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知識》_契丹文探秘

2021-02-23 漢語學習沙龍

  [訂閱]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的「漢語學習沙龍」,再點擊「關注」,以後更新資料會不斷自動推送到您的手機。[查看以前文章]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看到以前發表的所有資料。

 

 

契丹文

 

 

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製的文字。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種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契丹文是已經死亡的文字。大字和小字都未能完全解讀出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契丹政權建立。960年,北宋建立,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的「南北朝」。1125年遼朝被金朝滅亡。

 

 

契丹是中國的古代民族及其所建政權名。遼朝(916-1125)建立不久,即先後創製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文字。 前者創製於遼太祖神冊五年(920)。後者相傳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創製,制字年代略晚於大字。主要用於碑刻、墓誌、符牌,著諸部鄉裡之名以及寫詩譯書等項。

金朝滅遼後,契丹文字繼續使用,而且在女真制字的過程中起過很大的作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詔罷契丹字」。從創製到廢止,前後共使用二、三百年,隨著哈剌契丹(亦稱黑契丹)建立的西遼(1124-1211)滅亡,終於成為死文字。契丹文圖書全部湮滅,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錄》和元末明初陶宗儀的《書史會要》裡收錄的幾個描畫的契丹字。

 

就目前發現的資料看,大字的資料少,而小字的資料多。遼朝一直是大、小字並用。金代早期也一直使用契丹文字,直到1191年,金朝才廢止了契丹文字。

 

 

歷史


契丹大字創製於公元920年,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由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製的,應有三千餘字。

契丹文頒布以後,立刻在遼國境內使用。由於契丹境內的漢族都使用漢文,契丹文只會通行於契丹民族中。而且,契丹上層統治者大都通曉漢文,並以漢文為尊,契丹文使用範圍有限。

契丹小字由耶律迭剌受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成。小字為拼音文字,較大字簡便,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即原字雖少,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契丹小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

雖然遼國滅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並幫助創造女真文。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詔罷契丹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重新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

遼代書禁甚嚴,史書記載,擅自向漢人傳遞契丹文字書籍者將被問斬。在這種情況下,關於契丹文字的書籍在與其同時代的北宋沒有傳播,更談不上保存。大量文獻沒有流傳開來,除《燕北錄》和《書史會要》裡收錄的幾個契丹字外,幾乎未留下片紙隻字。因此,契丹王朝消失之後,關於它的一切也隨著歷史的遠去被塵存起來。這些埋入地下近千年的石頭,成了唯一的見證者和訴說者。遺憾的是,我們很難聽懂這些「會說話的石頭」,它們究竟在傳達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歷史。

從出土的契丹文哀冊和碑刻來看,大字是一種表意方塊字,其中夾雜一些直接借用漢字的形式。小字是一種拼音文字,利用漢字筆畫形體創製出300多個原字 ,然後綴合拼寫成詞。原字分正楷、行草、篆書等字體,篆體字的拼寫方式異於正楷和行草,採取魚貫式而不是層疊式。行文的款式自上而下豎寫,自右而左換行,敬詞抬頭或空格。原字有一個書寫形式,代表幾種語音或一個語音採用幾種書寫形式的情況。因此,同一個詞或詞素表現在文字上可以有不同的拼寫形式,是中國文字史上著名的難題。

幾代契丹文字研究專家們嘔心瀝血,以求「死亡之字」重新復活。通過國內外契丹文字研究專家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400多個契丹原字的一半已經被解讀,1300多條詞語和數十個句子的意義被探明。而在微觀的語法研究方面,逐步釋讀了部分動詞和靜詞附加成分的語法意義,有力地推動了該研究領域的繼續向前發展。

但是對於浩瀚的契丹文字大海來說,這些成果還是顯得太渺小。從目前已有的統計資料來看,無論是契丹小字還是契丹大字,都還有80%以上的部分等待解讀。

 

大字


遼太祖神冊五年創製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製成,下詔頒行。大字和漢字的書寫方式類似,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漢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國。還有一些大字是將漢字改造字型、增減筆劃而得的仿造字。超過半數的大字由於沒有解讀出來,所以也難以確定來源。目前發現的大字約有一千多個。

