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哲學博士的求職經歷

2020-12-12 高校人才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嚴禁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

這則消息讓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求職的艱難歷程。我把它們記述下來,希望這些傷害真正成為歷史。

我是一個愛哲學,不畏艱辛,甚至不惜從零開始的女子。2001年7月我從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放棄了在化學系直升博士的機會,毅然轉入一個對我來說既陌生又極具魅力的領域——哲學。同年9月,我如願地進入哲學系攻讀倫理學專業的哲學碩士。2004年我又申請到海外留學的獎學金,遠赴歐洲攻讀政治哲學博士。2007年7月,我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學習,獲得政治哲學博士學位,信心滿滿地回到祖國,計劃由此開啟自己在哲學領域的研究工作。然而,這一心願卻歷經波折,久久難以達成。

回到北京後,我立即向北京設有哲學系的八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遞交了自己的簡歷,開始準備面試和試講。然而,等待是漫長的,也是令人失望的。於是,我開始給一些我特別想去的學校打電話詢問情況。其中一所高校擁有國內數一數二的哲學系,其主管招聘的領導接了我的電話,並且非常熱情地回應我:「我看了你的簡歷,非常優秀,很好!你來試講吧。」放下電話,我興奮不已,感覺自己的哲學夢馬上就要實現了:如果在中國的哲學界有了一塊立足之地,那麼需要做的就只是辛勤地耕耘,閱讀、思考,並與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們探討學術、進行辯論;而這正是我理想的人生。

試講當天,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十幾個老師面前展示了我博士論文的核心部分。試講結束後,哲學系的領導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說:「你的試講很不錯,學術背景和個人素質也都很優秀;但是,我們想招一個男生。」當「男生」這個詞從他的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我似乎還沒有完全從他前半句話的誇讚中回過神來。剎那間,我像突然被一顆子彈擊中了要害,一下子呆在那裡,張口無言。這位領導看我受到了突如其來的打擊,也覺得場面有些尷尬,便匆匆結束了談話。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有些恍惚,怎麼也理不出這位哲學前輩說話的邏輯:我是女生怎麼能成為拒絕我的「理由」呢?這樣做不違法嗎?他們為什麼不要像我這樣優秀的女生,而想要男生呢?我當時應該如何回答才有可能爭取到這個工作機會呢?難道說我應該答應去變性嗎?……一連串的疑問讓我感到困惑而悲哀。

本文作者與牛津大學法理學首席教授張美

一個月之後,我又接到某研究機構的招聘老師打來的電話,稱因為我各方麵條件都非常優秀,所以很想錄取我;並且希望在正式的筆試和面試之前見面談談。這個電話又一次激起了我實現夢想的激動心情。我按照老師給的地址興衝衝地去面談,但到了地方我才發現,這個地址並不在我投簡歷的研究單位內,而是在該研究單位外一個偏僻的小樓裡。這位老師解釋說,單位正在裝修,所以他們在外面辦公。辦公室裡也沒有見到其他研究人員,而這位接待我的老師似乎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和我交流,只是不停地抽菸,顯得非常不耐煩。我只有在煙霧繚繞中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和哲學夢想。最後,這位老師對於應聘求職的事也沒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而我只得怏怏地回家了。

幾天之後我參加了該研究機構的英語筆試,內容是一段英譯漢和一段漢譯英。我因為在國外讀博士四年都是英語教學,而且十幾萬字的博士論文都是英語寫作,所以並沒有覺得非常困難。然而,一個星期之後,我被告知筆試沒有通過。我當時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就找到這位主管招聘的老師要求看看卷子,而那位老師卻說:「你考得實在太差了,沒有必要再查卷子了!」這樣的回答如同給我潑了一桶冷水,讓我瞬間清醒過來。我回想起這位老師第一次叫我去他辦公室的情形,只能感嘆自己太單純,居然空著手就去「面談」。大概是讓這位老師大失所望,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前兩次求職的打擊讓我突然意識到,女性在哲學這個行業是受到歧視和排擠的。於是,我在接下來的求職過程中,一律不寫性別;我心想,憑著我男性化的姓名,大概可以僥倖通關。兩個月之後,我仍然沒有在京城的哲學領域找到願意收留我的地方。絕望之際,我突然接到一所不太知名的學校給我打來的電話。負責招聘的老師說:「你怎麼投了簡歷就一直沒和我們聯繫了?」我心想,我投了簡歷,應該是你們和我聯繫才對啊!當然,心裡雖然不樂意,但嘴裡還是連連地道歉。那邊說,「你過來面試吧」。我放下電話,欣喜若狂,想著命運終於眷顧我這個「愛智慧」的女人,要給我一個繼續哲學研究的立足之地了!

