待的快樂,而最初的自願者們,他們在養老院又過得如何了?搬進「陽光家園」養老院4棟202的那晚,29歲的書法老師楊雲海失眠了。
  • 美國養老院至少7300人死於新冠病毒,前副州長稱養老院就是死人坑
    美國作為一個嚴重老齡化的國家,大約每兩千人就擁有一座養老院,這也為老人們進入養老院提供了更多選擇和便利。很多去美國旅遊的朋友在參觀過養老院後,也經常會感嘆其中的設施齊備,對老人照顧周全,言語間透露出羨慕和神往。 不過,在這次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中,美國養老院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 一項全球研究描繪養老院嚴峻圖景:26國新冠死亡病例中養老院老人佔...
    今年春季,在新冠病毒最猖獗時,許多國家的養老院成了重災區。如今,隨著秋冬季來臨,一度被遏制的疫情又強勢反撲,養老院再次面臨嚴峻考驗。一項本周發布的全球研究顯示,全球26國新冠死亡病例中,養老院老人佔47%。面對秋冬季疫情反彈,養老院的防疫形勢不容樂觀。專家們迫切希望能避免春季災難的重演。
  • 《皺紋》:聚焦養老院中的老年人,探尋關愛與陪伴的意義
    影片中多次使用幻想與現實畫面相碰撞產生對比,為觀眾展現了痴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以下將從故事情節、音樂和聲音、閃回手法和回憶敘事手法、電影符號和現實的意義五個方面來解讀影片中關於愛和陪伴對老人的意義。然後還搬去頂樓照顧埃米利奧,選擇陪伴在他身邊。整個影片故事都很平淡,用現實主義手法著重刻畫養老院中老年人的生活,以此來反映老年人壓抑、孤獨的生存現狀。在平淡中又加入了溫情,即老人們互相幫助、彼此陪伴的友情。
  • 養老院中的母親節:老人期盼家人團聚
    原標題:養老院中的母親節:老人期盼家人團聚   央廣網通化5月10日消息(通化臺記者關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是母親節,常年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多半寂寞,母親節多數老人更期盼能夠家人團聚。  在通化市廣緣老年公寓,82歲柳瑞蘭奶奶正在等著孩子們來養老院給她過母親節。
  • 3千老人死在養老院,美國悲劇!川普說要死10萬,老了就該死?
    5月3日據美國媒體報導稱,僅紐約市的一家養老院就有近100名居民死於病毒。這所養老院老人死亡人數如此之多,以至於該設施不得不引入一輛冷藏拖車來儲存大量的屍體。
  • 養老院為何成多國疫情重災區?我們如何保護老人?
    美國全國有約1.5萬家養老機構,護理130萬老人,而這些人在疫情中都屬於高風險人群。目前,美國超過2500家養老院和長期護理機構出現新冠疫情,超過2.1萬名老人和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這些只是已報導的疫情案例,因為大多數州只公布死亡總人數,不提供疫情的細節。在新澤西州北部安多弗亞急性期康復中心,共有66人死亡,其中一半已確診新冠肺炎。
  • 「攢錢去養老院,死也不拖累孩子」,養老院老人卻哭訴:我要回家
    沒有一個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好的,甚至在自己老去之後,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不給孩子們添麻煩,會自願住進養老院之中。當然,還有有一部分在養老院中生活的父母,是被孩子逼迫的。這兩類老人們的狀態往往也會有所區別,被強迫的老人心中滿是怨氣,而自願住進來的老人,則體現出了父母之偉大。趙叔馬上就要到了退休的年紀,但他表示自己要在退休之後繼續謀點營生,自己開個小店做點小買賣,或著再去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 重陽節養老院被扎堆探望 老人感嘆「甜蜜的負擔」
    記者採訪中發現,有的老年公寓,一半老人沒有子女前去探望「張院長,請收下我們一點心意,祝在這裡頤享天年的老人節日快樂!」「我們也是來探望老人的,祝老人們健康長壽」……南京建鄴區紅十字會、建鄴區南湖街道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帶上易於老人飲食的牛奶、肉鬆等滋補品,來到南湖養老院探望老人,令在場的養老院領導和在此休養的老人很是感動,滋補品擺放了一大桌子。  「爺爺,我陪你聊聊天。」「奶奶,我幫你捶背揉肩,給你倒點水。」
  • 一個老人的自述:不要把最後的生命浪費在養老院
    我們以為,在養老院的父母是幸福的,他們會有足夠的物質保障,有一樣的老人陪他們說話玩耍,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疏忽導致他們生病。但養老院的生活對老人來說是煎熬的。在養老院的老人說,不要把最後的生命浪費在養老院中。
  • 退休老人:我兩個兒子都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最後我卻進了養老院!