契丹大字的創造者們對漢字非常熟悉。他們分析了漢字的利弊,認識到漢字筆畫多和字數多所帶來的難寫、難認和難記的弊病,因而在創造契丹大字的過程中盡力在壓縮筆畫和壓縮字數兩方面下工夫,僅僅造了「數千」或者具體說「三千」筆畫都比較簡單的契丹大字就能表達全部契丹語,向著拼音化的表音文字方向前進了一小步。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

契丹語中的某些漢語借詞,如「皇帝」、 「太后」、「太子」、「公主」等,在契丹大字中均直接借用漢字,書寫這些單詞的契丹大字的字形、字義、字音均與源出的漢字相同。

但也有些契丹大字的字形、字義與源出的漢字相同,讀音卻與源出的漢字不同,例如契丹大字「五」、「全」、「杏」、「冬」等字。

契丹大字「五」的讀音為[thao],它的用處遠不只表達契丹語的「五」,它還音譯契丹語中的漢語借詞「招討」的「討」,它還可做契丹語「兔」的第一個音節。

契丹大字「全」意為「全」,但讀音為[bor],除了意為「全」之外,還可意為「佛」。契丹大字「杏」的讀音為[kuei],它不僅表達契丹語的「杏」,還音譯契丹語中的漢語借詞「國」。

但是,契丹大字的使用實踐表明,它並不適合契丹語的單詞往往多音節和在詞幹上黏著詞尾的情況。於是,進一步拼音化的契丹小字應運而生。

 

小字


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學習了回鶻文之後,參考回鶻文的原則而創造了小字,以「數少而該貫」而著稱。小字的書寫方式和漢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單位是詞,每個詞由一至七個原字組成。詞按照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順序書寫,詞內部的原字按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書寫。小字有較多的表音成分,一個音節用一個或者兩個原字表示。其基礎原字總數約三百多字。小字和大字沒有明顯的聯繫。

契丹小字是參照契丹大字和漢字的字形結構創製而成。現代語言學家稱其不能再分割的最小讀寫單位叫原字。多數原字不具有意義,僅是一個拼音符號,只有與其他原字拼成的單詞才有意義。原字借用了一小部分筆畫較少的契丹大字和漢字的字形。契丹小字中的單詞是由一至七個不等的原字拼成。我們把由單個原字購成的單詞稱單體字,單體字為數甚少;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字構成的單詞稱合成字。所謂契丹小字就是指單體字或合成字這些單詞。

契丹小字的性質基本上是音節拼音文字。絕大多數的契丹原字是單音節,雖然有時呈現出音素的假象,那是由於契丹小字的拼音方法不是將每個原字音值簡單堆砌,而是有重疊元音的現象。這種拼音方法稱為榫接法。在拼音過程中,也有脫落元音或輔音的現象。這是由於其拼音方法是受漢字反切法的啟發而創製的,因而還保留著反切法的某些現象。

從目前解讀的實踐來看,凡與漢字字形相同的原字構成的單體字的單詞,均沒有借用源出漢字的字義和字音。

 

例如契丹小字「一」,意不為「一」而為「北」,其讀音目前雖尚不明,但不讀漢字「一」的音卻不容置疑。

又如契丹小字「山」,意為「金」而不為「山」。其讀音相當於同為「金」之意的讀音[niku],不讀漢字「山」的音亦不容置疑。

 

遼國時期兩種文字體系並行,但在正式行文詔書中所使用的為小字以及漢字,大字僅做為書面文字使用。

 

 

契丹文和女真文


金朝直至中期才正式完全的廢除了契丹文的通行,《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是用契丹小字寫成的。女直字(宋、遼時期女真又作女直)的創製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契丹字的創製方式。

 

 

契丹文資料


現有契丹文資料以大字小字石刻為主要內容,有44件(小字碑刻資料32件,大字碑刻資料12件),大部分是墓志銘,還有一些銅鏡和銅印,總長達數萬字。其中契丹小字《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是唯一一份契丹、漢雙語文獻,是解讀契丹文的關鍵。

