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2020-12-25 凝思拾夢

塞萬提斯( 1547~1616年)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在人類文學史上堪與莎士比亞齊名的文化巨匠。塞萬提斯出生時家境貧困,幼年過著近乎流浪的生活。他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廣泛閱讀拉丁文歷史及文學著作,後來成為紅衣主教的家庭侍從,這使他有機會閱讀主人豐富的藏書,並遊歷羅馬、佛羅倫斯、米蘭和威尼斯等文化名城。

1570年,塞萬提斯加入西班牙海軍以抵禦土耳其人的進犯。在戰鬥中他身負重傷,最後被截去左手。部隊統帥寫信給國王菲利普二世推薦他,塞萬提斯由此踏上回國的航船。航行遭到土耳其海盜的襲擊,塞萬提斯被俘並押解到阿爾及利亞,在那裡的監獄整整呆了五年,期間他組織參予了五次越獄均告失敗,但每次失敗後都能機智地化險為夷。直到1580年9月,塞萬提斯終於被營救出來,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然而他當年的事跡早已被國人淡忘,一貧如洗的塞萬提斯深感失望,開始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期間寫出了《未發表的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有膽有識的西班牙人 》《走運的妓院老闆》和《阿爾及利亞浴場》等作品,所刻畫的社會層面十分廣闊,顯示出塞萬提斯超人的文學創作才華。

然而不幸還是佔據了塞萬提斯生活的主流。回國後命運多舛的他還因各種看似荒唐的理由數次入獄。就是在這樣波折動蕩的生命中,塞萬提斯始終筆耕不輟,沒有向命運屈服。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

《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寫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三次遊俠的古怪經歷。堂吉訶德本是一名鄉間紳士,卻因讀風靡時的騎士小說而入迷,想像自己是神勇的騎士出外遊俠。他找出一副破爛不堪的盔甲和一根生了鏽的長矛,騎上一匹瘦削的老馬離家出走,他選中了鄰村一個相貌平常的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內婭,作為自己畢生為之效勞的貴婦人。

堂吉訶德來到一家旅店,店主順他的意「封」他為騎士。路上遇到一隊商人,堂吉訶德挺槍就刺,不想馬失前蹄,商人們趁勢將他打得鼻青臉腫,堂吉訶德被拾回家中。養好傷的堂吉訶德很快就開始了第二次旅行,這一次他勸說一個名叫桑丘的農夫來做他的侍從。堂吉訶德一會兒把羊群當作敵軍,一會兒又把風車看作巨人;一會兒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一會兒又把酒囊當作巨人頭……直到同村的神父設計把他裝進籠子裡送回家來,堂吉訶德的第二次遊俠經歷才告一段落。

第三次出遊,主僕二人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公爵,公爵有意捉弄他們,將二人請到自己的城堡作客,並讓桑丘當上了鎮上的「總督」。最終主僕二人受盡磨難,險些喪命。回到家後的堂吉訶德臥床不起,臨終終於明白了騎士小說的危害。他立下遺囑,要求繼承自己財產的侄女一定不要嫁給讀過騎土小說的人,否則就取消其繼承權。

《堂吉訶德》像是一塊人類為自己樹立起來的不朽豐碑,那上面有我們每一個人靈魂的影子。堂吉訶德與同時代的哈姆雷特雙峰並峙,成為全人類性格的雙重寫照。俄國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曾說過:「在歐洲切著名的文學作品中, 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堂吉訶德》。」

