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不聽話,謹防多動症在作怪,聽婦幼專家怎麼說

2020-12-20 名城徐州

關愛多動症兒童

8月21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生門診開展了線上多動症知識科普直播活動,當天吸引了百餘名家長觀看並和專家在線互動。隨後,8月23日醫院開展了一場多動症義診,兒保科褚英、李薇、劉陽醫生對前來諮詢的家長和兒童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評估,並針對患兒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指導。

在兩場針對多動症的公益活動中,三位醫生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調皮、不聽話、學習不專心,故而經常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殊不知,這是因為多動症在作怪。

那麼,今天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的醫生就來跟家長們聊一聊,有關多動症的那些事兒~

何為多動症(ADHD)?

多動症(ADHD),指發生於兒童時期(多在3歲左右),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缺陷,不分場次的過度活動,情緒行為衝動,可伴有認知障礙。多動症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行為障礙之一。至今發病機制尚不確定,大部分學者認為跟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因素、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

在我國,6-14歲的初中生中,約有5.4%的少年患有多動症,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班裡有2-3個孩子患病。但是因為認識的不足,確診後也僅有不足1/3的患兒接受規範治療,部分患兒症狀將持續到成年,影響到整個成長過程。

多動症孩子有什麼表現?

常見的多動/衝動表現

無法坐著不動,坐立不安,走來走去

踏步、用腳輕敲地板、用手指敲打物體,製造不適當或奇怪的聲音

玩弄雙手

過度說話,經常不當的脫口說出答案,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無法等待,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得到

打破東西,侵入其他人的空間

知道規則及後果,但仍重複犯錯

因為無法先停下來想想而惹麻煩

不等候指示就開始工作,,匆促完成工作(特別是無聊的工作)

不花時間修改作業

容易被激怒,喜怒無常,容易沮喪,容易失去控制

不易接受變化

社會技巧不成熟

無法為長期目標或報酬而努力

常見的注意缺陷表現

似乎根本沒注意聽

不易遵守指示

不易對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維持注意力

閱讀時常常忘記讀到哪裡,經常需要重新閱讀

脫線且好像很迷糊,好像在做白日夢

無法開始進行工作

無法完整地完成作業

閱讀時常常忘記讀到哪裡

容易感到無聊,經常很懶散

多動症有什麼危害?

1. 90%以上的ADHD兒童在校學習存在困難

2. 70%的兒童ADHD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

3. 30-50%的ADHD會持續終身

4. 成人ADHD患者情感、行為、社會功能受損,出現反社會行為、藥物成癮、違法犯罪的危險性也是一般人的5-10倍。

用什麼方法治療?

* 學齡前 (4-5歲):行為治療(如果行為幹預不能顯著改善症狀、患兒功能受到中重度影響時可考慮藥物治療)

* 小學 (6-11歲):藥物治療+行為治療

* 青少年 (12-18歲):藥物治療+心理諮詢

如果孩子確診多動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精神類藥物對孩子的副作用會不會很大?

孩子服用藥物後,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難入睡或睡得多、不感到餓、腹痛、胃口差、感覺口渴、頭痛等。另外,家長們要注意:

*不良反應的表現與孩子的體質有關,一般學齡前孩子的不良反應略多於大齡孩子。

*不良反應一般出現在剛開始用藥的1~2周,以後逐漸消退。

*不良反應一般與藥物劑量有關,為輕中度。

*如果孩子的反應程度較重或有其他異常,可及時與醫生溝通。

兒童心理衛生門診

對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發育、行為和心理疾病提供評估、診斷和幹預三位一體的服務。診療範圍包括兒童語言和言語障礙、兒童孤獨症、兒童學習困難、兒童注意缺陷多動衝動綜合症、情緒障礙、睡眠障礙如夜驚、夜遊、失眠、夢魘等等以及其他常見行為如咬指甲,吃指頭、過度依賴、退縮、發脾氣等。通過對兒童進行全面、專業評估後,制定詳細的治療計劃,包括家長諮詢、家長培訓、各項針對性的個別或小組訓練,從而達到治癒或緩解症狀的目標,幫助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提升兒童生活質量。

門診時間:星期五全天

門診地址:徐州市婦幼保健院3號樓4樓

專家簡介

褚 英

主任醫師

現任職於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兼任中國兒童神經發育障礙防治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省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副組長,江蘇省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委員,徐州市兒童康復協會副主任委員等。

主要研究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神經心理行為發育評估指導,在兒童營養性疾病心理行為問題的防治、高危兒早期篩查及幹預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後主持並參加多項科研項目,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兩項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市衛生局「醫學新技術引進三等獎」。

