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藍 (RYB Education) 上市,上達資本由此浮出水面。
關注一家公司上市,從關注受益者開始。9月28日,紅黃藍 ( RYB:NYSE) 在紐交所上市,是國內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
股價走勢則引發了進一步的關注。紅黃藍以18.5美元每美股存託憑證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ADS) 掛牌,高於原定的招股區間,上市當日又強勁上漲四成多。截止今天,紅黃藍的股價為25.750每 ADS 。
上市文件披露了「潛伏」的上達資本。這家 PE ( Private Equity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紅黃藍背後的最大金主。上市前,上達資本持有紅黃藍約43.6%的股權。即使上市減持後,上達資本仍持有紅黃藍超過25的股權。
這在意料之外。對於上達資本,除「你是誰」外,還有如何投資紅黃藍、為何看好幼兒園等等的疑問。在紅黃藍上市一個月以後,《創世紀》找到這家基金,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孟亮,就是這家神秘基金的主導人之一。2011年,孟亮與團隊一起創立了上達資本。孟亮此前則是對衝基金德劭集團 (D.E.Shaw) 的全球董事總經理,一手操辦大中華區的PE投資。
上達資本旗下目前管理兩隻美元基金,總規模近10億美元。除紅黃藍外,上達還投資了永鼎醫院,一家位於江蘇的民營綜合醫院;還有萬洲國際,人們更熟悉的名字是雙匯。教育、醫療和大消費,是上達的三大投資方向。
劃重點:
教育上市公司,美國依然是最好的選擇。市場相對成熟、估值高。
通過IPO賣出一部分股權,已經能覆蓋對紅黃藍的投資成本。
上達是一家PE基金,對紅黃藍的投資,體現了 「能控制風險、能看到公司增長、能幫上忙」 的原則。
對紅黃藍的投資契機,是此前的投資人要退出,上達支持了管理層收購。
學前教育,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表現在發展不均衡、市場分散,也表現在新的需求的興起。
紅黃藍上市前的變化:砍掉了電商業務,限制發展速度以追求質量,運營利潤顯著改善。
幼兒園以直營為核心,而親子園的發展戰略則是加盟。
上市後的規模擴張,會以連鎖、併購兩條腿走路。
上市公司,目前對教育資產有集體性的興趣。但單純為市值管理而做的併購,是否值得鼓勵?
01
上市的選擇項
《創世紀》: 為什麼是美國?今年教育類公司密集赴美,是科技概念缺乏的緣故?
孟亮:我並不認為,是科技概念缺乏給教育概念創造了機會。對教育企業來說,美國股市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市場能夠理解教育企業。美國股市上有不少教育類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中概股,而且不乏新東方 (EDU:NYSE) 、好未來 (TAD:NASDAQ) 這樣的績優股。
教育公司在美股市場也有足夠的關注。美國有專門投資教育的基金,大基金中也有專門團隊在看教育投資,有些基金就在美國對教育特別重視的地區。他們了解,一家好的教育公司應該什麼樣。
之前,我們和紅黃藍管理層就上市目的地進行了大量討論:是去美國、去香港還是在內地?最終選擇美股,是審慎考慮的結果。
港股給到教育公司的估值最近有所提升,相比美股還有差距。
在國內股市,教育公司獨立上市還有障礙,比如對盈利性的認定等。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一次允許民辦學校可以盈利,但細則的落地和對接資本市場還需要時間。
《創世紀》: 對紅黃藍,投資人關注哪些點?有沒有受到中概股歧視?
孟亮: 我並不覺得存在中概股歧視。
那些在美國市場得不到理解或重視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回歸是必要的選擇。這其中,也確實有衝著跨境套利去的。不過美股投資人對於中國來的上市公司,還是個案分析的、並沒有一概而論。
從股價也可以看出,紅黃藍和投資人溝通順暢並得到了認可。紅黃藍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曹赤民和CEO史燕來一直專注於早教,在整個行業裡都屬罕見。
上市前,我們也幫忙聘請了一位很棒的財務長(Chief Finance Officer, CFO),魏萍女士之前是正保教育(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Holdings Ltd., DL:NYSE)的CFO,在新東方也工作過,不僅了解怎麼和投資人溝通,也了解他們的關注點。
對市場、投資人而言,教育公司的願景很重要,不過光靠「故事」並說服不了他們,這與新經濟不一樣。投資人會確認很多細節,比如學校的數量、分布地區、入學兒童的增長等等。
《創世紀》: 紅黃藍發行的流通股,大部分由上達提供,為什麼?
孟亮: 有人說,上達是不是對紅黃藍沒信心了?
PE基金是財務投資人,必定要退出,只是時機選擇的問題。我們確實通過IPO賣掉了一部分紅黃藍股權,不過這是為了更從容地持有剩下的部分。
教育投資的周期相對較長。我們也要讓我們的投資人安心,這次賣出部分股權,已經能覆蓋我們對紅黃藍的投資成本。 實話說,紅黃藍的上市進程比原計劃要快,距離我們投資還不到兩年時間。
還有超過25%的股權,我們會相對長期地持有。什麼時候退、怎麼退,選擇也因此更為靈活。
相關事情:
除紅黃藍外,還有瑞思英語,接下來還有四季教育和安博教育。
2015年開始,大批中國概念股私有化,其中包括360等。另外噹噹、聚美優品的超低價私有化,也引發了美股投資人的不滿。
魏萍,2017年5月加入紅黃藍,擔任 CFO 。此前,魏萍先後擔任過 Lazada 、美麗說和正保教育的 CFO ,並在新東方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
紅黃藍上市,並沒有發行新股。上達資本和管理層都賣出了一部分老股。
按照股招股,上達資本旗下的 Ascendent Rainbow (Cayman) Limited 是 IPO 的主要獻股股東,獻售230萬股 ADS 。
02
紅黃藍吸引力
《創世紀》: 投資紅黃藍,有什麼樣的契機?
