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讀完《堂吉訶德》

2020-12-23 百家號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要想讀懂這個作品,得先了解一下西班牙的歷史背景。

西班牙原來被阿拉伯人統治著,經過光復戰爭才趕走了阿拉伯人。後來又靠著龐大的騎士隊伍,稱霸了整個歐洲。讓西班牙進入了黃金世紀。

所以,大家對騎士都特別的崇拜,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騎士小說。騎士小說當時的風靡程度,不亞於霸道總裁小說在當今中國的風靡程度。

很多人都讀這種小說讀的走火入魔。

塞萬提斯看到這種現象覺得非常的痛心,恨不得敲醒他們的腦袋,讓他們不要再做騎士的夢了。畢竟騎士時代已經過去了100年了。

於是他就寫了一本反騎士的小說,就是《堂吉訶德》。

自從他的這本書出版之後,騎士小說也就隨之崩潰了,再也沒人看了。

不知道那些騎士小說的作者們會不會恨他?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吧。

堂吉訶德就是小說主人公的名字,他本來不叫堂吉訶德,他叫阿隆索。

他因為讀騎士小說,讀得入了迷。總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的騎士。

於是他就自己給自己封了個騎士稱號,就是堂吉訶德。意思就是,某個地區的守護者。

既然當了騎士就得有個僕人吧,於是拉著鄰居桑丘做自己的僕人,主僕倆「行俠仗義,遊走天下」,開始了自己的騎士夢。

他們倆的行動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瘋子,就是精神病。但他們倆自己卻毫無感覺。

他們都做過哪些搞笑的事兒呢?

