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孩子做事不專注,並未「多動症」在作怪

2020-12-13 好爸爸育兒日常

昨天刷微博,看到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現在已經二年級了,上課或者平時家裡寫作業老是坐不住,堅持五分鐘又不行了,不是蹲在椅子上就是站著,總之就是不能好好地坐下堅持把作業寫完,去醫院看了看,醫生直接說孩子有「多動症」這位媽媽很疑惑,說孩子好好的怎麼就是多動症了嗎?

從兒童康復醫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多動症發生率是很高,但也並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是多動症,很多情況下孩子坐不住去醫院檢查,沒有經過專業評估診斷,孩子就被醫生冠以多動症的枷鎖,這是我們做家長的所不服氣的,那麼下面讓我們來從兒童康復醫學的角度看一看「多動症到底是什麼?」孩子為什麼越說坐下越坐不住?家長到底怎樣做才可以使孩子在寫作業或上課期間屁股「穩穩地」在椅子上?

多動症是什麼,診斷兒童多動症有哪些標準?

多動症又稱作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候群(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症候群,且男性患病多於女性,係指兒童活動過程中出現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情緒易激動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各項活動中都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時間很短,情緒容易過激等情況。

那麼診斷兒童多動症的標準有哪些呢?首先就是兒童出現這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在兒童的各個活動中都存在,這些表現是持續存在的,並且出現時間很長了。其次就是兒童的這些情緒易過激,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通過物理幹預是沒有太大作用的,必須結合藥物治療。那麼現在看來,我們很多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孩子並非「多動」,並不符合上述標準,他們只是「好動而已」,那麼他們多動或「好動」的原因是什麼呢?

多動症的孩子並非多動,而是因為自身「屏蔽」幹擾信息能力不足

作為家長我們會發現,孩子放學在寫作業的時候,老是坐不住,我們這時告訴他們:「不要動了,趕緊坐好,作業寫完再玩。」結果等我們過一會去看的時候,孩子又是老樣子,以至於作業完成效率不高,磨磨唧唧的,而且越說他不要動了他越動,這就令我們非常氣憤了。

但是,事實上,這並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一是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屏蔽周圍幹擾信息不足,容易被無關信息幹擾而好動,二是因為孩子體內的自我「刺激」不足,即孩子需要通過多活動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以獲得快樂,越讓他坐下,他越不滿意。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易操作且經專業研究表明對孩子好動進行幹預非常有效的方法。

孩子「好動」,這幾個方法幫家長輕鬆解決,使孩子「屁股穩穩的」

寫作業之前,先讓孩子「玩夠了」

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家長可以讓孩子先玩夠了,這裡的玩夠不是說孩子玩手機遊戲或別的啥遊戲,而是讓孩子運動,比如跳繩等一些高體力運動,通過這些運動充分滿足孩子的自我刺激,孩子開始寫作業的時候自然就沒有很大的精力去應付無關信息的幹擾了。

使用「系統脫敏法」和正向強化相結合

家長根據孩子作業需要的完成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協商,比如作業需要40分鐘,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先堅持5分鐘起來活動遊戲,只要孩子做到了就給予表揚或鼓勵,隨著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提高孩子的坐下時間,比如10分鐘再起來,慢慢增加到15或20分鐘,最後孩子將不再需要起來了,此時他們自我屏蔽幹擾信息的能力已經增強。

運用負強化原理

一個堅持的目標已經設定好了,如果孩子在堅持的過程中,再堅持下去,就算失敗了,此時父母要給孩子一個負向的強化,比如不讓他玩哪一天的玩具等等,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行。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藉助繪本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訓練書》是一套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遊戲書,也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遊戲書一共分為12本,裡面有連連看、找不同,走迷宮。家長空餘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幫孩子打牢基礎,同時增強孩子的記憶力,提高觀察力,增進親子感情。原價180元,現價88元即可購買。

