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書讀千遍,不如到鹿邑看一看

2020-12-14 綠字營

01.雖說道不遠人,我們卻不知道「道」距離你我還有多遠

大道至簡,距離道最近的人,是周朝藏室史、來自鹿邑的老聃,史稱老子。

經過老子的五千言的詮釋,使得資質一般的我們,也可以藉助於《道德經》這本書架起的橋,得以對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基本的認識,某些悟性強的人甚至還可以觸摸到道的身姿。

我隱隱覺得,學習道德經,單是靠悟性高還是不行的,那些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人,可能更適合讀四書。

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注重學以致用的實用主義國度裡,除了一些要靠教國學、教讀經混飯吃的書生,大多數人早已經不再相信單一的靠讀書就能至聖成賢的話語了。

02.雖說大道至簡,有些人卻不知道「道」在於行的淺顯道理

道德經描述的道,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無數人都想要知道這個答案,那些走到了橋邊,站到了橋上的人,心裡大多痒痒的,還會想要到橋那頭看個究竟,於是,無數人都會帶著朝聖般的情懷前往鹿邑,來到老子故裡。

大道至簡,早已經融化在中國人的骨子裡,比如在國人的生活習慣裡面,但凡要做點事的時候,總要標榜一下自己的地位或者想要將要達到的地位,倘若沒有清晰的標識,也沒有既定的使命宗旨,那也要標榜出自家的特點,特色或者品質,或者價值,或者工藝,是天下獨此一份——如果不是獨此一份,那至少也是我為正宗——其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就是——在這個方面或領域,老子天下第一。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正宗##燴麵,正宗##燒雞,正宗##火燒,正宗##小米。這種做法,在商品社會時代有個說法,叫做廣告語。把文化和品牌融匯在廣告語裡,是一種本事,比如彩雲之南,天下四川,好客山東,老家河南。

省一級的行政機構早已經意識到,宣傳的重要性,早已經意識到,經營一個省域既要靠大型項目做支撐,也要靠人民群眾奮發圖強持續接力,一張藍圖畫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幹,才能有所作為,徹底改變。所以大都比較從容,追求徐徐所圖,久久為功。

在這方面,縣市一級公共機構大多尚未涉及,他們對於運用資源方面總是顯得強差人意,不是找不到中心抓不住重點重點,就是口子太多顧此失彼,日日在流動資金上發愁,難於優勢資源上傾注心力。

在中原各地,這種情況更為普遍,粗略考量,無外乎是三個原因局限了地方上的想像力,一是因為作為傳統農業耕作區域是內向型經濟模式,容易受到局部著力的千年慣性遮蔽;二是因為上級賦予的工作重點是配合全國一盤棋,缺少從縣域經濟實際出發的主導性努力;三是因為長期學習西方發展模式,更看重外力幹涉,忽視內生動力。

比如周口這個名字。乍一聽「周口」這個名字,很難聯想到它竟然是一個地級市。就算是在周口文化人自己的考證中,這個名字也不過是出自一個周姓人家擺渡口而已。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或者說我並不想這麼快認慫,我一直認為周口與北京山頂洞的周口店人在冥冥中大有聯繫。如若不然,這個地方怎麼能夠成長出老子和陳摶這樣的俊傑呢?

03.文旅融合之旅的看點和賣點,老子的道是什麼?鹿邑的鹿在哪裡?

實際上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裡,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

即便擁有這樣優越的文化資源,卻很難為周口生態經濟貢獻多少價值。甚至周口和南陽分屬全省人口外流的前兩名,中華文化發祥重地人口外流,這不是一件普通的經濟現象,簡單的社會現象,這不是一件可有可無,可以忽略,可以無視的發展問題,這是本民族,本民族文化的濫觴,是驗證延續了中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的成色的問題,是關乎優秀傳統文化能否在新時代的土壤裡紮根發芽的大事,是關乎中國文化,中國自信,中國價值到底在國人心中的分量幾何的問題。

相對於從宋國遷移到曲阜的社會活動家孔子而言,鹿邑的老子,是一個典型的哲人,他的哲學思想對我們或許會有更加深遠的影響。

那麼,如果尋找文旅融合之旅的看點和賣點,我們就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是老子的道是什麼?二是鹿邑的鹿在哪裡?

