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一條來自@Vivian在五月天 的原創攻略
原標題:焦慮症自測,出現哪些情況可能有焦慮症?焦慮不可怕,親身經歷告訴你面對焦慮怎麼辦!
焦慮症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一個詞,根據CDC的統計,2019年美國分別有 9.5%、3.4% 和 2.7% 的成年人經歷過在2周內出現輕度、中度或重度焦慮症狀。同時,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現輕度、中度或嚴重的焦慮症狀。
焦慮症焦慮症症狀根據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介紹,常見的焦慮體徵和症狀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除當前擔憂的事情之外的任何事情經歷胃腸道問題(很多胃腸道症狀其實都是焦慮引起的)
焦慮症類型焦慮症分為很多種類型,包括廣場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恐慌症,分離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等等,在這裡著重介紹一下相對常見的廣泛性焦慮症及發作時比較嚴重的恐慌症。GAD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通常在青少年或年輕成人階段開始。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常常對健康、財務或家庭問題感到極端擔憂或緊張,即使其實根本沒什麼事兒可以擔心。GAD通常的症狀,包括很多軀體化的症狀有以下(摘自ny.gov):相對於緩慢的GAD,恐慌症發作就非常的驚險了。恐慌症會突然、反覆地出現恐慌發作,持續時間達到數分鐘或更久,發作嚴重時甚至需要前往ER:恐慌性發作時的身體症狀,如心臟怦怦作跳或劇烈跳動、出汗、發冷、 顫抖、呼吸問題、無力或眩暈、手部刺痛或麻木、胸痛、腹痛和嘔吐
焦慮症自測如果你出現以上的一些症狀的時候,也可以先自己進行一下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有焦慮的傾向。常用的測量表包括GAD7,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HADS-A,Anxiety Sensitivity Index (ASI)等等,在這裡為大家引用兩個量表供大家參考,一個是美國心理醫生常用的GAD-7廣泛性焦慮量表,由7道選擇題構成。另外一個是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慮自評量( William W. K. Zung M.D, ),由20道選擇題構成。說明:在測量開始之前,請大家仔細評估自己過去兩周內的心理健康狀態。如自測分數在10分及以上,,或者生活中時常感到非常焦慮,最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說明:在測量開始之前,請大家仔細評估自己過去兩周內的心理健康狀態。
Vivian的親身分享焦慮的開端Vivian在此前關於抑鬱症的文章中曾經寫到,自己也有焦慮症的問題,主要是體現在疑病的方面。自從有了孩子以後,身份的轉變,在美國又要照顧孩子又要顧工作的勞累等等,仿佛讓我一時間陷入了嚴重的無措中。最開始的焦慮大概開始於2018年年底於對孩子的擔心。我的寶寶開口講話很晚,大概一歲8個月才會叫媽媽,有一天百度了一下孩子叫媽媽晚,從此之後,自閉症三個字就深深的進入了我的腦子裡面,我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每天不停的查閱關於自閉症的各種文章論壇,越看越覺得孩子有問題。趕忙聯繫了兒醫refer到了當地的EI(早期兒童幹預服務)。EI的專業老師來做了測評,結論是他並沒有自閉症,只是語遲,於是開始每周家訪幹預。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好像並聽不進去他們的話,兒子喜歡數學,很小就開始會做加法減法,記憶力非常好等等這些在別的家長看起來是好的事情,在我看來都變成了自閉症的症狀,只要看到他算數我就開始莫名的緊張,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到2歲半的時候,EI做第三次測評說他已經不符合幹預的標準,就不再來了。但是我依然聽不進去,堅持讓他們refer去了兒童自閉症的測試醫院,直到專業的醫生跟我說,他不是自閉症,好像懸著的心才稍微安寧了一點。這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到了2019年的年末,也就是說足足焦慮了一整年,這期間經常晚上崩潰大哭,我老公讓我尋求一下心理醫生的幫助,但是我一直拒絕,覺得自己沒事兒。