1616年4月23日,因為水腫病惡化,塞萬提斯在馬德裡的家中逝世,一生不幸的塞萬提斯在這一天得到了安息。然而命運有時也是值得玩味的,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天,在不遠的英國,另一位世界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莎土比亞也離開了人世,兩個為歐洲文藝復興立下最大功勞的人物在同一時刻撒手人寰,這只能歸因於上帝的意旨了。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著名的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小說《堂吉訶德》,對於多數中國讀者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小說的主人公、那個騎著瘦馬、身披鎧甲、手執長矛的騎士遊俠老爺堂吉訶德,和他的僕人、矮胖的桑丘·潘沙的傳奇故事,差不多人人都能津津樂道。
  • 《唐·吉訶德》塞萬提斯長篇反騎士小說
    》《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發展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大流派爭奇鬥豔。騎士文學在西班牙曾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別林科夫說「騎士小說表現出對個人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犧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騎士文學對於衝破中世紀神學禁欲主義的束縛、對人性的解放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 一分鐘讀完《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要想讀懂這個作品,得先了解一下西班牙的歷史背景。西班牙原來被阿拉伯人統治著,經過光復戰爭才趕走了阿拉伯人。後來又靠著龐大的騎士隊伍,稱霸了整個歐洲。讓西班牙進入了黃金世紀。
  • 堂吉訶德的三百多部藏書都講了什麼?
    1991年,王央樂根據加泰隆尼亞語原著編訂本完成了一部全譯本,題為《騎士蒂朗》。今天看來,此書雖是中世紀騎士小說的主題,卻擺脫了魔術師和惡龍的陳腐套路,富有時代的真實性,如塞萬提斯筆下人物所議論的那樣:「書裡的騎士也吃飯,也在床上睡覺,並且死在床上,臨死還立遺囑,還幹些別的事,都是其他騎士小說裡所沒有的。」
  • 從塞萬提斯到堂吉訶德:小說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當時的塞萬提斯是一位曾經參加過戰爭、已經瘸腿、頭髮灰白、牙齒快掉光的老兵,他的《堂吉訶德》寫的是一個落魄貴族的故事:因為讀了太多有關騎士精神的書,他的頭腦已經有些不清醒了,他幻想自己是一名遊俠騎士,於是踏上了一段讓人啼笑皆非的冒險旅程……《堂吉訶德》完整呈現了真實與虛構的寫作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文學與思想的奠基者,影響了他們寫故事與論證的方式,甚至影響了後世認知自我與認知別人的方式。
  • 新簇簇的冒險家——堂吉訶德
    遇到無妄之災,幾度入獄,《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就是塞萬提斯在監獄裡動筆的。故事講述的是,堂吉訶德痴迷騎士小說,自命為遊俠騎士,要遍遊世界維護正義,實行他所崇信的騎士道。他單槍匹馬,帶著侍從桑丘,出門冒險。但受盡挫折,一事無成。堂吉訶德出徵的原因,在書中有著明確的提及。
  • 梁文道講《堂吉訶德》贊其「小說中的小說」
    梁文道講《堂吉訶德》贊其「小說中的小說」 2017-01-13 17第二季推薦的第一本書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現實主義小說《堂吉訶德》,梁文道花4期節目,長達135分鐘的深度講解了這部「小說中的小說」。  新一期節目中,梁文道品讀了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這是《一千零一夜》開播以來第一次推薦武俠小說,以滿足廣大觀眾的呼聲。據悉,本季還將品讀其他武俠小說,並且武俠小說將成為第二季的重要內容。
  • 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讀書分享(三)——李麗琴:令人啼笑皆非的精神勝利者們——《堂吉訶德》讀後感
    小說中寫堂吉訶德滑稽可笑的一面時,讓讀者頗感荒唐。比如他將風車幻想成巨人,將風車的翼翅看成是巨人的胳膊,於是向風車奔去,結果連人帶馬被摔得很慘。而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堂吉訶德將幻想代替了現實,於是他眼中的世界和周邊人看到的世界並不一樣,他做出的荒唐舉動往往讓自己深受其害。但是塞萬提斯同時在堂吉訶德身上還寄寓了人文主義思想。
  • 語文小知識:《堂吉訶德》的作者是哪國人?
    解析:《唐·吉訶德》[táng jí hē dé] (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
  • 以色列話劇《我是堂吉訶德》:粉紅色的馬卡龍餅乾
    [摘要]楊絳先生的譯本中,我曾劃下這樣一段話:「冒險的騎士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一會兒挨揍,一會兒做皇帝;今天是天下最倒黴、最窮困的人,明天手裡就會有兩三個王冠可以賞他的侍從。」在這個話劇中,有著一高一矮的兩個男人,世界上最萌的一對兒,就像《堂吉訶德》中的堂吉訶德與桑丘。楊絳先生的譯本中,我曾劃下這樣一段話:「冒險的騎士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一會兒挨揍,一會兒做皇帝;今天是天下最倒黴、最窮困的人,明天手裡就會有兩三個王冠可以賞他的侍從。」也許編劇也是受此類詞句啟發,才把監獄裡的故事用「堂吉訶德」講述。
