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 竟是用英文寫的!

2021-02-14 中國日報

歡迎點擊上方↑"中國日報"↑免費訂閱



看到這張報紙一樣大的東西,誰能想到它是一張畢業證呢?事實上,它不僅是一張畢業證,還是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目前珍藏於西南交大檔案館,人們仍然可以在校史館看到它的仿真件。

畢業證的開本比現在的四開報紙還大,正上方用英文印著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直譯是「中華帝國鐵路學院」,右面是用毛筆手書「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張孝基」。據了解,由於當時進校要讀兩年預科,學生需要學習外文課程,而後才開始學習兩年專業課程。根據畢業證上反映的情況,張孝基學的是土木專業。根據相關記載,當時本科也是四年制,所有的課程有30多門。

畢業證詳細記錄了張孝基在校期間正規課程結業考試的成績,有English(英文)、Chinese(中文)、Mechanics(力學)、Drawing(製圖)等7門主修課,在Chinese的成績一欄填寫有「文義通順」字樣。據了解,這張畢業證在上世紀60年代,由張孝基本人捐贈給學校。而遺憾的是,對於張孝基畢業後的情況,校方只知道他曾在鐵路部門工作,其餘知之甚少。

為什麼畢業生寫的都是英文?原西南交大檔案館館長張雪永教授告訴記者,1896年,國內剛開始辦大學,卻苦於沒有專業的老師教授、管理學校,因此學校的總教習、教師均為外籍,頒發的畢業證也就理所當然「洋」起來。

這張畢業證背後有怎樣的歷史?

1896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就創辦學校一事上奏光緒皇帝獲準,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應運而生。

與舊式書院教育不同,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基礎理論和聯繫實際並重。正堂外的西小院設有發動機、抽水機、車床、鑽床,以及電工、鉗工、木工工具,並有收發電報的設備,已具有實驗室的雛形,以滿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

學堂注重課外實踐活動,如1900年學堂組織全體學生在總教習英國人葛爾飛的帶領下參觀大小凌河工程,學生們在此一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風採。除了日常學習,學堂還十分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學生中提倡著短衣,鼓勵參加體育運動,專門把學堂房舍的第四進院落作為學生運動場地。

學堂自創建始,對學生的要求便十分嚴格,招考錄取的學生,要經過路局機關的淘汰測試才算真正合格。不但如此,經歷千辛萬苦進入學堂的學生,還要經受頻繁的考試考察,成績優良則列榜獎勵、增加贍銀,成績不合格則留級、退學,或者不發文憑。在最初招考第一批學生時,原本計劃招收頭兩班學生40名,但因對學生質量的嚴格要求,第一屆竟沒能招滿。

