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晚清33#中國近現代史55

英語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弱點,許多「英雄好漢」沒有被數理化打倒,卻敗在英文面前,尤其是考上大學後發現,英語的學習竟是持續一生的「噩夢」,那種鬱悶感就更加強烈了。中國人有意識地學習英語,應該是從1840年以後開始的。1840年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人就意識到,要想融入世界,英文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即使是皇帝,也得學習「蠻夷人」的語言。

一、皇帝與外語

儘管中西方在千年裡一直保持著商業往來,但這僅是民間的交往,政府之間的交往是很少的,對西方文化感興趣並學習西方文化的皇帝那更是鳳毛麟角。至明末清初,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大量湧入,中國皇帝也開始親自接觸到西方的文化與科技,康熙皇帝更是主動學習現代數學,對幾何十分了解,但即使是他也沒有學習外語的想法。康熙在與俄國打交道時,已經見識到語言的重要性,但彼時的大清正是蒸蒸日上,因此康熙並沒有學習外語的打算。

康熙

真正開始對外語感興趣,並親自學習外語的中國皇帝,只有一位,那就是跨入近代之後的光緒皇帝。彼時的大清已經不再是康熙時代的鼎盛,而在西方堅船利炮的猛攻之下瀕臨破碎,自洋務運動開始,大清開始轉變思路,主動向西方學習,政府有計劃地派出一大批學生趕赴西方學習造船、航海等先進技術。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已經不可能了,只有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才能迎頭趕上早就大踏步向前發展的西方列強,而光緒皇帝也開始了他的外語學習之路。

洋務運動時期留歐學生影像

據學者研究,目前來說最早記載光緒學習外語出現在1891年,這一年美國《紐約時報》上寫道:「今年二十歲的中國皇帝,目前正由兩個接受過英美教育的北京國子監(實際是京師同文館)學生負責教授英語」。為什麼《紐約時報》要報導這個事呢?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皇帝都很好面子,讓其放棄天朝上國的「尊嚴」,屈尊學習外語,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同年,在「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也記載著光緒學習外語的情況,他寫道:「聞欲通泰西字義,此何意也。」意思是說,光緒跟他表達過想要學習英文。

京師同文館中學習外語的中國學生

二、追求「進步」的光緒

儘管翁同龢對光緒學習英文一事的強烈興趣十分不解,但也無法阻攔,至此確定光緒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1891年。

那光緒為什麼這時候對學習英語展現出強烈的興趣呢?那就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了,彼時的光緒不過20歲,若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哥哥,但對4歲就登基為帝的光緒來說,20歲的年紀早就經歷了世事滄桑和風雲變幻。尤其是幾年前剛剛戰敗的中法戰爭,更是給光緒以極大的刺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國際局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20歲的光緒就更想突破傳統的束縛,希望成為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年輕的光緒皇帝

那麼誰來為光緒教授英文呢?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當時京師同文館的總教習、美國人丁韙良為光緒推薦了張德彝與沈鐸。前者是京師同文館開館時的10位學生之一,並於1866年出國遊歷,是中國官員出國訪問的先行者,隨後更是在國外擔任20多年的翻譯,英文功底十分深厚;而沈鐸雖未像張德彝那般優秀,但也是同文館畢業的優秀學生,教光緒學英文也不在話下。他們兩個輪流為光緒皇帝授課,並獲得了坐著授課的殊榮。

在光緒的學習生涯中,他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不但極少缺課,且每天都能夠在凌晨4點左右起床學習英文。光緒的英文學習成績還真不錯,跟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學生差不多,除口語相對糟糕之外,在閱讀與寫作方面都展現出極高的語言天賦,十分優秀。

