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堅決不做作業,班主任老師到底該怎麼辦?學生不做作業,可以說是老師相當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更是為此操碎了心。對於那種作業不做、油鹽不進的學生,如果是那些年輕氣盛又相當負責任的老師,那麼他們肯定會暴跳如雷,甚至對學生進行「動粗」。
但是,體罰學生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學生因為老師的「恨鐵不成鋼」而出現身體上的損傷,那麼老師和學生就必定會兩敗俱傷。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諮詢一些「佛系教師」這個問題,接下去我們來聽聽「佛系教師」到底怎麼說。
⑴師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在「佛系教師」看來,因為有緣,所以老師和學生相聚在同一個班級中。上輩子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上輩子無數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師生一場。同在一間教室中,老師何必為難學生?
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作業要求:優等生,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多做一些作業,這樣可以確保他們在作業量上「吃得飽」;中等生,可以酌情減少作業量,要確保他們吃得了;學困生,他們太困了,每一個學困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不懂得任何家庭教育規律的家長,學困生實在不想做作業,你倒是可以確保對方有一個幸福快樂、多姿多彩的童年。
⑵作業不做隨他去,單詞不會你隨意。
「佛系教師」認為,對於想要讓孩子進步的家長,老師倒是可以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抽出時間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但是家長本身就對老師比較反感,你一定不要和這種家長有過多的接觸,幾年時間很快就熬過去,作業不做就隨他去,單詞不會你也可以隨意,同在一個班級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不香嗎?
至於體罰學生、斥責家長,這種會導致嚴重不良後果的時候一定要杜絕,否則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教師只是個職業而已,只是個飯碗而已, 按照東漢末年曹孟德老師的話那就是八個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過你就算想「棄」,也不應該是這種棄法。
⑶入行前想「普度終生」,入行後只想度「有緣人」。
佛系教師並非一開始就是佛系教師,他們剛開始也是心系教育大業,以教化蒼生為己任的理想主義者。入行之前,他們也想過「普度終生」——把每一個能夠扶起來的學生統統扶起來。但是入行的時間久了之後,他們就不再覺得自己「法力無邊」,很多時候他們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故此,入行後他們就想著「佛度有緣人」,開始以不一樣的態度對待不一樣的學生和家長。
對於「佛系教師」的上述三個觀點,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