本文作者與劍橋大學著名女哲學家奧尼爾

如前幾次一樣,面試效果很好,各位老師都非常滿意。面試結束後,哲學系的負責人告訴我:「你去體檢吧,準備走程序。」當聽到這句話時,我真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慶幸自己多年的心願終於要達成了,我甚至對世界和命運都充滿了希望。於是,我很快完成了體檢,還搬到這所高校附近住下,等著走程序、辦手續。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從2007年10月份一直等到2008年1月份都沒有接到讓我辦手續的通知。我當然也不斷地去打聽和詢問,但得到都是一樣的回覆:「請等待」。看著與我同年畢業的同學們都已經紛紛走上了工作崗位,我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而我在義大利省下的獎學金此時也快花光了。

在萬般無賴之下,我只得選擇去另一所高校做哲學博士後,以便儘快結束這種北漂失業的狀態。後來,我才聽說,當時這所高校為什麼會在收到簡歷許久之後突然叫我去面試,後來又遲遲不肯給我辦手續,是因為哲學系兩派老師內鬥,都要進自己的人,而我只不過是雙方爭執不下,藉以攻擊對方的一枚棋子。

兩年博士後的生活暫時繼續了我的哲學夢,然而我仍然時時處在找不到工作的惶恐之中。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留在攻讀博士後的學校。以我的學術背景來說,這樣的想法並不是一種奢求。為此,我努力地發文章、積極幫忙系所的國際會議、賣力地做學術演講的翻譯……可能是看我太拼命了,系裡一位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是不可能留下的。其實,只要看看各大高校哲學系的男女比例就能明白。哲學系裡幾乎沒有女老師,清一色的男士,完全是「紳士俱樂部」。當然,女學生倒是不少。我似乎又一次從迷夢中驚醒,意識到自己的周圍有「隱形的牆壁」,頭頂上有「看不見的天花板」。

兩年的時間過得很快,2009年我又開始到處求職。雖然我仍然心懷夢想,但我再也不敢只投哲學專業的職位了,往政治學、國際關係等相關專業的研究崗位也發了簡歷。很快,我得益於在歐洲留學的背景,在某高校的國際關係學院找到了教學科研的工作。

回想兩年之中的求職經歷,我似乎如當初所願,在中國學術界找到了一塊立足之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播種、開花結果。然而,我總覺得心有不甘,不僅因為我心中的哲學夢想沒有實現,還因為我知道,有千千萬萬如我一般的女子,在如我一般的境況中不斷地碰壁,不斷地受到打擊和歧視,而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

長久以來,女性與哲學的關係一直被誤解。將這種誤解推到極致的莫過於周國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女人做哲學,對女人和哲學都是一種傷害。然而我卻認為,哲學代表著人類對世界最深刻、最終極之原則的思考和規定。否定女人能對人類的終極問題做出思考和判斷,對女人來說,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傷害。

