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開工廠虧損幾十萬,後創業賺回200億,今門店關門幾千家

2020-12-20 品讀傳記

17歲本來是一個應該讀書的年紀,但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讀不了書,大多數是因為家庭困難,家庭困難有一些人只能去打工,一輩子默默無聞,生活在最底層, 但有一些人卻不甘平凡,用自己的努力開創了 一番事業, 比如說李嘉誠,從小經歷了非常多的坎坷,但他不認輸,如今已經成為了華人首富,還有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小時候窮得連鞋都沒有得穿,創立的碧桂園已經成為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老大。美特斯邦威的創始人周建成也是10多歲輟學去外面打拼,到17歲開了小工廠卻虧損了幾十萬,後來成立美特斯邦威,並成功做到了上市,賺回了200億資產,一度非常風光,但實體店受到電商的衝擊太大, 美特斯邦威也不例外,如今關閉了幾千家門店。讓人感嘆時代變化太快。

周建成在1965年出生,浙江人,和馬雲是老鄉,但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的也就是以馬云為代表的電商創始人對周建成代表的實體店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浙江雖然現在有錢人非常多,但在那個年代大家都差不多窮,周建成業不例外,條件不好的他在10多歲就決定輟學,跟著親戚朋友去外面學做裁縫。有時候行業真的很奇怪,裁縫很多人以為都是女性多,其實不然,絕大多數裁縫都是男性,就和廚師一樣,絕大多數廚師也是男性。

周建成仿佛天生是做裁縫的料,天資聰穎的他很快就把技術學得又好又精,並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金。到了17歲的時候,在某些機緣巧合之下他回到老開了一個小工廠,主要做的是衣服的扣子,但由於沒有創業經驗,很快就虧損了幾十萬,這些錢絕大多數都是借來的,一般人在這麼小的年紀估計會受不了打擊,但周建成抹乾眼淚,暗暗發誓要重新站立起來。

靠打工還債是不現實的,周建成於是又借了一點錢去做服裝生意,慢慢的的從小做到大,開始了批發,就這樣起早貪黑做了好幾年,終於把債務還清了,並慢慢的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到了90年代,他想到乾脆自己創辦一個服裝加工廠,並取了一個很洋氣的名字,叫美特斯邦威,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衣服生產出來了,但怎麼樣賣出去是一個問題,周建成想到了請明星做廣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周杰倫幫他代言,要知道當時周杰倫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就這樣美特斯邦威的銷量年年增加,周建成也是賺到了200億。