19年的跨年去了臺灣一趟,覺得既輕鬆又開心,愉快的玩了一圈之後回到美國,疫情開始了,我的第二輪更嚴重的焦慮也隨之開始了。20年一月中開始我感到有隱隱的背痛,白天比較嚴重晚上會好轉一些。擔心有什麼問題的我立馬去見了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看了以後說你這個沒什麼問題,開了一些放鬆肌肉的藥和止疼藥。但是吃了這些藥以後,我完全不覺得有緩解,於是醫生開了X光的檢查給我,結論依然是沒什麼問題。此時,我的背痛越來越幹擾我,手賤再一次忍不住百度,胰腺癌幾個字跳出屏幕,嚇得我裡面又回到醫院聯繫醫生。我的家庭醫生人非常好,很有耐心,一遍一遍跟我說肯定沒問題的,是你的焦慮引起的軀體反應。我接受不了這個解釋,反覆幾次問診,終於在4月底,醫生無奈的給我開了一個加強CT的檢查,並且跟我說,如果這次檢查顯示沒有問題,推薦我開始接受心理幹預。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跟醫生說的一樣,整個腹腔裡的器官都健康的不得了。此時理論上我應該就很放心了,但是已經深陷焦慮的我,立馬就想到,糟了會不會食道有問題?然後就開始出現嗓子有異物感的症狀。此時美國已經開始新冠肺炎大流行,中間看家庭醫生都只能通過視頻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每天我都沉浸在各種在網上搜索病情的事情上,然後每個症狀都覺得自己非常符合!然後不停的出現其他的症狀,胃疼覺得胃癌,肚子疼覺得腸癌等等等等,當然還有一直揮之不去的胰腺癌!從這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不然會在這種循環往復中越來越痛苦!每次跟醫生交流的第一句必然是:「I've searched online」。
接受心理幹預經過了這一系列的擔心,我終於開始接受心理諮詢幹預。心理醫生的流程通常需要先進行個人情況的基本了解,然後再針對不同人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CBT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果的焦慮症幹預方法(針對疑病症還有森田療法,但是我真的沒辦法做得到所以一直沒有實施)。在之前的文章有分享緩解焦慮,疑病症的方法,在這裡再為大家分享:減少暴露在社交媒體等的時間:網上的一個恐怖標題的推送可能就會讓你立馬對號入座!儘量較少各類社交媒體的暴露時間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方式。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可以獲得結果的事情上,比如我後來喜歡捏粘土,彈吉他,都會是一種更好的休閒放鬆方式;五感練習:閉上眼睛,練習想像自己周圍的空間,想像房間的氣味,聽房間的聲音等等;肌肉放鬆練習:平躺,閉上眼睛想像一顆任何自己喜歡的材質球從頭到腳逐漸按摩;運動:堅持運動是對抗焦慮,疑病等等問題最好的辦法之一。說起來這一年來,我真的是逐漸認識到心理對一個人的軀體竟然能產生這麼大的力量。心理醫生有一句話一直讓我非常收益:不要讓你的大腦一直控制你的身體。每次緊張的時候我都會默念這幾句話,讓自己逐步控制呼吸。另外,焦慮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要做的不是克服它,而是接納它,更好的與他共處。同時,焦慮也沒什麼可恥的,當你感到崩潰,焦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說出來,尋求身邊人的安慰或者心理諮詢幹預。
Vivian的小總結疫情這一年多時間以來,生活計劃,基調都被打亂,也讓很多小夥伴們都感受到了焦慮不安的情緒,希望大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找到適當的方法緩解,哪怕是跟身邊的好友多講講話聊聊天,吐槽出來,真的爽很多。Vivian自己現在也仍然在跟焦慮症疑病症對抗,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更好的跟自己相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請收藏轉發吧!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由@Vivian在五月天 原創,著作權歸北美省錢快報共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內容分享或是對文中觀點有不同見解,省錢快報歡迎您的投稿。
朋友們,微信改版隨機推送了!
求「在看」 ,求「星標」
不要錯過省錢君的超級折扣+猛料!
微信ID:dealmoon 微博:北美省錢快報
投稿爆料:shengqianjun@dealmoon.com
商務合作:https://bit.ly/396Cc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