坐診地點:徐州市婦幼保健院3號樓4樓兒保專家門診

坐診時間:每周二、四全天

劉 陽

主治醫生

碩士研究生,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徐州市醫學會精神病學專業委員會心理治療與評估學組委員。對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估、自閉症評估、多動症評估有著豐富經驗;同時接受過香港協康會舉辦的家長管教技巧等訓練課程培訓,對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和解決家長的困擾有著獨到見解;參加了中法合作「精神運動康復學診療技術在兒童和老年等人群中的應用研究」項目;並於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進修深造。

— E N D —

相關焦點

  • 孩子調皮、不聽話,謹防多動症在作怪
    ,當天吸引了百餘名家長觀看並和專家在線互動。隨後,8月23日醫院開展了一場多動症義診,兒保科褚英、李薇、劉陽醫生對前來諮詢的家長和兒童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評估,並針對患兒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指導。在兩場針對多動症的公益活動中,三位醫生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調皮、不聽話、學習不專心,故而經常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殊不知,這是因為多動症在作怪。
  • 調皮多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嗎?
    才開學一周,孩子就不願意去學校,早上賴在床上大哭把床上搗得亂七八糟。媽媽覺得用盡了所有辦法,「這孩子就是個多動症!」兒子卻很委屈:「我不是不聽話……」「多動症是一種兒童注意力缺陷障礙,並不是調皮多動的孩子就是得了多動症。」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專家、武漢市武東醫院兒少門診陳婷婷主任說,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不知如何應對孩子,甚至和孩子賭氣,這不僅幫不了孩子,還有礙孩子正常的心智發育。
  • 7歲孩子多動、不聽指令被學校勸退,兒科專家:這是病,得治!
    從小張媽媽那裡得知,在小張還只是3歲多的時候,他們就發現小張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靜坐困難,不聽指令,當時並未引起他們的重視。 小張的媽媽覺得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孩子太小了,孩子長大後慢慢就好了。 但實際上,後來小張並沒有好轉,上小學後,小張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關於孩子多動症,家長不能忽視
    但是家長這樣籠統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孩子調皮,注意力很難集中,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有病,當然不是說孩子有什麼大毛病,這種病主要是跟神經發育有關,這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孩子只是過於調皮,學習不好可能是沒有認真學習的原因,沒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問題,從而放任了病症的發展,從而造成了不好的結果。
  • 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生活中大家對「多動症」這個詞並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特徵,以及對孩子的危害,錯過最佳的規範時間。
  • 孩子調皮太難帶,是孩子不聽話?NO!其實是被「它」纏上!
    打罵全都上就是不管用,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聽話?孩子調皮太難帶,可能是多動症在作祟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他的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孩子多、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而且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的打罵孩子,要仔細認真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症狀,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寫作業墨跡等。有些家長以為「兒童多動症」不是病,孩子年紀小調皮一些沒事,事實上這是不對的。
  • 孩子調皮太難帶,是孩子不聽話?NO!其實是被「它」纏上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們都眼巴巴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養育孩子長大和教育孩子成材的道路上,父母可謂煞費苦心,但是還是經常會被孩子的調皮好動弄的焦頭爛額,或氣得不知所措。明明教育了很多遍,可是孩子還是一天到晚閒不下來,坐不住,就像匹脫韁的小野馬般難以管束。打罵全都上就是不管用,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聽話?
  • 孩子調皮≠多動症,附少兒多動症自測表,佔5個以上的要引起重視
    尤其是面對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不單單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還會對學校老師的正常教學帶來幹擾。牛牛在公共場所調皮的時候,她就會對牛牛很兇,經常以暴力的方式去對待。牛牛的狀態已經很接近「多動症」了,由於孩子現在剛上小班,醫生並未確診,但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到了小學階段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 ...遭家長聯名「控訴」,專家提醒: 孩子過於調皮,需警惕多動症
    最近發生的事讓其父母愁上心頭,孩子班裡的家長聯名要求他退學,原因是孩子在就餐時將餐盤扣到其他同學頭上,而且平時也對其他同學有過激行為。經該科主任方拴鋒專業檢查後,孩子被診斷為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症。  三大症狀,警惕多動症  方拴鋒主任介紹,多動症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之一,是一種慢性疾病。
