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的男孩子,長相略顯尷尬,身高略顯尷尬,家庭略顯尷尬,能力略顯尷尬,學校和學歷略顯尷尬,性格也有些尷尬。
可惜的是,他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或者意識到了也沒覺得有問題,又或者也覺得有問題但就是不想改或很難改。
一直都是歲月靜好,直到某一天,他喜歡上一個長相清秀、性格溫婉,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子,他略顯尷尬地對自己心儀的女孩子說:我對你是真的,我很喜歡你,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嫁給我)嗎?雖然我知道自己各方麵條件都不怎麼好,但我會改變的。
如果你是這個女孩子,你會答應嗎?
回歸正題。
如果我招應屆生,如果我不要他,一般情況下真不是因為他沒有工作經驗或者工作經驗不豐富的問題。
既然是明確招聘應屆生,肯定不是衝著他經驗來的。
為何招應屆畢業生,老實說有倆原因:第一,應屆生便宜啊(我這人就這麼坦白實在),混了幾年的人能力未必見漲,胃口倒一般都會見漲;第二,可塑性比較強。你可能會理解為好忽悠,但我不覺得是忽悠!既然是團隊,肯定希望價值觀、理念相對一致,至少沒有太大的衝突。(有些社會「混」了多年的人,我真不喜歡,但卻很難改變)
所以,對於應屆生招聘的話,看重的一定是潛能。
怎麼看?
「過去預測未來」——依據你過去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為來大致預測和判斷你將來。(雖然不是百分百準確,但相對靠譜)
人的深層次特質真的很難改變,包括動機、價值理念、以及綜合分析與思考能力。
【雖然我沒有經驗,但是我非常願意學習】 你要傳遞這個觀點,不是靠說這句話,而是靠某些東西來證明這句話。
憑什麼證明你很願意學呢?
學校還不錯?成績還不錯拿了獎學金?四六級都高分?有被大家認可的過硬的證書?
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或是開發了什麼程序?掌握了什麼技術技能?
參加了很多活動,並且在活動中和結束之後不斷思考、總結和提煉,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那假設以上這些你一條都沒有:學校不怎麼好,成績稀巴爛,四級都沒過,大學四年沒看過什麼書、寫過任何東西,也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或者純粹是各種打醬油,打發時間。
你沒有任何成果,請問,你是怎麼來證明自己非常願意學習呢?!
就像開頭的段子,你之前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嗎?你有採取過行動來改進嗎?
如果你都沒有,然後,突然告訴心儀的對象(女孩子也好,公司也罷):
【雖然我沒有經驗,但我非常願意學習】
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不信!(鐵道部發言人的表情)
所以,不要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不用去刻意解釋什麼,只需要拿出東西來證明你想要說的即可。
[行動勝於言語],我想說的就是這個理吧。
求職的關鍵其實不是面試的那一剎那,或所謂的各種技巧。而是——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面試技巧不是關鍵,面試的人本身才是關鍵)
這個問題值得你用大把的時間去探索、去實踐、去證明。
更重要的是,扎紮實實去提升!
職業規劃講的其實就是一個目標需求分析和提前規劃與行動的過程,比如,你想從事新媒體,那就著手去實施,開始利用各種渠道,輸出你的文章和觀點,最後你的粉絲數量和質量就是你學習能力最好的證明,又比如,你想從事人力資源,那你去搜集整理相關信息,訪談相關領域的牛人,向他們諮詢請教,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升和改進。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不要等到真正需要求職或者轉換工作的時候才開始,因為那時候已經遲了。
而且一旦真正到了那時候,往往你會面臨很多現實壓力或條件限制,選擇權越來越有限,工作和生活變得越來越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