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不該批改作業?家校溝通咋做?來聽聽西安老師怎麼說

2020-12-15 華商網

  近日,太原市教育局出臺新規,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布置等。華商報10月30日B1版進行報導後引起社會熱議,有家長支持也有家長反對。

  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批改作業、家校溝通應該怎麼做?華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教師,有已經退休的老教師,也有正在一線教學的老師,他們普遍認為,不應該由家長批改作業,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意識,不認真檢查,但是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很有必要,一方面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同時也能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對於家長過多參與學校活動帶來負擔的問題,有校長認為平等、自願的家校溝通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網友:我們小時候從來沒讓家長管過學習

  退休教師:那會兒沒有輔導資料 作業在校內就能做完

  網友「故裡」說,80後、90後都是自己做作業老師批改,所有的活動都是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的,感覺現在的孩子上學事太多,家長經常需要請假去學校參加活動。

  網友「檸檬糖糖」也說,我們兒時的記憶裡家長除了按時參加家長會,沒有對我們的學習過多指導,難道我們就學不好了、考不上大學了?我們在各自崗位上努力掙錢,也請老師們負責好教育問題。

  華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退休教師穆老師,聽她講講以前的老師是如何批改作業的。

  穆老師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1976年參加工作,2006年退休。穆老師介紹,她當老師那會兒學生的作業量並沒有現在這麼大,都是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任何的輔導資料,而且每天都有一節自習課,學生們基本在學校就把作業做完了,老師當面就能完成作業的批改,所以家長基本不用管孩子的學習。老師布置作業也是孩子自己抄,根本不需要家長參與。隨著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節奏快了、競爭也更激烈了,課程難度加大,老師的知識水平也有所提升,孩子們學的東西更多、更深了。「社會發展是好事,但是家長的壓力也確實大。」穆老師說,因為這種變化,明顯能感覺家長和老師都很累。

  母女倆都是老師 在批改作業方面做法基本一致

  高陵區草市小學的退休教師福西玲和女兒馬星都是小學語文老師,福西玲1987年參加工作,女兒現在在西安市蓮湖區慶安小學任教。

  在批改作業方面,兩人的意見基本一致。

  福西玲稱,他們那個年代課程少、課本知識簡單,作業都是一本一本的批改,學生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都會面對面進行講解。對家長的要求就是督促孩子按時完成,有的家長如果重視就會看一下,甚至批改一下,大部分家長都不會這麼做。「如果家長本身對知識掌握的比較好,批改作業也是好事。」福西玲說,作為老師還是希望家長和學校能很好的配合,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現在的家長明顯比以前的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除了督促陪伴寫作業,還會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福西玲認為,山西不讓家長批改作業其實是為了避免老師的不負責任,因為家長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即使批改了還是可能存在問題。她認為批改作業這事還是不能硬性要求,防止引起家長的逆反心理。

  女兒馬星也認為,沒有必要讓家長批改作業,因為教材改革了很多次,有的漢字讀音都發生了改變,如果家長按照自己原來學的內容教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她認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檢查孩子是否完成作業、是否整齊,這樣對孩子是一種督促,也能及時了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教材更難了,作業也更多了。」馬星說,以高年級的語文科目為例,按照要求,每天要做半小時的練習冊,每一課還有小字本、大作業,一個單元還有一個日記、作文,每周一節書法課,這些作業做下來每天光語文就需要一個小時。家長還給孩子報了課外班,所以孩子們的作業量確實不小。「我倒是覺得多學一點也沒什麼壞處,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這麼要求的。」馬星說,而且孩子們的作業她也是一本一本批改的,平時利用上課之餘的時間是可以完成的,基本不用加班。

  「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是很多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常態。對此,馬星認為,養育孩子就像是牽著蝸牛在散步,要等待花兒慢慢開放。尤其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需要家長的陪伴,度過二三年級孩子就會慢慢適應。每個孩子的情況也都不一樣,為此,學校在布置作業方面也實行分層作業,根據每個孩子的基礎設置不同的作業。

  家校溝通怎麼做?

