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該如何選擇專業?專家帶來詳解

2020-11-09 優志願升學規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大部分家長在選科或者填志願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到孩子的性格,關於性格,家長們最樸素的分類方法就是孩子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然後根據內外向來給孩子做選擇。簡單粗暴,節省腦細胞。可是就我平時的觀察,很多家長關於內外向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做出的選擇也大大限制了孩子的長遠發展,所以我打算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內外向性格在做選擇時的側重點。

  內向和外向性格各有優勢

  首先需要給大家做下內外向性格的科普,很多家長對內外性格的特點存在一定的誤解,流行文化中,為了便於傳播,內外向性格的內涵被大大簡化了,比如內向的人通常被塑造成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被動沉悶,缺乏溝通技巧的負面形象,所以大部分家長給孩子填志願時都想通過後天的選擇加以規避。其實,這種刻板的看法對於選專業沒有太大的幫助,沒有認識到內向的實質。

  心理學中,內向和外向型性格的分界線並不是體現在是否擅長跟人交流這一方面,而是體現在他們從哪裡獲得心理能量,以及習慣於把這種心理能量釋放到何處。跟人交流只是這種能量湧向不同方向的結果。內向的人習慣於從內部獲得能量,獨處的時候更容易充滿活力,喜歡沉思默想,沉浸於個人的內心世界。而外向的人習慣於從外部獲得能量,跟人交往互動才會讓他們更有活力,喜歡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事務。外向型的人以他人為中心,體內就像有一個小雷達,不斷地掃描外部環境中的信號,而內向型的人以自我為中心,體內也有一個雷達,習慣於調成自己喜歡的內在頻率。比如同樣是去圖書館學習,內向的人主要是想躲開寢室裡面嘈雜的環境,外向的人則是因為寢室沒人,想去圖書館等人多的地方待著。

  正是因為這種獲取心理能量方式的不同,他們發展出了不同的能力,外向的人總是向外求,練就了一身跟人溝通交流的本領。內向的人向內求,練就了一身敏感謹慎自我愉悅的本領(其實內向的人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也可以侃侃而談)。兩種性格自有優勢,就看我們能不能遇到或者找到能發揮各自優勢的環境了。

  如何確定孩子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上面這些科普旨在消除大家對於內外向性格存在的刻板印象,總而言之這兩種性格沒有高下,只有不同,周圍也有足夠的欣賞和接納這兩種性格發展的外部環境,家長不需要太焦慮。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確定孩子到底是內向和外向呢?如何能選擇一個跟性格比較匹配的學科和專業讓孩子揚長避短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如何確定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如果孩子的性格特點比較典型,看了上面的科普,平時對孩子觀察比較仔細的家長應該很快就能夠確定孩子的性格類型。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內外向性格可能並沒有那麼顯著,以上科普部分的描述還不足以做出區分,我整理綜合了如下幾個題目(如果父母對題目中涉及到的方面了解不夠拿不準,可以直接跟孩子溝通確定),大家可以對照著看看:

  1.哪種方式更能讓孩子精力充沛,是與人交往互動還是一個人獨處?

  2.哪種方式更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先採取行動,再考慮遇到的困難;還是三思而後行。

  3.喜歡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還是喜歡做自己?

  4.喜歡同時做幾件事還是喜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5.迷路時很容易向別人詢問還是會自己探索,實在沒辦法了才會問路?

  6.身邊總是有很多朋友還是只有少數幾個密友?

  如果上述題目的答案選擇前面的比選擇後面的多,那就是偏外向,如果選擇後面的比選擇前面的多,那就是偏內向,內向條目選擇越多內向性格越明顯。

  內向的孩子如何選擇專業?

  確定了孩子的性格類型後再來看看如何選擇專業的問題。主要有兩點建議:

  如果孩子的性格是極端內向(就是基本相處個半天就能看出來),同時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那選擇專業的時候需要慎重,儘量選擇一些跟孩子性格比較匹配的專業。比如內向的話高中就選擇理科(或者物化生的選科),填志願時選擇理工科專業,未來對口就業不太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互動的專業,已經選擇了文科的學生填志願的時候儘量選擇財經類,文史研究,檔案管理等偏財會科研的專業和就業方向,總之一個原則:以後學習就業的方向不要偏離孩子的性格過多。

