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些育兒群,相信上個周一定被「育兒機構「嬰兒趴睡訓練」疑似導致嬰兒窒息死亡」事件給刷屏了,也給氣到了。作為一個男孩的爸爸,我想關於這次事件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針對這次事件,我的文章不會從追責的角度來展開,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我沒有完整地看完整個事件相關的文字,微信截圖,或者是視頻,即便我看完了,我也沒有辦法說,我看到的就是完整的事件,是真相。事實上,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二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上已經有足夠多的聲音在詛咒謾罵喪女的家庭和提供所謂的睡眠訓練的機構了,但這並 不能夠給到更多的新手父母或者是準父母什麼幫助,他們更應該知道的是,如何安全科學地對待嬰幼兒的睡眠。
一、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
我覺得有必要再普及一下嬰兒猝死症候群。
美國梅奧診所官網對於嬰兒猝死症候群的描述如下: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is the unexplained death, usually during sleep, of a seemingly healthy baby less than a year old. SIDS is sometimes known as crib death because the infants often die in their cribs.
從美國CDC的數據來看,儘管在過去的近30年時間裡(1990-2017),由於SIDS而導致的嬰兒死亡率已經一路走低,從1990年的1.3‰下降到了2017年的0.4‰ ;但在2017年全美超過22,000例嬰兒死亡事件中,SIDS依然高居致死原因的第四位 。
因此,對於這樣的一個敵人,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在我們的控制圈內做到我們能做的一切,來確保孩子的安全。
二、提供安全的睡眠環境是預防SIDS發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梅奧診所官網上概括了導致一歲以內孩子出現SIDS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 (physical factors) 以及睡眠環境 (Sleep environmental factors)。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大腦發育缺陷、低出生體重以及呼吸道感染等;
睡眠環境主要包括:不正確的睡姿(俯臥或側臥)、睡在鬆軟的物體表面(包括棉被、毯子、水床等)、和大人睡一張床(這個建議單純從降低SIDS發生的概率角度出發,不涉及文化因素)以及過熱的睡眠環境等。
由於我們對於生理因素無法提供有效地控制,安全的睡眠環境就成為了我們家長可以提供的有效措施。
2.1 安全的睡眠姿勢
SIDS和睡姿之間有著明顯的關係,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所有嬰兒都採用仰臥的姿勢睡覺,並應儘量避免側臥(如有某些健康原因導致嬰兒不適合仰臥,那麼請務必和兒科醫生討論並遵醫囑)。
而正是美國兒科學會自1992年以來不懈地推薦仰臥睡姿,才讓美國每年的嬰兒猝死率得以出現了大幅的下降。
事實上,除了美國兒科學會以外,幾乎所有的靠譜書籍和機構都將仰臥作為最安全的睡姿進行推薦。
至於很多家長擔心的仰臥導致平頭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在清醒的時間段內,在有家長看護的情況下多練習俯臥,享受自己的tummy time。
2.2 安全的睡眠環境
事實上,除了讓孩子採用仰臥的姿勢睡覺,家長還需要注意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這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DOs & DON'Ts(該做&不該做)需要我們參考並遵照執行。
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提到的DOs & DON'Ts均是從安全角度考慮,有一些建議可能會和文化習俗不一致,需要家長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利大於弊的選擇。
DOs
讓嬰兒睡在鋪著床單的硬質嬰兒床墊睡覺時穿睡衣確保房間的溫度舒適,不會過熱或過冷如果可以的話,讓孩子睡獨立的嬰兒床(同房不同床)DON『Ts
不要讓孩子睡在特別鬆軟的物體上,包括而不局限於枕頭、棉被、毛毯、或者是沙發、軟床墊、水床等不要把毛絨玩具以及上述提到的鬆軟物體放在嬰兒床上不要在嬰兒床上安裝防撞床圍不要讓嬰兒監視器承擔家長自己的責任
三、關於睡眠訓練
這次的社會事件還引發了一次針對「睡眠訓練」的激烈討論,最後想談一下我對於睡眠訓練這件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想澄清一點,如果你堅持認為,這次事件中所謂的讓三個月大的嬰兒趴睡,無視孩子的狀態而讓孩子獨自留在房間內,讓嬰兒監視器來承擔確保孩子安全的責任,那我們說得並不是一回事。
從歷史上來看,睡眠訓練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歷史上存在著很多研究和不同的流派,如哭聲免疫法、抱起放下法、5S哄睡法等等,而只要樣本數量足夠大,你就會發現,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會在當下改善嬰兒睡眠的層面取得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事實上,忽視孩子的真實需求,面對撕心裂肺地大哭而置之不理,甚至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打著「我是為他好」的大旗,不管不顧地給孩子進行所謂的睡眠訓練,到底是為了什麼?
從這個角度講,我個人的觀點是反對一切形式的睡眠訓練。
但話分兩頭說,孩子從媽媽的身體裡來到了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他真的在睡覺這個方面需要我們家長的幫助和支持,比如幫助孩子建立具有一致性的睡眠環境和睡前程序、觀察並記錄孩子的睡眠周期做到及時介入哄睡、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等等,這是我心中的睡眠訓練。
很遺憾,作為世界上最偉大也最難做好的職業,我們成為父母並不需要任何的資質,也無需接受任何的培訓,甚至有時我們會在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就來到了這個位置上。
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實踐如何成為更好地家長,而不是無腦地接受網際網路上看到的任何信息,不加辨別地人云亦云,甚至丟棄了為人父母的天生直覺和愛。
只願類似的事件不要再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