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給孩子餵飯的問題,我和婆婆鬧翻了:長輩溺愛孩子怎麼辦?

2020-08-28 賴在地球上的石頭

同事小桃子今天一上班就和我們抱怨,說她昨天又和婆婆吵了一架,她決定這個月就要帶著女兒搬出去住,哪怕是租房子也要和婆婆分開。細問原因後,才知道是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她才和婆婆鬧的不愉快。


小桃子的女兒淘寶4歲了,她有個壞習慣,每次吃飯的時候總喜歡要別人喂,若是自己吃,吃個兩三口就會說吃飽了,小桃子問她:「你真的吃飽了嗎?」,淘寶回到:「媽媽,我吃飽了,你看我的肚子都撐的鼓鼓的了。」,小桃子每次看到女兒這樣回答真是好氣又好笑,明明沒有吃飽,還要裝模作樣的說吃飽了。小桃子想幫女兒改掉這個習慣,於是準備將桌上的飯菜一起收掉,就在這時婆婆跑出來說:「怎麼能收菜呢,淘寶還沒吃飽呢,我來再餵點給淘寶。」,說完便端起碗和勺子去給淘寶餵飯,不一會兒一碗飯就給婆婆餵下去了。孩子的飯雖然吃下去了,但是小桃子非常不贊同婆婆的做法,便和婆婆吵了起來,小桃子覺得婆婆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婆婆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矛盾就是這樣的開始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生完孩子後並沒有時間帶,只能交給自己的長輩幫忙照看,於是老人溺愛孩子的現象也就開始變得普遍起來,年輕人因與老人教育觀念不同而導致的家庭矛盾也是比比皆是。


老人溺愛孩子的原因

1、對孩子無條件的好是自己的責任。

父母將孩子交給了自己的長輩來帶,長輩們總覺得要盡到自己的責任。他們所謂的責任就是讓孩子永遠開心。只要能讓孩子開心,什麼條件都能滿足。老人溺愛的起源就是這樣產生的。


2、孩子是自己的精神寄託。

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枯燥和無聊,加上自己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所以孩子就成了他們唯一的精神寄託,為了彌補情感上的空虛,他們會傾其所有的為孩子付出。心理學中有這樣的說法:對孩子拼命的好,其實是內心對自己好的一種表現。與其說他們愛孩子,不如說他們愛自己,同過對孩子的愛來彌補自己的愛,進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3、他們的心中永遠住著一個挨餓的孩子。

長輩們出生的那個年代是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很多長輩或多或少的嘗到過吃不飽和穿不暖的滋味,這種滋味給他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成為了永恆的記憶,在他們的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所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晚輩們也遭受這樣的境遇,於是就會拼盡所有的對他們好。另外孩子們在溺愛中的反饋使得長輩們更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4、擺脫對死亡的恐懼。

長輩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死亡的恐懼日益加深,而孩子就像初升的太陽,有活力,有朝氣,長輩們經常更孩子們在一起,會使得自己心態更加年輕,可以減輕甚至打消對死亡的恐懼。

通過對長輩們內心狀態的解讀,我們應該理解老人溺愛孩子並不是一件空穴來風的事情,而是一群特定年齡段人的普遍現象,所以我們在與老人們溝通時,應該多給予理解和寬慰。我們可以先給長輩們講一下溺愛的危害。


溺愛孩子的壞處

1、孩子容易變得自私自利,非常自我。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缺少同理心的發展,不懂得為他人著想,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形成孤立的局面,不利於學業、事業和愛情的發展。

2、孩子容易變得不懂禮節、目無尊長。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培養了華夏兒女對禮儀禮節的重視,而在長輩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這一點是尤其的匱乏。平日裡習慣了對長輩們呼來呼去,哪裡懂得尊老愛幼和尊敬師長呢。

3、孩子很難自我獨立,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在溺愛中的孩子由於受到長輩們的過分關愛,很容易錯過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最佳時期,會養成凡事都要依賴長輩,一旦離開長輩的幫助,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不自信、不敢嘗試,對孩子以後進入社會是非常不利的。

