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體育吧!不努力,不吃苦,就出局

2020-08-28 躍燃體能

體育不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今天你不逼孩子吃苦,日後吃苦百倍。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要少走彎路,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與其告訴孩子答案,不如培養TA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吃點苦,人生路是孩子自己走的,該面對的阻礙、經歷的挫折,忍受的磨難絕對躲不過。

讓孩子學會一項體育技能,讓他吃點苦,鍛鍊體質、磨礪意志,遇到困難,勇於面對,冷靜解決,不退縮、不猶豫,這便是少走彎路。

孩子未來要面對的是充滿競爭的社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是毫不留情的。家長再寬大的翅膀,也無法護送孩子抵達理想的彼岸。

姚明的童年,一直被父母逼著努力,推著奔跑。他一邊努力讀書,一邊刻苦練習籃球。姚明坦言,感謝父母的嚴格要求,是父母的逼迫,才有了今天的自己。很多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但每個成功的孩子,都是經歷過痛苦的童年,吃過無數次學習的苦。

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天才。我們通常會羨慕「別人家孩子」臺前的光環閃爍,卻看不見「別人家父母」背後的苦心孤詣。

教育這件事,從沒有天賦使然,有的是勤奮加冕,通往優秀的路上總要吃很多苦,父母與孩子都如此。

在孩子學習或者訓練成長的路上,父母要與孩子同樣堅持到底。在孩子厭倦時鼓勵,退縮時鞭策,逼著孩子去吃學習的苦,去練就一身本領,終有一天會得到回報。

孩子在小的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這不是壞事,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怕孩子吃苦,去替孩子承擔責任,雖然避免了孩子的吵鬧,卻剝奪了培養孩子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抗挫折的能力,呈逐步下降趨勢

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被老師批評就跳樓自殺的,還有被父母訓斥就離家出走了,每年都會多起類似的新聞報導。就是因為孩子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沒有經歷任何的挫折和困難,導致以後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去解決。

要想讓孩子從小就懂事,為他人著想,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吃點苦,讓他們明白人間的疾苦,懂得珍惜、體諒他人。

孩子的心理同父母不同,總是想著逃避挫折,而不是面對。孩子在逆境環境中,不會去直接面對和對抗挫折,大多只會選擇安逸。

如今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孩子除了有學業上的負擔,父母都不願孩子再吃更多的苦,都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負擔。孩子一直在溫室內長大,自然經受不起風吹雨打,在逆境中無法做出抵抗,只會選擇逃避。

68.0%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有助培養孩子受挫能力

2015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1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8%受訪者贊同父母對青年少進行「吃苦教育」。65.7%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

受訪者認為磨練青少年的意志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穫。受訪者中,學歷為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分別佔60.1%、7.9%和1.3%。

體育鍛鍊是對青少年很好的吃苦訓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指出「正常的體育鍛鍊就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吃苦訓練。這種訓練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他認為,體育鍛鍊不脫離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是青少年有意識的、力所能及之內的吃苦。「從國際趨勢看,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意志磨練,對青少年的體能、意志、智慧的塑造都包含其中」。

「只有喚醒青少年內心的需要,喚醒他挑戰自己、適應艱苦環境的意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孫雲曉說。體育的成就感來自哪裡?來自於戰勝對手嗎?還是非要走職業拿奧運冠軍?

誠然,競爭是每個運動員的天性,勝利的快感激勵著每個人不斷前進;但是它終究是短暫的,戰勝對手固然可喜可賀,但是更重要的是積累下的你從體育中得到的收穫。

體育讓孩子身體變得強大

帶孩子學體育,感受訓練過程的辛酸艱苦,讓他一次次地付出,慢慢掌控自己的身體,嘗試以前不敢做的動作,挑戰更強的對手。每一次疼痛,每一次付出,都成為孩子變強大的動力。

躍燃體能,作為主要服務2-8 歲少兒群體,專注於提供少兒體能培訓的教育研究機構,我們擁有強有力的課程研發團隊,搭建了科學、完善的綜合閉環訓練體系。

讓孩子們在趣味遊戲、團隊合作、鼓勵擔當、尊重個性、突破自我的教育理念下進行體能鍛鍊,進而增進身心健康、塑造身體形態、提高生理機能,使少兒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鼓勵孩子們參加運動,不在於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專業運動員,重要的是讓他們享受運動中帶來的樂趣,培養運動習慣,發揚體育精神,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期運動語錄

物質是生命的基礎,運動是生命的源泉。

Mat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life, and motion is the source of life.

