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護,開心開學。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廣州日報,面向中小學師生和家長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幫助學生以平穩的心態迎接開學,提高他們的心理防護能力。
系列微課由多位心理專家、教授主講,力求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凸顯層次性,確保各層次、各類人員從中受益,幫助廣大師生和家長理性面對並解決現實的心理困擾及問題。
主講人:李豔月,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高級心理教師、國家青少年職業發展輔導師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課:從心準備好,適應新學期
開學後莫名慌張,注意力難集中,甚至吃飯都不香了?這些都是開學綜合症的表現。其實,有開學綜合症不需要太擔心。調查顯示,開學前後兩周,80%左右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地出現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波動。
一般情況下,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而且是可以調整過來的。本期心理微課,我們請來了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的李豔月老師,為大家支招如何從心開始,適應新學期。
可能不少同學都有這樣的體驗:假期裡作息不規律,開學前會莫名慌張、興奮,睡不著。開學後,白天精神狀態不好,上課昏昏欲睡。
其實,我們從假期一個比較鬆散的沒有組織的境況中,過渡到開學後非常緊湊的狀態,產生不適應是正常的現象。除了嗜睡或者睡不著,有些同學會產生胃口不好、頭痛、頭暈、腹瀉等生理上的反應。
還有一些同學會出現心理上的狀況,例如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變差,甚至有的同學會情緒低落,不想上學。專家把這些生理、心理上的反應,稱為開學綜合症,也可以叫開學焦慮。
這種不適應其實是很正常的。比如雙手握在一起的時候,你習慣的是左手拇指在上面,假如讓你改成右手拇指在上面,你肯定就會不習慣,不舒服。
但如果你多做幾次,好像又沒那麼彆扭了。從假期過渡到開學也是一樣,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多適應一段時間,就會好很多。所以出現了開學綜合症,不用太擔心,大部分同學是可以適應,可以調整的。首先要調整的就是我們的作息,早睡早起,精神狀態就會慢慢好起來。
其次,同學們要確定新學期的目標,有目標就會有動力,人的狀態也會變得更好。
定目標有幾個原則:首先,目標得是具體的、可以衡量的。比如有同學說我想考很好的大學,或者想考好的高中,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目標。想考上好的學校,你定的目標就應該是要達到怎樣的分數,再細化一些,可以是某一科要拿到多少分;進一步細化,可以是月考要考多少分。第二,定的目標得是可以達成的,達成也是有期限的。如果原來是20分,一下子要求80分,那這個肯定是不現實的。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下來,我們就進步很多了。同樣的,如果每天鬆懈一點點,那一年下來,我們也會退步很多。所以說,每天進步一點點,學渣一年變學霸,每天退步一點點,學霸一年變學渣。
有了目標後,我們就可以制定學習計劃了。其實,新學期的計劃不僅體現在學習上,還包括生活上,包含發展興趣愛好,人際交往等。
定計劃和定目標一樣,也是要具體的、可操作的、可實現的、有期限的。長期的計劃,可以是高中三年,我要怎麼度過。而短期的計劃,就是細化到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個小時要怎樣安排好時間。
剛上初一、高一的同學,對校園生活既期待,又會因為不熟悉而有一些擔憂。這裡介紹一個心理暗示的小遊戲。
同學們可以先伸出雙手,平舉,掌心向上。想像一下,你左手放著一隻很沉重的鉛球,你的右手放著一隻很輕的氫氣球。閉上眼睛慢慢地去感受一下左手鉛球的沉重,再感受一下右手氫氣球球面光滑的感覺。保持這樣的姿勢一段時間後,睜開眼睛,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左手沉下去了,右手抬起來了。
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它在指導你的行動。所以我們在開學之初,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學得好,我一定可以達成目標。通過這樣的暗示,來提高自信。
開學前後的不適應,是很普遍的現象。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了以後,再調整自己的一個狀態。如果沒辦法自我調整,可以尋求學校心理老師的幫助。如果情況沒有得到好轉,可以進一步尋求專業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如果有同學本身就有比較嚴重的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建議在開學初去醫院複診,聽聽醫生的建議,更好更快地適應新學期。
或關注「廣州教育」公眾號
一起收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