阿然有個4歲的兒子,平時在家裡很受長輩們的關愛,每當兒子想要嘗試一些稍微危險的活動,都會被他的奶奶和爺爺立即阻止,有的時候就連站在小板凳上去拿一些東西,或是從稍微高一點的地方跳下來,都會被爺爺奶奶嘮叨好久。久而久之,阿然的兒子性格越來越懦弱,不喜歡嘗試新的事物,甚至稍微高一點的滑梯都必須要家長陪著才敢玩,一個人都不敢體驗,這讓阿然很頭疼。


4、孩子會變得性格驕橫、無紀律性。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秩序感、規則感和紀律意識都比較差,不聽從別人的教誨,不願意被紀律約束。

老婆是一名早教老師,她有一個學生叫晨晨,是個4歲的小男孩,晨晨的家裡人對晨晨十分的溺愛,從來不捨得打罵,晨晨要什麼就給晨晨買什麼,所以晨晨的紀律感十分的差勁,每次來中心上課,總是隨意的把教具亂堆亂放,從不把使用過的教具還回原位,及時老師批評了他,他也無動於衷。有的時候老師也會和晨晨的家長反映這個問題,可是晨晨的家長總是說:「孩子還小,把教具弄亂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老師們見狀也只能搖搖頭表示遺憾了。

5、孩子容易變得營養不良或者肥胖,健康和發育出現問題。

家長對孩子溺愛最簡單的表現就是在飲食上,只根據孩子的喜好為孩子提供食材,不考慮孩子的營養健康,孩子喜歡吃什麼就給孩子吃什麼,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挑食和偏食,進而孩子不是變得肥胖就是瘦的可憐。長此以往,孩子的健康即使沒有大礙也會小病不斷的。



長輩們對孩子的溺愛,年輕父母表示擔憂

去年11月份,papi醬在日更的短視頻中,宣布了自己懷孕的消息,但是更為精彩的是,在視頻裡,她還隔屏喊話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公公婆婆,diss爺爺奶奶隔代親,提醒他們千萬別把孩子給慣壞了。


現在的年輕父母對於長輩們的隔代親,總是有些焦慮的,因為時代的進步,年輕家長和長輩們的教育觀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面對長輩們對孩子的愛,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在呵護過程中,漸漸就跑偏了,進入到了溺愛的迷林之中,無法自拔。作為晚輩的我們,該如何引導長輩和老人走出溺愛的陷阱,確實是值得年輕的家長們去深思和探索的。


如何處理長輩溺愛孩子的問題呢?

1、主動擔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孩子的父母因為要上班,所以請長輩幫忙照看孩子,長輩們只是替代性的照顧者,主要的照顧者,父母責無旁貸。上班或者有事的時候,請老人們幫忙照看一下,一旦下班或者事情解決完,就應該主動的將照看孩子的責任接過來。

有些年輕的家長,覺得上完班又要回家帶孩子,真的好辛苦。確實是的,但是也只有吃盡了帶孩子的苦,你才能享受堅持自己教育理念的權利。天上不會掉餡餅,更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只有辛勤的播種,才會有甜蜜的收穫。如果上班無法帶孩子,下班又想逃避帶孩子,那你憑什麼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呢。

2、和長輩們一起學習。

如今線上和線下的親子育兒課程十分豐富,年輕的家長很有必要和長輩們一起學習和進修。通過老師的案例分享,可以在長輩們心中造成更深層的影響。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有的時候自己和父母說一件事情,他們說什麼都不會相信,但是別人的話,他們卻能聽的進去。通過老師的嘴巴,引導長輩們樹立正確前衛的教育觀。另外,老師們分享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和長輩們提供實用的教育方法,減少了不必要的彎路。


3、和長輩們誠懇的溝通。

可以選擇和長輩們進行家庭談話,談話態度一定要誠懇,不能用指責的語氣,要讓長輩們覺得是在和他們商量事情,可以先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再說出你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懇切的請長輩們和你一起完成教育孩子的目標。

有些事情可以實現進行規定,比如:孩子犯了錯誤,年輕家長在教育和批評孩子時,長輩們千萬不能插嘴,不能夠幫孩子說話,否則無法樹立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4、平時應多體貼和感恩長輩們。