    退休老人:我兩個兒子都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最後我卻進了養老院! 但無論兒女多麼孝順,老人還是得獨自面對「老病死」的這一道坎,而且理性地說,越早做好養老的準備,未來的老年生活或許會更從容、更坦然。 一位退休作家在微信裡寫了一篇《當我要上養老院的時候》,字字錙銖,觸人深思,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一養老院護理人員集體逃離,10名老人死亡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義大利南部普利亞大區索萊託市一家養老院在發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後,護理人員集體逃離,造成老人至少兩天無人看護。目前已有10名老人死亡。部分死者家屬懷疑死因可能是飢餓而非新冠肺炎,當地檢方正在展開調查。
  • 加拿大華人護士口述:不顧養老院明令禁止,我率先戴上口罩
    打電話叫了911,但救護車來了之後只是檢查了血壓、體溫之類的基本檢查,不肯將老人接去醫院,老人只能繼續在養老院裡隔離。3月25日一早,我們收到通知,要開始給每一位老人都量體溫。這項工作花了四五個小時,我不僅要挨個為每位老人量體溫,做檢查,還要解釋情況,因為最開始我們的計劃是26號才開始量體溫的,沒想到突然提前了。
  • 老人住養老院摔成骨折,16個小時後才告知家屬 養老院:已盡到看護...
    當天,劉先生便趕往成都交大社區養老中心(以下簡稱養老院),強烈要求拍片,拍片結果顯示骨折,隨即老人被送往中鐵二局集團中心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左側股骨頸骨折伴周圍軟組織腫脹,老人在醫院緊急做了手術。「在我投訴前,養老院沒有任何態度,說已經告知過我各種風險,是母親自己摔的。」
  • 老人在養老院摔傷致死 綠康養老院稱沒有責任
    綠康養老院解釋稱,老人兩次摔倒未及時通知家屬,是老人未達到急救送醫的標準,且老人的老伴沒有要求通知家屬。調查:老人兩次摔倒養老院均未通知家屬在南昌綠康國際老年城網站介紹中,綠康是迄今江西省規模最大、硬體設施配套最全的醫養融合中高端養老社區。
  • 當幼兒園被搬進了養老院,老人和孩子的相處原來可以這樣和諧
    文|福林媽咪 在我們的印象中,老人對孩子都是「隔輩親」,總怕這樣會慣壞孩子。但是在美國西雅圖,有一家「代際學習中心」的機構ILC,創立於1991年,機構讓養老社區與幼兒園來了一場美麗邂逅。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養老院的攀比風,揭露老人的養老困境
    文丨木棉媽媽當我們逐漸老去的那天,會接受養老院生活嗎?養老院對於不同群體的老人,意義不一樣。有些老人會認為:我住養老院挺好,比較方便,有護工照顧。也有的老人會說:我有兒有女,為什麼要去住養老院啊?不管老人是何種態度,現在老人住養老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而養老院也在逐漸流行一種「攀比」的風氣。
  • ...西安6000多名老人入住「虛擬養老院」,手機一鍵呼叫即可上門服務
    喜歡我就快點關注我吧「虛擬養老院」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測量血壓。陝西省首家 "虛擬養老院 " 300平方米的房子沒有一張床位,卻能讓6000多名老人享受到養老服務。老年人撥打電話後,支付了相應費用,就可以享受護理陪伴、代購代買、配餐送餐等上門服務。在服務中,「虛擬養老院」指揮平臺會記錄工作人員的出發時間、到達時間和工作用時,並在服務完成後進行滿意度調查。
  • 16秒掌摑腳踢八旬老人6次,老人養老是找保姆還是送養老院?
    監控視頻顯示,19日下午,徐婷在給老人換尿不溼時,數次用力擊打老人後腦。20日中午,徐婷又在老人上廁所時多次扇耳光、踢踹,16秒的視頻中,徐婷掌摑腳踢了6次。憤怒的王航拿著視頻質問徐婷,徐婷再次道歉求饒。25日,王航在視頻監控中又看到徐婷毆打母親,口中還念叨著「又告狀!又告狀!」忍無可忍的王航當即報了警。
  • 「我很痛,幫幫我,」美國老人向語音助手絕望求助,讓人心碎
    今年66歲的老人名叫盧安·達根,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在10年前因中風後一直住在梅特隆雪松泉養老院。隨著近日美國肺炎病毒的爆發,她在不久前也不幸感染了病毒。圖片來源於WOOD TV8,版權屬於原作者雖然妹妹的離去讓佩妮感到難過,但最後佩妮還是想為她高興, 「她現在在天堂,所以她沒有痛苦,而且正在……和我的媽媽和爸爸一起散步,所以我必須為她感到高興。」而在美國,其實還有不少老年人也面臨著相似的困境。據悉,目前美國多地的養老院都已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