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5日 13:01 來源:四川新聞網
參與互動劉敘老師在鄉間採風 (受訪者供圖)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25日訊(記者 嶽東)據之前媒體報導,四川話雖然很流行,不過在網上流傳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中,四川話名列第七,排名前三的是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在四川話中,排名第一難懂的方言是哪裡的呢?之前有媒體評選為瀘州市的敘永話。
對此,敘永語文老師劉敘最有發言權,他用5年時間,收集敘永方言2250餘條,總字數七八萬字,並取名《敘永方言萃解》,下一步還打算出版。
57歲的劉敘是土生土長的敘永人,是敘永的一名語文老師,已有37年教齡。1977年,在黑龍江當知青的劉敘參加高考,並考取牡丹江師院,之後在當地教書7年。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異鄉的劉敘周圍沒有一位家鄉人,「聽聽鄉音都成了一種奢求。」劉敘說。
1985年,劉敘調回家鄉敘永一中任教,對家鄉話更加情有獨鍾。2010年的一天,劉敘看到網絡上收集了幾十條敘永方言的帖子,雖然沒有解釋,但引發劉敘收集敘永方言的想法。
之後,劉敘便有意識地在日常閒聊、教學過程中收集本地方言。劉敘告訴記者,自己隨身都會揣著小紙條,在碰到老師、學生們說到某個方言詞彙,「只要有地方特色,又沒有被收錄的,我就會記在紙上。」劉敘說,休息或外出遇上沒收錄的敘永方言詞彙,他也會記錄下來,回家再整理在本子上,並進行解釋。
就這樣,通過日積月累,到2011年,劉敘已經收集了900多條敘永方言詞彙,並整理列印成冊。最初的版本出爐後,劉敘又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收集的方言數量也不斷增加。「2012年取名『暫全集』,2013年叫『增改版』,如今已是2016年『最新版』,收集的方言條數也達到2250餘條。」劉敘說。
「阿(也說成『拉』)——①他,她,它。(例:阿門。)②那。(例:阿邊。阿半邊[那旁邊,那部分,那裡]。阿哥[那個])。阿起、阿中、阿種[那種]」
「挨巴棒——被整了,吃虧了。(也可說成『挨[了]一巴棒』,即被整了一下而吃了虧的意思。)」「挨刀勒——罵人的話(有是也用於親暱的笑罵),月相當於『遭報應的』。」
「矮出出(也說成『矮啪啪』——形容很矮)。」
「安逸得板——表示十分舒服並擰動身軀的說法。」
在劉敘編撰的敘永方言文集中,記者看到收集來的方言基本按照漢語拼音「A」到「Z」的順序排列,以方便查閱。注釋方面,劉敘一般將常用意思放在最前面,生僻意思就會舉例子,「遇到例子都不好懂的,還會用普通話進行解釋。」劉敘說。
劉敘說,自己開始收集方言主要是因為興趣,隨著了解越來越深入,越發覺得方言是本地難得的文化遺存。「希望《敘永方言萃解》能作為系統的方言資料,在川南片區方言研究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