  如果孩子的性格並不是特別典型,家長也沒覺察到孩子有明顯的性格偏好,只是發現孩子不太擅長跟人打交道,對新環境適應能力一般(其實絕大部分孩子都是這種狀況),那選專業的時候就不要太在意內外向這個標籤,在這個維度上可以佛系一點。對於那些適應能力特別強喜歡挑戰自己的孩子,同時家庭條件不錯兜底能力強,家長甚至可以在填志願階段選一些跟孩子性格偏好相左的專業,去到一個更豐富的環境中,切實地感受不同性格的衝突,完善性格方面不太擅長的一面,最後由孩子自己做選擇:是選擇順從自己的性格還是挑戰自己的性格。說到底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有的是試錯空間,家長幹預太多反而容易讓孩子失去主見,這可比選錯專業更讓家長頭疼。

  最後,很多家長在幫孩子做選擇時總是唯恐選擇不當耽誤了孩子,其實,幫孩子做選擇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是理解孩子,學會放手,信任孩子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期望通過一次選擇解決孩子面臨的所有的人生難題。

  特別聲明:本文為優志願原創作品。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禁止轉載和使用,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家長內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聽聽教育專家的建議
    文|秘籍君如今父母教育孩子,不僅在智商上下功夫,更注重孩子的情商。而之所以注重情商,更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孩子將來在社會中活得遊刃有餘。因此與其說注重情商,還不如說是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在現實中人們會發現,孩子的交際能力受父母的影響很大。
  • 孩子性格內向,該不該開導?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先了解下
    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他慢慢的開始了解專業的知識,最終以突出的物理成績,進入了不錯的學校學習。開朗的孩子思維活躍,內向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究竟要不要開導自己那內向不已的孩子呢?從剛才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內向並不代表著孩子不思考,恰恰是不言不語的沉著,給了人更多的思考力量。
  • 性格內向的孩子怎麼選專業?這些專業適合你
    如何確定孩子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上面這些科普旨在消除大家對於內外向性格存在的刻板印象,總而言之這兩種性格沒有高下,只有不同,周圍也有足夠的欣賞和接納這兩種性格發展的外部環境,家長不需要太焦慮。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確定孩子到底是內向和外向呢?
  • 孩子內向,沒有興趣愛好,高考報什麼專業?用內向的優勢選專業
    而填報專業畢竟是人生大事,有的孩子從小活潑開朗,有主見,到了成績出來選專業時也好選擇。但是,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同時又缺乏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時自然就難上加難。那到底要怎麼給性格內向,沒有什麼興趣的孩子選專業呢?
  • 如何區分孩子是「內向」還是「自閉」?
    而性格內向的兒童在語言方面和正常的孩子是沒有卻別的,不會出現仿說等現象。 三、社交方面: 性格內向的兒童除了害怕陌生人,不愛主動請求幫助外,和正常孩子是沒有去區別,可發展正常的友誼
  • 性格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哪種受歡迎?專家:跟性格無關
    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的性格就已經固定了,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而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內向的孩子往往在人群中都是被忽視的那個。但其實內向只是孩子的性格而已,內向的孩子平時也比較安靜,而且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很多家長因此想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希望孩子能夠自來熟一些,所以會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性格。
  • 內向的孩子該不該變得外向?教育專家:別逼孩子外向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外向一點,活潑開朗,能言善辯,人見人愛。他們大都認為,外向的孩子在生活中更招人喜愛,走上社會也更「吃香」。畢竟現實是,當你走上工作崗位,光靠實力是不夠的,還要有優秀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很多家長經常對那些內向的孩子說,「你要變得外向一點,不要整天悶悶的,要多交朋友......」。
  • 孩子性格內向,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和改善?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
    有的孩子開朗,自然是很受他人的喜歡。有的孩子性格則內向,不愛說話,不敢交朋友,也很難適應周邊的環境。孩子小時候的性格內向,如果不加以引導改正,將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社交,性格上內向,對於生活、工作都會有影響,這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孩子表現為內向?
  • 給孩子報「遊泳班」,家長該如何選擇?專業教練這樣建議
    炎炎夏日,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報名「遊泳」培訓班,既消暑又能培養孩子一技之長。「遊泳班」在市面並不少見,尤其暑假期間,青少年遊泳市場更是炙手可熱。然而,面對花樣百出的各類遊泳培訓機構,家長難免挑花了眼。專家提醒,選擇正規遊泳培訓機構標準多,家長切勿陷入孩子「不怕水」等同「會遊泳」的誤區。
  • 家長:男孩子內向怎麼報考專業?專家支招這5個專業!
    學生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都是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專業的情況兩個方面來選擇的,如果一個很好的專業但是並不適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有可能學生學習起來很困難,沒有興趣,反而浪費了寶貴的大學時光。因此,有很多家長有困惑,自己的孩子不擅長與人交流,性格內向怎麼報考更合適呢?