但就在1894年,慈禧出於「天朝面子」的問題,不允許光緒再學習英語,直到6年之後的庚子事變,光緒才重操舊業學習英文。

慈禧

三、進步還是丟臉

據長年跟隨父親駐外的德齡公主回憶,當她前往皇城陪伴慈禧時,見到的光緒皇帝已經能夠展現出很強的英文水平,且時常向她請教一些英文問題。有意思的是,光緒皇帝還曾想借鑑西方各國的皇帝,在新年時用英文進行致辭,並邀請各國公使前往紫禁城聆聽,但無奈遭到公使的拒絕。德齡還說,光緒皇帝是一個對西方文明十分了解的人,除喜歡英文之外,他還十分喜歡鋼琴,如果在國外那一定是個出色的外交人才,但可惜沒有讓光緒發揮能力的機會。

影視劇中的德齡公主

光緒學習英文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從來沒有一位中國帝王主動學習「蠻夷國家的鳥語」,相對保守的帝師翁同龢更是認為此舉毫無必要。但光緒學習外語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皇室小圈子學習英語的浪潮,據說在庚子事變之後,連慈禧太后也開始學習英語了。皇宮裡的格格們離別時也會拽一句「Good-bye」,肅親王更是在王府裡置辦起小型「英文輔導班」,請美國傳教士來王府教英語。

學英語這事放在光緒個人身上,其實就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反映出社會的巨大變遷,也展現出一種無可抵抗的現代化浪潮已經席捲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每一個階層,而這種浪潮至今仍然沒有結束。

光緒學習英語的基礎教材

文史君說

自西方入侵中國以來直到現在,學習英語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語專業更是高考生填報志願的熱門專業。如果說光緒時期的中國,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抱有十分敬畏的態度,對皇帝學習英語一事表現出過度的斥責,那麼今日卻正好相反,學習英語不但不會被斥責,反而成為「時髦」的象徵。學習英語本來無可厚非,是中國融入世界所必須的一項技能,但當英語伴隨著強勢的西方文化一同在中國傳播,個別人就將英語視作高級的、美麗的語言,則大可不必,說到底,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也只是一種語言而已。

參考文獻

鄒振環:《光緒皇帝的英語學習與進入清末宮廷的英語讀本》,《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鄒振環:《清代前期的外語教學與譯員培養上的制度問題——與俄國、日本的比較》,《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原標題:《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相關焦點

