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結束 山東標準化處理不規範地名1545條

2020-12-15 全景山東

記者從山東省民政廳獲悉,自2014年4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啟動起,截至2018年6月,山東累計調查地名67萬餘條、審核入庫62萬餘條,標準化處理不規範地名1545條,新設地名標誌3.5萬餘塊,建成省市縣三級地名資料庫,開發了地名公共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服務、界線界樁管理等多個應用平臺。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從山東省民政廳獲悉,自2014年4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啟動起,截至2018年6月,山東累計調查地名67萬餘條、審核入庫62萬餘條,標準化處理不規範地名1545條,新設地名標誌3.5萬餘塊,建成省市縣三級地名資料庫,開發了地名公共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服務、界線界樁管理等多個應用平臺。

  地名是基本的地理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社會文化形態和載體。山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存在著大量古村落和古地名,做好地名普查工作至關重要。山東各地在開展地名普查的同時,還積極推進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利用,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統籌推進地名管理服務和地名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地名服務需要和社會現實需求,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六部委發文全國整治不規範地名:「中央、王府」不能隨便用
    在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後,各地對不規範地名進行整改。6月12日,海南省民政廳發布涉及省內14個城市的84個尚未標準化處理的不規範地名,包括陽光巴洛克小區、珊瑚宮殿、中央大道等名稱。民發〔2018〕146號文表示,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自2014年7月開始的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以來,各地按照國務院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要求清理了一大批不規範地名,但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割斷了地名文脈,損害了民族文化,妨礙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活動。
  • 月球上有了中文地名 第一批地名漢譯共468條
    據新華社電為滿足月球探測、科學研究和社會應用的需要,解決當前月球地名使用中的混亂現象,實現月球地名標準化,民政部正式向社會公布第一批月球地名標準漢字譯名468條。據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月球地名標準化是地名國家標準化和地名國際標準化的重要內容。
  • 地名標準化的解析與展望
    我國現代60餘年間,地名領域的語言文字政策有三個顯著變化:由跟隨國家語言文字普遍政策到制定適用於地名的行業政策;由簡明的單項規定到逐步系統化的語言文字應用規範;由封閉式執行國內規章到同時遵循國際通行準則。
  • 湖南建成地名地址雲平臺實現區劃地名業務信息化全覆蓋
    注重標準的規範引領作用從2016年開始,湖南省按照國務院地名普查辦「邊普查、邊應用」原則,以及民政部關於加強標準化建設的文件精神,開展了有關地名地址的系列地方標準編制工作。《湖南省地名數據元規範》《湖南省地址數據元規範》已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實施,對比國務院地名普查辦下發的地名普查資料庫標準,湖南根據當地特色,細化了地名類別,新增了村(居)民小組、垸、遺址、集貿市場、專業市場、工業旅遊示範點、紅色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點等12項地名小類,明確並細化了各項數據元的屬性信息長度和填寫規範。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當地居民對這些老地名很有感情,不願意更改自己所在路段的地名。面對這種重名現象和當地居民意願的矛盾,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整治重名和保持地名穩定的關係?   宮蒲光:地名重名現象在我國自古有之,大者如縣的重名,小者如街道的重名。據有關學者研究,我國歷史上針對重名現象,進行過六次大規模的更名。
  • 安徽:洋名、怪名、重名等不規範地名被列為整治重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期,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了《安徽省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啟動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工作。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如何認定?老地名是否都要整治?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宣傳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
    5月7日,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宣傳工作座談會。會議總結交流了前期地名普查宣傳經驗,研究部署了下一階段普查宣傳工作。
  • 地名文摘 | 地名地圖的編制研究———以杭州市蕭山區為例
    1.應用普查成果地名普查成果是地名地圖編制的基礎,融合數字地理空間框架是普查成果廣泛應用的保障。蕭山普查成果主要包括查清和規範了全區1420km²範圍內的11大類地名的名稱、位置及相關屬性信息等,包括行政區域,非行政區域,群眾自治組織,居民點,交通運輸設施,水利、電力、通信設施,紀念地、旅遊景點,建築物,單位,陸地水系,陸地地形。
  • 楚戰國老人認真查閱地名資料
    聽一聽地名中「門外」的讀音,在我省讀作mer    「泌陽縣,讀作bì,方言讀作bèi,但泌陽縣的泌水讀作bèi水,而不讀bì。」    「滎陽,讀作xíng,注意,四川的滎經縣,則讀作yíng。」    …………    「咱大河報關於地名的報導我都認真看了。」
