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時節舂年糕
我們紹興人中間,有一句話,叫做:「黃胖舂年糕——吃力不討好。」為什麼黃胖舂年糕,會吃力不討好呢?因為,舂年糕這件事不僅要有一定的體力,還需要有巧力。黃胖本身體力有限,都會捧不動舂年糕的對子(用一段大約一米長左右的堅硬的木頭,在一端裝上一根木棍,用來把握),這對子本來就有十多斤重,一個體力有限的黃胖,要雙手舉著這對子,將它高高的舉過頭頂,再狠命地砸下去。這可就不是一件說說的事情了。每到農曆十二月中下旬的時候,原先,在紹興的城鄉,當地的人們就都會紛紛開始做年糕了。做年糕也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
弋陽年糕經「三蒸二百舂」製成不粘不膩
弋陽年糕在當地又被稱為「大禾米粿」,從唐代開始就有文字記載,至今已有長達1200多年的歷史。因為不粘不膩、柔軟爽滑、韌性可口,弋陽年糕深受人們喜愛,歷朝歷代都被列為貢品。 江西各地特產的品種十分多樣,說到年糕,弋陽年糕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
弋陽年糕擺擂臺(萬象)(組圖)
大禾米蒸好後,放進石臼舂壓年糕擂臺賽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 11月23日,在江西弋陽縣行政中心廣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打年糕擂臺賽,來自各鄉鎮的32支代表隊近300人參加。 弋陽年糕製作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
過年吃年糕,吃了年糕年年高
年糕也可以做的如此寧波年糕的歷史也是頗為悠久,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寧波餘姚河姆渡史前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保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慈城年糕生產歷史悠久,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在寧波慈城作戰。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牆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後,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這時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牆,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
-
弋陽年糕
弋陽年糕俗稱弋陽大米過粿,是弋陽縣傳統特色食品,是馳名中外的年糕極品。 弋陽年糕製作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裾弋陽縣現存較早的同治十年版《弋陽縣誌》記載:「大禾米白而又長大,以製作加工大禾米,大禾穀米白飯硬製作多團,需三蒸二百舂,弋市米為之食水多,軟而適口,省恆稱弋陽糰子,最馳名外縣,土商多遠往他處做贈品。」
-
餘姚石門村:水碓年糕又「出山」了!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 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董事長專欄搡年糕
儘管年糕的形狀是一塊塊的,卻不允直呼其一「塊」年糕,而要尊稱為一「樽」年糕。樽,在古代是盛酒的容器。在我們祖宗的心目中年糕是「樽」的象徵,滿載著老百姓對來年糧食豐收的殷切希冀,對美好生活虔誠祈禱。 開蒸搡年糕的日子是有講究的。按照習慣,每年秋收之後關帝廟的當家——隋一和尚早早選定了黃道吉日。
-
入冬後,寧波餘姚這個村水碓年糕飄香,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 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即墨李家莊打造民俗文化之村 年糕手藝成亮點
半島記者 李春燕 報導 半島都市報1月23日訊 年糕,諧音「年高」,有年高長壽,一年勝一年的寓意,是好多家庭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美食。每年剛進10月份,即墨市移風店鎮李家莊村村民李先初便開始採用傳統手法製作年糕,半年多大約能製作2萬斤年糕,收入達3萬餘元。此外,目前用傳統手法製作年糕的老手藝已經成為李家莊村民俗文化的亮點。
-
陝北黃米年糕
歷史長河中的年糕 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 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追溯年糕的歷史,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國札·札記》中「羞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漢朝人對米糕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
-
傳統手藝 紹興年糕的製作
紹興人也愛吃年糕,多少年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今年元旦回家,筆者有幸目睹了現在紹興農村較為流行的手工年糕的製作全過程。容我一一介紹:1. 浸米、淘米首先,選取上等晚稻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勻,接著在清水中洗淨後放入水缸中浸泡數日,再將米取出後淘洗乾淨。
-
年糕和餈粑的區別,和怎麼做你學會了嗎
(不要蒸太爛)然後用擀麵棒舂,用點勁舂。(舂指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4、舂五分鐘後,變得很粘稠。再繼續舂,再舂五分鐘,就可以了。舂到基本看不到米粒。5、取一小塊,放到50克的熟黃豆粉中,兩面粘上黃豆粉,這樣也就不粘手了。
-
中國頂級年糕大賞!
