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是孩子告別不足、走向正確的必要臺階。沒有嘗試何來成功?不肯放手何來成長?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那麼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嘗試與錯誤呢?以下是具體的建議:
(1)給孩子嘗試的機會。當孩子要求做某種嘗試時,即使成人知道會有許多困難或者不會成功,也還是應該給他一次嘗試的機會。比如,在孩子學習拿勺吃飯、穿衣服等過程中,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學會這些本領。
(2)與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大發雷霆,也不要埋怨和數落孩子。而是應該與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犯錯誤,幫助孩子從失敗和錯誤中走出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戰勝困難的自信。
(3)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如果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犯了錯誤或遭到失敗,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再次進行嘗試,讓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得到增強。比如,孩子想幫媽媽洗碗,結果不小心將碗打破了,這時,媽媽不要指責和埋怨孩子,而是應該告訴孩子怎樣才能把碗洗乾淨同時又不會摔破碗,同時鼓勵和安慰孩子,「不要洩氣,下一次再努力一點就成功了」。
(4)重視情感溝通。犯錯後孩子會為此自責,這個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上的溝通,不要空洞說教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說些誇獎的話,如「你已經很努力了!」,讓孩子接受,然後再與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後不要忘記繼續鼓勵孩子:「如果你再試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
(5)與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犯錯的故事。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然會犯錯,向孩子講述你自己曾經的過失,向他解釋你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告訴他,你會用怎樣的辦法去避免重犯。讓孩子知道原來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會犯錯誤,犯錯誤是允許的,不要害怕犯錯,只要將錯誤改正就是好孩子。
(6)要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孩子好奇、好動,但知識有限、能力有限,孩子才會經常犯錯。父母要向孩子傳遞一些辨別是非的知識,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父母可以與孩子談心,交流一下感情,傳遞一些道德知識,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水平,也可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他的認識和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