  • 鮑家街43號原來是清朝醇王府 光緒皇帝的出生地
    其實這裡,是清朝眾多王府中的一個,更是出生過皇帝的王府。如今的鮑家街43號中國音樂學院所在地,是當年清朝醇親王府的南府。第一代醇親王叫做奕譞,這位王爺在清代也算是個人物,就從他的人際關係就能看出來:他的父親道光皇帝旻寧、他的哥哥鹹豐皇帝奕詝、他的侄子同治載淳、他的兒子光緒、他的孫子溥儀。仔細算了算,這清朝末年的幾個皇帝基本都跟他有關係。
  • 輔導班都是熟人辦的,我該讓孩子去誰的輔導班呢?
    開始他們都在鼓勵我,讓我也開個暑假輔導班,他們孩子在我這裡放心。我立即回應他們,我從不辦輔導班,我想暑假歇歇大腦,歇歇腳,歇歇嘴巴。「你要是不辦輔導班,你幫我家孩子找個好的輔導班上上。真正到了放假時,我親戚又打來電話催我,讓我趕緊把孩子送到輔導班裡去。其中一個語文教師輔導班人數太少,老師還沒有找好,我就沒有把孩子送到她那裡。我想了想就把孩子送到英語老師辦的輔導班裡,沒想到物理老師又打來電話,催我趕緊讓孩子去他們班裡學習。
  • 一座慶王府,幾段天津事
    要說這位慶王爺,還是有些能力的,曾歷任正白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管理火器營、正白旗總族長等職。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作為專使代表清廷參加了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併到法、比、美、日等國訪問和考察,回國後積極參與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
  • 光緒怎麼學英語的?當年的英語教材曝光,英語老師:光緒口語不行
    最開始的洋人是傳教士,他們來宣揚天主教義,因此我過最早的教授英語的學校乃是1818年蘇格蘭傳教士所創辦的英華書院。 後來來到中國的洋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很多大商人,他們帶來最新奇的物件來中國售賣,為了更好做生意,國內的一些大商人也開始學英語。
  • 見光緒認真學習英語,慈禧也要學,結果只是三分鐘熱度
    晚清時期,西方依恃船堅炮利屢屢欺凌中國。年輕的光緒皇帝痛感於國弱民貧,中國急需在各方面了解、學習西方。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語逐漸成為正式場合下的外交語言,西方列強欺人太甚,提出一旦中文與英文在表述時發生歧義,應當以西文作為基礎意思表達。
  • 萬福之園恭王府
    "福,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文字之一。清代的什剎海屬滿洲八旗之首正黃旗領地,同治、光緒、宣統三朝,這裡皇親貴戚居住的核心區,創造了京城"東富西貴"格局的巔峰時刻。恭王府的歷任主人包括大學士和珅、慶郡王永璘和恭親王奕,都是顯赫一時的權貴人物。而今,一切是非成敗都被時光激卷而走,這座見證了清王朝從鼎盛至衰亡的王府,又恢復了它莊重典雅的本來面貌。跨越歷史滄桑,恭王府以其藏福納吉的獨特文化,獲得了遊客與學者們的青睞。
  • 這一次,成都王府的孩子們,再次與世界學子並肩!
    「美國學生說話很快,很多時候只能聽懂幾個單詞,我都是連蒙帶猜」,另一名同學魏馨做出擦汗的姿勢,有些不好意思,「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語,提高單詞量,提高聽力水平!」
  • 90後「海歸」女孩辦免費輔導班教留守兒童學英語
    「輔導班開辦之初,很多家長都很懷疑,哪有這麼『傻'的人啊!天上咋可能會掉餡餅呢?很多家長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幫孩子報的名。幾個月下來,我的努力換來家長的信任和認同。」劉歡說,大半年過去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學樂英語輔導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來給孩子報名。
  • 身坐龍椅臉向未來,學英語,騎自行車,年輕時的光緒皇帝什麼樣?
    身坐龍椅臉向未來,學英語,騎自行車,年輕時的光緒皇帝什麼樣?1888年,一位叫做何德蘭的美國傳教士來到了北京,他在北京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經歷並見證了維新變法,庚子事變等等改變清朝命運的大事件。因為他的妻子曾是京城王府很多福晉格格的私人醫生,醫術很好因此還被引進了宮中給后妃們看病,機緣巧合,何德蘭接觸到了清朝後宮很多的事情,他回到美國之後,寫了一本關於中國大清的回憶錄,裡面就用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記載了很多年輕時候光緒皇帝的故事。
