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市政府發布《2019年溫州市區城市道路綜合整治計劃》,市區10條道路年內要完成綜合整治,位於老城區的九山路位列其中。上周,《溫州市核心片區九山單元(0577-WZ-HX-06)控制性詳細規劃(2017年修編)》獲得批覆,使得被遺忘的老城九山區塊又引來社會關注。
對於很多老溫州人而言,對九山路有著很深的感情和依戀。這裡原是白鹿城西城牆遺址,歷經千年,一路見證著溫州城市的變遷,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而如今的九山路綠蔭密布,仍是老溫州人文味道最為濃鬱的地方。那麼,在我市「大建大美」「精建精美」的當下,如何在有機更新和提升過程中,讓九山路的千年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和傳承,並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條九山路
見證溫州城建史
約一千六百年前,郭璞相地選址時,發現溫州城九山環列構成鬥杓鬥柄,與天上北鬥星遙相呼應,「九鬥山城」的格局由此而生。九山因九座山而命名,而九山路便是古時白鹿城西城牆的遺址,圍繞九山路四周名勝薈萃,從明代起這裡已是著名的風景區。
相鄰的九山河依託九山路而得名。九山河南段有放生池、落霞潭,周邊有「張璁府第」、依綠園、八角閣、天妃宮梅溪紀念園、松臺山、妙果寺、仙人井、淨光塔院、胡公廟、來福門等,北有郭公山、富覽亭、太司碼道、最勝寺和白蓮塘。如今,隨著歷史變遷和環境變化,原來一直流動著的九山河已經成為相對靜止的湖泊,幽靜而美麗,儼然成了溫州的「小西湖」。
不僅如此,九山路沿線還分布著清明橋、勝昔橋、河通橋、遊泳橋、九山橋、獸醫橋等眾多橋梁,與恬靜的九山河構成了絕美的風景。其中不少橋梁還擁有很多歷史典故,具有很深的歷史人文內涵。
九山路一帶還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園地」,教育遺產十分豐富。從民國到現在這裡都是教育資源非常集中的區域,早年的甌海公學、曾珏學校、籀園小學、溫州一中,以及後來的溫州四中、溫州七中、少體校、少藝校、石坦巷小學等都聚集於此。
歲月變遷
顏值品質待提升
時值夏日,漫步在九山路上,記者感覺絲絲陰涼。道路兩側高大的喜樹和樟樹交織在一起,枝葉繁密遮天蔽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蔭長廊」。路旁的沿河健身步道上,行人悠閒自在。臨水而建的長樂亭內,曲聲陣陣,一群越劇「票友」正在這裡切磋技藝。不遠處的九山遊泳基地,遊泳愛好者們正在享受這天然泳池帶來的清涼。
九山河景色宜人。
據傳,這條溫州最美林蔭路還是承載浪漫的地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少人「愛的羅曼史」就發生在這裡。
九山路南起清明橋,北至維通橋,長達1.22公裡,與兩側的木質棧道形成寬22.6米的九山長堤,堤中央為8米寬九山路瀝青路面。順著九山路湖畔而建的休閒公園,早已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最佳場所之一,這裡不僅有湖中棧道、蓮葉、沙灘,更有很多遊泳玩水的人。
不過,隨著歲月的變遷,九山路也顯現出了「蒼老」的一面:瀝青路面凹凸不平,道路兩旁綠化植被雜亂,沿河步道上的休閒座椅或老舊或遭到人為破壞,部分橋梁破敗,個別木質棧道斷裂、沿路建築老舊等等。
「九山路幽靜而美麗,又有著濃濃的文化味,作為老溫州人,我們以住在九山路附近而自豪。」不過,在市民蔣先生看來,再美的道路也需要裝扮。尤其是九山路周邊的多數建築較為破敗,背街小巷過於狹小髒亂,需要進行整體梳理整治。
升級更新
營造老城廂慢生活帶
事實上,近幾年,我市對於九山路一帶改造提升的信息不斷傳出。
2016年9月,我市出臺的《環五馬時尚商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曾提出要打造環九山河慢生活區塊,以精緻山水和休閒都市為主題特色。
2017年11月,九山公園二期整體完工對外開放,並與公園一期相連。此外,九山體育場將搬離,九山鞋料市場地塊已拆遷,佔地35畝的九山單元A-11地塊將於下月10日掛牌出讓……
而根據日前獲批的《溫州市核心片區九山單元(0577-WZ-HX-06)控制性詳細規劃(2017年修編)》,該片區位於九山路的西側,規劃打造以高端居住、文體休閒、創意辦公等多樣功能混合的城市綜合片區,成為生活、工作和休閒娛樂相互融合的核心城市片區和舊城的升級示範區。規劃範圍為東至九山外河,西至勤奮河,南至水心河,所形成的三角區塊,總用地面積約94.93公頃。從用地規劃圖上看,現在九山體育場、九山鞋料市場的位置成了住宅用地。
近日鹿城區公布的2019年重大項目前期計劃中,位於九山路東側佔地面積約450畝的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被列為「152工程儲備項目」,計劃引入具有甌越特色的傳統民俗商業、老字號手工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同時啟動九山風貌帶整治提升工程,將這個區塊打造成城市文化氣息濃厚、歷史遺存集中的板塊。
對此,有資深文化人士認為,九山路一帶擁有太多的歷史和記憶,遺留的歷史文化元素是溫州城市的靈魂所在,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傳承。同時,在整治過程中,可與周邊街區改造相融合,融入更多原有的歷史人文元素,實現九山河沿線片區的整體提升。
點評
溫州大學建築系教授賴平平
九山路是溫州古城的西城牆遺址,而九山外河曾是溫州古城的西護城河,內河更是名勝薈萃,歷史悠久。這一區塊不僅很好地展現深厚的鬥城文化,還擁有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和物質文化遺產。希望在今後的改造提升過程中,整體風貌應考慮尊重古城的建築肌理和水體、景觀的協調統一,建議在環九山河區域營造一個原汁原味的老城廂慢生活帶。同時還要注重松臺山、郭公山、九山公園片區,籀園小學周邊區域,以及河通橋區塊等重要節點的細節營造。
(原標題《溫州「小西湖」將迎綜合整治 九山該如何煥發出新的生機?》。編輯周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