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2021-02-19 涵信教育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於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理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孩子是作為一張白紙來到世界上的,世界突然把他包圍,他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即成長過程。就像我們突然從太陽下走入一間暗屋,眼睛需要適應一會兒才能看清屋裡的東西。如果這時別人急於下論斷,說你眼睛有問題,這顯然不對。孩子不按常規出牌,出現了各種情況都是正常的,因為Ta只是個孩子。媽媽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就能以平常心去面對各種隨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有一個小男孩兒,三歲多,他最近幹了一件「壞事」,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裡——這盆名貴的花,是他爸爸剛剛從花市裡淘來,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自搬回來的!爸爸怒不可遏,這小子太淘氣了,簡直就是個破壞分子!三歲的兒子看爸爸到處找笤帚,已經嚇得哇哇大哭了。這時媽媽衝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說:「你別忘了,我們是在養孩子,而不是養花!」媽媽的一番話,在堅定地提醒著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個更重要?更何況在沒有弄清楚他那麼做的原因之前,就要開打,是不是在說孩子的自尊和快樂,還遠遠不如一盆花重要呢?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擦乾了眼淚,輕聲地問:「寶寶為什麼要把湯倒在花盆裡啊?」小男孩抽泣著說:「奶奶說……熱熱的菜湯有營養……我想讓花長高高……」這下輪到媽媽流眼淚了,孩子愛花的一顆心啊,差點兒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如果說孩子有什麼錯,那就是他們缺乏生活的經驗,同時身上又實在有無窮的活力!可「生活的經驗」誰不是在一次次教訓裡學到的呢?

小林的兒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在學校裡也不喜歡和同學們相處。小林一直擔心兒子性格過於孤僻,所以時常和兒子的班主任打電話請教孩子的問題。班主任問小林:「按道理來說,性格再內向的孩子也都會有一些孩子的天性。你的兒子的確是過於內斂了。平時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小林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平時我們會給孩子樹立很多『規矩』,所以他心裡很有譜,很少做錯事情。」

班主任嘆了口氣:「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被你們壓抑住了。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其中原因你知道嗎?誰都會犯錯,孩子更會,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孩子只有試錯才能懂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這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過程。」

聽完班主任的回答,小林很是後悔,原來自己錯誤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了這麼大的影響。追悔莫及的她決定以後「放手」,給孩子多一點自由。

孩子有自己的靈性和天性,調皮搗蛋的性格背後是他們在推開探索世界的大門。在不斷試錯和被糾正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明白社會的規則,

01為什麼孩子需要「試錯」?

①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

犯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常態,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存在。孩子未經世事犯錯的機會更大,所以,對待孩子家長應該把心態放得寬鬆一些。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成長的路上,如果孩子沒有碰過壁,就不會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就像小孩子騎單車,總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從不會踩踏板到漸漸掌握平衡,中間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到和摔跤,總要是在膝蓋上貼上兩塊創可貼才能真正學會這項技能。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所說的:「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對他們而言反而是錯誤的。讓孩子自己碰壁才能更好地成長。」

大人們總是對自己的過錯熟視無睹,轉過頭來又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這樣的「雙標」做法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而且還會給孩子莫大的壓力。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父母過度害怕孩子受傷害,所以把孩子嚴嚴實實地保護了起來,不讓他們有任何犯錯的機會。這樣也是不對的,過猶不及。

作家珍妮·艾裡姆認為:教育是一項艱辛的勞動。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做好父母的角色沒有那麼簡單。負責的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保護傘」,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就算做錯了也沒關係,及時地引導孩子,給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長大。

②孩子犯錯只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對於家長們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看待孩子的錯誤時,家長們不僅要看到他們犯的錯誤,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孩子做錯事情的原因,然後教育他們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不「翻舊帳」是很重要的,比較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及時改正對孩子而言也是很大的進步了。