  打掃衛生的活堅決不應該讓家長去做 平等自願的溝通有利於孩子的教育

  不少家長吐槽學校給家長布置了太多任務:學校搞活動家長要去布置場地、家長輪流去教室打掃衛生、家委會代替老師布置作業購買教輔……

  對於讓家長去學校打掃衛生這事,記者採訪的幾位老師都認為不應該。

  「堅決不能讓家長代勞,需要培養孩子們獨立生存的能力。」穆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本來就很少參加勞動,在學校打掃衛生正是鍛鍊的好機會。

  新城區某小學校長陳女士認為,良好的家校互動是有必要的,現在很多家長非常渴望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想和學校同步進行孩子的教育,家委會其實就是家校溝通的一座橋梁,讓那些工作忙沒時間參加學校活動的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校之間自願、平等、民主的溝通,既能增強家校彼此的認同和信任,也會讓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以打掃衛生為例,他們學校是不允許家長代替孩子打掃衛生的,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勞動能力弱,有家長就發動其他家長一起在家教孩子學習掃地等家務活,既促進了親子關係,也有效地幫助孩子得到成長。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報社方正

相關焦點

  • 學生的作業該由誰來改?來聽聽家長的心聲、老師的觀點
    」這一話題引發熱議「批改作業」這件小事,成了「大事」學生作業家長改,到底該不該?一起來看看家長怎麼想聽聽老師怎麼說11月18日,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學生家長及小學教師,針對家長批改學生作業這一現象,大家有話說
  • 怒吼退出家長群後,家校之間到底該怎麼溝通?
    早在2017年年底,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便發布通知,規範中小學教師使用網際網路群行為,劃出了學生家長群管理的「底線」,將教師在學生家長群的言行進行規範。2018年10月,河北省衡水市出臺新規,說明了家校聯繫通訊軟體的主要職能是用於教師發布通知和家校信息交流溝通,不得發布與家校聯繫無關的信息、言論,更不得做聊天使用。
  • 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聽聽孩子怎麼說
    最近,這段江蘇家長因不堪給孩子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讓一個老話題再度引起熱議。那就是:孩子的作業該不該由家長來批?也有約3%的網友不贊同,理由是老師教學壓力大,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那麼老師對家長提出批改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張發布在網上的截圖上,老師解釋了自己的理由,認為只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哪裡還沒掌握。能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有家長認為,這種期望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做得好。
  • 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聽聽孩子怎麼說
    最近,這段江蘇家長因不堪給孩子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讓一個老話題再度引起熱議。那就是:孩子的作業該不該由家長來批?也有約3%的網友不贊同,理由是老師教學壓力大,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那麼老師對家長提出批改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張發布在網上的截圖上,老師解釋了自己的理由,認為只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哪裡還沒掌握。能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有家長認為,這種期望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做得好。
  • 孩子寫作業,家長該扮演啥角色?聽聽專家怎麼說
    關於家長批改作業的話題一直爭議不斷,老師、家長各有苦衷,甚至家長之間也存在不同看法。據報導,目前至少已有七省份發布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對此,教育專家表示,在這一問題上,教師要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家校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家長該不該參與批改作業?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45分鐘,初中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60分鐘。嚴禁教師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業。5.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家長自導自演給老師送錦旗,家校之間怎樣做好溝通?
    面對旁人的圍觀該學生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對於這位家長的高調送錦旗的行為有的網友卻表現得非常擔憂:以後你家小孩還怎麼在學校學習?那麼問題來了家校矛盾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是什麼?家長的責任又是什麼?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校之間又該如何做好進一步的溝通呢?
  • 「家長批改作業」並非單選題
    近段時間,「家長批改作業,到底該不該」這一話題引發全社會熱議。這並非什麼新鮮話題。朋友圈裡也經常有家長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要家長批改作業?日前,江蘇一家長還因為給孩子批改作業,幾度陷入崩潰,憤而退出家長群,其「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的吐槽引起不少家長共鳴。
  • 叫停「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誰最高興?
