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微課丨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心理防護

2020-12-17 澎湃新聞

▲點擊音頻聆聽心理微課

大家新年好!這裡是中山市婦聯益心微課,我是鄭楊,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中山站)的一名志願者。

這個新年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面對疫情我們很自然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這都是很正常的。每當遇到重大事件,我們的身體都會自動開啟自我防禦機制,這些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感受其實是在保護我們的身體,也正是這些不舒服在刺激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在發揮著作用。

疫情當前我們除了做好外在防護之外,更需要做好心理防護。

我們對未知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由於不了解情況我們會自然的產生各種猜測,擔心這、擔心那……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身體越會「配合」的出現不良反應,比如頭暈、胸悶、噁心、心慌、呼吸困難等症狀會隨之而來。心理學稱之為心理暗示,當然這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式有效提升心理防護能力

1

首先,從官方渠道了解疫情進展信息,多了解科普知識。注意甄別虛假信息,刪除未經證實的網絡傳播,屏蔽惡意謠言。

2

第二 就是相信

我們必須相信黨和政府有能力控制好疫情、相信黨和政府會盡最大的努力守護我們的健康和安全。

相信科學,相信現代醫學有能力儘快消滅病毒。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相信我們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相信我們可以很好地愛護自己,相信我們自己是有力量的,相信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相信我們是可以戰勝疫情的。

3

第三 接納自己的情緒

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在疫情之下我們有緊張、焦慮和恐慌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我們沒有必要逃避,也沒必要因此而覺得自己是脆弱的、是無能的。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冥想來接納自己的情緒並與自己的情緒建立連結。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坐下來或者躺下來,放慢您的呼吸,伴隨著呼吸讓自己慢慢的放鬆下來,輕聲的告訴自己「親愛的,我知道你的不安,我知道你的緊張,我知道你的恐慌。沒關係,我會和你在一起,我願意和你一起面對,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親愛的,我愛你!」

必要的時候放聲暢快的哭上一場也是可以的。

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身體免疫力,更能為我們的身體提供高效防護。

4

第四 放鬆情緒

深呼吸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緩解緊張情緒,在您感覺焦慮緊張的時候,可以嘗試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慢慢做10個深長的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氣儘量保持住,感覺氣息停留在腹部,再慢慢的呼出,吸氣時感受吸進的是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呼氣時感受呼出的是負面情緒,然後重複。

聽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回憶一些美好的畫面和愛人的微笑。

也可以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自己放鬆下來,當您感到情緒緊張時,停下來,看一下周圍,找出五種顏色,停留3秒;再找出五種物品,停留3秒;閉上眼睛聽一下周圍的聲音,儘量專注在同一種聲音上,保持7秒。

不方便做冥想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寫下來,並在心裡默念「親愛的,我知道了;親愛的,我看到了;親愛的,我感受到了;親愛的,我愛你!」

每天出門前面對鏡子看看自己,保持微笑告訴自己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告訴自己「親愛的,感謝你一直的陪伴與支持;親愛的,我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親愛的,我愛你!」

出門前給家人一個擁抱,告訴他們:「親愛的,我愛你!」

每天睡覺前對自己說一聲:「親愛的,謝謝您!親愛的,你辛苦了!親愛的,我愛你!」當然也可以對您的伴侶和孩子這樣說。

平時多與家人和朋友傾訴感受,多傾聽自己、多傾聽家人,在這種相互支持的氛圍下,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共度難關。

5

第五 助人自助

助人並不是一定要做什麼偉大的事情,不是一定要捐款捐物,只要我們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就是對家人和社會最大的幫助,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最大幫助和鼓勵。

6

第六 科學防護

做到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室內多通風。冠狀病毒是通過黏膜細胞與受體結合後開始感染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但僅能在體內存活,離開活體不能存活,常溫下基本不能存活。所以只要我們勤洗手,未洗手前不要觸碰口鼻和眼睛就不會輕易被感染,所以我們不必過於驚慌。

出門戴口罩,不要長時間與人近距離交談,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掩。需要喝水、進食或更換口罩時不要從鼻子處往下拉,要從耳側摘下。

適當進行體育鍛鍊,比如:室內原地跑、拉伸運動、跳繩、瑜伽等,適當搓揉肺經也可以起到提升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7

第七 及時求助

如果您的焦慮情緒持續一周以上未能得到緩解,請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與幫助,可以撥打12338婦女熱線進行諮詢。

最後和大家玩一個小遊戲,請問怎樣把「煩」 字變成「順」字?

今天的微課就到這裡,感謝您的傾聽與陪伴!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中山市婦聯編輯

往期精選(點擊前往查看↓)