教育節目《變形記》裡有一位城市孩子叫做王境澤,他是一個被受寵的孩子,被慣壞的他性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參加節目之後,他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性格也慢慢改善了。在家庭的幫助下,最終他也改掉了壞毛病。如今已是網際網路紅人的他和當時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有這麼大的改變,相信他的父母也付出了不少的心力。相信孩子的改變,尊重他們的人格,看到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對家長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相信孩子有向善的心,才能夠真正地改變他們。

02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①了解孩子的心理

相信犯錯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孩子的內心一定也是茫然無助的。家長是一個受到過社會教育的成年人,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標準和思維去打量孩子,這樣的行為會讓他們很受傷。

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雖然生氣,但是最應該做的首先是了解孩子為什麼做錯事情了。兩個孩子起了爭執,自己的孩子動手打了人,父母不能只看結果,而是應該先制止孩子的行為,並且第一時間詢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如果孩子動手打人是因為另一個孩子出言不遜,侮辱了自己,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教育的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內心,走進了他們的心裡,才能夠真正地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燈,告訴他們路應該往哪走。

②重複教育

作者王瀟始終堅信一個觀點:時間看得見。精進的人生需要時間的磨練,只有不斷積累、鍛鍊自己想習得的技能,那麼通過時間的積累,最終一定能夠實現。

這樣的觀點同樣適用於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毅力。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要孩子改變自己的天性實在太難了。

就像開朗外向的孩子大多做事情都馬馬虎虎,想要他們變得仔細一些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家長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去勸導和教育,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特別是當孩子上學之後,每回考試都有這樣粗心大意的壞毛病,家長一定會很頭疼。但是想要改變孩子千萬不能因為難辦而放棄。