  • "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觀眾:翻譯毫不違和
    網易娛樂3月31日報導 自3月15日至今,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中文版已開票半月有餘,觀眾購票熱情依舊不減,票房火爆。
  • 這部家喻戶曉的名著,為何被稱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小說?
    說起曾經風靡歐洲的「騎士文學」,我想當今很多讀者第一反應大概就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所創作的《堂吉訶德》。誠然,《堂吉訶德》確實是一部騎士小說,但讀者看了這部作品之後,便對騎士文學喪失了之前的興趣。所以,歷來認為,《堂吉訶德》是一部「敲響了騎士文學喪鐘」的小說。
  • 《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 觀眾:翻譯太棒毫不違和
    自3月15日至今,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中文版已開票半月有餘,觀眾購票熱情依舊不減,票房火爆。僅2016年一年,《我》劇和《音》劇雙雙完成連演百場戰績,在觀眾中享有極高口碑,成功打破「音樂劇翻成中文會很奇怪」的魔咒。
  • 當孫悟空遇上堂吉訶德,會否互相嵌合組成美麗拼圖?
    《西遊記》的普及是不容置疑的:這部偉大的中國小說已經成功地紮根於西方人的心中。孫悟空的形象已成為標誌性的,無人不知他。歐洲人也喜愛表現英雄人物,儘管他們擁有非凡的天賦,但看起來不會成功。我認為,這部中國巨作和西班牙的《堂吉訶德》相似:創作於同一時期,都是兩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如果我們縱向研究它們,其主線是相似的。首先我們將「英雄之旅」作為兩部巨作的識別碼。這種敘事主題的結構如下:首先英雄離開他平凡的世界開始冒險,然後遇上強大的敵人,最後英雄帶著幫助別人的能力回來。
  • 「紙風車劇團」:《堂吉訶德冒險故事天馬銀河》
    《堂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 成本和舞臺效果 比去年翻番 ▼先看介紹▼ 在臺灣演出,進的都是體育館 因為龍真得很巨大,衝向觀眾席,震撼!2014年臺中兒童藝術節上,紙風車演出《堂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前臺中市長胡志強(左二)及文化局長葉樹姍(右二),扮歡樂魔法師及葉子仙子,觀眾互動熱烈。全場驚呼「市長太酷了」——大人小孩都留下一個難忘的夜晚。 好評如潮! ▼看評論感受一下▼ 用創意點燃孩子的興趣,陪孩子走上藝術的第一步。
  •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明星炫技《堂吉訶德》
    今明兩晚,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將迎來由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明星領銜烏克蘭哈爾科夫芭蕾舞團的三幕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的精彩演出。火紅的裙擺,喧鬧的街道,清脆的響板,嫵媚的扇子,熱情的笑容……這是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給予觀眾的最初印象。
  • 《小說的藝術》小說產生於現代人獨立思考的時候
    文學史一般公認,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小說。《堂吉訶德》開創的這個傳統在十八世紀得到發展,出現了《魯濱孫漂流記》《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些文學經典。到了十九世紀,小說走向了它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巴爾扎克、狄更斯、奧斯丁、馬克·吐溫、福樓拜等等大作家。他們的作品今天依然被廣泛閱讀。那麼,為什麼《堂吉訶德》是第一本現代小說呢?
  • 與您共讀·第20期 | 《堂吉訶德》:一座亦悲亦喜的寶庫
    包括英國早期的讀者也僅是把堂吉訶德當瘋子看待,譚皮爾、笛福、拜倫等等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過責備。這個階段可以視作對《堂吉訶德》負面認識的階段。直至18 世紀才奠定了《唐吉訶德》作為經典小說的地位,而這一過程始於英國,當時的英國公眾對於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異常敏感,而英國的作家們也認為這部小說富於幽默,可以作為優秀作品的典範。
  • 騎士精神是否已經死去?
    Well, now might be a good time to mention that chivalry is the subject of today’s show.應該?好吧,我覺得是時候提醒一下,今天我們節目的主題是騎士精神。
  • 張治︱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
    《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3月出版《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在報紙上看到西班牙語界著名專家董燕生的採訪,他仍在把楊絳譯的《堂吉訶德》當作「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