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在溫州叫做:「天光」(比喻早上天光亮了時的進食)。吃早餐叫做「吃天光」。而溫州人的早餐裡,麵條粉幹類,包子類,糯米飯,這三者選其一。其中糯米飯比重很大。糯米飯,是溫州市井生活的標籤之一,讓無數溫州人惦念不忘的美味早餐之一。它通常被盛在不鏽鋼碗裡,粒粒晶瑩剔透、充滿嚼勁的白糯米,爽脆可口、香氣四溢的油條碎末,鹹鮮適中肥而不膩的肉碎兒湯,完美組合成一碗別有風味的溫州糯米飯。
這是一種自成一派的糯米衍生品,它不同於粢飯糰,八寶飯等東南西北都能吃到的食物,它是一種只在溫州誕生,發展並成為這個東南二線城市招牌早飯的食物,並逐漸在近幾年由溫州人推廣到全國和全世界。不在溫州的溫州人吃的更多的是一種鄉味,因為大多數掛著「溫州糯米飯」招牌的店並不能刺激到他們挑剔的味蕾。
糯米飯的標準做法是,煮一鍋香甜顆粒分明的糯米,熬一鍋細碎濃鬱的瘦肉湯,將熱氣騰騰的糯米飯盛在飯碗裡,澆上肉湯,再輔以碾成碎末狀的老油條,蔥花,搭配甜的或鹹的豆腐湯/豆腐腦,抑或紫菜湯,一頓可以維持體力到中午的家常早飯就齊了。說它家常,不僅僅是說它是所有人的早飯首選,而且幾乎絕大多數溫州「老娘客」(家庭主婦)都有一手自己招牌的糯米飯,或是傳統的加湯糯米飯,或是更加噴香誘人的炒糯米飯。二毛老婆就屬於能把兩種飯都做的非常美味的那類巧婦。
十幾年的時間,糯米飯從一塊五,漲到5塊,8塊,10塊,最貴的是在上海看到的18塊。搭配上豆腐腦,一頓早飯十幾塊錢也已是尋常之事。傳統糯米飯似乎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或者說不能滿足商家的利益訴求,於是乎,越來越多改良的糯米飯開始面向市場,加了蛋皮,臘肉,肉鬆,香腸,乾貝,蝦米等等新材料的糯米飯應運而生,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潮流,又滿足了人們日益挑剔的味蕾,一碗接近二十塊的糯米飯也開始被上班族作為正餐的一種選擇。
說起來,小學時候每天早上必去的早餐店至今都讓我印象深刻。我每日必點一份糯米飯,有時候帶湯,有時候現炒,加一碗附送的紫菜湯或豆漿。或者再花一塊五買一瓶熱的燙手的一鳴牌早餐奶。
糯米飯可以說是溫州一代代人的記憶,對於在外經商的溫州人,有時候想吃上地道家鄉味的糯米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毛搜羅了算是比較正宗的糯米飯做法分享給大家。
1:糯米、香菇、黃豆洗淨後泡水過夜,五花肉請提前剁好,油條需要自己再過一次油直到很酥脆,再把它切段或放在袋子裡捏碎。
2:把泡好的糯米過濾水份,放入鋪上白紗布的蒸籠上
3:蒸鍋內請放足夠的水,但是水位不能太接近蒸籠,接著上蒸屜蓋上蓋子,大火開了以後轉中火50分鐘後關火,再悶個5分鐘糯米就蒸熟啦!
4:趁蒸糯米飯的空檔,現在製作香菇肉末湯,五花肉去皮剁成肉糜,香菇去蒂切成小丁,把以上兩種材料冷水下鍋開火(水比料稍微多出一點點就可以了),接著依次放入適量的:料酒、生抽、鹽、雞精、一片姜,湯開了以後去掉浮沫,大概煮個5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備用啦!
5:取一隻小碗依次放入材料:紫菜、小蝦皮、榨菜絲、一勺香菇肉末湯、鹽、雞精、油條、幾滴生抽(以上材料都只用一點點),衝入煮好的豆漿,這樣一碗鹹豆漿做好啦!喜歡蔥的朋友還可以撒點蔥花,香味更濃。
6:剛出籠的糯米飯是不是顆粒分明閃閃發光啊!取一隻小碗(傳統的店裡是刷上一層豬油,沒有也沒關係)盛上糯米飯用飯勺壓幾下,倒扣在另外一隻碗裡。
7:糯米飯上撒上油條,澆上香菇肉末湯再撒幾顆蔥花,終於可以吃啦!配上剛做好的鹹豆漿,吃一口感覺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其實糯米飯這個東西,和很多我們心安理得的擁有,失去後又百感交集的東西一樣,在長久的時間積澱後,他就變成了情感上需要滿足的東西。二毛在來到溫州其它區域朋友家玩的時候我會和朋友去嘗下他們家附近的幾家賣糯米飯的店一連吃上好幾次。每個地方,每家店都有各自的特色。每到一個新地方發現有糯米飯的,就是控制不住地想去。我不知道該稱之為鄉味,鄉愁還是自得其樂。
因為對糯米飯情有獨鍾,後來和幾位朋友合夥開了名為「谷香」糯米飯店。最好的時候連鎖6家店。一個月一家店可以賣出5000+份糯米飯。我們對糯米飯的品質,口感過於執著。一個個都是美食家,在執著於口感,賣相,品質,配料的時候而忽略了商業運作,人工成本核算。以及更換店面商標(商標已被註冊)等因素,最終導致虧損紛紛關店。但是沒有後悔,有機會二毛還會再次開一家地道的二毛糯米飯店。這世間唯有感情和美食不可辜負,太注重商業化失去了美食本質違背初心不是我們的本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