第一個問題很容易回答,甚至我們前邊已經給出了答案——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就是老子所要闡述的道。

第二個問題也不難,大家來旅遊,不能因為看到一大片仿古建築,就能在心領神會,就能體悟大道,就能滿意而歸。至少也要建一座以鹿為主題的千畝公園什麼的,每天限300人進入,做自然體驗,聆聽日落月生、和風細雨、四季鹿鳴。

我覺得,這才是我們對待遊客的虔誠,也才是我們對待文化的虔誠,這也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對老子這樣的人的該有的尊敬。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謹小慎微,善始善終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中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 《道德經》:從小的地方做起,千裡之行,也是始於足下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所強調的做事的態度,應該是無為而治,用一種不幹預,不幹涉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能手到擒來,越做越簡單。老子所說的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思就是說,很大的大樹,也是生於微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也是從一筐一筐的土壘起來的,千裡的遠行也是從腳下舉步開始的。
  • 深度好文: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大家好,我是幽幽帶你去閱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喜歡的朋友們,別忘了點讚哦!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釋義】旅行千裡是從腳下第一步的跨出開始的。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會被老師或者家長問及:你長大了想當什麼?成為什麼?想從事哪類工作…同樣,每個孩子都會在童年夢想著自己長大了能夠成為白衣天使,祖國的園丁,科學家,記者,作家。
  • 《道德經》第64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敢為。
  • 遊安徽一定要知道的成語故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成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故事概況: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三朝古都」名揚海內外。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曾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學問日深,聲名日響,人們皆稱其為「老子」。孔子聽聞後,專門拜訪過老子求教學問,請教周朝的禮儀,在返程時,老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 雙語閱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用英語怎麼說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直譯:A thousand mile trip begins with one step.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有人說當科學家,有人說當導遊環遊世界,有人說當醫生······青春時的我們總是自信滿滿,有時候自習課被老師抓到聚眾聊天,膽大些的同學竟然一副心安理得的口氣回道「我們在談人生、談夢想······」       不管當初的夢想是什麼,畢業之後如果不努力工作都實現不了,而老師當時說的是無論你有什麼夢想,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生活都會更加艱難,很難實現當初的夢想。
  •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做人就要接地氣
    我發現如今的人很容易忘本,用我家鄉話通俗地講就是不接地氣,「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64章。《道德經》中這些話給我帶來很大啟迪幫助希望可以幫到每個人
  • 《道德經》六十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這世間有道,萬物依循「道」的變化生存,若是依循事物本質間的規律,好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將能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讓自己更加清楚的認知這個世界,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從而不留遺憾的活著一生。
  • 每日一習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文章最後引用「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願同法方攜手再出發,以腳踏實地的精神,推動中法合作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nbsp&nbsp&nbsp&nbsp「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說,千裡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這句經典告訴我們,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要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步進行。
  • 老子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什麼又說「不出戶,知天下」
    2020年的這場戰疫,讓很多人很意外的經歷了一個以前都不敢想像的兩個月的春節,時間久了,想起老子曾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是不是該出去走走了,但同時又想起《道德經》裡的另一句話「不出戶,知天下」。心想到底是出去還是不出去呢?
  • 【新人心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六)
    【新人心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六) 2020-12-03 1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漫漫長路,不如就從此刻出發!早安
    每一個清晨,給自己一個微笑,告訴自己,人不僅活得要像鑽石一樣閃亮和堅強,活出自然,善良,不讓年華虛度,積極,向上,讓每一天朝氣蓬勃,充滿正能量,早安世界…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暖和的午後,總有絢爛的黃昏,總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順其自然的心境
  • 道德經中最勵志的句子
    ——老子《道德經》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虆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道德經》:老子這四個比喻,便說透了一生的智慧,讀了受益終生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道德經》現在全球都在讀,西方很多國家都在用,可是我卻讀不懂,也就記下來幾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做得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道德經》中蘊藏著很多做人的根本智慧,認真在生活中體悟它,運用它,便可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人生躍遷機會!
  • 馬雲的經商聖經,白巖松的生命之書,《道德經》你總要讀幾句!
    為什麼《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俗話說「經是良言」,佛教的經晦澀難懂,但是明白其中的意思後,就可以手敲木魚而嘴裡念念不忘。所以說,無論什麼文學作品,單是文字的排列組合是沒有意義的,要明了其中對生活對生命的借鑑意義,才有了價值。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雨「澤山川,」嘉「氣滿縈——讀經女孩兒的快樂時光
    ,帶領雨嘉指讀、認字、閱讀繪本,一步步的成長讓我們明白「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起於壘土」!起初對小朋友只是進行輸入,並不要求輸出,在一遍遍的輸入中,再結合《中華經典故事》的閱讀理解,雨嘉對經典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感興趣!如今可以自如獨立地看這些故事書啦!
  • 每日英語諺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諺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2013-01-28 16:1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道德經》中的5個詞語,做到了人品和事業不會特別差勁
    我國有很多的古典書籍,這些書籍能夠經歷動亂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可見它們是人類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代聖人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雖然字數不長,但是它的字字都是經典,蘊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道德經》有許多的詞語值得我們去學習,以下十個著名的詞語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的事業和人品不會特別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