  • 福建:杜絕「大、洋」等不規範地名 地圖標註必須規範
    2019年05月21日 14:31:10 來源:福建日報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日前印發《關於清理整治地圖不規範地名標註的通知》,要求各地圖編制資質單位、網際網路地圖服務單位應嚴格按照《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的規定,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驗收工作完成 採集地名約1322萬條
    傅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12月3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驗收工作圓滿完成,全國共採集地名約1322萬條、地名標誌約74萬個,修測標繪標準地名圖2.4萬多幅,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各類地名的名稱、位置及相關屬性信息。
  • 北京時隔20年重啟地名普查:新地名力避怪名重名
    記者注意到,1979年到1986年,我國曾經進行過第一次全國範圍的地名普查,為什麼如今要啟動第二次呢?  「這是因為第一次普查雖然留下了很多基礎資料,但是對地名文化成因的探本溯源做得不夠深入。」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有利於摸清北京地名文化遺產情況,制定地名文化發掘、保護策略。保護和弘揚北京地名文化,是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內容。
  • 全國多地整治不規範地名,你家小區的「洋地名」改成啥?
    近期,全國各地的地名普查系列工作陸續結束,以海南省為代表,公布了海南省內84條不規範的地名,並提出整治要求。部分海口問題地名在公布的84條存在問題的地名名單中,小編注意到共有52個地名屬於「崇洋媚外」的問題、17個屬於「怪異難懂」、13個屬於「刻意誇大」,以及2個重名同音的情況。
  • 海南整治不規範地名,維多利亞酒店崇洋媚外,畢弗利別墅怪異難懂
    近日,海南省民政廳發布《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在經過市縣調查核實並充分徵求市縣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海南省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有84個地名查出存在不規範情況。 延伸閱讀:廈門地名要求整改,「國際」「加州」「巴黎」等字眼不能隨便用!喊了十幾、二十年的「加州商業廣場」「帝豪大廈」,其實是不規範的「洋」地名、「怪」地名。不只是道路、建築物、住宅區等地名不能亂取,「加州」「巴黎」「國際」「世界」「中央」等字眼也不能隨便亂用。
  • 【專家觀點】從地名用字看異體字的再規範
    然而,在縣級政區以外更大範圍、更多數量的地名中,異體字並未受到多少觸動,至今在鄉、鎮名稱中還有:山西翼城縣裡砦鎮、山東魚臺縣老砦鄉、廣西鳳山縣砦牙鄉、甘肅天水市吳砦鄉的「砦(寨)」;江蘇寶應縣氾水鎮的「氾(泛)」;江西樟樹市閤山鄉的「閤(閣)」;福建連江縣苔菉鎮、廣東吳川市梅菉街道辦事處、廣西防城港市大菉鎮的「菉(綠)」……當一個漢字處於社會通用狀態時,本身不具有什麼政治性
  • 地名不規範,究竟該怎麼管
    近來,海南、陝西、河北、廣東等地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按理說,這項舉措體現了文化自信,而且一些地名確實存在挾洋自重、古怪難懂的現象,為各界詬病多年,但一些地方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存在一刀切、標準不明、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導致輿論也出現了一些反彈聲音。
  • 這個城市的地名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廣東省汕頭市地名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廣東省汕頭市地名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至此,汕頭市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施工圖已全面執行地名標準化。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指引》的貫徹實施,各種標誌上的地名,均使用標準地名,尤其是專名和通名一律採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具有重要的意義。
  • 規範地名這樣的好事,怎麼就尷尬了?
    但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確實挺不美的。要是你讓我住在「豪庭」裡,我連下樓扔垃圾都要自慚形穢。於是,從去年開始,民政部、住建部等國家六部委就聯合下文,要求集中清理不規範地名,重點就是那些「大、洋、怪、重」的地名。這本來是件很有必要的事,不料海南及西安等地發布的需要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清單,卻泛起一陣波瀾。
  • 組圖:洋地名「塞」和 「屎」同音 福建民眾反感濫用「怪」地名
    洋地名是不是非改不可?家住廈門瑞景小區的吳先生認為,地名使用確實應該體現民族自信心,「我國高鐵和高速公路建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要是國內哪條高速公路出現『曼哈頓服務區』,哪個地方冠以『布裡斯班動車站』,是不是很彆扭?」他還點出,「塞、賽」等字眼在在洋地名中出現頻率比較高,這些字在閩南語中是相當不雅的「屎」的發音,而「羅馬」與「落馬」諧音,此類字眼在傳統命名中是比較忌諱的。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1981年開展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在此基礎上,1983年編就《臨安縣地名志》。爾後,經1991年的地名補查與資料更新,基礎材料更為翔實。2010年6月,省政府下發《關於開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2011年3月,市政府下發相關文件,此項工作隨之有序進行,卓有成效,碩果纍纍。而臨安市地域範圍內的地名,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變動較大,地名也隨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