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承恩所給我們展現的這個世界並非他自己的憑空捏造,以四大部洲劃分天下,這正是印度佛教中對於宇宙世界的一種想像。
作者:傅斯鴻,生長於川南,現居北京。
在《西遊記》的一開篇,作者吳承恩便給我們介紹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其實,吳承恩所給我們展現的這個世界並非他自己的憑空捏造,以四大部洲劃分天下,這正是印度佛教中對於宇宙世界的一種想像。關於這種四大部洲的想像,在佛教的很多經典當中都有記載。這些經典包括了《長阿含經》、《樓炭經》、《立世論》、《俱舍論》、《造天地經》等。其中,在《長阿含經》中對於四大部洲的認識主要是這樣的: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四周有七金山圍繞,七金山之外,則是浩瀚的鹹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類,之間完全隔絕,互不相通。
因此,吳承恩便是用了這種佛教中對於世界的想像來作為《西遊記》的宇宙世界觀。可是,作者畢竟不是遁入了空門的出家人,儘管他可能對於這類佛教經典有所了解,但在《西遊記》裡,吳承恩對於四大部洲的描寫也有著諸多的誤筆。
首先是東勝神洲,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一回中介紹完四大部洲之後,起筆便是:「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這就是孫悟空的出生之地。孫悟空生長的地方正是這個傳說中的東勝神洲。那麼這個洲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呢?
《長阿含經》上是這樣描述的:在須彌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由旬有三。大者八十裡。中者六十裡。下者四十裡。肘以一尺八寸為一肘。)因此,大家知道孫悟空的臉為什麼是半月形的了吧!
接下來,作者寫道,美猴王為了求長生,要離開自己生活了三五百年的花果山,漂洋過海去學道修仙。佛經上說東勝神洲的人壽二百五十歲,這幫猴子在水簾洞裡竟然過了三五百年,可見已經是壽命至極了。然而,美猴王還是不滿足,一心要擺脫六道輪迴,練就長生不死。美猴王讓小猴們為他做了個木筏,他於是「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吳承恩在這裡卻犯了一個方向性的錯誤。
如果按照佛經上所說,東勝神洲在須彌山的東邊,南瞻部洲在須彌山的南邊,那麼南瞻部洲無論如何都應該在東勝神洲的南面。美猴王竟然劃著木筏到了西北岸,怎麼可能會是南瞻部洲地界,明明就是到了北俱蘆洲。可見作者的方向早已是南轅北轍了。
《西遊記》以南瞻部洲為東土大唐的所在地,號稱東土,卻在世界中心的南邊,這幾乎又把人搞懵了圈。既然吳承恩大導演是這麼安排的,那麼我們也只能按照導演的安排往下繼續。當美猴王在南瞻部洲學會了穿人的衣服,講人的語言,學人的禮儀,串長城,遊小縣,折騰了八九年之後,來到了西洋大海,準備從這裡再次登船渡海,前往西牛賀洲。
在《西遊記》裡,吳承恩將「四大部洲」安排為玉皇大帝管轄下的世界,將佛祖如來封做西牛賀洲的總管,唐僧取經就向那裡去取。可見在唐僧取經之前,孫悟空已經去過一次西牛賀洲,保唐僧西去顯然是第二次。這就不得不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既然美猴王已經到過了一次西牛賀洲,並且是渡海而去,為什麼到唐僧這裡海卻沒有了?
有人做過這樣的假設,在孫悟空去西牛賀洲的時候,喜馬拉雅山脈還沒有形成,南亞次大陸和歐亞大陸之間還隔著一片汪洋。因此,美猴王到了這裡只能撐船渡海。等到孫悟空學成歸來,又在天上呆了若干年(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再因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這麼幾千上萬年的時間過去了,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之間聳起了世界屋脊。等到猴王保唐僧西去的時候,這裡就已經見不到海洋了。可假設終歸是假設,作為洋洋灑灑上千萬字一部神話小說,如果都像孫悟空一樣漂洋過海,又怎麼會有那些降妖除魔的精彩故事呢?
當然,在《西遊記》裡,如來佛祖對於「四大部洲」有著自己的評價。《西遊記》第八回中寫道,佛祖在某年的七月十五舉行了一場盂蘭盆會。在這次會上,佛祖告訴他下面眾神:「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但是,在佛經上的記載卻與《西遊記》中佛祖所說的大相逕庭。《長阿含經》上說,東勝神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南瞻部洲的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其土地中,因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西牛賀洲也有殊勝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北俱蘆洲有種種美妙的山林、金銀器物等,並且為大眾共同所擁有,沒有搶奪、爭執,更沒有盜賊、惡人、鬥爭的事。居民壽足千歲,命終之後,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於四洲中果報最為殊勝,但是由於沒有佛出世,因此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明明是大同世界的北俱蘆洲在佛祖的眼裡卻是好殺生的;勇猛強記,能修梵行,還出過佛的南瞻部洲在佛祖的眼裡卻是是非惡海。反倒是各種妖魔橫行,出過孫悟空這樣自封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的東勝神洲敬天禮地,心爽氣平;自己身為總管的西牛賀洲完全成了極樂世界。真不知道吳承恩為佛祖編造一個什麼樣的邏輯。
這還沒完,到了第九十八回,唐僧跪在佛前求經時,如來說:「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半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
在此,吳承恩不僅借佛祖之口把中國罵了個體無完膚,並且順帶手連孔子與儒學也一併罵了。因而,在我看來,吳承恩在描寫「四大部洲」時,故意貶低南瞻部洲而抬高西牛賀洲,也正說明了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已經認為儒學走向了沒落,並且開始尋找向西方學習的途徑。很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帶來了他們所繪製的世界地圖,以科學的地理學概念徹底顛覆了佛教中關於「四大部洲」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