孩子出現一次問題就告訴他一次,並且和他一起探討該怎麼做。一次一次的努力,相信總會有改變。只有家長不放棄,孩子才能真正做出改變。

03和你說句貼心話

聽話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孩子的懂事大都是父母教育得好。所以,千萬不要眼紅「別人家」的孩子。只有真正接納自己孩子的不足,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給他們試錯的空間,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 親子教育文章(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於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理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孩子是作為一張白紙來到世界上的,世界突然把他包圍,他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即成長過程。
  • 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小林的兒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在學校裡也不喜歡和同學們相處。小林一直擔心兒子性格過於孤僻,所以時常和兒子的班主任打電話請教孩子的問題。班主任問小林:「按道理來說,性格再內向的孩子也都會有一些孩子的天性。你的兒子的確是過於內斂了。平時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 孩子的童年需要「試錯」,需要「不聽話」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這樣的孩子成長更加快!
    孩子的童年總是要在犯錯中成長,若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要孩子事事都得聽父母的話,那對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種悲哀。孩子的言行舉止,時時被父母制約,但其實父母也就只是暫時性地控制了孩子,最後往往都會弄巧成拙。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想要一個成功的孩子,家庭教育需要「套路」
    想要一個成功的孩子,家庭教育需要「套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請記住!想要一個成功的孩子,家庭教育需要「套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自古以來,例行程序就很流行。」
  • 不敢犯錯?父母應遵循「試誤說」規律,孩子才能敢於嘗試
    當看到「試誤說」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瞬間就明白了這個母親錯誤的根源。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應該在某件事上犯錯,但他們可能忘記了,自己也是從嘗試到犯錯再到糾正,才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將這種不犯錯的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顯然違背了「試誤說」的規律。2015年上映的《虎媽貓爸》這部劇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同樣的錯誤。
  • 父母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循環,讓孩子幸福,需要這樣與童年和解
    幾年前,我看到很多家長因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對孩子總是非打即罵,孩子哭得很可憐,於是我下決心要在這個領域裡進行深耕。後來我給家長們開展了家庭教育講座,為家長分享一些教育理念,幫助了很多家長。前不久,幼兒園一位媽媽在送孩子來園時,站在幼兒園門口反覆叮囑孩子要多喝水。沒想到,媽媽還沒說完,這位小女孩馬上就哭了起來。媽媽看到孩子哭了,就開始嚇她:「你不喝水會得病的,你想去醫院打針嗎?
  • 父母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循環,讓孩子幸福,需要這樣與童年和解
    幾年前,我看到很多家長因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對孩子總是非打即罵,孩子哭得很可憐,於是我下決心要在這個領域裡進行深耕。後來我給家長們開展了家庭教育講座,為家長分享一些教育理念,幫助了很多家長。前不久,幼兒園一位媽媽在送孩子來園時,站在幼兒園門口反覆叮囑孩子要多喝水。沒想到,媽媽還沒說完,這位小女孩馬上就哭了起來。媽媽看到孩子哭了,就開始嚇她:「你不喝水會得病的,你想去醫院打針嗎?
  • 孩子從小聽話到底好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比不聽話更糟糕
    拿孩子舉例,家長理想中的好孩子就是自己孩子改掉缺點以後的樣子。先有期待之後就有願景,沒有家長喜歡不聽話的孩子,沒沒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跟自己對著幹,家長恨不得對上帝許個願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的確,從正常角度來看,聽話的孩子更讓家長省心,但是我始終覺得家長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理想中聽話的孩子其實是得具備一個前提。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親子專家鐘琴:首先需要成長和蛻變的是父母
    「老師,我家的孩子不聽話,怎麼打都不行,我該怎麼辦?」「你那樣打孩子是沒用的,要想改變孩子,是不能簡單地打的。」「那要怎麼辦?」「玩命兒打!」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升級,「孩子不聽話」、「作業拖拉」、「注意力分散」、「學習沒動力」……這些問題長久以來困擾著全國各地家長,「虎媽虎爸」、「暴力教育」等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和人們的視野中。而CCTV專訪名師、美國PDP專業認證講師、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認證教練等無數榮譽加身,擁有十餘年線下千餘家庭教育實戰指導經驗的鐘琴老師,曾經也為這個問題深深苦惱過。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當孩子不需要對你的大聲額外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說的內容上。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孩子不聽話不需要喊,家長讓孩子這樣,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點了點頭之後拿了一個沒有煮過的麵條給了孩子,孩子高興的一大塊咬了上去,但是剛剛吃到嘴裡孩子就吐了出來,從哪個時候孩子再也不敢要那些生的食物了。對比媽媽的做法,爸爸的做法似乎更加讓人信服,如果孩子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是這件事不正確的時候,讓孩子勇敢的犯錯誤,只有讓孩子知道做完這件事有什麼樣的後果,孩子才會知道改正,所以說教育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犯錯誤權」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道:童年需要「拭誤」,需要「不聽話」。
  • 孩子最需要的六種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成人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榜樣的力量去影響誘導孩子的發展,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無聲的潛意識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往往比有聲的教育作用更大。
  • 為什麼孩子需要用心陪伴的家庭教育——不相信的可以來看看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教育不僅僅停留在學校,還有家庭教育裡。因為除了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以外,孩子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運用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都是需要家長來協助的。孩子在生活中,以及將來要面對的生活,工作適應社會,很多方面是需要家長來帶領和教導協助的。因為實際經驗和操作只看書本是難達到一定效果的。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 太不聽話了!」其實,寶寶需要「不聽話」
    兩小只有點委屈,找我幫忙,我想了個法子,用別的玩具吸引她們的注意力,姑且讓她們忘記了前一秒的不愉。下午,爸爸又一次把桌子擺上了陪她們玩遊戲。結果,兩個小傢伙迅速爬上了桌,甚至還為順利爬上去沾沾自喜,只是開心沒過5秒鐘。「怎麼又爬上去了,我是不是說過不能爬,太不聽話了!都給我下來!」爸爸生氣了,怒到,同時直接將兩寶給抱了下來。
  • 童年時光機|那些不需要理由的快樂時光
    想念那些不需要理由的快樂時光。本篇分享一些和children有關的可愛知識。兒童節相關英文表達1.Children's Day 兒童節Children's Day is on the first day of June every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