作者:李石

來源:她哲學

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於她哲學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她哲學 | 作者:李石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一位「雙非」院校教授寫給一位海外博士求職推薦的回信
    來源:曾榮昌科學網博客【按】在目前國際形勢突變的情況下,在海外即將學成回國的準博士們將面臨較大的心理和工作壓力。準博士如何尋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將面臨較大挑戰。雖然準博士們具有海外經歷和一定國際視野,但是,如果不了解國內大學研究水平和青年教師招聘要求,如果博士期間沒有良好的論文發表記錄,那麼將不具備競爭優勢,也不大容易獲得國內大學教職。
  • 訪談|哲學就在身邊:一位青年哲學家眼中的分析哲學
    胡:說到本科教育,最近很多畢業生在求職,又遭遇到第一學歷歧視問題。你的領域之一是歧視與偏見研究。你本科畢業於北大,如何看待國內許多大學在招聘時要求第一學歷至少是211大學的現象?我接觸到的不少哲學研究生都或多或少有一種「焦慮」——想要儘快獲得博士學位。因此,對於去美國或英國讀個碩士、再來申請一個至少需要五六年的博士項目,感到「時間上不划算」。我和其中不少人,分享了自己連續申請三年才申請上博士的經歷。期間,「繞道」英國讀了一個一年的碩士,又在那裡打了大半年的工,「遊歷」了半個蘇格蘭。這麼多年後,這些當年看起來的「彎路」,如今都成了拓展視野、磨礪耐心的寶貴經歷。
  • 碩士生遭遇求職困境,因為有博士存在,碩士生處境有些尷尬.
    身高1米7的小宋是一位90後女碩士,今年即將從南京某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她的理想工作是做一名高校的心理教師。招聘會現場,她向在場的五六家高校都投了簡歷,一家位於南京的職業院校表示,主要招收博士生,面向碩士的只有輔導員崗位。
  • 武昌理工學院女大學生因成功減肥經歷《非你莫屬》求職成功
    武昌理工學院女大學生《非你莫屬》求職 成功減肥經歷獲贊  近日,武昌理工學院2018屆應屆本科畢業生劉宋玲登上了天津衛視大型職場真人秀節目《非你莫屬》的舞臺。  節目一開始,劉宋玲就坦陳自己的成功減肥經歷,獲得了主持人和企業老總的點讚:「能夠減肥成功的人,心最狠了,什麼都能幹成!」
  • 女大學生求職難 誰是救星
    女大學生就業歧視的老話題重新被人提起。    不看簡歷,因為是女的    前幾天,江西師範大學的文娟籤了中國郵政,可她說,一路走來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辛酸困苦,最酸楚的莫過於那次在南昌大學舉辦的專場招聘會。    那天,她看到一家單位需要新聞專業畢業生,就湊過去看,發現自己的條件完全符合。
  • 博士也怕求職季?我們和四位博士聊了聊就業
    葛書潤:這群本該負責為人類「摘取桂冠上的明珠」的人,在求職時同樣會遭遇種種困境。我們和四位中國高等院校的博士聊了聊博士就業那些事兒。11月,武漢華中師大一附中官網發布了一份「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取人員公示」,在擬錄取的9名老師中,6人都是國內外頂尖大學的博士,其餘三人也是清北碩士。
  • 北京一學院10餘名女大學生懷孕生子:求職有優勢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所高校發現,女大學生求職時被問「你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幾成「必問」環節之一。很多學生發現在簡歷中註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業成功率更高。與此形成呼應的是高校內的「研究生媽媽」越來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幾個女生在校期間生子,甚至生子現象向本科生蔓延。
  • 都是本科學歷惹事,上海交大博士求職遭拒,第一學歷真那麼重要?
    不僅僅是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要受到本科就讀高校知名程度的影響,就算是讀了碩士、博士,而且還是985的碩、博畢業生,因為本科學歷而影響求職的也不在少數。上海交通大學一位畢業的博士生就遭遇了這樣的求職苦惱,因為他的本科高校連211也不是。這是一位學法的博士,有過3年的工作經驗。
  • 北大哲學博士王誠,「博士」生產線出來的次品
    令人奇怪的是,我們在360或百度百科當中發現,名叫王誠的名人有三十個之多,可其中卻偏偏沒有一位是「北大哲學博士」。這位自詡為「這個家那個家」的王誠博士,究竟是哪路神仙?  在一位網際網路搜索專家的幫助下,我查到了這位「活寶」級哲學博士的導師,是一位名叫陳來的教授。 陳來先生1985年畢業於北大哲學系,師從張岱年,百度上還加了個師從馮友蘭,這點可能性不大,因為1985年馮友蘭已90高齡,且眼睛近於半盲,他那時不太可能再帶研究生。
  • 文科博士越來越難在高校謀職,是時候打破求職觀念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位博士成為了一家重金屬設備製造公司的副總裁,還有一些博士在軍事部門服役,另一些博士則經營起了小生意。剩下的幾位博士則依靠自己修讀的雙學位,成為了律師,或者進入了政界。這無疑是文科博士所面臨的另一個困境。高校教師以外的工作應該成為常態求職目標嗎?