long long ago,年糕的歷史關於年糕的傳說並不少,其中最為流傳的就是遠古時「高氏族」部落用糧食做的長條食物誘惑、驅趕「年」獸的故事,也是年糕這個名字的由來。崇禎年間記錄北京風俗的《帝京景物略》也已經明確地說:「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可見明朝時期年糕已經是帝都新年的時令佳品。
-
雲南獨有的舂菜,舂出來的是美味,吃下去的是仁愛
景頗山寨,家家都有一個舂筒,每頓飯都有舂菜,舂菜的響聲,暗示著美味即將出爐;生活在這一區域的德昂族的「搗菜」,只是「舂菜」的另一種說法而已。哀牢山下彝家人的「舂雞」也是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還有來自西雙版納傣家特色美食——檸檬舂雞腳,也總讓我們垂涎欲滴......
-
春節臨近,對寧波人來說,年糕具有美好的寓意!
在浙江,提到寧波的傳統美食,年糕是永遠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寧波人愛吃年糕,蒸年糕,炒年糕,湯年糕,小小的一塊年糕被富有智慧的寧波人用各種各樣的烹飪手法賦予了別樣的魅力。寧波年糕以其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品質聞名中外,寧波的年糕文化也隨之傳播四方。春節臨近,對寧波人來說,年糕具有美好的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升,因此寧波人的新年裡少不了有一碗菜是年糕。
-
冬天一到,浙江人就和年糕槓上了!浙江年糕界的代表,首推寧波慈城年糕
「談年糕以浙江寧波的水磨年糕稱為首選,為什麼寧波年糕這樣出名呢?因為磨成米粉製作年糕的米,是寧波特產的上白『晚稻米』。寧波的農田一年兩熟,分早稻和晚稻兩種。早稻性質硬,食後耐飢;晚稻質軟而滑但沒有脹性,用以做成年糕,一經制熟,吃起來覺得軟滑可口,而且不黏牙齒,因為乾燥適度,更能久藏不腐。這是美食家唐魯孫筆下的寧波慈城年糕。
-
視頻丨水碓古法「搡」年糕 四明山中正飄香
製作水碓年糕選用的是當季優質晚稻大米,要用純淨山水浸泡一個月。每過5分鐘,一鍋米粉就能蒸熟出鍋,香甜的蒸汽在水碓房裡氤氳繚繞,村民將米粉揉搓成條狀,再用刻有「水碓年糕」的木模板一壓,一根根白白胖胖的水碓年糕熱氣出爐,帶著那香甜的味道。
-
冬天就要吃糯嘰嘰,驢打滾、年糕、餈粑……哪一種是你的最愛!
驢打滾口味:豆沙、紅糖驢打滾可以說是最最出名的糯米製品之一了,作為老北京的美食文化遺產,驢打滾頗受吃貨們的歡迎。蘿蔔以前在北方上學的時候,就經常遇到拖著驢打滾賣的,各式各樣口味繁多,看著就眼饞。驢打滾又叫「豆面糕」=,而驢打滾這一形象的稱謂是因為其製作手法之故,製得後會放在黃豆粉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最後的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
上千年歷史的浙江鳴鶴年糕,是冬日慈谿人心間的一抹鄉愁……
鳴鶴的秋天,是江南梗米收穫季,家家戶戶開始打年糕,那熱氣騰騰的年糕團,將各種精心調製的餡包裹,咬上一口,糯香在嘴裡化了開來,口口入味,沁人心脾。這是幸福的味道,包含寄託了遊子思鄉的味道。鳴鶴年糕在慈谿已有上千年歷史,承載著一代代人對它的不同理解。
-
歷史悠久的習俗,寓意美好的傳統食物,種類豐富的年糕
歷史悠久的習俗,寓意美好的傳統食物,種類豐富的年糕說起年糕,北方人可能不是特別熟悉,這個美食起源於南方,很久以前就出現了,現在小編經常吃的是包裝袋裡調製好的炒年糕,味道很好,糯香軟綿,又帶一點辣味。接下來大家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年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