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必過分焦慮

2020-12-11 騰訊網

今天是我一位朋友的生日,但她告訴我,面對這個生日,她整個人其實是抗拒的。

抗拒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害怕和焦慮。

一個月前,我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為此我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23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丨我的焦慮》。

其實我理解這份焦慮的產生。

回想我們父母這一輩,很多在這個年齡就已經結婚生子,比如我媽媽,在我當下的年齡,就已經有了我。

如果無法正確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程,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滯後感。

但事實上,對於許多人而言,二十三歲左右的年紀,不過是和社會正式打照面的時候。

現在的時代發展太快,我們接受的信息過載,突破傳統認知的也多。

世界上的職業多樣化,進入職場的人的年齡跨度也變大,幾歲的孩子,耄耋老人,在這個時代,都能夠在這個時代佔據一席之地,作為年輕人,焦慮是正常的。

總是把自己的年齡放在個別領先者的年齡進度上去對比,自己只會越來越焦慮不安。

與其把目光放在這個年齡該是什麼模樣上,不如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別人花五年完成的事情,我們大不了花十年。

人生進度本身就是可以調整的,步伐的快慢可以由自己決定。

我現在回想起五年前,我剛成年,進入了大學,那個時候沒有傍身技能,也沒找到具體確切的目標,面對未來很是茫然。

而五年後的今天,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有自己愛的人,有自己的夢想和堅持,比起五年前,成長了很多。

