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直覺得這是道有著浪漫情懷的甜點,豆花豆花,綻放搖曳在甜湯裡的豆腐花,嚐起來口感綿密滑嫩,放在嘴裡用舌尖頂一下就化掉了,就像人世間裡虛無美好的事物,總是無法長久。開站的第一篇文章就聊些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好像不太吉利,就期許可以長長久久的在大家嘴裡開花吧!
傳統豆花是用熱豆漿衝進熟石膏或鹽滷製成,現代有些做法會用吉利丁或洋菜取代,但小編覺得口感差很多,如同雞蛋與石頭間的鴻溝,況且用凝膠的做法只能吃冰的,難道冬天也得逼人就著冰豆花入口嗎?
這份配方搭配最基礎的中式糖水,也是小編自己最喜歡的傳統口味,若是家裡有著甜豆或湯圓等餡料,也可搭配時令自由發揮,夏日裡對上碎冰與粉圓是絕佳組合,寒冷的冬天時在糖水裡燒些薑片,配著花生豆仁暖心又暖胃。請讓想像力在豆花湯裡奔放,不過不要不小心走太遠,小編曾聽過有人把珍珠奶茶的珍珠放在披薩上面去烤,別鬧了這已經不是口味的問題,而是精神層面的課題了啊!
跟包在骨折傷口上硬邦邦的石塊不同,上面用壓克力筆籤了再多祝福的話也不會變成熟石膏。豆花裡的熟石膏是礦物質硫酸鈣 CaSO4,是完全可以食用的,可在家裡附近的食品材料行或藥材店找到。
豆漿製作需要的食材有!非基改黃豆 100g,水 500ml,棉布 1個。豆花底需要這些,水 25g,熟石膏 約1.5g,地瓜粉 10g。中式糖漿需要的食材有,二砂 100g,水 150ml。
黃豆清洗乾淨後,注入清水泡隔夜,約需六到八個小時,水量超過黃豆一至兩公分即可。夏天太熱的話就放在冰箱冷藏裡。將黃豆取出,重新加入500ml的清水後放入調理機打成帶渣的湯狀,小心不要打到過細以免濾不掉。小編第一次製作時不小心打太久,都變成熱的黃豆泥了,蠻悲傷的結果。用棉布袋將豆漿濾出來,剩下的豆渣可拿來做成料理,不管混在漢堡肉排內增加口感,或是伴著蔬菜入鍋炒都相當爽快。濾出來的豆漿用中大火加熱到沸騰並持續攪拌。把火轉小燉煮並攪拌約十分鐘即可,喜歡的話可加入少許砂糖調味。
豆花底需要取一大缽,裡面混合水、熟石膏與地瓜粉。豆漿加熱至攝氏約80-90度,若沒有溫度計的話就熄火休息約五分鐘。舉起至約50公分高,一口氣倒入步驟一的缽內,讓缽內材料均勻的混合在一起。這個動作需要快速且穩定的倒完,不要喝了酒後手抖著到完,被熱湯噴到不是開玩笑的朋友們。不要攪拌,放著靜置約三十分鐘即完成。對請你不要調皮地去攪它,不會有好下場。
中式糖漿需要鍋內加入二砂,用中小火慢慢拌炒出糖香。加入水,煮滾後即可。內加入二砂,用中小火慢慢拌炒出糖香。用湯匙將豆花撈起成片狀,放置碗內混合糖漿一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