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COVID-19大流行,世界各地的公共場所、商店、酒吧和景點都被關閉,沉浸式體驗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一些鬼屋和密室逃脫項目開始尋求線上線下融合體驗,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這或許在當下能激活人口密集區不能接待大量客流的景點,在未來可能開啟一個沉浸式體驗的新模式。
在COVID-19之前,體驗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在Instagram時代,千禧一代更喜歡在體驗上而不是在產品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以便跟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事情。英國就有大約1,500個密室逃脫項目。
體驗經濟術語創始人喬派(Joe Pine)認為這些項目無疑是以分鐘為單位計算收入中最賺錢的。在社交媒體上具有巨大的知名度和輿論導向的還包括身臨其境的就餐服務和體驗式的品牌活動(比如藍裕文化從事的工業旅遊,就品牌活動的絕佳根據地)。
現在,他們不得不暫時關閉大門。目前企業和政府都在觀察出臺商業延續計劃和商業創新,研究如何在疫情之下繼續生存。除了門票銷售的損失外,大多數沉浸式體驗也沒有資格獲取藝術委員會的資助或基金。
在當前的COVID-19大流行中,身臨其境的體驗可能是敏捷而反應迅速的。身臨其境的遊客通常會在較小的場所內,而開銷通常要比大型景點少。沉浸式體驗可以更加靈活應對目前的疫情,因為它需要的場地較小,設備也較少,壓力方便也主要來自租金和工資。
體驗項目的適應性較強,很輕鬆就可以加入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而不用像傳統劇院那樣,客人之間需要隔一個座位,這樣下來劇院就入不敷出了。
一些身臨其境的景點正在使用創新形式來將體驗帶入家庭。死鎖密室逃脫(Deadlocked Escape)引入了在家單人可玩的體驗,跟家裡的團隊成員或通過skype及zoom(網絡溝通工具)來組團體驗。團隊必須通過網際網路尋找線索並通過自定義界面進行交互溝通。遊戲售價為9.99英鎊。而且當密室再次開放時,這部分費用還可以用於抵扣門票。
時勢造英雄,逆境出創意。上一次經濟崩潰後,沉浸式劇院就表現搶眼,使得市中心許多場所都空置了。實際上,COVID-19 疫情可能就是一個契機。當所有員工都在家辦公室,會不會是辦公室工作時代就這樣結束了?這麼一來,很多優質的場所突然之間就可以作為娛樂場所了。
零售和繁華街道也是困難重重。英國的Oasis and Warehouse連鎖店目前已因疫情受到重重管制。美國的大型購物中心美國夢(American Dream)也轉移了業務重心。現在,它將把70%的空間用於娛樂,而COVID-19之前的比例為55%。
有危就有機,COVID-19大災難也可能帶來新的體驗。藝術家和各類行動已經擺脫了危機。我們找到了可以切入的縫隙和節點。這樣就可以從中獲利。
可能不會再有直接的產品發布會,而是重點將放在公司如何回饋社會上面。應該向社區、團結和當地英雄致敬。人們在家已經對屏幕感到厭倦,所以未來的體驗將不用屏幕。不管品牌有沒有這方面的預算,但他們必須這樣做了。
最大的問題是,當顧客和消費者在COVID-19疫情過去之後是否會回歸沉浸式體驗?人們多半還是會出來體驗的,但不會離家太遠。 從宏觀層 面來看,在經濟衰退期間,當地的景點和國內市場表現都很好。
景點應該告訴遊客已經採取了額外的預防措施,人們並不會迫不及待地想改變自己的行為,而只是想回到原來的狀態。人們想要跟朋友一起到外面去體驗一些東西。但他們也會希望展會/公司保證他們處於安全環境中。
顯而易見的是,在COVID-19之後,沉浸式體驗將適應新常態。如何從中恢復將非常有趣。觀看國家大劇院的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們喜歡這種形式是有原因的,它會繼續存在,但需要做出改變。
在這次疫 情中,藍裕文化主題開發設計院看到的更多的是雲旅遊、雲品鑑、雲體驗,但這種雲都是建立在直播和視頻的基礎上,很難為企業帶來利潤。而國外的雲模式則更趨經濟性,雲體驗要收費,雲品鑑要買產品。線上線下結合將會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而新冠疫情只是將這一進程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