再往前推,十年前,我十三歲,剛進入初中,和麋路成為了同班同學。

那時的我,還沒有萌生靠文字生活的想法,更沒有靠文字生活的能力,也絕不會想到多年以後,陪在我身邊的人會是自己的同桌。

人生很奇妙的,走過才知道,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去經歷的。

上學時候,哪怕是在一個班,大家的年齡也是不一樣的。後來,有人高中讀完就進入社會,早早結婚生子,有人專研學術,想一路讀研讀博。

年齡不該被定義,沒有硬性規定一個人必須在哪個年齡愛情美滿事業有成。

所以,適度焦慮就好,給自己一份前進的動力,別陷入年齡的怪圈。

沒有實現某個年齡段的理想本身就很正常,因為理想是高於現實的,是讓我們去慢慢靠近的,如果輕輕一碰就能夠著,那就不是理想,而且今日待辦了。

所以,停止盲目焦慮,腳踏實地做自己的事情,去接近自己的理想,久而久之,等我們回頭看時,會發現,原來過去的那些焦慮點,跨過去了,都沒什麼大不了。

相關焦點

  • 學習準備期讓滬上小一新生"軟著陸" 家長不必過分焦慮
    教師表示,這一階段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對於「零起點」的孩子,家長大可不必過分焦慮。  各種小遊戲穿插其中  走進上理工附小一(1)班的課堂,教師正在上一篇《校園裡》的語文課文。一堂課上,叫號遊戲、我寫你猜、開火車等小遊戲輪番上陣,「校園」、「遊戲」等新詞在遊戲中滾動出現,不過小一新生不需要全面掌握這些生詞,只要跟讀就可以了。  同樣,在數學、英語課堂上,也不時有各種小遊戲穿插其中。一年級語文教師李英告訴記者,考慮到幼兒園一堂課20分鐘,小學一堂課35分鐘,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課堂節奏,上課15分鐘左右就會插入一些小遊戲放鬆一下。
  • 販賣焦慮的人那麼多,你更不要過分焦慮
    為什麼社會越發展,物質生活越豐富的今天, 過分焦慮的人越來越多? 也因為販賣焦慮的人很多。。。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你聽到的消息有限。這本是應對生存的的良好對策。 而現在,一個手機能夠看到全球的壞消息,遠在天邊的小概率事件看多了,也總感覺就要發生在你身上。
  • @高考生,不必焦慮 今年是最好上大學的一年
    不必焦慮今年是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高考但也是招生人數最多的一次高考與高考相關,有一個敏感的問題,我想談一下。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考試容易成為社會情緒的宣洩口,甚至引發一些極端事件。最近深圳緊急停止期末考試,據說就是這個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希望家長、考生需注意調整心態,不必過分焦慮。一、不必焦慮備考不充分,發揮不好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一樣。疫情讓我們不得不轉入網上備考,很多人都覺得更適合自律的人,自己不夠自律,備考不充分,擔心考得不好。
  • 不必過分焦慮,這其實是一次絕佳的教育機會
    當孩子對自己的授課老師持負面評價時,我們感到焦慮其實很正常。畢竟老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對孩子成績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我們需要明白,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與人的差異,決定了人際互動難免有摩擦。
  • 世上四種情緒病: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鬱,過分內疚
    ——其實這是你懶惰的表現。你以為發脾氣可以走捷徑,所以也懶得去學習更有效的方法。你懶惰的慣性使得你面對同樣的場景,不會主動去動腦,你會按照大部分的場景的內容設定,此處應該暴躁或發脾氣。所以生活中,很多問題,其實,你只要認認真真地讀書,學習,思考,實踐,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生活中壓根不需要那麼多奇奇怪怪的口號與心靈雞湯。在人間,我們有四種情緒病,一切的情緒皆合理,一切情緒病只因「過分」二字。
  • 不必過分擔心,這其實是健康的正常狀態
    不必過分擔心,這其實是健康的正常狀態夏天又到了,我都替我們家寶寶發愁。三歲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就那麼愛出汗,總是滿頭大汗。早晨起來剛吃了兩口飯,就開始出汗了,下樓和小朋友們玩,別的小朋友最多是熱的臉紅,我們家寶寶早就熱的往下滴汗了。晚上睡覺也是,睡著了也經常熱的一頭汗。
  • 殺死正在慢慢拖垮你的過分焦慮!
    這個時代盛產「神經病」:迷茫,憂心,抑鬱,懷疑,恐懼,還有過分的焦慮……正在悄悄殺死病入膏肓的人們……你是否常常會焦慮體力不支?越焦慮越焦慮!總是繃得太緊的弦更容易斷掉!比起身體這個革命本錢,一切都是瑣事,瑣事不用焦慮,焦慮本身也是。索性暫把它放一邊不去理睬。冥想讓你的身體先鬆弛下來,那麼心情也就會跟著慢慢鬆弛下來。2.學會在心平氣和中,正確認識焦慮,與焦慮和解!
  • 「分離焦慮」焦慮的是孩子?其實還有比孩子還焦慮的
    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或者是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離開孩子,這時家長都會顯得過分的擔心孩子,擔心孩子會不會適應不了、會不會哭鬧、受欺負等等一些問題。雖然嘴上總是說著哪天不帶孩子就好了,就輕鬆了,當你真正和孩子分開時卻又是另一種心態了。前幾天我去接女兒放學,剛好碰到女兒的姐姐(只比女兒大一歲,平時玩的非常好)。女兒又哭又鬧的要跟著卻玩,沒辦法就讓跟著去玩順便住一晚,(那是第一次和女兒在晚上分開,平時都是抱著女兒入睡的)。
  • 懷孕初期易緊張,過分留心其實大可不必,有些食材也要多吃
