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有才華的導演遇到了有演技的演員,其中產生的化學反應註定不平淡。
說到張藝謀,「謀女郎」這三個字勢必要被提及。
縱觀眾多「謀女郎」中,若說最出色的一位怕是要屬「鞏皇」鞏俐了。
將張藝謀與鞏俐兩個名字結合在一起,就能說出不少的故事。
那時張藝謀的事業處於發展期,因工作原因常不在家,聚少離多使得張藝謀與肖華兩人之間的感情,因為距離逐漸變淡。
婚姻失了愛情,再加上難以常相聚,曾經那般親密的人也隨著時間流逝走向末路,婚姻如同褪色的白紙,寡淡又破舊。
這時張藝謀遇到了鞏俐,那抹豔麗的色彩瞬間捕獲了張藝謀的所有視線。
而他與妻子肖華的婚姻也走向了結局,離婚時他們的女兒張末7歲。
張末一直認為,是因為鞏俐,自己父母的婚姻才走向盡頭,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是因為鞏俐而被破壞。
年輕稚嫩又處於叛逆期的她一氣之下為了遠離父親選擇出國求學。
那時的張末並不懂得成年人的愛情,不了解婚姻,對鞏俐也充滿著敵意,總是爭鋒相對。
年少的她曾在美國公開指責鞏俐,說是鞏俐毀了她美好的童年,是鞏俐讓她失去父愛,讓她失去了幸福的家庭。
圖片來源:網絡
因為父母婚姻的失敗,給年幼的張末留下巨大陰影。
這抹陰影又沒有受到很好的疏導,使得張末成年後的感情生活變得坎坷不順。
在外求學時,張末結識了外國人託維,兩人墜入愛河。
那時張藝謀並不看好這段跨國戀,可是心存怨氣的張末在父親越是不同意的情況下越要唱反調,不顧父親的反對於23歲時嫁給了託維。
結婚後,託維也褪下了自己在戀愛期的「偽裝」,夜不歸宿成了家常便飯,有時甚至還對張末拳打腳踢。
終於難以忍受的張末選擇了離婚,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也是在這時她才懂得當初父親反對背後的苦心。
步入成年,張末理解了父母的過去。
她放下了曾經,原諒過去也放過了自己,重獲了一段美滿婚姻,也與父親和好如初,與鞏俐在2016年的坎城紅毯上一抱泯恩仇。
當我們被深深地傷害了,唯有當我們原諒時,傷口才會癒合。
不深陷在傷害造成的痛苦中,才能夠收穫沒有傷痛的未來,所得一個嶄新的更加美好的自己。
2突然想起之前,網友們對於張靚穎的評價是:從失敗婚姻中走出來的張靚穎,連穿衣風格都變得更好了,由衷替她開心。
對愛情,張靚穎一直都是百分百投入的狀態。
回顧她15年的戀情,於2005年和馮珂相識。
那時的馮珂雖然與老婆分居,還未辦理離婚手續,饒是如此張靚穎還是愛上了他,這一愛就是15年。
十五年啊,一個韶華女子,有多少個十五年可以揮霍?
2006年時,演唱會上,張靚穎在唱《終於等到你》時,當著全場粉絲的面,朝著臺下的馮珂求婚。
她說:「這個人也陪伴了我很多很多,所有的一切從零開始。我已經想好了,你現在願意娶我的話你就上來。」
眼中飽含熱淚,語氣中除了滿滿的深情還暗帶一絲乞求。
臺下的馮珂在磨蹭遲疑中,一臉「被強迫」地走上臺,回應說,這個確實很突然,因為這個事應該是我來做的,也謝謝靚穎。
如果真的愛她,怎麼會連求婚這件事都要等到對方來做?如果真的愛她,為什麼還要遲疑磨蹭?