  • 親子成長|內向V.S.外向,不同個性的孩子該如何相處?
    活潑大方是外向,害羞膽怯是內向,身為父母的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的是什麼樣的性格呢?內向或是外向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曾有研究指出:兩歲的孩子的表現若是靦腆害羞與內向,那麼到了十八歲的時候,孩子的個性本質則依然是如此,改變的僅僅只是外在的行事作風。有些父母們認為,外向的孩子較受歡迎也比較容易成功,因此,會想盡辦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外向,卻疏忽了錯誤的方法,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
  • 城市、大學、專業,志願填報究竟該如何選擇?
    離高考志願填報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了,很多家長非常糾結於城市、大學、專業該如何平衡的問題。網絡上關於這個問題也都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而讓家長朋友無所適從。有的說首選專業,有的說首選大學,有的說首選城市。究竟該聽誰的?登科高考專家認為,不管哪種觀點,都有自己的立場和道理,但如果離開具體的學生個體情況,搞一刀切,肯定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 孩子內向?這樣培養孩子效果會更好
    凡凡是個內向的小男孩,而妹夫一直覺得這樣不好,想讓他更大膽點,所以常常利用各種場合刻意鍛鍊他。01、如何判定內向的孩子內向和外向,都是是描述人性格的一種維度。人群中,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極端內向和極端外向的孩子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中性的偏內向或者偏外向一點。
  • 偏內向孩子的優勢與劣勢,如何"自然"的引導?
    孩子的性格傾向更多的來源於遺傳因素,先天排列的&34;定了基調,也就是孩子遺傳了偏於內向的父親或者母親。但是,這只是概率問題,而且與後天的養育密切相關,孩子出生後的成長環境會像塗改帶一樣,會修正專家們所謂的&34;,這個因素不容忽視。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蘇珊 凱恩(SusanCain)的《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就是一本為內向群體發聲的暢銷書。在壓倒性的外向文化下,很多內向的人不得不學習如何偽裝成一個外向的人。正如蘇珊 凱恩本人的經歷,她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多年,後來卻決定開始在家從事寫作。她發現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思考寫作更讓她感到愉悅。
  • 「內向」的孩子是個寶!——如何幫助「內向」型孩子儘快適應環境
    經常有家長說:我的孩子性格太內向,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變得開朗外向一點?在很多家長眼裡,「內向」像是孩子的一個行為缺點,讓孩子看起來孤獨而膽怯。其實,一個人的性格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內向其實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一般來說,內向的孩子有幾個特點:說話輕聲細語,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安靜,但在自在的環境中又很健談;不喜歡社交活動;喜歡先思考再行動;適應新環境較慢等,這些都說明孩子的性格更為內向。
  • 擔心孩子太內向難成功?其實內向的孩子是支潛力股,胡歌就是例子
    長大後,這種自我認同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的工作、事業和情感。我就是花了很多年,才走出來。內向孩子的性格特點有哪些?父母又該如何養育一個這樣的孩子呢?看完以上三點,你該明白:內向或者是外向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改變的。這些性格特徵也許會深刻影響孩子,但不能決定孩子以後的生活,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哪吒說的那句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
  • 周知:高考填報志願如何選擇大學專業?
    高考填報志願如何選擇大學專業?每年高考後,都是家長和孩子最頭疼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怎麼報志願,特別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專業,很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盲目報考。我認為, 選擇大學專業其實和找對象一樣,也要講究「門當戶對,條件吻合」,選擇專業最好結合孩子的興趣、性格、愛好、特長等方面,因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麼具體如何選擇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幾種方法。1. 學科特長法。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甚至有研究指出,這個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比如牛頓、愛因斯坦、巴菲特、周星馳等他們大多都是性格內向的人。羅永浩說,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內向的時候你應該感到高興,這說明了你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具有創造力。
  • 家裡有內向的孩子,該如何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更合適?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法,原因是內向孩子只有在家裡,才能獲得佔據主動的主場優勢,如此做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下面我本著節約大家時間的原則,開始直奔主題,為大家講一些具體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