    大家好,這裡是每天一道家常菜,讓你天天吃不膩的每天美一餐,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道美食很簡單,只需要簡單幾步,就能在家裡吃上大餐,而且營養又健康,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操作起來吧。懷孕初期易緊張,過分留心其實大可不必,有些食材也要多吃。
  • 人到中年的父母,不必過於焦慮
    我一直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因為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態。好像一讓她上了培訓班,馬上就巴不得她成才,我們作為父母就可以立刻得到回報了。其實孩子有自己成長的過程在我經過一輪痛苦的自我思想折磨以後,我突然明白過來,假如你人到中年,家庭生活負擔很重,經濟能力又普通,那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必過於焦慮。因為人生道路那麼長,父母教導孩子在品行道德方面健康成才,讓她養成樂觀心態,有自信面對不同的困難,比培養她在某方面的興趣特長重要多了。
  • 其實,你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
    想把最好的都給你。你開心跑過來的讓媽媽看你的影子,可我卻兇了你,你趴在床上默默的哭泣,那一刻讓我瞬間淚崩!擁抱著你!向你道歉!請樂樂理解媽媽的嘮叨,請樂樂相信媽媽,不管我怎樣嘮叨,怎樣批評教育你,媽媽都是為你好,媽媽都是愛你的,也許媽媽使用的方式不對,媽媽也要學習,也會改正,我的缺點和不足,請你相信我,也可以監督我。
  • 不要過分關注自身缺點,其實並沒想像中張揚
    在人際交往當中,往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你在各種人際關係當中周旋時,總是會擔心其他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其實這種過分憂慮的心理大可不必存在。因為多數人都會過分關注自身,其實忽略了他人對於自己並沒有那麼在意的事實,如果這種想法給自己帶來了困惑,那麼儘量不要過分關注自身,你的缺點,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張揚。
  • 白冰:家長不要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
    中國童書出版界的泰鬥白冰則斬釘截鐵地說:父母需要為孩子讀的書把關,但不需要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他們需要知道人間社會的現狀,正如需要知道地理和博物的知識一樣,我們不必,也不能有意的(地)去防阻他。我們的孩子其實不會按照你規定的方式生長。
  • 年齡不是問題,焦慮大可不必
    2012年一曲《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被20多歲的90後瘋狂傳唱,大呼自己已經老了,其實歌曲的創作者1984年出生的李宇春那一年也才28歲。年長了我們懼怕衰老,爭著過兒童節,其實心中已知自己不再年輕。前幾年我們還在討論80後是不是非常個性、叛逆的一代,現在發現90後已經是叔叔阿姨了,中年危機依然悄悄逼近。
  • 拒絕焦慮,你不必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這樣一種做完美父母的執念,對自己的苛責,反而深深影響著父母的情緒和狀態,焦慮、糾結、患得患失、壓力大。其實,我們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做足夠好的父母、在進步的父母,就很好了。因為這種「標準」容易讓人陷入對過去的自責、愧疚、對現狀的不滿、糾結、對未來的焦慮。這樣的情緒和狀態,會干擾家長的判斷和原則,不利於教育孩子,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也無法享受到陪伴孩子成長、親子之間那種單純的快樂與滿足感。
  • 反容貌焦慮:我的美憑什麼你來定義?獻給有外貌焦慮和自卑的朋友
    最近流行的容貌焦慮視頻最近抖音上有一類視頻很流行——容貌焦慮視頻。視頻裡的博主,露出自己的素顏,穿上短褲背心,大大方方露出身上的贅肉,告訴屏幕前的我們,人前光鮮靚麗的她們,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臉上有雀斑,關掉美顏後有很多肌膚問題,平日視頻裡的好肌膚都是7分靠化妝,3分靠美顏。
  • 理解焦慮:什麼是正常的焦慮?什麼是不正常的焦慮?
    上述的1~4條我們可以認為是合理的擔心,而5~7的擔心看起來就不那麼合情合理了,因為這樣的擔心現得有些過度、甚至過分了。何謂不正常的焦慮?構成病態的焦慮主要有兩個要素:第一:精神性焦慮,也就是我們上面談到的「過分擔心」。
  • 中金:不必過分擔憂「抱團」解散影響
    摘要 【中金:不必過分擔憂「抱團」解散影響】中金公司分析師分析員鄧志波等表示,不必過分擔憂「抱團」解散影響。中金公司認為,當前主動公募持股尚未完全脫離基本面。
  • 新手寶媽養娃沒經驗,80%的寶寶都會出現這些問題,不要過分焦慮
    此篇文章送給剛剛生完寶寶的寶媽們,寶媽由於生完寶寶激素直線下降,容易焦慮,遇到一點點問題就著急不知如何是好,今天帥帥媽就整理部分孩子幾乎都會有的問題,寶媽們心裡有個準備,出現問題不焦慮不慌張,問題不大不要過分糾結哦頭髮稀少,有枕禿:小寶寶發育不健全,頭髮稀少枕頭正常的,當然也有發量驚人的寶寶。
  • 對規避新法行為不必過分擔憂
    其實,細究起來,華為要求萬名職工主動辭職等一系列事件之所以受到苛責,並不是完全因其有規避即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的企圖,而是這一系列事件在本質上已經違反了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定。而國內家電零售連鎖行業巨頭國美電器「接管」大中電器、美國微軟洽購雅虎等一系列事件,雖然有意圖規避《反壟斷法》的嫌疑,並已經引起人們的熱議,但是本質上也並不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