其它類型的契丹文資料大多比較短小。唯一的例外是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的契丹大字寫本,有1萬5000字。但是該寫本字跡比較潦草,目前釋讀出的內容很少。

 

參考文獻:

《契丹文研究:400個契丹原字的一半已經被解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1-16

 

 

契丹文字: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

 

遼道宗哀冊

 

 

金契丹文敕宜速牌

遼(907年-1125年)。長21釐米,寬6.2釐米,重475克。河北省承德市深水河村老陽坡峭壁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正面雙勾契丹文「敕宜速」,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銀牌,是研究遼代歷史和軍事傳遞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契丹文虎符令牌(調兵用)

高:99.5mm\51.8mm\6.5mm,重:189.1g.

 

綠松石虎神牌,高80毫米、寬40毫米、厚10毫米,重55克。

牌面陽鐫的看似兩個契丹大字,實為三個契丹小字疊拼成的形態。該三字直譯為「憑天,指,恩惠」,可意譯其為「天授恩惠」,即懇求上天降福之意。

 

 

契丹幣面文「福壽永昌」;背面文「神冊」,穿兩邊圖案為「皇帝徽記或花押」。

直徑:45.5mm;厚:3.8mm。

參考:裴元博、陳傳江《契丹文珍稀錢幣考釋圖說》

 

 

契丹文銅鏡,1971年吉林大安縣出土,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契丹文錢幣

 

1114年契丹大字「耶律習涅墓誌」拓片局部(原石存內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館)

 

 

Part of a rubbing of the memorial stone of the Prince of theNorth (Khitan large script)

 

 

1101年契丹小字宣懿皇后哀冊拓片局部(原石存遼寧省博物館)

 

 

道宗皇帝哀冊(契丹文)

 

 

道宗皇帝哀冊(漢文)

 

 

 

Part of a rubbing of the memorial tablet of Emperor Daozong(Khitan small script)

 

 

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契丹數字

 

 

 遼金時期銀瓶上面的契丹文字

 

 

故耶律氏契丹小字墓誌拓片

 

 

故耶律習涅契丹大字墓誌拓片

 

 

 

 契丹小字與漢字對照互譯讀本

 

 

遼代貨幣契丹文與漢字對照整理表

古泉愛好者,特別是遼錢愛好者,最大的困擾莫過於如何解析那些已經失傳近千年的契丹文字了,這裡提供一些簡單的資料,也許對同好有一點點幫助。以下是一份網上的契丹文漢文對照表,裡面有些字確實是經常出現在契丹文錢幣上的,對於普通泉友猜測錢文可能有點用處。

 

 

我們知道,契丹語是一種「賓語+動詞」的語序,和漢語相反。宋代洪邁《夷堅丙志》說道:「契丹小兒初讀書,光以俗語顛倒其文句而習之。至有一字用兩三字者。頃奉使金國時,結伴副使秘書少監王補。每為予言以為笑。如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兩句,其讀時則曰,月明裡和尚門子打,水底裡樹上老鴉坐。大率如此。補錦州人,亦一契丹也。」洪邁在出使時,曾聽契丹人王補讀過賈島的詩,他發現並記述了這一現象。所以,在這些書中,對照的漢文字讀不成文就可以理解了。偶爾發現的簡單句子和小段,也給了我們驚喜和啟發。另外,這些書中漢文標註的單字,單詞,人名,數字,姓氏等,在一頁之中或前後頁裡,有多次的反覆的出現的情況。這就否定了字典說和識字本說。這種情況只能是讀物或課本才能解釋得通。這個結論是合理的準確的。

 

————————————

訂閱

點擊頂部標題下的藍色文字「漢語學習沙龍」後,再點擊「關注」,即為訂閱本微信內容,所有更新都會自動發送到您手機的微信中。

查閱以前的文章

點擊頂部標題下的藍色文字「漢語學習沙龍」,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前發表的所有文章或資料。

轉發、分享和收藏

點擊右上角,即可把文章或轉發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或收藏在您的手機裡。

本平臺微信號

「漢語學習沙龍」或者「hyxxsl」,輸入到「查找公眾號」即可找到。

 