長輩們對孩子的愛都是發自內心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他們即使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我們要肯定長輩們對我們和孩子的付出,平時要多關注長輩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況,盡所能的為他們減壓,給他們更多自我放鬆的時間,別人帶孩子佔據了他們晚年生活的全部,有的時候適當的出去走走,也是非常棒的。

跟長輩們的育兒紛爭,每個家庭都有,作為年輕的家長,站在孩子和長輩們的中間,應該起到是橋梁作用,傳遞整個家庭的親情和關愛,維繫著家庭的溫暖。千萬不能起到拆臺的作用,阻礙了愛的延續,還埋下了家庭矛盾的種子。年輕的家長們應該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懷著感恩的心,持著求同存異的包容態度,和長輩們一起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相關焦點

  • 婆婆追著餵飯難道不累?一份你不需要的愛,卻延續給了你的孩子
    對於孩子吃飯這件小事,不要太較真!甭管是長輩餵飯還是自己吃飯,一樣都會健健康康長大。,孩子跑著,追著餵飯就這麼來的。長輩們不就一直以這種不是你想要的愛愛著你們嗎?給你帶孩子做飯做家務,接孩子上下學?難道追著孩子吃飯他們不累嗎?這一行為,但好像收效甚微沒有作用。有位寶媽說過這麼一句話,為什麼婆婆都不聽兒媳婦的話,因為她覺得她比兒媳婦牛b!
  • 為給6歲孫子餵飯,奶奶不惜成為「表情包」,一旁的寶媽哭笑不得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爺爺奶奶這一輩的老人都會比較寵愛孫子這一輩的孩子。孩子在年齡還小的時候,吃飯難免就會有一些不安分,老人出於對小孩的寵愛,常常會滿院子哄著孩子餵飯。這個問題也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
  • 應採兒拒絕長輩對孩子溺愛的行為,你不拒絕長輩溺愛,以後會怎樣
    文:樂源導語:說到「溺愛」一詞,總會讓人想到家有長輩,對孩子的溺愛的畫面。你一邊阻止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長輩卻在一邊阻止你管孩子的行為,還一邊放縱孩子的行為,說:「沒事沒事的,可以的。」遇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麼做呢?
  • 婆婆要給孩子餵飯,你反對,但是怎麼處理呢?
    記得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他看到餐桌上家人都在自己吃著飯,看他觀察得很入迷的樣子,我明白孩子對吃飯這個事感興趣了。 我適時拿出他的小碗小勺放他面前,然後他開啟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人生新篇章。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在用他的生命在學習一項吃飯的技能。 自己吃飯本來是一個人的本能,但是這時候婆婆不幹了,她說孩子還這麼小,看他吃飯這麼作難(困難),巴拉巴拉…… 我明白,婆婆是心疼小孩,但是她沒看到孩子在努力舀飯的時候,他是多麼享受這個過程呀,他用自己的手送到嘴裡的飯吃起來是多麼地香哇!
  • 孩子腸胃多次出問題,留意到婆婆給孩子吃的飯是餿的,直接讓她走
    孩子腸胃多次出問題,留意到婆婆給孩子吃的飯是餿的,直接讓她走婆婆媳婦代表著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念。總有媳婦看不慣婆婆帶小孩的方式,也總有婆婆質疑以前帶小孩也是這樣,這次肯定不會出問題。所以矛盾點就來了。先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吧:網友一、我家大寶2歲半時,積食導致發燒,婆婆陪我在醫院給孩子輸液,快中午了,公公過來醫院了,問了下他也沒吃飯,我就出去買飯。
  • 9歲孫子沉迷遊戲,奶奶一旁貼心餵飯,網友:溺愛正在毀掉孩子