原標題:《益心微課丨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心理防護》

相關焦點

  • 心理關愛系列微課(一)危機下的心理防護與心理建設(下)
    【微課主題】: 危機下的心理防護與心理建設【微課時間】: 2020年1月27日晚8:00-8:30【微課地點】: 人偶心遊師
  •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在這裡,我們從心理防護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引導大家科學調試心理,正確看待疫情,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疫情的載體就是身體,照顧好身體是防護的必要條件,也是最基本最高級別的保護。
  • 健康科普堂 | 秋冬季節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心理防護?
    秋冬季是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重要的「窗口期」。我們要堅決克服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並將外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嚴格落實好「四早」要求,爭取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恐懼來自於未知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不容樂觀,有些市民宅在家裡焦慮緊張、煩躁易怒、惶恐不安,有的甚至不敢出門買菜、盲目反覆在家消毒,呈現出一些焦慮症狀。在疫情期間,每天都有大量的負面信息湧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做好心理防護?建議大家記住以下幾點:
  • 從心準備好,適應新學期丨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課(五)
    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廣州日報,面向中小學師生和家長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幫助學生以平穩的心態迎接開學,提高他們的心理防護能力。 系列微課由多位心理專家、教授主講,力求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凸顯層次性,確保各層次、各類人員從中受益,幫助廣大師生和家長理性面對並解決現實的心理困擾及問題。
  • 張文宏支招:疫情常態化之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那麼,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當下,該如何既控制住疫情,又回歸正常生活呢?4月2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一書,在上海發布。
  • 新型肺炎疫情時期,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自身良好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防護。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如何為孩子做好心理防護呢?1. 大人情緒安定是前提「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疫情時期,更是如此。疫情的嚴峻、長時間的被迫宅在家,父母自身的情緒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 面對疫情,千萬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在這個難以左右的特殊時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就是給孩子一份特別的愛。」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很多人感到焦慮。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心理更容易受到影響。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健康防護?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針對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應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公眾該如何提高健康防護意識,養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和行為呢?快跟小編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主持人北京這一波疫情與新發地農產品市場有關,大家對農集貿市場的衛生安全比較擔憂,農集貿市場到底應該怎麼管,才能讓老百姓放心?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身-心」比如長期焦慮、抑鬱等容易導致食欲不振、腸胃疾病、 冠心病等,其原因與不良心理狀態引起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節心態、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 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
  • 疫情期間,考生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一年中,因為疫情,高考被迫延遲一個月,那在這個疫情期間,作為考生應該要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第一,在考試之前,按照教育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的相關要求,進行14天的體溫測量和健康狀況監測,考生應從精神、心理
  • 受疫情影響長時間悶在家裡,如何進行健康的自我心理防護
    在疫情面前,做好自我防護很重要,但保護好心理健康也同樣不能忽視,除了抵抗病毒之外,也要摒棄我們心理的病毒。 長時間呆在家中會加大精神壓力,進而使我們產生暴躁、焦慮的情緒,過度的精神壓力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千萬別因為躲病毒,反而給自己憋出病來,這就得不償失了。
  •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程忠智:為師生築起心理防護牆
    為師生、家長提供心理防護知識,確保師生平穩度過疫情防控期。在豐臺教育微信公眾號撰寫並發布《他們一起,守護心靈》——致高三、初三、高中、初中、小學學生的一封信,共4.5萬人點擊閱讀。受市裡委託擔任副主編,組織各區部分心理教研員、一線優秀心理教師,編寫北京市《中小學應對疫情心理防護手冊》,面向全市教師、學生學習。
  • 抗擊疫情下保持積極心理的資源庫
    4.由不良情緒導致的行為異常  有人過度刷屏、聽信謠言,有人瘋狂囤積口罩、藥品等,這都是面對疫情所出現的異常行為,這些異常的行為往往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的恐慌情緒。  詳見(您和孩子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二、如何應對疫情中的正常心理變化?
  • 疫情風暴中 母嬰群體如何做好防護?
    疫情風暴中 母嬰群體如何做好防護?時間:2020-02-08 19:15   來源:育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疫情風暴中 母嬰群體如何做好防護? 為避免感染新型肺炎,人們出門需佩戴口罩。孩子、孕產婦等特殊群體免疫力低下,更要做好防護。那麼,孩子和孕產婦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呢?
  • 新學期丨開學如何做好防護?請收下這份健康指南
    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父母與孩子過了一個特殊而漫長的假期,每天的「朝夕相處」讓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接近奔潰的邊緣。,儘管學校等相關部門已做好了防護措施,但依舊有些擔心。二、秋季溫差大,做好日常防護措施>秋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再加上疫情仍未全部消散,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 疫情下大眾的心理狀況
    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來襲對每個人的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人們的心理狀況或多或少都會發生一些變化。疫情擴散的初期,大部分人都處在前所未有的焦慮中,每天反覆觀看疫情相關報導,了解相關信息,更增加了焦慮的程度。而口罩、酒精等防護、消毒物資的緊缺也造成了部分民眾採購困難、防護不到位,這也是壓力來源之一。甚至,長期不外出、與家人一同生活也給人們造成了諸多困擾。
  • 居家如何做好疫情防護?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安全,自2020年1月26日起,全民防疫進入關鍵階段。減少外出、保持個人衛生,是阻斷疾病傳播的有效途徑。居家期間,進行正確的消毒防護,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 面對疫情,長沙如何守護師生心理健康?附各區、學校心理諮詢熱線!
    口罩外面的世界需要防範,口罩後面的心理也需要防護。近日,市教育局印發《長沙市教育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方案》,開出「心理處方」,公布相關心理援助聯繫方式,要求各區、各中小學做好心理援助準備,積極行動起來,科學、規範地開展疫情相關的心理防護工作。
  • 復工返崗 做好心理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防護
    在疫情尚未結束之時,出行期間做好個人防護可馬虎不得。 【復工前失眠咋整?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睡眠體驗做睡眠環境調整,更重要的是做好睡眠的心理準備,即「先睡心,後睡眼」。 建議在返工前,一定要調整好作息—— 飲食作息:參照正常上班來管理日常起居生活,以適應重回工作崗位的要求。 知識準備:了解病毒傳播的相關知識和疫情發展的相關權威信息。減少擔心被傳染的不必要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