長摁下面二維碼,可直接訂閱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日文平假名、契丹文、西夏文與中國道教書法有什麼關係?
    圖片源於網絡契丹文,有時候稱為遼文,也是根據漢字的部件加以變化而形成。過去甚至用它來印出了遼文的大藏經。因存世遼文文字量大,所以現在也有書家從遼文裡找靈感,寫成契丹文的書法。西夏文也是根據漢字重造的一套文字,早期大家都看不懂,跟徐冰的天書一樣,意義不明確,但是漸漸被破譯了,我們現在已經看懂了不少,是現在一般市面上最喜歡寫的。他們的構字法都是組合型的,跟日文看起來相反,但實際上一樣,因為你要組合先要拆解,對不對?把漢字拆開後再來編組。而這種處理文字的方法,我覺得都跟道教有點關係,是從道教的「合文」「復文」中取得靈感。
  • 東亞各民族之間的文字淵源
    女真文女真文女真文是參考契丹文和漢文創製的,而契丹文又是參考漢文和回紇文契丹文契丹文最初的契丹文幾乎完全可以看成是漢字的變體,只表意不表音後來,一些契丹學者又根據回紇文制訂了一個字母表,從而把契丹文勉強變成了表音文字。為什麼說「勉強」呢?因為這個字母表中的「字母」多達三百多個,其中還借用了一些漢字來幫助發音,這顯然比希臘字母或梵文字母體系複雜多了。這些「字母」又被稱為「契丹小字」。同理,契丹文的複雜性也是導致該文字在遼亡後逐漸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 少數民族文字難尋傳承人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展示的文種包括:東巴文、彝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古壯字、布依文、水文、藏文、八思巴文、傣文、回鶻文、蒙古文、滿文、察合臺文、于闐文、佉盧文、突厥文,共18種。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這些曾經在少數民族地區盛極一時的寶貴文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的演變,逐漸淡出公眾視野,慢慢沉寂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
  • 中國現行民族文字有近40種,還有哪些古代少數民族古文字消失了?
    而且,這些民族文獻,由於語言文字之不同,體裁結構之懸殊,表達手段之奇特,思維方式之差異,皆可相映成趣,優勢互補,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完整充實,豐富多彩。書法藝術,原來好像只是漢字的專利。其實,各民族文字都有各自精彩的書法藝術。
  • 《京劇貓》暑期來襲,孩子們與京劇貓一起探秘、學傳統文化知識吧
    就在大家千呼萬喚的時候,一米陽光童書館聯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於2020年7月出版了《京劇貓大偵探.貓土探秘》《京劇貓大迷宮.咚鏘鎮現魔物》系列繪本。很榮幸在繪本剛出版沒多久,我便給孩子買到了《京劇貓大偵探.貓土探秘》。一拿到這套書,孩子就被迷住了。可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 孟和套格套:中國契丹文字研究中心契丹墓誌拓片欣賞
    中國契丹文字研究中心契丹墓誌拓片欣賞孟和套格套中國遼代用契丹文字刻制的石刻。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製的文字,分大字和小字兩種形式。大字相傳創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神冊五年 (920);小字創於太祖弟耶律迭剌時,略晚於大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詔罷契丹字」,契丹字乃失傳。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都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此外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
  • 石嘴山科技館開展「探秘科學家 爭當『追夢人』」展區探秘活動
    石嘴山市科技館於7月29日、8月1日下午依託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開展「探秘科學家,爭當『追夢人』」展區探秘活動,帶領同學們深入展區,了解科學家生平事跡、科學成就、科研精神,讓更多青少年走進科學家的內心世界。
  • 《海底小縱隊》集結涪陵 帶孩子們探秘深海
    《海底小縱隊》劇照 記者何乾健攝巴渝傳媒網訊(首席記者 羅菲菲)9月25日和26日,大型互動卡通兒童劇《海底小縱隊》登陸涪陵大劇院的舞臺,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段深海探秘之旅,讓他們通過海洋「大冒險」,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有關海洋的知識