    現在家庭有很多隻生育一個小孩,並且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長輩們都會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這唯一的孩子。對他們來說,這個孩子就是家裡的未來,所以要儘可能為他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環境。殊不知,溺愛正在毀掉孩子。9歲孫子沉迷遊戲,奶奶一旁"貼心"餵飯:網上一個帖子走紅。內容是一個9歲的孫子沉迷手機遊戲,雙手捧著手機正在認真地打遊戲。
  • 全家追著孩子餵飯是害不是愛,鍛鍊自主進食,孩子秒變「小吃貨」
    文|小豆芽育兒記每家寶寶都有「難伺候」,但十有七八是因為吃飯問題,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吃飯那麼香,自家孩子吃飯跟上刑一樣?寶媽或許應該考慮一下問題根源。原本樂樂媽媽不想繼續慣著兒子,畢竟追著樂樂已經不小了,可一旁婆婆卻總擔心樂樂吃不飽,每次樂樂拒絕自己吃的時候,婆婆就會拿著飯碗追著樂樂餵飯吃。雖然樂樂媽媽和婆婆也因為這件事爭執過,可老人家總是覺得不礙事,孩子自己吃不但麻煩,而且弄得到處都是。
  • 婆婆愛給孩子餵飯怎麼辦?比起強硬的態度,這三個辦法可能更有效
    我婆婆來了之後就開始餵飯,總說孩子自己吃飯吃得少。」小琳說,婆婆為了讓孩子多吃飯,總是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放動畫片,然後就趁著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一個勁的餵飯。吐槽到最後,小琳甚至說出了這麼一句話「你說,我婆婆是不是不給孩子餵飯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啊?」
  • 從小被餵飯長大的孩子成了啥樣?你還在追著孩子餵飯嗎
    這不最近樂樂開始上幼兒園了,矛盾又開始了,不僅是奶奶和寶媽之間,就連幼兒園的老師也成了樂樂奶奶抱怨的對象。因為一直都是奶奶餵樂樂吃飯,所以樂樂乾脆就不會自己吃飯,只要別人不喂,寧可餓著肚子也不吃飯。最終還是老師跟樂樂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告訴她不要再給孩子餵飯,寶媽也動員了自己的醫生朋友跟婆婆說明餵飯的危害,才引起了婆婆的重視。身邊的家長們,你們還在追著給孩子餵飯嗎?危害多多,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被餵飯長大後變成樂樂那樣。
  • 婆婆進城幫我照顧孩子,她用行動讓我明白什麼是「溺愛」
    丈夫小時候的衣服大都是婆婆親手縫製的,如果丈夫覺得稍有不舒服,婆婆就會重新再做一件,而且不管地裡農活多忙,只要丈夫的作業沒有做完,婆婆從來不讓丈夫下地幫忙等等,聽完這些,紅玲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婆婆真的是太過於溺愛孩子了。
  • 「等我有孩子了,絕對不會讓婆婆帶!」其實這才是明白人
    說說我見過的。一個朋友的孩子,有7歲了,因為夫妻倆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便一直由家裡奶奶帶著。到現在為止,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去求。如果奶奶正在外面做早飯,醒來後的孩子想上廁所,不能自己去,必須得奶奶來抱著去。
  • 老人帶孩子,但又溺愛孩子,孩子變得任性父母該怎麼辦?
    前幾天我在一家小店吃米粉,一位奶奶帶著孫子進來了。小男孩想吃餃子可是店裡沒有,老人就給孩子點了餛飩。東西上來後老人顧不上吃自己的米粉,急忙忙地拿起勺子舀上餛飩吹著,看樣子是準備餵了,我在一旁吃驚的看著,孩子個頭不小了,可能都上小學了吧,怎麼還要餵飯?太嬌慣了吧?!
  • 一場關於該不該給孩子餵飯的大討論
    寶媽婷婷和小樊是一對關係非常好的閨蜜,她們年紀相差不大,都有了自個兒的孩子,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常常來往,交流彼此的育兒心得。這不,這天她們倆談起來孩子的吃飯問題。寶媽小樊抱怨道,「自家孩子吃飯就和打仗一樣,一點都不配合,這不吃那不吃的,時不時還要人追著餵飯!」寶媽婷婷聞言搖了搖頭,不厭其煩的勸說自己的好閨蜜「早和你說過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嘛!你餵不吃,就讓他自己吃,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了。」