比如,住旅館時,把旅館老闆想像成堡主,非讓堡主封他為騎士,老闆被逼無奈,只得配合他演了一齣戲。

還有一次外出的時候,碰見了一個大風車。他就把大風車想像成了敵人,提著長矛和大風車大戰一場。

堂吉訶德大戰風車

再比如,看到被勞教的犯人,就把他們想像成被迫害的騎士,想要拯救他們。

後來,他的一個老鄉實在看不下去了。不能讓他再這樣瘋瘋癲癲的過下去了。

於是只能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自己也假裝成一個騎士,找堂吉訶德來決鬥。

如果堂吉訶德輸了,就得聽他的命令,回家隱居。結果當然是,堂吉訶德毫無懸念的輸了。

於是他值得回鄉隱居了。

但回家沒多久又憋不住了,又出來了。又出去做了很多傻事之後。身體不行了,才回家休養。

生命垂危的時候,突然腦子反應過來了,感覺以前的自己就是個大傻帽兒。

於是幡然醒悟的他立下了三條遺囑,

一是給鄰居桑丘一筆錢。畢竟人家陪著他傻傻的胡鬧了這麼多年。

二是遺產全部歸外甥女,但如果外甥女將來結婚時,找的老公,必須沒有讀過騎士文學。如果是讀過騎士文學的人,就不許跟他結婚。

如果非要跟他結婚,遺產就全部收回,捐給教堂,專款專用,用來宣傳騎士文學的壞處。

三是向作者道歉,也就是像塞萬提斯道歉,因為是自己這荒唐的行為,才讓作者寫了這麼一部荒唐的書。

然後堂吉訶德便安心地死去了。

相關焦點

  • 梁文道講《堂吉訶德》贊其「小說中的小說」
    第二季推薦的第一本書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現實主義小說《堂吉訶德》,梁文道花4期節目,長達135分鐘的深度講解了這部「小說中的小說」。  新一期節目中,梁文道品讀了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這是《一千零一夜》開播以來第一次推薦武俠小說,以滿足廣大觀眾的呼聲。據悉,本季還將品讀其他武俠小說,並且武俠小說將成為第二季的重要內容。
  • 新簇簇的冒險家——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巨製。」這是譯者序裡面的第一句話。譯者序是翻譯的人寫在正文前面的序。我買的《堂吉訶德》是楊絳先生翻譯的,在譯者序裡,楊絳先生向我們介紹了《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
  •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明星炫技《堂吉訶德》
    今明兩晚,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將迎來由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明星領銜烏克蘭哈爾科夫芭蕾舞團的三幕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的精彩演出。火紅的裙擺,喧鬧的街道,清脆的響板,嫵媚的扇子,熱情的笑容……這是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給予觀眾的最初印象。
  • 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堂吉訶德在設定假想的敵人時,也會造輿論,你看他多麼慷慨激昂、多麼蠱惑人心!當然,對主子很忠心的桑丘,這會兒寧可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小心地提出質疑:「高貴的主人,我覺得你有點糊塗了,你在那兒看見的不是巨人,那是風磨在轉動它們的翅膀……」 堂吉訶德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下賤的奴才,覺悟太低,關鍵時刻總是跟不上形勢,他氣洶洶地訓斥道:「你在講些什麼胡話?你害怕得發狂了……不要再講胡話了!
  • 堂吉訶德的三百多部藏書都講了什麼?
    堂吉訶德的街坊,那位名叫佩德羅·佩雷斯的神父,被作者諷刺地稱為「西宛沙大學畢業的一位博學之士」,決定了那些書籍的生死,他的評判可能就代表了作者本人的意見,而這些意見也多藉由《堂吉訶德》的聲名,成為了西班牙文學史今天的定論。
  • 張治︱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
    《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3月出版《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在報紙上看到西班牙語界著名專家董燕生的採訪,他仍在把楊絳譯的《堂吉訶德》當作「反面教材」。
  • 「紙風車劇團」:《堂吉訶德冒險故事天馬銀河》
    《堂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 成本和舞臺效果 比去年翻番 ▼先看介紹▼ 在臺灣演出,進的都是體育館 因為龍真得很巨大,衝向觀眾席,震撼!2014年臺中兒童藝術節上,紙風車演出《堂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前臺中市長胡志強(左二)及文化局長葉樹姍(右二),扮歡樂魔法師及葉子仙子,觀眾互動熱烈。全場驚呼「市長太酷了」——大人小孩都留下一個難忘的夜晚。 好評如潮! ▼看評論感受一下▼ 用創意點燃孩子的興趣,陪孩子走上藝術的第一步。
  • 陳國堅,堂吉訶德故鄉的譯詩人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這本是描寫春天的愉悅心情,結果西班牙有一版譯文說 我聽到處處是鳥的哭聲 ,這不是讓孟浩然 啼笑皆非 嗎?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秘魯出版的譯本真荒唐, 梅花已開,你在池邊種的小小玫瑰,卻被山羊吃得一乾二淨 ,這讓王維情何以堪?」
  • 以色列話劇《我是堂吉訶德》:粉紅色的馬卡龍餅乾
    (本文首發於《國家大劇院》雜誌,編輯孔德)以色列蓋謝爾劇院的《我是堂吉訶德》非常討巧,像是一塊粉紅色的馬卡龍餅乾。在這個話劇中,有著一高一矮的兩個男人,世界上最萌的一對兒,就像《堂吉訶德》中的堂吉訶德與桑丘。楊絳先生的譯本中,我曾劃下這樣一段話:「冒險的騎士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一會兒挨揍,一會兒做皇帝;今天是天下最倒黴、最窮困的人,明天手裡就會有兩三個王冠可以賞他的侍從。」也許編劇也是受此類詞句啟發,才把監獄裡的故事用「堂吉訶德」講述。
  • 與您共讀·第20期 | 《堂吉訶德》:一座亦悲亦喜的寶庫
    包括英國早期的讀者也僅是把堂吉訶德當瘋子看待,譚皮爾、笛福、拜倫等等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過責備。這個階段可以視作對《堂吉訶德》負面認識的階段。直至18 世紀才奠定了《唐吉訶德》作為經典小說的地位,而這一過程始於英國,當時的英國公眾對於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異常敏感,而英國的作家們也認為這部小說富於幽默,可以作為優秀作品的典範。
  • "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觀眾:翻譯毫不違和
    網易娛樂3月31日報導 自3月15日至今,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中文版已開票半月有餘,觀眾購票熱情依舊不減,票房火爆。
  • 同行: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是胡來!專家:最好回家看看病!
    (圖:1962年的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彼時前後,楊開始就西班牙原文翻譯《堂吉訶德》)可世間又有誰的譯本是完善無缺的呢!求全責備,永遠都只能是一種理想,而無法是現實。是以,她的《堂吉訶德》譯本,雖然算老舊了,可我在心中,依然是迄今為止市面上最好的版本。
  • 從一份宣傳冊走進堂吉訶德的風車王國
    打開堂吉訶德語言學校的宣傳冊,第一頁就寫明了它的定位,是Premium Spanish Schools,堂吉訶德成立於1986年,最初是一家語言旅遊中介,後來慢慢發展到1989年在薩拉曼卡成立了語言學校,開始提供個性化,高品質的語言教學。經過29年的發展,現在堂吉訶德已經在西班牙及南美洲的30個地區成立了學校。
  • 《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 觀眾:翻譯太棒毫不違和
    自3月15日至今,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中文版已開票半月有餘,觀眾購票熱情依舊不減,票房火爆。僅2016年一年,《我》劇和《音》劇雙雙完成連演百場戰績,在觀眾中享有極高口碑,成功打破「音樂劇翻成中文會很奇怪」的魔咒。
  • 從塞萬提斯到堂吉訶德:小說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按:1606年《堂吉訶德》出版,是歷史上一件偉大而影響深遠的文學事件。在《發明小說的人》(The Man Who Invented Fiction)一書中,埃金頓提出,塞萬提斯所生活的「黃金時期」的西班牙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早已殘破不堪:政治腐敗,宗教嚴苛,經濟衰退,窮兵黷武——塞萬提斯本人也不幸成為了這些因素的受害者。不過,如果他不曾遭受過這樣的迫害,恐怕也寫不出《堂吉訶德》這樣的書。
  • 當孫悟空遇上堂吉訶德,會否互相嵌合組成美麗拼圖?
    我認為,這部中國巨作和西班牙的《堂吉訶德》相似:創作於同一時期,都是兩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如果我們縱向研究它們,其主線是相似的。首先我們將「英雄之旅」作為兩部巨作的識別碼。這種敘事主題的結構如下:首先英雄離開他平凡的世界開始冒險,然後遇上強大的敵人,最後英雄帶著幫助別人的能力回來。
  • 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讀書分享(三)——李麗琴:令人啼笑皆非的精神勝利者們——《堂吉訶德》讀後感
    小說中寫堂吉訶德滑稽可笑的一面時,讓讀者頗感荒唐。比如他將風車幻想成巨人,將風車的翼翅看成是巨人的胳膊,於是向風車奔去,結果連人帶馬被摔得很慘。而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堂吉訶德將幻想代替了現實,於是他眼中的世界和周邊人看到的世界並不一樣,他做出的荒唐舉動往往讓自己深受其害。但是塞萬提斯同時在堂吉訶德身上還寄寓了人文主義思想。
  • 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將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
    百老匯常演不衰經典音樂劇,採用「穿越」「戲中戲」形式音樂劇《我,堂吉訶德》(Man of La Mancha)是一部在百老匯常演不衰的經典音樂劇,劇本作者是戴爾·瓦瑟曼(Dale Wasserman),詞作者是喬·達利安(Joe
  • 三分鐘讀完一本書—「自控力」讀書筆記
    關注我,每月好書推薦,三分鐘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