  • 一位理工科博士畢業生的獨特的充滿哲學韻味的致謝
    幾年博士生涯,歷經過孤獨與苦悶,然而品味更多的是幸福與感激,充實與平靜。在平靜中思考哲學,在平靜中逐漸讓自己成為一個平衡的接收器。因為生活中一個良好的接收器是一個平衡的人,在活躍和不活躍之間平衡,在主動和被動之間平衡,在成功與失敗之間平衡,在所有的陰陽兩級之間平衡。這些年,我亦明白:木欲秀於林,必須主動接受陽光、風雨的洗禮甚至是摧殘,方讓顯得更加強大與有神。
  • 2019屆碩士化學教師求職經歷分享
    時間真快,去年自己求職時的一幕幕都還在眼前,新的求職季已經即將開始。非常感謝在我求職過程中給我幫助的每一位師兄師姐以及同儕。是你們的幫助,讓我的求職之路少了很多坎坷,多了很多收穫。現在,我也將自己去年的求職經歷分享出來,期待能夠讓即將踏上化學教師之路的你,求職之路多一點點順利,多一點點啟發,最終拿到自己滿意的offer。
  • 陳嘉映:哲學背後總有人生經歷的影子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1月8日,著名學者陳嘉映攜新版《從感覺開始》《無法還原的象》《旅行人信札》現身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與青年學者周濂展開對談,分享其人生經歷和寫作經驗。
  • 臺大哲學博士的兒童哲學體驗活動——傭兵之國的秘密
    2019年春季,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學部開設了兒童哲學閱讀課程。課程開設以來,經常有家長來諮詢:老師,這麼小的孩子學哲學,會不會太難?會不會變得太愛鑽牛角尖?其實,兒童哲學,並不是像外人想像的那樣,講述深奧的道理,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讓孩子們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習以為常的世界。
  • 「雙非」女碩士求職難,找工作沒人要,網友:要求太高了?
    原來以為生過孩子的女性重返職場難上加難,沒想到剛出校門的「女碩士」求職也面臨著「沒人要」的尷尬境地。上午,在網上看到一則「雙非」大學女碩士求職難的視頻。對於「雙非」女碩士來說,還有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非985、211大學畢業的學生在人才濟濟的求職市場,根本不算什麼優勢,而且女研究生畢業,雖說學歷上比本科高一個級別,可對於一個只看重985、211畢業生的單位來說,難道就沒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性別)嗎?
  • 「性學」女碩士求職屢碰壁 探訪華中師大「人類性學」現狀
  • 一位被忽略的哲學人類學大師——馬克思·舍勒!
    ,德國哲學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保持常青,才能讓自身的哲學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為了更全面的了解德國近代哲學,哲學詩畫今天給大家主要介紹下馬克思·舍勒,看看他在哲學上都有哪些建樹,能給我們帶來何種收穫。馬克斯·舍勒(1874—1928)德國著名基督教思想家,現象學價值倫理學的創立者,知識社會學的先驅,現代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
  • 為什麼我讀的不是哲學專業,卻拿到哲學博士學位認證?
    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系學位名稱,並非「哲學」專業的博士,是高等教育學歷框架中的最高級層次。 所謂哲學博士,是指擁有人對其知識範疇的理論、內容及發展等都具有相當的認識,能獨立進行研究,並在該範疇內對學術界有所建樹。
  • 湖南經視《夢想職達》求職女整容到家人不認識
    為求職整容的女生  搜狐娛樂訊 「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整容),我爺爺都認不出我了」!  其實,目前社會上像李慧君一樣為了求職去整容的大有人在,曾經就有新聞報導說,為了找工作,某名牌大學20多位女大學生就曾拼團去整容。據長沙市內一些整容醫院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長沙的整容手術十分火爆,其中,女性佔絕大多數,但也有不少男性做整容手術。他們大多希望以更好的面貌走向社會,給自己增加一份自信。  談起整容、談起往事,李慧君哽咽不已,也引發了現場的一番大討論。
  • 英語不好還口吃,竟然去了哥大讀哲學!
    這位英文不好還口吃,整天沉迷哲學無法自拔的高富帥,可能不是最好的哲學教育工作者,但的確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學者。他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奠定了中國哲學史的基礎,在中國哲學由近代走向現代的發展歷程中,建立了一座裡程碑。這位高富帥不是別人,正是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