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如何在三維空間傳播,光速為什麼是一個常數固定值

2020-12-16 自然科學之玄學原理

文/樸道玄燈

能量:捲縮的第四維空間

卡魯扎證明了光、電磁波是在捲縮的第四維空間波動,即能量是第四維空間,質量是在三維空間,即引力是在三維空間波動。

真空零點能:無物質時空間保持基本態

當三維空間無物質時,空間的真空還具有零點能,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所以這種無物質的空間真空狀態即是捲縮的第四維空間,那麼光如何在空間傳播呢?

空間最小尺度是普朗克長度,量子力學的能量是一份份地存在,無物質時的真空零點能也是一份份地存在,光量子也不例外,一份光量子的能量是hν,一份真空零點能是hν/2,是光量子的一半。

質量具有引力效應,能量具有斥力效應,每個普朗克長度處,真空零點能保持空間的基本態,只能是hν/2,

有物質時的空間激發態能量

多出的能量要麼以光波電磁波的形式發出,要麼凝聚成物質,從空中生出。

而光波的每一份光量子,由於斥力作用令一份份光量子排斥開,在空間發生位移,而排列位移遵循空間零測地線傳播。這就是光在三維空間的傳播路徑,實際是第四維空間在三維空間的投影。

光速在三維空間傳播是一個常數固定值

而在三維空間中的光速為什麼是常數呢?

這是由於普朗克長度及真空零點能的關係,一個普朗克長度位置處的真空零點能是固定值,保持基本態,而光量子是能量會令該處的普朗克長度空間單元處於激發態,把能量hν從該處感傳到下一個,而起感傳的時間是有限的,即與普朗克時間有關,是一個定值,所以以單位時間來看光的傳播,就是一個常數固定值,即299792458米/秒。