  • 光緒出生地恢復300年前舊貌(圖)
    本報訊(記者劉冕)經過近一年半的整治修繕,曾被私搭的小平房團團包圍的光緒皇帝出生地昨天,記者從西城區金融街辦事處了解到,經過大修,這座已經恢復到300多年前順治年間風貌的王府,將作為金融街社區教育學校對外開放,同時還將開辦京城首個「宮廷演樂」班,弘揚中國傳統音樂。  然而,在修繕一新的王府西角,一棟二層黃色小樓格外刺眼。「就是從這兒起,連貫的府牆被斬斷了。」
  • 湖州:輔導班招生廣告天花亂墜 名師竟是在校大學生
    沒想到,一聽說她想報的輔導類型,輔導班的工作人員就告訴她,考前衝刺班都滿員了。  連續撥打了多家輔導班的電話,均被告知一對一輔導已經報不進了,林女士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選了一個20人的考前輔導班。  湖城的中高考輔導班、家教班,大大小小的超過幾十家,怎麼會一席難求這麼火爆?林女士覺得有點太不可思議。
  • 北京朝陽公園東隅的郡王府是誰的府邸,這座王府張作霖還住過
    這座王府叫順承郡王府,建於清朝順治初年。不過,其原址並不在這裡,而 是在北京市西城區錦什仿街東側,舊趙登禹路三十二號。順承郡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孫勒克琿,後 獲得了世襲罔替的殊榮。到光緒 七年(1881年),順承郡王府經10 世15代傳,歷代均為郡王,沿襲居 住府中。
  • 光緒皇帝沒有子嗣,即使有了珍妃也不行,慈禧竟是罪魁禍首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慈禧太后一人垂簾。一提起光緒皇帝,就少不了被人想到他這一輩子擁有的一後兩妃,一個皇帝就三個女人,一個胖的不行,一個瘦到醜爆,另一個雖然夠美夠喜歡,卻也就歡樂了那麼幾年,便被慈禧害死了。一生都沒有留下子嗣,而這一切都和慈禧有著莫大的干係。
  • 趣聞:你相信光緒皇帝竟然也曾經學習英語嗎?
    你知道原來中國古代的文人商人也有學習英語的潮流嗎?是不是十分好奇在信息不通暢、資料缺乏的古代,我們的先人們是如何學習英語的呢?皇族清廷的自大與保守,讓世人詬病不已。但在大清國二百多年的基業中,有2.5位皇帝曾大膽地張開雙臂擁抱歐羅巴文化。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 竟是用英文寫的!
    歡迎點擊上方↑"中國日報"↑免費訂閱看到這張報紙一樣大的東西,誰能想到它是一張畢業證呢
  • 清代北京城,幾個王府都居住過哪些王爺,如今的狀況如何
    康熙33年,原來的睿親王府,被改成一座寺廟,乾隆41年,正式命名為普度寺,在今天南池子小學之內。乾隆43年,多爾袞被平反,睿親王封號被恢復,多爾袞的五世孫淳穎,繼承爵位。一直到光緒2年,多爾袞十世孫魁斌,曾擔任領侍衛大臣,恢復榮光。
  • 《喵王府的生活》:一個典型清王府的百科全書
    說虛構吧,所有歷史細節都經過嚴格考證,說非虛構吧,主人公則是歷史上絕不可能有的「喵王爺」一家。只能說作者用一個虛構的「喵王府」,講了清代王府典型日常生活,人物雖然都是假託,但是細節全部真實。插圖雖然搞笑,但是信息量卻大得驚人。這本在文體上、內容上都獨具一格的書,到底是什麼畫風?我先給您展一眼,讓您大體有個了解。
  • 可能你不知道,這麼多的中國最早、中國第一都在這個地方
    中國最早的法政教育起源於哪裡?  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是誰獲得?由哪裡頒發?  中國第一部地方性審判法規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警察機構誕生於什麼時候?  中國最早的近代監獄又在什麼地方?  中國最早出現的法院雛形是什麼樣子?
  • 網友舉報"愛心之家"被用來辦輔導班 涉事教師檢討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楊高宇)近日,一名安徽網友給懷寧縣委書記留言,反映茶嶺初中有教師借用「愛心之家」的場地辦輔導班。對此,懷寧縣教育局答覆稱,茶嶺初中四名教師應學生家長的要求,在茶嶺街道「愛心之家」對少數學生進行英語和數學輔導,但尚未收取任何費用。
  • 公辦學校老師課外辦輔導班,無異於「攔路搶劫」,你同意嗎地?
    這一次堅決支持俞敏洪老師的觀點:公辦學校老師課外辦輔導班,無異於「攔路搶劫」!廖可馨小朋友的事讓人痛心,人們自然會把她輕生的事和上老師輔導班的事聯繫在一起,她沒有參加自己老師的輔導班,也許不斷得承受寫很大的壓力,有些「不合群」吧。俞老師的言論可能有些偏激,但道理是沒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