  • 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字及特殊字體書法作品展在大連舉行
    央廣網大連5月24日消息(記者田彤 賈鐵生)由大連市文聯、大連民族大學、大連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 「中國夢·民族情」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字書法作品展近日在大連市圖書館舉行,展出47種民族文字,共93幅書法、篆刻作品,展現出各少數民族文字書法的獨特藝術魅力。
  • 乾貨知識、超低折扣、驚喜大獎,京品家電探秘之旅又來了!
    12月17日18:00-20:00,由京品家電、虎牙共同打造的"京品家電 探秘之旅"定製直播再度熱力來襲。流量主播、線下探店、花樣種草……踩著2020年的"尾巴"給粉絲們獻上了一場乾貨滿滿、驚喜不斷的直播購物狂歡!
  • 《海底小縱隊》集結涪陵 邀請孩子們開啟深海探秘之旅
    《海底小縱隊》劇照9月25日、26日,大型互動卡通兒童劇《海底小縱隊》登陸涪陵大劇院舞臺,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段深海探秘之旅,讓他們通過海洋「大冒險」,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有關海洋的知識。《海底小縱隊》劇組與觀眾互動相較於其他互動卡通兒童劇,《海底小縱隊》以深海探秘為背景,為孩子們編織了更具有吸引力的奇幻海洋探險故事,並通過舞臺呈現出美輪美奐的深海場面,帶給大家更加震撼的視覺體驗,讓他們不知不覺地就被代入其中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中國漢字成了文字界的歷史悠久, 世界上有多個國家使用過漢字
    這些改變就是單純的將原先的繁體的文字,變得簡單化,在應用的過程當中可以更加的方便。 其實這樣的改造在中國也存在過的,在中國大一統之前,有很多邊境上的少數名族,因為是地方政權並且長時間的和漢族人敵對或者共生,於是他們也改造過漢字,最終也是在很長的時間裡作為自己的漢字在使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夏文和契丹文
  • 韓國、越南真是在幾十年間就把國家語言文字更改了嗎
    不過朝鮮半島在發明訓民正音之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後朝鮮王朝的統治階層仍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訓民正音更多是作為普及民間識字率的拼音系統使用。直到20世紀後這套表音字母系統才開始被朝鮮半島的知識文化階層大量使用。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後才將其確定為官方文字。從上世紀80年代起韓國的報紙、雜誌等開始逐漸降低漢字的使用頻率。
  • 《文字知識》_中美洲瑪雅文字的破譯
    與前面兩種文字相比,瑪雅文字是不是更加「不像是一種文字」?   線形文字B是由規律的、高度抽象的符號組成,這一點讓人很容易接受它們是一種文字。埃及象形文字雖然看起來也像是一幅幅圖畫,但由於埃及緊鄰歐洲大陸,歐洲人對於埃及的歷史文化都十分了解,就算看不懂古埃及文字也不會懷疑它是一種文字系統。   而在美洲發現的瑪雅文字就不同了。
  • 「幼教」走進後廚探秘 大咖分享兒童膳食知識
    這不,近日,一群跟「後一代」健康成長有著密切關係的人,走進了無錫肯德基餐廳,通過一次特別的「探秘之旅」活動,了解關於健康生活理念,膳食均衡,吃動平衡有關的知識。活動最後,這些未來的幼兒教師們,展現出她們的繪畫天賦,在餐廳通過繪畫拼貼,共同完成一幅「KFC」的剪貼畫,畫面上,各種美味的肯德基美食組成了「KFC」三個英文字母,同學們說,難忘肯德基後廚探秘,一定要留下美好回憶。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文字,卻甚少去關注文字的起源。然而文字的誕生,就同城市的興起一樣,是人類由蠻荒時代逐漸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文字本身的演化過程也同樣頗為令人玩味。在人類社群形成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字並不存在。
  • 《文字知識》_古埃及文字是怎樣破譯的?
    生活在公元500年左右的赫拉波羅(Horapollo)寫了一本關於埃及象形文字的書《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ica)。作者在書中論述道,在埃及象形文字中,兔子符號的意思是「張開」,因為兔子的眼睛永遠是張開的。禿鷲符號的意思是「母親」,因為所有的禿鷲都是雌性的。由此可見,古代歐洲人對於古埃及文字的理解基本上處於胡亂臆測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