但個人的努力很難和時代的潮流相抗爭,如今都是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都習慣去網上購物,不僅是美特斯邦威,即使是它的競爭對手,如森馬、以純等等,甚至是鞋王百麗集團也是日暮西山,對於80後來說,相信很多人都穿過美特斯邦威的衣服,是一段抹不開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撲克界的老乾媽,賺70億後卻上市套現,今賣掉工廠去收購遊戲公司
    比如說做醫藥的李革,這個醫學專家創業之後,把公司做上市。公司上市之後,身家300億的他,卻開始偏離了軌道,一直玩資本併購,而忽視了公司的原本業務。由於這幾年資本市場實在誘惑太大,許多幹實業的人都紛紛投入到資本市場。許多原來的老牌實業公司,經過了上市包裝,然後套現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現金。這比踏踏實實幹工廠要好賺多了。
  • 今卻虧損17億「割肉求生」,慘敗告終!
    比喻已經家喻戶曉的宗慶後和任正非,宗慶後是在自己44歲的時候才創辦的娃哈哈,而任正非也是43歲才創辦了華為。其實除了年齡這點外,他們之間還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時代和機遇。在商業世界裡,從不缺少白手起家的神話,當然也不缺少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故事。都知道創業是很困難的。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淪為廢墟。
  • 人大畢業記者出身,曾遭東家挖坑虧損2億,後憑實力6年賺回490億
    網際網路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應該就是創造阿里巴巴的馬雲、創造騰訊集團的馬化騰以及百度的李彥宏等網際網路商業大佬,不過今天吃土君要介紹的這號人物,鮮少人知道他,但他卻憑藉超乎常人的眼光、判斷力和執行力在高效運轉的網際網路中賺的百億身家,令人欽佩,他就是歡聚時代(YY)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 東北教師60歲退休創業賣麵包,給家裡賺了200多億
    但改革開放後,東北麵包市場儘管潛量巨大,競爭卻遠不如南方沿海那般激烈。在廣東,香港老字號嘉頓早在1985年,便在東莞開出第一家大陸分廠,並於1995年進軍江浙;另外兩家食品巨頭達利、盼盼,則分別於1989年、1996年在福建成立。
  • 開咖啡館到底賺不賺錢?該怎麼賺?
    蛋解創業在北京探訪了星巴克(南鑼鼓巷店)、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星巴克(匯欣大廈店)、星巴克(北京新源南路店)四家店,曾經在上海也特地排隊參觀了星巴克烘焙工廠,這是全球最大的店。以2017年星巴克收購案為例,美國星巴克母公司當時放棄臺灣的經營權,換得收購統一集團旗下在江浙滬地區星巴克股權的數據如下:13億收購1300家的50%股權,那麼每家星巴克店的價值就是200萬美元。基於當時525家門店的數據,瑞幸咖啡A輪的10億美元估值也是理所當然的。除了估值的需要,瑞幸咖啡一直死咬星巴克還有一個原因,獲得更多流量。
  • 開咖啡館到底賺不賺錢?該怎麼賺?-虎嗅網
    蛋解創業在北京探訪了星巴克、星巴克臻選、星巴克、星巴克四家店,曾經在上海也特地排隊參觀了星巴克烘焙工廠,這是全球最大的店。以2017年星巴克收購案為例,美國星巴克母公司當時放棄臺灣的經營權,換得收購統一集團旗下在江浙滬地區星巴克股權的數據如下:13億收購1300家的50%股權,那麼每家星巴克店的價值就是200萬美元。基於當時525家門店的數據,瑞幸咖啡A輪的10億美元估值也是理所當然的。
  • 逼關家樂福,狂懟沃爾瑪,5年巨虧17億,昔日霸王面臨退市
    除了他們,國內的一些不思改革創新的也過的艱難,比如來自深圳的老牌超市人人樂,2018年又是巨虧,近4年虧了17億多,簡直是慘不忍睹。5年巨虧17億,昔日霸王面臨退市近日,人人樂發布2018年年報:公司去年虧損3.5億元,疊加2017年虧損5.3億,它再次被證監會戴上了*ST的帽子——退市風險警示。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人人樂二度「戴帽」。
  • 一年關店56家虧損7億,老闆卻靠投資賺來530億
    超市人來人往,所以我們總覺得開超市很賺錢,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的興起,線下實體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超市也未能避免,部分超市品牌更出現了虧損倒閉的現象。例如人人樂超市,一度紅極一時,連續兩年虧損。一度火爆的新華都超市,在去年上半年關閉了48家門店。不過人人樂的表現還算搶眼,去年公司成功轉虧為盈。然而,新華都超市卻在2019年虧損了7個多億。
  • 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
    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除了本土企業以外,外資也在進入中國,開始不斷的搶佔市場,現在本土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很多企業本來發展挺好的,但是由於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最後不是被收購就是破產清算。
