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農民通過種植地瓜發家致富。
    
    宋章峰艱苦創業成「地瓜王」。
    靠著小小的地瓜,山東青年宋章峰「賣」出了產值達近3億元的公司,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更帶動了章丘文祖及周邊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目前章丘紅薯種植面積1.5萬畝,通過紅薯產業帶動就業人口200餘人,成功幫扶350多家貧困戶脫貧致富。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傑
    除了常規地窖儲存
    還建多個恆溫保鮮庫
    8月28日,在章丘文祖薯立方車間外,一輛滿載白色貨櫃的大貨車緩緩駛入薯立方工廠。歷經一個多小時,上千個貨櫃終於搬卸完工,整整齊齊堆在車間外。遠遠看去,猶如一道二三十米長的雪白城牆,頗為壯觀。
    「眼看就是收地瓜的時候了,它們都是用來儲存地瓜的。」指著這些箱子,薯立方負責人宋章峰說道,三個月前自己便找廠家下單,預訂了萬餘個白色塑料貨櫃,「廠家三個月的訂單,全都給我們了」。
    有了貨櫃,僅僅是第一步。為了更好地儲存地瓜,除了常規的地窖儲存,宋章峰今年還斥千萬元巨資建設了多個「恆溫保鮮庫」。
    寬闊、敞亮是「恆溫保鮮庫」廠房給人的第一印象,整個項目佔地近6000平方米,有效存儲空間達到3萬立方米,可儲存地瓜2500萬斤。「大型廂貨可以直接開到車間的冷庫裡。」說著,宋章峰拉開其中一個冷庫大門,陣陣涼意迎面而來。
    從最初那間五平方米的門頭房到如今年銷售兩億元的龍頭企業,一路走來,宋章峰「地瓜王國」的版圖擴張頗為順利。不過,2017年,他遇到了創業過程中第一次重大挫折——地窖中的幾十萬噸地瓜全部腐爛,讓宋章峰一下子損失了千萬元,「成車成車的壞地瓜往外面拉,別提多心疼了。」
    也正是有了這次教訓,宋章峰才真正認識到地瓜儲存的重要性。除了進一步提升地瓜儲存的硬體設施,宋章峰還與山東農科院合作科研,舉辦地瓜種植培訓班,從種苗、育苗到種植、採摘等一系列環節上都做到萬無一失。
    5平米小店到地瓜王國
    他花了10年時間
    「直播帶貨3個月,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離著工廠車間不遠,宋章峰還打造了一個直播帶貨的工作室,名叫「薯視頻」。工作室是一座二層小樓,其中有五間房專門用來直播帶貨。
    「9.9元5斤,給大家包郵!可以看看這個顏色,非常誘人!」在一個直播間內,一名主播正在推銷薯立方的一款烤紅薯產品。
    宋章峰與地瓜結緣要從十年前說起。2010年,宋章峰22歲,大三實習期他來到濟南,想當一名英語老師。可學歷低、經驗少,求職四處碰壁。他索性選擇創業賣地瓜。
    找同學借錢進貨、求房東延期兩個月房租……就這樣,當年冬天,宋章峰把第一家店開在了濟南大學西校區旁,取名「地瓜坊」。一間5平方米的門頭房,專門銷售地瓜幹、地瓜條、地瓜片等產品。
    「那時,店鋪銷售額每天都能達到1000多元,最多的一天賣了4800元。」開業一個月,宋章峰不僅還清房租,還大賺一筆。隨後,他又相繼開了多個分店。
    既然選擇創業,就應做大做強。2014年,濟南薯立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薯立方」營銷品牌,全面構建地瓜產品營銷體系。2015年,「泉城烤薯」正式推廣;2016年,全國合作客戶突破1000家。
    也就是在這時,薯立方對於地瓜原料需求急劇增加,也讓它與現代農業掛鈎。於是,薯立方與章丘文祖等地籤署紅薯合作種植協議,打造地瓜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增加地瓜產業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
    截至目前,薯立方集團已擁有7家子公司,打造了泉城烤薯、圈粉時代等多個品牌項目,年銷售額近3億元。
    訂單種植不愁銷路
    一畝能賺三四千
    「不少農產品愁銷路,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薯立方從市場前端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市場後端。」宋章峰坦言,區別於當下眾多農產品發展模式,薯立方從地瓜加工產品的營銷做起,進而一步步回溯到地瓜的種植上,最終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地瓜農業全產業鏈。
    「我們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下大功夫將其招過來」。章丘區文祖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鋒說,從項目洽談到落地建設,文祖街道多方協調用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分管負責人全程保姆式服務,讓宋章峰在這裡安心創業。
    「我們這邊有種植地瓜的傳統,比起草藥種植等其他項目,人們更青睞於種地瓜。」王鋒說,除了種植傳統,文祖地區大都是高山富硒土地,晝夜溫差大,符合薯立方種植優質地瓜的需要。
    更吸引王鋒,也讓當地老百姓放心的是,薯立方採用「訂單種植」的模式與農戶籤訂種植協議。統一種苗、統一培訓、統一技術,統一存儲、統一包裝、統一配送、統一銷售,一下子解決了農產品銷路難、靠天吃飯的問題,增強了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信心。 「畝產六千斤左右,除去買地瓜秧苗、人工管護費用,種一畝地瓜能收入三四千元,遠比種玉米、小麥收益要高。」王鋒說,薯立方的引進,讓文祖乃至周邊農業種植結構正悄悄改變。
    打造「地瓜扶貧小鎮」
    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工資,離家還不遠。」文祖東村村民劉秀學在薯立方工作兩年多了,不少村民和她一樣,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據統計,目前章丘紅薯種植面積8000餘畝,通過紅薯事業帶動就業200餘人,成功幫扶350多家貧困戶脫貧致富。
    靠種植地瓜脫了貧,接下來就是讓農民靠「地瓜」致富。於是,王鋒便想到讓農民入股投資薯立方,與紅薯產業深度融合。同時文祖街道創新黨建模式,建立了青石山鄉村振興黨建聯盟,讓黨建引領整合薯立方等產業資源。
    「我跟員工都混成了熟人!」為努力做好「店小二」,王鋒每個月都會去薯立方下車間四五次。「9月8日之前,要把通往西廠區的那條路給修好,而且要儘快解決冷庫電容量的問題。」9月份的地瓜豐收季即將來臨,王鋒說必須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好。
    而就在前不久,為了幫助企業發展,文祖街道幫薯立方申請到惠農貸等500萬元農業扶貧資金。
    「今年,我們與薯立方共同打造電商服務中心,每年為文祖街道帶來10萬元的收益。」王峰介紹,這筆資金將用於非貧困村的貧困戶的救濟和公益崗的補貼。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地瓜扶貧小鎮』」,按照宋章峰的構想,要在章丘文祖建立集紅薯農事體驗、旅遊、休閒、觀賞、種植於一體的新興城郊農業旅遊綜合體,「國內首家地瓜博物館不久也將落地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