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時代,中國有諸子百家,古印度有沙門思潮,猶太王國有基督教研究,而古希臘,則產生了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諸多哲學思想流派。最有意思的是,它們幾乎處於同一時代都是西曆的前八百年至前兩百年之間。
根據一些人類學家的說法,軸心時代是由農業逐漸發達引發的。
一些人類學家相信,軸心時代的覺醒是由農業創造的大量富餘供給引發的,全世界大規模灌溉系統和水利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2010
但是作為一名歷史研究者,尤其是作為學術研究者,不得不從歷史角度出發,去探尋背後的秘密。
首先,諸子百家的誕生,與中國的禮治受到挑戰有關,而禮崩樂壞恰恰是由於青銅器、鐵器的發展、富裕而引發的諸侯之間的徵伐或僭越,鐵器的發展,恰恰帶動了農業發展。因此,諸子百家的誕生,和農業發達一樣,其背後原因是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屬於工業範疇。
沙門思潮需要作出說明,它是印度河文明史上一次宗教與哲學的大發展,同中國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古印度,並非真正的四大古文明即華夏(黃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而是古印度(前2300年至前1300年的哈拉帕文明)因洪水亡國後,從西北進入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建立在原有土地上的新文明(吠陀文明)。同中國、猶太王國和古希臘不一樣的是,中國是實學、哲學大發展,古希臘是哲學大發展,猶太王國則是宗教大發展。
沙門思潮的代表人物就是釋迦牟尼所創立的唯識論。而沙門思潮的出現,上溯其原因,類似於中國的禮崩樂壞,那就是婆羅門教過度世俗化,權威受到挑戰,因此誕生了一些關心人民疾苦的新興教派。這一時期,誕生了佛教、耆那教等多個宗教。由於婆羅門教的特權地位越來越嚴重,新興教派逐漸取代了婆羅門教。
由於史料有限,對於那一時期的文明究竟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根據宗教史發展規律來看,應該是經濟得到充分發展,婆羅門教不滿於原有權利,在經濟上剝削人民而引發的類似宗教改革的思想綻放。而這一時期印度的經濟發展,除了石器轉化為金屬器具的變化之外,就是手工業,並不是後來才興起的農業。
古希臘的軸心時代,起自城邦建立。約公元前3650年在愛琴海周邊孕育的米諾斯文明(即克裡特文明),到了公元前16世紀被邁錫尼文明取代。四百年後,多利安人入侵毀滅了買西米文明,希臘的歷史進入了漫長的、史無前例的黑暗時期,直到城邦脫離多利安人紛紛獨立,古希臘的軸心時代終於到來。蘇格拉底只是一個代表人物,也許在他之前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哲學家。而古希臘的文化興盛,是由於海上貿易的興起,以及在波希戰爭中擊敗波斯帝國,保住希臘城邦,與農業毫無關係。
猶太王國的誕生,前身是以色列聯合王國。由於內憂外患,也就是所羅門王大興土木各支派叛亂加上波斯帝國的入侵,北方誕生了臣服于波斯的附屬國以色列王國和南方反抗波斯侵略的猶大國(即猶太王國),同其他三個文明不一樣的是,猶太王國思想空前發展並非由於自身經濟的發展或內部危機,而是波斯帝國以及新巴比倫王國長期侵擾引起的。而這兩個國家,尤其是波斯,非常強盛。波斯自埃蘭被亞述所滅後,米底亞王國團結起來,後米底亞王國的國王因王位傳承問題,引起國王的孫子居魯士二世起兵反叛,建立了阿契美尼德帝國,也就是波斯第一帝國。
而新巴比倫王國並不是亞摩利人的巴比倫帝國,而是被亞述人派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幫助治理當地的迦勒底人反叛亞述帝國建立的。
因此,這一時期,是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新巴比倫王國的商業發達,波斯的農業發達,以及以色列王國的林業、建築業發達共同作用。
因此,說農業引起軸心時代並不符合歷史學的眼光,但軸心時代所產生的原因,正是人類文明普遍進入了經濟的高增長期所帶來的社會結構的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