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漢服,或許許多人對漢服的印象就是漢朝的服飾,是一種非常唯美的服飾。
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女性對漢服也是極其喜愛的,相對而言,漢服確實有漢服的美感,但漢服的缺陷也很明顯,太臃腫,不方便運動。這是中山裝流行起來的理由嗎?因為漢服行動不便,所以曾經席捲華夏大地的漢服遭到了抵制,而靈活得體大方的中山裝卻流行了起來。當然不是這個原因,其實在很久以前,古人怎可想不到設計出方便運動的漢服呢?只是現在流行的漢服早已經與曾經不一樣了。
現在流行的漢服,其實在幾十年之前,還不叫漢服,衣服就是衣服,封建兩千年來,雖說華夏大地上的百姓穿著風格一直在變,但除了關乎禮儀祭祀的服飾以外,百姓的穿著也都是隨著時代變化的,是一種傳統服飾,卻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
那麼,中山裝這種服飾,就是孫中山引進的一種新概念,一種新的服飾,推廣會不會顯得有點唐突了?
當然不會,雖然中山裝與百姓穿著的傳統服飾差別不小,但中山裝卻很受某些人的歡迎。
清朝的時候,中國就派出去過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大多對國外先進文化有一種嚮往,無論是國外的文化,還是國外的服飾,都是這群人追捧的對象。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國內穿西裝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大多都是出過國,留過學的,這些人引導的是中國的走向,因此,西服逐漸的成為了一種中國上層人物在聚會時穿著的標準禮服。
對於外國文化,孫中山先生自然是既喜歡又討厭,中國需要變革,但卻又不能完全照搬洋人那一套,從服飾上說吧,西服在中國的影響雖然變大了,但中國人真的能夠完全照搬外國那一套嗎?當然不可以,特別是西裝的價格還極其昂貴,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孫中山先生設計出了中山裝。
中山裝使用的是外國廉價的布料,在樣式上與西服有類似的地方,卻又不完全相同,是一種新時代的服飾,既方便實用,價格還低廉,最是適合當時的中國人穿著。
與中山裝一起流行起來的,還有旗袍之類的女子服飾,這些服飾無不得體大方,既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思想,又受到了中華傳統思想的影響,一時間風靡了整個中國。
傳統的漢服畢竟是封建傳統的代表,若是恢復傳統的漢服,便是顯得有點開了歷史倒車的樣子,若是直接套用西服,又顯得太過崇洋媚外,兩相比較之下,穿著新時代的中山裝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