    教育部日前表示,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很多人叫好——似乎天下人苦「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實在久矣」。作為一名教育人,「朋筆生輝君」並不認為「東家」教育部有「拉偏架」之嫌。一是,自己或者身邊的絕大多數老師,從來沒有布置過「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樣的任務。
  • 批改作業「神器」該歇歇了
    「手機一掃就知道哪些做錯了,我們班很多家長都在用。」一些批改作業的APP,在家長中很受歡迎。(12月25日都市快報)  所謂家長很歡迎,只不過是家長的無奈之舉,是病急亂投醫。借用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廣告語,「家長啊,一批改作業就容易上火。過去我經常上火,可是一天批改三本作業,很麻煩!現在,有了作業神器,再也不用吼娃了,再也不會心梗了,夫妻不再吵架了,一口氣搞定百道題,不費勁」。
  • 批改作業 到底該誰負責?
    其實,孩子的作業到底該不該由家長來批改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退群短視頻發布卻在很短時間內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也說明確實有不少家長正在經歷與江蘇這位家長同樣的狀況。在許多人看來,老師批改作業是天經地義之事。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又是什麼原因讓「批改作業」成為部分家長和老師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 學生堅決不做作業,班主任老師該怎麼辦?聽聽「佛系教師」怎麼說
    學生堅決不做作業,班主任老師到底該怎麼辦?學生不做作業,可以說是老師相當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更是為此操碎了心。對於那種作業不做、油鹽不進的學生,如果是那些年輕氣盛又相當負責任的老師,那麼他們肯定會暴跳如雷,甚至對學生進行「動粗」。
  • 託管班老師分享學習家校溝通心得
    託管班家校溝通是傳遞家長與託管班信任的橋梁,家校溝通做得好,家長看得到託管班努力的成果,託管班也能隨時了解家長的想法,為家長和孩子和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務。每周二的晉級JZY學習,聽聽老師們的家校溝通心得吧!
  • 該不該?濟南有家長"兼職"給孩子批改作業到晚上12點
    原來,該校校長在和家長聊天過程中了解到,很多家長要檢查作業、要糾錯、要批改,很多學生作業演變成了家長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他認為學校有必要科學引導,倡導家長不參與作業檢查,提倡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由老師承擔起應擔的責任。  記者了解到,濟南大部分家長每天回到家,也「兼職」著另一份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為孩子檢查、批改作業並籤字。
  • 批改作業 到底該誰負責?(圖)
    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 其實,孩子的作業到底該不該由家長來批改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退群短視頻發布卻在很短時間內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也說明確實有不少家長正在經歷與江蘇這位家長同樣的狀況。在許多人看來,老師批改作業是天經地義之事。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又是什麼原因讓「批改作業」成為部分家長和老師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 老師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批改作業,這種做法該停止
    老師作為神聖的職業,是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小時候經常看圖畫或者閱讀其他讀物經常有老師不辭辛苦批改作業到很晚的場景。當時不禁感嘆老師辛苦了。但是不知何時興起了家長要替老師完成這項工作。
  • 做好家校聯動 為老師和家長鬆綁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關於孩子學習,家長老師該怎樣各負其責?如何做好家校聯動,在不同層面對孩子提供更優的教育?小編有話說。
  • 學生作業到底該誰批?多地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最近,一位江蘇家長因「不堪重負」,憤而退出家長群,讓「家長作業」話題再度引起熱議。孩子的作業到底該由誰來批改?濰坊11月9日,濰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出臺《濰坊高新區學生作業規範「十要十不」》,要求「不得出現只有學生自評或互評,或者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的現象。」該通知明確,作業進行分類批改,既包括全批全改作業,也包括選擇性批改作業。選擇性批改作業要在一定時段內覆蓋全體學生,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 學生家庭作業該由誰來批改?海口的家長、老師有話說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否應由家長批改,是目前家校合作過程中容易引發矛盾的一個問題。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一些家長有牢騷,認為教師將自身責任轉嫁給家長,而教師們也有自己的委屈: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感覺自己沒責任了。  家庭作業到底應該由誰來批改?家長微信群為何成為家長的負擔?家長有沒有義務去學校站崗、大掃除?家校合作如何界定權責?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 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變了味的家長群該如何「適應」
    近日,有人因老師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怒退家長群,引發討論,而同樣引起關注的還有全國多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已為人父母的上班族不僅要隨時處理各種工作群的繁雜事務,還要被多個家長群「綁架」。而家長該如何與家長群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