  •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多動症案例 | 6歲孩子「調皮」差點無法上學
    而這些無法融入校園的孩子在智力測試中,有很大一部分卻可以獲得很高的測試分數。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它——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多動症。典型症狀:注意力不集中,愛走動,活動過多家長自訴4歲的星辰(化名)在幼兒園老師經常反映孩子非常不聽話,很難管:愛做小動作和同學交頭接耳,有時候還打同桌,學東西特別慢,聽到老師的評價氣得我們幾天都吃不下飯。
  • 調皮和多動症的區別的是什麼呢?頑皮是孩子天性不能和多動症並論
    「多動症不用管,長大就好了」——關於小兒多動症不可走入的誤區小孩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也不好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來自長輩的經驗。可是打了好幾頓,孩子依舊沒有改善,依舊調皮搗蛋,成績差,在學校惹事生非經常被請去道歉,感覺自己作為家長很失敗,逐漸迷茫。慢著!這些症狀怎麼這麼像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什麼?都有什麼症狀?該怎麼判斷?
  • 媽媽,我也不想這樣,都是因為多動症!多動症危害有多大?
    ,做作業非常拖拉,和同學也容易起衝突,媽媽以為我就是太調皮、不聰明,我的脾氣是被慣出來的,總是煩心...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代傑指出,多動症是以活動過度、注意力障礙、衝動為主要表現,還會伴隨學習困難、品行障礙、適應不良等問題。有家長不清楚多動症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多大,常常會不以為意,其實多動症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有可能會危害會伴隨孩子一生。
  • 多動症最佳治療期是6~9歲 孩子好動未必是多動症-廣西新聞網
    孩子好動未必是多動症 專家表示,多動症的最佳治療期是6~9歲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李儉芹 文/圖 10月31日,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舉辦了多動症兒童的義診活動。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班彩霞說,廣西兒童的多動症發病率較其他疾病來說,比例非常高,但每年區婦幼接診的病例僅300人左右,整個群體的治療率則不足50%。 一名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在確定孩子有多動症後,便決定帶回家「好好教育」。對此,班彩霞說,這並不是個例,不少家長覺得多動症只是孩子行為不當,只要通過說教就能改變,並不覺得這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
  • 「兒科名醫對話」周榮易:孩子調皮多動不安分應當謹防小兒多動症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家庭快樂的源泉,但有些孩子卻過於活潑好動,給家長增添了無盡的煩惱,有些家長形容自己的孩子「睡著時是可愛的天使,醒來後是可恨的惡魔」。孩子總是動個不停,做事情漫不經心,上了很多補習班成績卻上不去,這是不是多動症呢?孩子究竟是頑皮還是多動症?孩子看電視時非常好,一做作業就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多動症的表現嗎?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
    孩子過分活潑,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或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完成作業很困難,不少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多動症。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大約有6.26%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多動症,預計這一群體數量多達2300萬人。
  • 12日華西第二醫院專家作客名醫講堂:與家長們聊聊「多動症」那些事兒
    (四川在線記者 毛逸 實習生 巫爽 攝影 方煒)上課坐不住,甚至在課堂上隨意走動;健忘粗心,頻繁丟三落四,考試總忘記寫名字,這些症狀看似調皮搗蛋,其實可能是「多動症」的症狀表現。孩子文靜內向,聽話乖巧,就是做事不專心,成績不理想,為啥醫生說這孩子是得了「多動症」呢?   是否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的表現?對於多動症寶寶,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本周五,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羅蓉教授將作客名醫講堂,一一解答家長們的疑惑。
  • 科學證明:孩子做事不專注,並未「多動症」在作怪
    從兒童康復醫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多動症發生率是很高,但也並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是多動症,很多情況下孩子坐不住去醫院檢查,沒有經過專業評估診斷,孩子就被醫生冠以多動症的枷鎖,這是我們做家長的所不服氣的,那麼下面讓我們來從兒童康復醫學的角度看一看「多動症到底是什麼?」孩子為什麼越說坐下越坐不住?家長到底怎樣做才可以使孩子在寫作業或上課期間屁股「穩穩地」在椅子上?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孩子調皮好動難管教?當心多動症!
    受疫情影響,相信今年應該是許多父母過得非常痛苦的一年,因為將近大半年的時間裡都要和這些調皮搗蛋的小祖宗滿待在一起。而對於出籠的神獸,很多家長也是非常苦惱,尤其是那些有多動症的孩子,更是讓父母頭疼。「熊孩子」狀況百出,影響的不單單是孩子學習!
  • 家長注意:這3個條件全符合,孩子就是小兒多動症了,別以為只是一時調皮
    都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除了一些天生就比較不愛說話的孩子,其它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喜歡四處亂走動,有些兒童甚至非常調皮,根本不聽父母的話。孩子的調皮在父母眼裡看來是天性,但也有部分兒童是因為患上了多動症而導致,那如何判斷孩子到底是調皮,還是真的患上了多動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