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粵語有九個聲調,這是真的嗎?九成的廣州人會回答說他們也不清楚他們說的語言到底有幾個聲調。語言學家告訴我們「粵語有九聲六調」(童鞋們淡定),也難怪有的老外會說廣東人講話帶著「sing-song accent」;聲調多了說話速度快時聽起來就會像唱歌了。
別怕,粵語其實就只有六個音調而已,但是有三個音分長音(aa)和短音(入聲ak ,ap,at),所以才被稱為九聲的。對中國人而言,六個調不難,也就比國語的五個調(四聲+輕聲)多一個而已。東方語言很多也都是聲調語言的,越南語、泰語、閩南語、客家話、韓語、日語都是有聲調的,歐美人學聲調難,但中國人不用怕。至於那六個調怎麼發,一般中國人在練習聽力的時候也就學會了,真的不難。
Saam1 gau2 sei3
三 九 四
ling4 ng5 yi6
零 五 二
chat1 baat3 luk6
七 八 六
我們平時數數的數字的發音裡頭就包含了九個調,只要你會發前六個音就夠了。第七聲是第一聲的短音(入聲),第八聲是第三聲的短音(入聲),第九聲是第六聲的短音(入聲)。
粵語有些詞還真挺費解的,比方說,下面的兩種·······
不是因為廣州人學羊叫,廣州才叫羊城的。「做咩····?」「為咩····?」
「咩(me)」在粵語裡是「什麼」的意思。「乜嘢(mat ye)」也在粵語裡是「什麼」的意思。老實說,這兩個詞其實是一個詞。粵語本來沒有「咩」,說話快了也就有「咩」了。其實爺爺輩的老人都把「乜嘢(mat ye)」當成兩個字清楚地讀,不知何時起,「matye」被孩子們讀成了「mye」,再後來「mye」成了「me」,也就成了「咩」。然後,現在「咩(me)」「乜嘢(mat ye)」兩種說法大家可以聽到。粵語是東方聲調語言,寫的是漢字,但有的時候,漢字的粵語拼音讀快了是可以連起來讀的,這是個奇怪的現象,有點英語單詞連讀的意思。
粵語裡的表示感謝的方式有兩種,「唔該(m goi)」和「多謝(do je)」。其實很多人會疑惑,「唔該」和「多謝」兩個詞都是謝謝的意思,但又有什麼區別呢? 國語裡就一種謝謝而已,粵語還有兩種?(是不是有點太風騷了?)
當你麻煩到別人的時候,打擾到別人或者別人給你幫了個小忙的時候,你需要說「唔該」。比如你去到餐廳裡,需要點餐的時候,你要給服務員說「唔該」。其實「唔該」是英文裡「excuse me」的用法,但它是「謝謝」的意思,當你需要點餐的時候,你需要打攪服務員(雖然那是他的工作),並希望他提供服務,所以你要先說「唔該」表示謝謝。就是你需要請求別人幫小忙的時候,要先說「唔該」表示謝意,然後再提請求;最後提完請求,別人給予回應,你還要再說一次「唔該」表示謝謝。
「多謝」就簡單多了。當別人送你禮物的時候或者,別人給你幫了大忙的時候稱讚你的時候,你需要表達謝意時,說「多謝」,這個「多謝」就是真誠的謝謝,這個跟國語是一樣的。
其實日常生活裡用「唔該」的機會比「多謝」的機會多得多,街上問路說「唔該」,商店購物說「唔該」,餐廳點餐說「唔該」,戲院買票說「唔該」。記住「唔該」是「excuse me 」的用法,但是是「thank you 」的意思。生活中常說「唔該」會顯得人比較有禮貌的;如果你在學粵語,一定要先學會「唔該」「唔該」。
未完待續,下期預告——粵語漢字
松樹按: 我對粵語學習的興趣一直很濃,身邊朋友圈大半都是廣東人,可是誰也沒教會我粵語,當然我也沒有好好學吧。Jack▪瀟湘,是我第一個遇到的會說粵語也會教的朋友。於是,這個系列開始了。同時藉此文懷念2010-2011年「廣州緣」的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