因此綜上來說,我們的孩子坐不住,寫作業老是起來胡亂溜達或坐得「七扭八歪的」其實不是因為孩子自我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自我屏蔽信息能力不足,孩子不受控制,此時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做的不是嚴厲的指責和批評,而是儘自己的能力運用專業的方法幫孩子解決問題,家長以上三個方法和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輕鬆解決多動問題,從此孩子的學習更加專心了,將對孩子當下及未來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孩子調皮、不聽話,謹防多動症在作怪
    隨後,8月23日醫院開展了一場多動症義診,兒保科褚英、李薇、劉陽醫生對前來諮詢的家長和兒童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評估,並針對患兒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指導。在兩場針對多動症的公益活動中,三位醫生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調皮、不聽話、學習不專心,故而經常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殊不知,這是因為多動症在作怪。
  • 給多動症孩子開闢運動空間
    「我甚至覺得我們班上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多動症,真的是一刻都不停歇,永遠精力無限。」  多動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會一直在動,停不下來,但其實判斷多動症還有其他因素,儘管會因為所處年齡和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有不同,但大部分特點還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動過多,有些是從幼兒在開始,在進入小學後變得更為顯著,體現為時常手腳不停、坐不住,在課堂上小動作比較多,喜歡爬上爬下去危險的地方。
  • 孩子調皮、不聽話,謹防多動症在作怪,聽婦幼專家怎麼說
    關愛多動症兒童8月21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生門診開展了線上多動症知識科普直播活動,當天吸引了百餘名家長觀看並和專家在線互動。隨後,8月23日醫院開展了一場多動症義診,兒保科褚英、李薇、劉陽醫生對前來諮詢的家長和兒童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評估,並針對患兒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指導。
  • 三管齊下,多動症孩子這樣治療才科學
    這部分孩子由於無法專注於學習、無法聽從父母指令、難以控制自己衝動的行為、無法很好地遵守規則,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都不太好。周圍環境給予的反映常常是:特別注意問題行為;拒絕、反駁他們;處罰,打罵;極少有益的引導。
  • 專注力訓練師:多動症的孩子,早期有這4點表現
    大家好,今天是我們分享會第8期,也是春節前最後一期,主題是:《孩子注意力提升方法&家庭訓練資源》。很多家長在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發愁:上課東張西望,容易走神,小動作多,做作業馬虎......有時心裡也會閃過一個念頭——這不會是多動症吧?我該怎麼改善孩子的這種情況?
  • 調皮和多動症的區別的是什麼呢?頑皮是孩子天性不能和多動症並論
    「多動症不用管,長大就好了」——關於小兒多動症不可走入的誤區小孩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也不好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來自長輩的經驗。可是打了好幾頓,孩子依舊沒有改善,依舊調皮搗蛋,成績差,在學校惹事生非經常被請去道歉,感覺自己作為家長很失敗,逐漸迷茫。慢著!這些症狀怎麼這麼像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什麼?都有什麼症狀?該怎麼判斷?
  • 多動症的科學診療與合理用藥
    多動症常見於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大多數人對多動症兒童的印象都是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很難管教等,更多時候都把它當做一個形容詞來使用。其實,多動症全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度活動為特點的疾病。多動症的病因與哪些因素相關?多動症兒童如何接受科學診療,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家庭護理有哪些注意要點呢?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多動症病因多,親子關係需重視從發病的原因上來說,目前對多動症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相關研究認為多與遺傳、神經系統發育、環境因素等相關。遺傳因素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因素之一。在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中,可以發現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在母親孕產期,母親的身體素質對於孩子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如果母親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狀況較差,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多動症。
  • 多動症的五大症狀表現有哪些?多動症孩子在飲食注意事項家長知道嗎?
    多動症又稱「多動症候群」,是兒童常見的一種以行為障礙為特徵的症候群。多動症主要有以下5種症狀:   一、活動過多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但如果幼兒不安寧,餵食困難,難以入睡,易睡或難以喚醒,就有多動的傾向。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什麼是多動症?
  • 多動症兒童的治療方法 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但是有的兒童卻不太讓人省心,他們總是閒不下來,脾氣也十分暴躁,這時候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患上多動症了。那麼到底患有多動症兒童的特徵有哪些呢?多動症兒童又該如何治療呢?看完本篇你就明白了。這類兒童最典型的特徵便是做事不專注,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平常小孩短時間能做完的事情,他們往往要花成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因為他們在做事途中總是忍不住做摸摸頭、摳下手之類的小動作。
  • 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多動症,所以家長們非常小心,擔心自己的孩子。特別是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也被「無知」的家長無辜地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籤。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孩子太好動會不會是「多動症」?好動的孩子父母怎麼教?
    ,一刻也閒不下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學齡前期:症狀漸明顯,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多,不能靜坐,愛發脾氣,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參加集體活動困難,情緒不穩,破壞東西,玩具滿地撒,不愛惜,不整理,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衝動性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 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
    有多動症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其實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坐不住,易煩躁等。因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大家不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多動症情況。等到上了小學,小學生需要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坐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時就很顯眼了。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
  • 「多動症」門診醫生給你支招
    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特別多做事有始無終,不經思考就行動……越調皮的孩子,越聰明?>多動症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 如何區分「頑皮」與「多動症」?
    【如何區分「頑皮」與「多動症」?】 1.注意力維持時間 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可維持約10~15分鐘,隨年齡增長,12歲以上可以維持超過30分鐘;多動症患兒注意力持續時間比同齡孩子短,同時又表現為無意注意亢進,容易被周圍的其他事情影響而分心。
  • 孩子調皮≠多動症,附少兒多動症自測表,佔5個以上的要引起重視
    尤其是面對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不單單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還會對學校老師的正常教學帶來幹擾。牛牛的狀態已經很接近「多動症」了,由於孩子現在剛上小班,醫生並未確診,但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到了小學階段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 「老師,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急!在線等!」
    我是Miss Fang~今天 Miss Fang 有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就是用科學的力量為孩子們「伸冤」!怎麼回事呢?看看下面這位家長的擔憂:孩子5歲了,幼兒園老師反映上課注意力很不集中,愛亂跑,小動作特別多。假期在家,用ipad上英語課,屁股就沒在椅子上待超過10分鐘,特別好動。我家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急,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