相關焦點

  • 光速: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常數,什麼情形時恆定不變
    狹廣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變,並且是宇宙中運動速度的極限,幾乎可以把光速當作我們這個時空恆定的一個常數,是關於空間距離與時間比值的恆定常數。卡魯扎認為引力是在三維空間中進行,而電磁波是在捲縮的第四維空間中傳播,也就意味著第四維捲縮空間是能量維空間,四維空間可以看作「質能空間」:「長寬高三維屬於有形的質量,第四維屬於無形的能量」。麥克斯韋認為電磁波的速度與光速一樣,所以指出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時空中的波紋就是引力波,它們以光速在空間中向各個方向傳播。雖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式中從未出現過電磁學常數,但引力波無疑是以光速運動的。描述整個宇宙需要兩類基本理論。一方面,有量子場論,它描述了電磁力和核力,並解釋了宇宙中所有的粒子以及控制它們的量子相互作用。
  • 光速與真空介電常數以及真空磁導率的關係
    在第四十四章中,明確說過這樣一句話,光速的本質:光速【真空】是一種時空束縛態,光速為定值是時空使然。也就是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這種運動就包含了以多大速度運動。光是物質,自然就遵從時空規律。也就是光速的多少與時空性質有直接關係。更具體的的來說是真空磁導率和真空介電常數,引力場共同決定了光的速度。
  • 為什麼真空光速相對所有參考系速度不變?
    為什麼真空光速相對所有參考系速度不變?——因為真空光速不變是一個觀測事實。而物理學中的原理的含義與公理不同點是,原理在當下可以拿出來直接用,在一個階段內不需要證明,已經經過大量的實際檢驗,是一個直接觀測到的基本事實。但原理有可能被推翻,如果有一天我們測量到的真空光速不再是固定值,那麼這條原理就需要被修正,或者是被廢棄。不過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真空中光速存在變化,所以這條原理仍然正確。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比如空氣、水和鐵。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光如何產生?光與聲音不同,前者的傳播無需介質,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從本質上來說,光也是波,它們統稱為電磁波。那麼,電磁波是怎麼產生的呢?光的產生與電子運動有關。當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吸收能量時,它們會躍遷到不穩定的更高能級,然後又會輻射出電磁波,從而躍遷回更低能級,達到穩定的狀態。
  • 為什麼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超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光速不但非常快,而且還被認為是宇宙的速度上限。那麼,為什麼說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呢?這一切都要從光速不變原理說起。麥克斯韋發現了一個很特殊的光速公式:上述公式右側的兩個參數都是恆定的常數,這意味著光速也是恆定的大小。
  • 真空中的「光速不變」並不絕對
    第一篇:光在真空中的傳播也許不是一個常數最新的研究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許不是恆定的,科學家也許不得不削尖他們的鉛筆,重新演算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兩種新的理論研究揭示出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並非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項,它的起伏數值差不多是每秒、每平方米(真空中的橫切面)50倍的10-18分之一。因此光的速度為每秒299,792,458米這一物理學的「絕對真理」也許需要重新審定。
  • 若要改變光速,就要從構成光速的磁導率和介電常數下手
    i是一個變量,一個變量也可以是一個函數,也就是y=i,e原來認為是一個常數,但是這時候它完全由變量運算的結果而決定,那麼這時候,它就不是常數了,它就是函數了。所以通過尋求物理常數的改變的方法,就能找到構造物理實相的方法或者解決物理問題的鑰匙。所以若要解決光速的問題,就要從構成光速的磁導率和介電常數下手,如果兩者能變,且乘積也變了,那光速,至少其數值就變了。不要認為愛因斯坦的腦袋是榆木疙瘩,相反,他是腦袋最靈活的人。
  • 光的速度為什麼是每秒30萬千米,而不是更快一點或慢一點?
    當時,丹麥人奧拉·羅默是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助手,他想弄清木星的一顆衛星相鄰食之間的時間間隔為什麼是變化的。羅默和卡西尼討論認為,光速可能是有限的(在這之前,人們通常認為光的傳播是在瞬時完成的)。最後,經過粗略計算,羅默得出結論:光線走過與地球軌道半徑等長的距離所需的時間為10分鐘或11分鐘。之後,卡西尼又改變了看法。
  • 光速與普朗克常數引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命運的轉機:互為貴人
    運動還會改變空間?」勞厄既感覺相對論有些道理,又有點難以置信。正巧他研究X射線時遇到困難於是便產生拜訪愛因斯坦的想法。潛意識中,能提出相對論的人,不是奇才也是天才。說是拜訪,也有考察的意味。鄒曉輝再進一步點評:一定有某種好奇心的驅使,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和一探究竟的強烈願望。勞厄幾經周折才找到了低調的愛因斯坦。伯爾尼市專利局裡,兩個德國籍科學奇才終於見面。
  • 光速剛好每秒三十萬公裡,是設計出來的還是巧合?
    光速剛好是30萬公裡每秒這個說法其實並不算準確,因為我們所說的光速為30萬公裡每秒,其實說的是近似值,光速並不是剛好是30萬公裡每秒。準確點來說,光速應該是299792458米每秒,跟30萬公裡每秒是很接近的,通常我們為了計算方便,就取光速為30萬公裡每秒,其實這是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有人或許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光速就是30萬公裡每秒,雖然說這裡的30萬公裡每秒是一個近似值,但是還是讓人不得不思考一下,是什麼限制了光速呢?
  • 宇宙之最:光速的前世今生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因為光的移動速度太快了,以致於這種延遲現象難以察覺。伽利略對光速是無限的這種結論持懷疑態度,所以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測量光速。實驗通過手動調整放置在相隔幾英裡的燈籠的亮暗進行。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嘗試了這個實驗,但是c的值太大了,通過這種方法哪怕是給出一個近似精確的答案也很難。
  • 空間為什麼是三維的?
    我們最好的自然理論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認識的空間可能有三個維度,而不是兩個、四個或者更高維度,因為很多想法其實都可以在其他維度上成立。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沒有提到空間最明顯的這個特性,事實上,稍微調整一下,相對論的數學在任何維度上都能成立。我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直接的理由說明,為什麼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的。
  • 【物理探索】物理學中的常數都是「常數」嗎?
    部分原因在於,各界普遍認為這些常數不會隨環境、時間改變,比傳統的公斤及公尺原器更加可靠,同時也反映量子力學之於普朗克常數及相對論之於光速的概念,足足影響了科學界一個世紀以上,這些常數也早就透過電子儀器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常數」是怎麼來的?它們的數值何如此?為何帶有特別的單位?由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的一句:「我們來做實驗吧。」
  • 物理學中的常數都是「常數」嗎?
    部分原因在於,各界普遍認為這些常數不會隨環境、時間改變,比傳統的公斤及公尺原器更加可靠,同時也反映量子力學之於普朗克常數及相對論之於光速的概念,足足影響了科學界一個世紀以上,這些常數也早就透過電子儀器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除了光速外,神奇的自然規則中還有哪些物理常數
    玻爾茲曼常數k其實是由其他常數定義而來的,即理想氣體常數R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比值,所以這個常數並不能算作一個基本常數。儘管如此,正如題主所言,玻爾茲曼常數有著重要的物理意義。類似玻爾茲曼常數這樣由其他基本常數定義而來的常數還有斯特藩-玻爾茲曼常數σ,定義它的常數包括圓周率、玻爾茲曼常數、普朗克常數以及光速。這個常數源自黑體輻射,根據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黑體輻的輻射功率與溫度(開氏溫標)的四次方成正比,其大小約為5.670×10^-8 W/m^2/K^4。
  • 書上說超光速的現象不存在,為什麼宇宙膨脹的速度卻比光速快?
    引言:雖然太陽距離地球有著一個天文單位那麼遠的距離,但是太陽光從太陽發射出去後只需要大約八分鐘就能夠照射在地球上,可見光速之快。相對論中指出了任何物質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但科學家們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遠比光速快,這是為什麼呢?
  • 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具體的定義是這樣的:無論在什麼樣的慣性參照系中進行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觀測者都是同一個常數,這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測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常數是299,792,458 m/s。簡單翻譯一下就是,無論你在什麼位置什麼狀態下看到光的速度都是一樣的,也就我們常說的光速,他不會隨著參考系的不同的而不同。
  • 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科學事實和理論分析給出了答案:光速是極限
    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以光速發射信息,或者為什麼它們不能在太空運動中發展成這樣的速度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在物理學中,為什麼光速是一個常數?為什麼任何物理物體的運動速度都無法越過它呢?光速是如何變化的?誰證明了這一點?
  • 物理教育: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在狹義相對論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數值是299,792,458 米/秒。光速不變原理是由聯立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到的,並為麥可遜—莫雷實驗所證實。光速不變原理是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