  • 這樣的婆婆帶孩子,我放心
    就把這孩子的責任交給家裡老人,但是由於想法不同,理念不同,有些年輕的父母也擔心老人帶不好孩子,甚至溺愛孩子,但是,如果遇到懂事理的老人,應該是可以放心的。李女士、老人帶孩子曾經擔心過,看到婆婆和孫子一起看書,她就放心了當時,她為了事業,不得不讓婆婆帶孩子,也曾經擔心過,婆婆帶不好孩子,如今她才放心了。
  • 還在追著餵孩子飯?看似愛孩子,實則是害了孩子
    一些老人帶娃的家庭裡最常見的就是給孩子餵飯,但通常都會遭到年輕寶媽的反對,雙方又都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有時因為溝通的問題會產生分歧。坐月子時就是婆婆照顧的蕾蕾,雖然婆婆一些做法讓蕾蕾覺得很守舊,但是老人也不容易,照顧蕾蕾和孩子都很盡心盡力,所以蕾蕾還是對婆婆很感恩的。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蕾蕾就跟婆婆溝通過希望能鍛鍊孩子自己吃飯,但是遭到了婆婆的反對。
  • 老人帶孩子,但又溺愛孩子,孩子變得任性不講理父母該怎麼辦?
    前幾天我在一家小店吃米粉,一位奶奶帶著孫子進來了。小男孩想吃餃子可是店裡沒有,老人就給孩子點了餛飩。東西上來後老人顧不上吃自己的米粉,急忙忙地拿起勺子舀上餛飩吹著,看樣子是準備餵了,我在一旁吃驚的看著,孩子個頭不小了,可能都上小學了吧,怎麼還要餵飯?太嬌慣了吧?!也許是沒能吃上餃子,小男孩的屁股在凳子上擰來擰去,衝著奶奶大喊大叫「我不吃!我要吃餃子!」、「你想燙死我呀!」
  • 杜若溪因孩子問題起分歧:老人寵孩子到底怎麼辦
    何麗觀察了幾次,發現兒子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便和兒子說,你吃飯就要好好吃,不可以到處跑來跑去,兒子一看媽媽阻止自己玩遊戲,就哭了起來。爺爺奶奶一聽孫子哭了,馬上跑過來說:「他要玩就讓他玩嘛,你不讓他玩怎麼餵的進飯,到時候餓壞了」。這個大概就是老人寵孩子經常發生的故事吧。
  • 職業女性、婆婆帶娃,如何平衡教育孩子和與婆婆的分歧
    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女性也能撐起一片的大環境裡,越來越多女性選擇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自己出去上班。那麼當教育孩子時與婆婆發生分歧時該怎麼辦呢?奶奶一邊哄著小明是乖寶寶要好好吃飯,一邊拿起飯碗給他餵飯。媽媽說不想吃就別吃了,小明都五歲了,還要餵飯,早就應該培養他獨立吃飯的習慣。如果不願意自己吃就讓他餓著。奶奶不高興的反駁「這麼小怎麼能餓著?萬一餓壞了怎麼辦?」從這個案例,作為旁觀者,我們可以看到,老人心疼孫子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問題,媽媽想給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也沒有問題。
  • 「婆婆願意帶娃,但我怕她帶歪孩子」:隔代養育到底聽誰的?
    邊說邊把孩子抱下來,隨後就開始了孩子滿地跑著玩,婆婆哄唱追著餵的大型混亂現場。 聊完天后,幾個媽媽總結出「中國婆婆十大金句」。 「餵飯就得餵得飽飽的,孩子才能高!」「發燒趕緊送醫院掛水,燒壞腦子怎麼辦?」「孩子交給我,你們放一百個心!」「你們小年輕不懂,我是過來人。」
  • 「餵飯奶奶」這波操作餵進去的不是飯而是病,這樣讓孩子自己吃飯
    ,老人迅速地將一大勺飯餵進孩子的嘴裡。整個過程,孩子的面部表情很扭曲,眼睛痛苦地緊閉,整個身體動彈不得。如果不是看著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如果不是知道這位老人就是孩子的親奶奶,我還真以為這是在虐待孩子。就這波餵飯操作,作為大人的我看著都覺得心口難受不舒服,可想而知,這頓飯孩子吃得是什麼滋味兒,假如每天吃飯都是這麼個餵法,孩子吃進去的不是飯,遲早吃出病來。 很多網友留言,覺得這位奶奶餵飯的操作太不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