張靚穎為了與馮珂在一起,甚至不惜與自己母親決裂。
這段被她付出心血的愛情,終究是一片真心錯付,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張靚穎在這場愛情中,被撞得頭破血流,渾身是傷。
最終愛情慘澹收場。
愛一個人是沒有錯的,愛上一個人渣也沒有關係,前提是知道自己錯付後,記得及時抽身。
最可怕的就是明明知道愛錯了人,還依然抱有幻想,一直跟對方糾纏不清,最終傷害的不過是你自己。
好在張靚穎明白這個道理,在明白自己與馮珂的愛情不過是一堆「壞帳」後,果斷選擇放手。
如果一直遵循錯誤的解題方式,不管演算多少遍最終只會得出錯誤的答案。
張靚穎選擇了放下,及時止損,不糾結於曾經受到的痛苦,放下情殤所帶來的負面狀態,堅定地朝前走,最終走向美好的彼岸。
3
蔡依林自出道以來,就深受爭議,正如她自己所說,喜歡她的人和討厭她的人一樣多。
甚至有段時間,黑她成了一種主流,由於當時黑她的方式太多,以至於形成了「淋語」文化……
在當時,不管蔡依林穿什麼衣服,都會被黑的五體投地。
只要玩過百度貼吧的人都知道,在百度貼吧發展迅速的那個時期,蔡依林吧總是充滿著「硝煙」,各路黑子、對家粉絲在裡面「屠場」,使得蔡依林吧四面楚歌。
當一個人絞盡腦汁想黑一個人的時候,真的很恐怖,更何況這樣的人還不少。
有人翻出她早年出道前的照片,拿她跟鳳姐相比,甚至說她就是鳳姐。
面對洶湧而來的嘲諷、質疑,她沒有做過多的回應,反而在所有質疑聲中,悶著一股子執拗勁兒做她的音樂,努力改變自己挑戰自我。
而她也用自己強硬的實力,向大家證明了自己,涅槃重生,鑄就一個全能的蔡依林。
出道二十年的她,紅了二十年,也拼了二十年。
出道至今,大家眼睜睜看著她從「少男殺手」,努力進化成氣場強大的女王。
你很難相信,40歲的她居然能有那麼強大的能量,堅持在舞臺上唱唱跳跳。
圖片來源:網絡
阿信曾評價她說:
「很多歌手只是唱一唱想嫁人,但Jolin一直有想表達的東西,跟大家傳達著女生面對世界的態度。」
的確,與蔡依林同期的女歌手都已經漸漸退出舞臺,可年僅40的她依舊堅持給我們唱歌。
在「情愛」為主流的音樂中,蔡依林的歌曲早已跳出了小情小愛。
每一次,她都嘗試著打破和轉型。
她在自己的歌中將女性的力量融入進去,將樂觀自信編進了歌裡,並用自己的力量為小眾群體發聲。
在蔡依林自費拍攝的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中,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包括我自己在內,從小到大都在找認同,我們被教育著什麼叫正常,什麼是對的。但是很少被教育我們要有一顆包容心,學會接納。也許發現自己不一樣,請多一份包容心,也許真的不一樣,但是那又怎樣。」
回顧蔡依林出道至今,那些年她所經歷的「至暗時刻」,讓人心疼難受。
可經歷了世間黑暗的她,最後選擇了放下、包容。
她說:「我都走過來了,你們也可以。」
我想只有內心溫柔善良的人,才會在經歷了那麼久的黑暗後,還能說出這番話吧。
溫柔中的力量和美好,在那一刻,被她詮釋得淋漓盡致。
「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說這句話的人是「南非國父」曼德拉,他在自己總統就職儀式上,專門邀請3名曾關押過他的獄警參加,並恭敬地向3名獄警致敬。
他非常的清楚,拘泥於曾經受到的傷害,不過是將自己永久封閉在負面消極狀態的漩渦中,與己無利甚至會毀了自己。
要想過得更好走得更遠,最好的方式是放下曾經遭受的傷害,擁抱嶄新的未來。
不原諒過去,自己將永遠是痛苦的囚徒。
放下仇恨,才能夠擁抱未來。
當你放開手,世界就在你掌中。
放下仇恨不是說無底線原諒,而是不糾結沉溺在痛苦中,將自己從負面消極的情緒狀態解脫出來,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點個在看吧,讓我們一起擁抱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