  • 80後小夥放棄谷歌200萬年薪工作,回國創業一年賺1億
    80後小夥放棄谷歌200萬年薪工作,回國創業一年賺1億 【IT時代周刊編者按】一位80後小夥放棄谷歌年薪近200萬元的穩定工作,而選擇回國創業,一切從零開始,這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可是這位小夥成功了,他創立的電子品牌Anker去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談及Anker的商機,他認為,如何能把設計有特色
  • 從一朵棉花做到上市公司,全國230家門店,年營收超過30億元
    人過半百知天命,月到中天分外明,大部分人享受生活歸於寧靜,但他卻仍然滿腔熱血; 他二次創業是在54歲那年開始,在這10年裡他用品質和口碑,破解了一個又一個"死局",將"一朵棉花"打造成年營收入達30億元,在全國擁有了230家門店的大生意。
  • 28歲創業48歲開出438家店,賣三明治一年掙2.17億美元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48歲的傑夫·西內利,如今的他在全世界擁有438家店面,2016年的總營業額達到2.17億美元,而這一切,來源於三明治。現年48歲的傑夫·西內利開玩笑說:「我一絲不掛地從娘胎裡出來,把臍帶賣給了醫生,此後就再也沒有停止做生意。」
  • 他曾勞改18年,54創業成重慶首富,今負債200億兒子買豪車
    (原標題:他曾勞改18年,54創業成重慶首富,今負債200億兒子買豪車)
  • 33歲晉升河南第二大富豪,87年的他如何狂賺500億?
    他又想起父母的零售生意,遇到好賣的商品,轉手一倒賣,也能賺個十塊八塊,效率不知高了多少倍。這個時候,王寧就想清楚了以後的創業方向,一定要做零售。那是王寧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剛開業時,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11年要開三家店。但到了2011年,他一家店也沒有開出去。為了不讓創始團隊動搖,王寧又孵化了一個淘貨網,利用自己開店的經驗和供應商資源,幫助那些想開店的人找貨。
  • 賺4億後「膨脹」,曾花15萬買1件衣服,今破產只能穿地攤貨?
    最終卻因為自己太過「膨脹」,導致「一無所有」,從擁有上億財富到負債超4億。他曾經開豪車,住豪宅,用奢侈品,但最終卻只能穿幾十元的「地攤貨」。人生如此的「大起大落」,確實令人惋惜,而這個富豪就叫王銀達,也許還會有些人還記得他。 王銀達於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慈谿市附海鎮三節村,他的父親王宏慶也是一位企業家。
  • 中國家具大王,其實不靠賣家具賺錢,靠商場升值跟收租年賺40億
    去年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花了446億港幣買下了英國最大的連鎖酒吧,當時就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許多人說李嘉誠父子怎麼好好的,突然想要開酒吧了。不過實際上李嘉誠父子的目標可不是在酒吧上面,而是酒吧持有的物業。這個連鎖酒吧總計有2千多的門店,其中80%多的是自有物業,說白了李嘉誠446億買下的是酒吧的物業。
  • 創業難!餐飲開店這麼多坑,我還能開什麼店?
    普通創業者餐飲開店,從找合伙人開始,到選址、選品牌,籤合同,直至最後的裝修開業,各個環節,都有關乎門店生死的要點,一步差池,後續可能就越陷越深,甚至關門走人。對創業小白或跨界新手來說,餐飲開店一開始可能信心滿滿,實際卻可謂是步步驚心。餐飲創業如此兇險,普通人創業還能幹餐飲嗎?當然可以。
  • 又一高檔餐廳倒下,市值曾達到50億,顧客都是有錢人,今虧損10億
    1996年,孟凱出生在湖北鄂州,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工具機廠打工,不過他不滿足現狀,後來辭職來到深圳。孟凱跟大多數創業者一樣都想在深圳淘金,比如任正非和郭臺銘都在深圳創辦了工廠。但是孟凱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不知道該怎麼創業,不過他最大的收穫就是娶了一個好妻子。
  • 曾比肩沃爾瑪家樂福,門店達319家,現5年虧損17億被「賣身」
    除了他們,國內的一些沒有創新的企業也過得很艱難,例如,深圳的一家老牌超市「人人樂」,在2018年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近4年虧了17億多,簡直是慘不忍睹。人人樂創始人何金明在三年前,自信滿滿地說:人人樂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被賣掉。如今,事與願違! 人人樂的創始人何金明在44歲時開始創業。
  • 蒸發4000億!這個行業罕見「大撤退」,關門、出售……虧損已成常態...
    7月17日(周五)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走訪車公廟豐盛町發現,該商區人流較疫情前的熱鬧場景,冷清了許多,同時,在記者不隨意的走訪過程中,一路零星有門店處於關閉、招租狀態,部分區域不乏幾間店鋪接連關門招租之情形。在全國聞名、深圳最大的女裝批發市場,服裝行業不景氣之現狀也依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