1900年,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第一屆第一、二班學生畢業,39人中只有17人得到畢業證書。這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批土木工程學科的正規的大學畢業生,這張畢業證的主人張孝基就是其中之一。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出自洋老師 證上寫英文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出自洋老師 證上寫英文 2016-06-12 04:50:30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  看到這張報紙一樣大的東西,誰能想到它是一張畢業證呢?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 出自洋老師證上寫英文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 出自洋老師證上寫英文 原標題: 事實上,它不僅是一張畢業證,還是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目前珍藏於西南交大檔案館,人們仍然可以在校史館看到它的仿真件。  這張畢業證背後有怎樣的歷史?1896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就創辦學校一事上奏光緒皇帝獲準,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應運而生。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均由英文書寫
    (原標題: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圖))
  • 揭秘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圖)
    事實上,它不僅是一張畢業證,還是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目前珍藏於西南交大檔案館,人們仍然可以在校史館看到它的仿真件。  這張畢業證背後有怎樣的歷史?1896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就創辦學校一事上奏光緒皇帝獲準,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應運而生。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 西南交大的河北記憶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 西南交大的河北記憶時間:2016-06-12 12:19   來源:四川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 西南交大的河北記憶 創建於1896年的西南交通大學,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近代建校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也是我國礦冶工程
  • 西南交大校史館開館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亮相成都(圖)
    (原標題:西南交大校史館開館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大學畢業證亮相成都(圖))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168×382cm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我國現存最早的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成都將封存1900年籤發「大學畢業證」真跡(圖)
    最早畢業證跟報紙一般大  昨日上午,交大綜合檔案室主任王莉將這張畢業文憑從庫房中捧出來,工作人員從各個角度對其翻拍。  這張被稱為國內發現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比4開報紙還大,長47.3釐米、寬33.5釐米,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畢業證書4倍大,畢業證的底色是淡藍色。交大校史辦公室主任楊樹彥說,畢業證的材質是布紋紙。
  • 俄漢學家將中國現存最早的漢語詞典翻譯成俄語(圖)
    俄漢學家將中國現存最早的漢語詞典翻譯成俄語(圖)
  • 畢業證翻譯成英文在哪裡翻譯
    與往年不同,今年受眾多不可抗因素影響,與國內院校一樣,各境外院校紛紛推遲開學計劃,大部分同學的出國留學計劃暫時擱置;不過,艱難的日子總會過去,亞歐大陸另一端的教育強國-英國近日捷報頻傳:據悉,隨著英國政府抗疫愈加給力,英國國內的疫情逐步趨於穩定,英國大學們也是足夠大方,接二連三的計劃親自包機接我們的中國留學生去上學!現共有29所英國大學計劃包機!
  • 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晚清33#中國近現代史55英語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弱點,許多「英雄好漢」沒有被數理化打倒,卻敗在英文面前,尤其是考上大學後發現,英語的學習竟是持續一生的「噩夢」,那種鬱悶感就更加強烈了。
  •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書目
    最早的專科目錄,除公元前二世紀楊樸《兵錄》外,就是醫學文獻發展專科目錄了。如:《隋志》著錄的《四時採藥及會目錄》,宋·《秘書省四庫闕書目錄》著錄的《醫經目錄》,《大宋本草目》,明·《李嵩諸醫書目錄》,清·王宏朝的《古今醫籍考》,餘鴻業的《醫林書目》,董恂的《古今醫籍備考》,鄒澍的《醫經書目》等。但這些書目,均已亡佚。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文獻目錄,就是明末殷仲春的《醫藏書目錄》。又名《醫藏目錄》。
  •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我對於寧王朱權的認識,始於古琴。」劉強華介紹,她是個古琴愛好者,而她學習古琴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集《神奇秘譜》,正是出自這位退隱南昌的明代寧王朱權之手。  早在50年前,新建縣石埠璜源村發現了朱權最後的歸息之所,考古部門在挖掘這座古墓時發現,一把古琴躺在朱權的棺槨邊,靜臥數百年。
  • 現存最早家書黑夫木牘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人淚溼衣襟?
    如今,隨著通訊設備的普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寫家書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但是家書文化永遠不會消失。今天,就來講講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究竟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很多人淚溼衣襟?其中第11號墓出土千餘件竹簡,近4萬字,用墨書秦篆所書,內容涉及秦朝的法律、醫學、經濟、文化等。震驚世人的是,有兩封木牘戰地家書現身於墓中。寫信者是兩名秦國的士兵,分別叫「黑夫」、「驚」,他們的信是寫給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據推測,兩封家書寫於戰國末期,距今有2200餘年。
  • 看看最早的「漢字楷書字典」現存早期刻本是什麼樣子?
    看看最早的「漢字楷書字典」現存早期刻本是什麼樣子?我國現存最早以楷書漢字為收字對象的字典是由南朝梁、陳間人顧野王編著的《玉篇》,原書久淹無聞,後代所通行者為經唐人孫強增字、北宋大中祥符年間陳彭年等人重修的《大廣益會玉篇》。目前,正在上海朵雲軒藝術館5樓展廳展出的由上海博古齋提供的元刻本《大廣益會玉篇》,被上海圖書館專家認定為元代中期刻本,且刻印較國家圖書館的元代延祐二年圓沙書院本為佳。
  • 多數標識用英文寫著中國製造
    長江商報消息 ★ 看世界多數標識用英文寫著中國製造長江商報:您在《澳洲華人》裡寫道「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何理解?王小妮: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語境。近些年大量大陸新移民去到別的國土,有的影響和改變了當地華人的生活習俗,像美國和澳大利亞,上世紀80年代以前,百年來的華埠都是講廣東話的多,就像巴黎,講溫州話的華人多。而我去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時候,走在街上常聽見漢語普通話,有一次在中心城區,身邊和身後同時有兩夥人在講普通話。長江商報:不少人厭倦自己處在一個破落與蒼老的環境,想去遙遠的異國。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2020-05-12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昌發現: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我對於寧王朱權的認識,始於古琴。」劉強華介紹,她是個古琴愛好者,而她學習古琴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集《神奇秘譜》,正是出自這位退隱南昌的明代寧王朱權之手。
  • 現存最早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明起在京展出
    在王安石千年誕辰之際,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明日(11月28日)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卷17、卷18、卷20將在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露面,並將於12月2日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身永樂2020年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展拍地點均在北京四季酒店。
  • 東山現存最早西式建築 見證東山百年城市史
    原標題:東山現存最早西式建築 見證東山百年城市史 網友「秋陽挽餘暉」發布的東山賓館4號樓微博,促使我們深入挖掘資料,對越秀區現存教會建築作了梳理。在老街坊大力協助之下,兩廣浸信會神道學院、安息日會舊建築、禮賢會大德堂、循道會高第堂相繼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