孟亮: 最初是管理層找過來尋求專業建議,他們想實現管理層收購,從而更好地把控發展方向。
紅黃藍的原有投資人想要退出,給公司介紹了新的投資人。
我當時建議他們自己舉手買。他們沒錢,我們就借錢給他們。
《創世紀》: 別人要退,你們為何要接?
孟亮: 我自己一向是看好教育的,也是紅黃藍最早期的投資人之一。
教育投資不像網際網路,很難有爆炸性的增長,同時還得耐得住寂寞。在這兩點上,正好上達都有耐受性。我們的投資理念,是能控制好風險、能看得到企業的未來,同時我們還能幫得上忙的。紅黃藍恰恰就是這樣的機會。
我們不會去做 VC ( Venture Capital ,風險投資)投資,他們在一個案子上能有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這很好,但這不是我們要掙的錢。如果我們的投資有這樣的回報,要麼是我們太冒進,要麼實在運氣太好。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反思。
我們的 LP ( 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伙人,基金的投資人)大部分是大型機構,像主權基金、養老金、大學捐贈基金等,他們對我們的期望,就是長期、穩定的回報。
《創世紀》: 紅黃藍,您最看好什麼?從外邊看,紅黃藍並不那麼掙錢。
孟亮: 紅黃藍最大的吸引力,是管理層的關注,還有他們的積累。紅黃藍20年了,他們做的就只有教育這件事,而且搭建了自己的體系和產品。
當然我們是財務投資人,最後要退出,財務回報也是我們必須要看的。
整體看,紅黃藍是家很健康的公司。不僅營收每年都在增長,現金流也非常好,這兩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在總營收的佔比,都在30%以上。
營運效率和盈利能力確實有提升空間。反過來想,如果一家公司什麼都好,他們還要我們幹什麼?
近兩年來,紅黃藍的盈利能力實際上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改善。2014年、2015年都是淨虧的,2016年就盈利了,全年的淨利潤水平超過5%,今年上半年還在改善。
相關事情:
2015年11月,上達資本旗下基金 Ascendent Rainbow (Cayman) Limited 借了5170萬美元給紅黃藍的管理層,拿到的是可兌換可贖回票據 (exchange redeemable notes) ,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兌換成紅黃藍的股權。
紅黃藍分別在2008年和2011年,兩次引入戰略投資人。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紅黃藍的毛利率分別為10.3%、15.6%和20.3%。
淨利潤層面,2014年和2015年紅黃藍都是小幅淨虧損,2016年實現運營利潤760萬美元,2017年上半年的運營利潤為670萬,利潤率從去年的7%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0.4%。
03
發展與競爭
《創世紀》: 你們做了什麼?
孟亮: 比如我們叫停了電商業務。
一家做教育的企業,沒有電商基因,做電商能行麼?紅黃藍之前的虧損,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叫停之後,營運利潤就開始回升了。
比如提升了決策效率。之前紅黃藍的董事會有十幾個人,我們投資後、上市之前,紅黃藍的董事會成員就三個人,我、董事長還有 CEO 。
最重要的,是釐清了發展戰略。比如把發展質量放在第一位。在投資之後的第一年,我們把直營園的新開數量限制在15家以內。什麼條件下能新開直營園,我們內部有一套評分體系。
而親子園的發展策略,則確定為加盟為主。我們自己只保留少量的旗艦園當樣板,把主要精力放到加盟體系的完善上,比如對投資人怎麼進行培訓等等。
《創世紀》: 這些舉措能支撐未來增長?
單個幼兒園和親子園本身會有個成熟的過程。一個有品牌、成熟的幼兒園或者親子園,在收費上會比一個新園有優勢。
紅黃藍也尋求規模擴張,在發展連鎖體系之外,也會尋求收購。這次上市之後,紅黃藍其實已經收到了不少這類合作意向。
中國有很多區域性的中小型連鎖幼兒園品牌,他們有很大的當地優勢,更熟悉當地的市場、政策甚至物業情況。
同時他們也有升級的需求,新一代父母也在提高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不僅僅是孩子有地方去、要安全;更要能學到東西,要有適應小學、社交等綜合性能力。
我們會尋求和他們合作,紅黃藍更多做好系統支持、豐富教學產品的工作。
中國的學前教育市場還遠沒有成熟,紅黃藍在其中的佔比僅有0.5%。而且中國市場特別多樣,三四線城市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創世紀》: 上市公司對教育類資產也很有興趣,競爭起來,紅黃藍有優勢麼?
孟亮:紅黃藍的優勢,還是專注和積累。
一個區域性幼兒園品牌,旗下有幾家或者十幾家幼兒園,是願意要一個主營業務和教育沒關聯的合作夥伴,還是一個教育專家?
國內確實有很多上市公司,現在看好教育類資產。不過這其中,有多少是順手一做、又有多少只是為了市值管理? 這類併購,我不認為值得鼓勵。
相關事情:
據財報數據,2016年紅黃藍新開的直營園數量為15家;2015年則新開了12家直營園。
紅黃藍的招股書中顯示,運營成熟的幼兒園相對於新開的幼兒園,在收費上會更高。
紅黃藍大多數幼兒園的學費,從900元到5000元每月不等,部分幼稚園的學費則從5000元到10000元不等。親子園的學費也從每節課100元到400元不等。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股市有14家上市公司有學前教育概念。其中最典型的是威創股份,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收購了紅纓教育和金色搖籃。
約有11家上市公司發起設立了教育產業基金,基金規模從1億元到20億元不等。
(來源:《創世紀》2017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