相關焦點

  • 孩子要想練體育,一定要告訴Ta的真相:不努力,就出局
    體育的苦只有練過的人才知道,「訓練不會是舒服的」這句話真的是真的...拿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成績是靠不斷的練習堆積起來的,練習背後是一次次自我挑戰和被挑戰。「十年寒窗,百鍊成鋼」,每個人才的成長,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為了成績,為了未來,記住你是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
  • 練體育吧!最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體育不僅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今天你不逼孩子吃苦,日後他苦上百倍!
  • 嗨,體育人,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人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嗨,體育人,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是啊,練體育太苦、太累、太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人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嗨,體育老師,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老師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人生不出局 不出局就出彩
    一 人生不出局 不出局就出彩 對於「不出局」的最新解釋與思考:思維不設限,思想要表達,躬身入局不放棄,左手寫作,右手品牌,一起打造1000個鐵桿粉絲 五 迭代 007不寫就出局點評規則的迭代,從「尋找金句」到「強制上下樓點評」,到「自由點評」,到班級「點評官」制度……用小而美的進步迭代精進。
  • 命運不是靠努力吃苦改變的,無意義的苦,能不吃就不吃
    想鍛鍊自己的孩子,不是讓他刻意去吃苦,是從小培養去他不能不勞而獲的思維,想要得到,必須要付出,要付出行動才能成功,他才會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高考之後做暑假工,或者大學期間做寒暑假工,除了特別貧困的家庭,要賺錢補貼家用之外,我一般不建議把時間花在這種事情上。
  • 為什麼有的窮人不吃苦、不努力了?一個故事告訴你答案,細思極恐
    為什麼有的窮人不吃苦、不努力了?一個故事告訴你答案,與窮人思維無關,與現實有關,細思極恐。這兩天刷知乎,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問的是為什麼有的窮人不吃苦、不努力了?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因為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吃苦,你要青春幹什麼」之類的名言警句已經有意無意地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認知:窮人就應該吃苦,就需要努力。一旦社會上出現了不少不吃苦、不努力的窮人尤其是年輕人,有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
  • 691分考入清華後,他選擇了去工地搬磚:所謂努力,就是不認命
    《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一書中說:「好好努力吧,如果你不努力,那麼你也許連失敗的資格都沒有。」越優秀的人,越不輕易向命運妥協,不管自己當前的境遇如何,努力改變自己才能看到更遠的風景。鄧亞萍會走上體育道路,是因為從小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她連進體校的資格都沒有。
  • 不想學習,不努力,睡懶覺,不洗臉的同鞋,看看這些勵志句子
    能量指數 87我發現有一種病非常難治,這種病就是窮病,犯病原因就是在本該努力吃苦的年齡選擇了躲避。能量指數90不要在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除了淚水一無所有。能量指數88記住,你來工作是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能交上朋友算你幸運,交不上那是正常。能量指數90努力賺錢是為了讓錢變得不重要,努力賺錢是為了當我夾菜時別人不敢隨意轉動桌子,努力賺錢是為了我也可以向全世界大叫一聲:我對錢沒有興趣。
  • 體育運動板球,是一項對抗性的比賽,力圖將對手淘汰出局
    板球可以說是一項對抗性的比賽,球員們在球場上的目標各不相同。擊球員想要比對手獲得更多的跑分,而投手和防守隊員則要阻止擊球方得分並把擊球員淘汰出局。通常是每隊有11名隊員,上、下兩個半場(球局),兩隊輪流進行攻守。第一隊為擊球方時,另一隊為防守方。攻方球員也稱為擊球員,比賽時要始終保持有兩人在場上,每人手握一塊球板,儘可能地擊球得分,為本隊獲勝而努力。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提到範仲淹,人們會脫口而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許多人並不知道,範仲淹的後人無一不在學業上奮發上進,後來更是名臣良相輩出,子孫代代相傳,歷經八百年不衰。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自己回家。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 練習足球吧!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讓孩子練習足球,鍛鍊體質、磨礪意志,遇到困難用冷靜與實力解決,不退縮、不猶豫,這便是少走彎路。如果今天孩子,沒有吃苦的精神準備,缺乏吃苦的能力,將來會真正體會到「苦」的滋味,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呵護,實際上就好比在無意中製造陷阱,最終會讓孩子跌進去。
  • 窮人不一定是能吃苦的人,窮就是窮,吃苦另有涵義
    窮不是吃苦,窮就是窮。所以,所謂吃苦,不是受窮。真正的吃苦是指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而聚焦在這件事上的能力,以及在長時間聚焦這件事的過程中,放棄了自己可以享受的娛樂與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了物質消費。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去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獨。
  • 你不出眾,那就出局
    後來我在一次聚會上見過他,聊起他傳奇事跡時,他表示大傢伙只看到他光鮮的一面,卻沒看到他上大學時用功的樣子,之所以會輕鬆自如的掌握設計,還是因為他看過大量的外國設計師作品。同時還表述自己所認為的活法:做事只要不輕易放棄,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當一個人有所才藝的時候,就該發揮出作用,畢竟現實很殘酷,你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早晚會被公司淘汰。
  • 不讓孩子吃苦的成功人士看過來
    孩子的苦難人生是從上學開始的,而就是在學習這條門道路上,努力過和沒努力過的孩子,將來的人生高下立判。人生未來的道路,基本上就是在學習階段選擇的,而選項就是讓孩子多吃點苦,還是不讓孩子吃苦。這話一點都沒錯,社會就是由層級組成的,但你從小不讓孩子吃苦,將來他也幹不好具體的工作,既牽不好馬,也拽不好鐙。天天看別人的臉色活著,是簡單而快樂的人生嗎?
  • 張碧晨《歌手》恐出局壓力大紅玫瑰練舞肌肉酸痛貼滿膏藥
    本周,淘汰再次來臨,在上一場競演中墊底的張碧晨瀕臨出局,自感壓力山大。回顧剛剛經歷的首秀,張碧晨直言能與一眾前輩同臺競技對自己來說是一堂足夠豪華的課程,而為了能爭取繼續上課的機會,此次她也是拼上了全部。據悉,本周張碧晨選曲陳奕迅的《紅玫瑰》,備戰期間,她不僅練舞練到肌肉酸痛,直到正式競演前渾身還貼著膏藥。
  • 吃苦——《心念》
    「吃苦」真是當下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了。我們都從過去那個寒酸、襤褸的年代過來,那個時代給予的困頓和辛勞,我們真不捨得讓孩子再去經受。即便大家都清楚,孩子應當經受辛苦的歷練,才能懂得珍惜與責任。我們是否有意識到吃苦是生命的重要教育,比之於可資標榜的成績,更能讓孩子擁有強大的行動力量。因為吃苦的歷程是體驗!體驗所得到的是深刻而本能的不屈生命的呼喚。
  • 老將吳靜鈺備戰奧運不忘初心 - 國家體育總局
    老將吳靜鈺備戰奧運不忘初心 發布時間:2020-09-01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蘇暢/文 鹿麟/圖 字體:
  • 【2017王教練中考體育喜報】
    2018年中考體育考試拉開序幕,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有一個對於體育訓練的誤區,認為只要猛練,多跑幾圈多練幾次就可以拿到高分。也正因為如此,把平時大好的鍛鍊時間耽誤了。其實不然,體育鍛鍊是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人的身體機能也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體育鍛練更需要的是專業技術的指導和科學的訓練方法。特別是剛開始體育鍛鍊的同學,如果你的入門動作是不規範的甚至錯誤的,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必然會產生進步慢,成績停滯不前的現象,而且各種運動損傷也會接踵而至,與其那樣即吃苦又徒勞,不如現在開始就認認真真了解體育,跟對體育教練,少吃苦,少受罪,少走彎路,直達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