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熱騰騰的麵條叫醒一天 蘇州人是如何吃麵的?

2020-12-24 媒體大搜索

導語:老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麵開始的。都說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好吃米食,而溫良的蘇州人卻偏偏吃麵吃得比北方人還兇。(來源:時尚旅遊

蘇式湯麵是老百姓的餐食。在樓下的小店,或是街邊的小攤,總要來一碗熱騰騰的麵條叫醒一天的生活。蘇州有句老話「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蘇州人吃的精緻也吃的挑剔,所以決定了蘇式面「從麵條、湯到澆頭,都有諸多講究。」

蘇式湯麵最考究的是麵湯,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後口不幹。製作麵湯稱為「吊湯」,相當於飯店裡的燒高湯。各家大小麵店都將湯料的配方視作傳家之寶,秘不外傳。普通的做法是蹄膀加以做爆鱔餘下的鱔骨,以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以文火慢熬而成。配上燜肉的原汁,再加上熟豬油。不過各家麵湯風味不同,其配方不得而知。正宗蘇式湯麵湯色透明如琥珀,不見任何雜質,噴香撲鼻,鹹淡適中。

澆頭指佐面的菜餚,其種類豐富,幾乎就是蘇幫菜的菜譜;諸如朱鴻興的燜蹄、五芳齋的五香排骨、松鶴樓的滷鴨、黃天源的爆鱔,還有常見的如燜肉、炒肉、排骨、蝦仁、香菇炒素、辣醬素澆等等。  食客在點面時可以對湯麵做很多定製:「寬湯」,指要湯多面少,「緊湯」則反之;「重青」,指多放蒜葉,「免青」則免之;「重面輕澆」,要面多澆頭少,「重澆輕面」則亦反之;「過橋」,就是澆頭用另外的盤子盛放,不浸於面中。這些要求,老吃客們一般都會事先關照好唱面的跑堂倌

早些年,一進麵館便能聽到熟練的跑堂嘴裡唱出一串的專業術語:「誒——來哉,三號臺老面孔,三兩蟮絲面,要龍鬚細面,清湯、重青、重澆過橋……」這些「術語」的含義,請看以下解釋:寬湯,指要湯多面少,緊湯則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味,免青則免之;重面輕澆,要面多澆頭少,重澆輕面則亦反之;過橋,大家就都曉得咯,就是澆頭用另外的盤子盛放,不浸於面中,分開享用的意思。這些要求,老吃客們一般都會事先關照好唱面的跑堂倌,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絲毫不漏。

蘇面

在蘇式面中,湯的基本要求是清冽,鮮美,不見任何雜質。

麵條要那種細的有面香的,吃起來滑爽有嚼勁,還講究品相,碼在碗裡紋絲不亂,呈現出一個好看的觀音頭、鯉魚背。

而蘇式面的澆頭基本就一本蘇幫菜的菜譜,隨隨便便一家麵館,就可以看到幾十種澆頭。燜肉、炒肉、大排、肉絲、爆魚、爆鱔、鱔糊、滷鴨、蝦仁、蟹粉、素交……一個澆頭不夠,那就雙澆、三澆,也是老蘇州最常規的吃法了。

蘇面

每個老蘇州都有自己吃麵的偏好:硬面、爛面、拌麵、湯麵、緊湯、寬湯、減鹹、增鹹、重青、免青、免油……

硬面就是要求麵條斷生即可

爛面則是微微煮過頭

無湯的就是拌麵

緊湯的就是少湯

寬湯就是多湯

重青是指蒜要多

免油是指不要豬油

聽著就暈吧,到了麵館裡一聽「寬湯硬面重青二兩面····」就跟聽繞口令一樣,要是想像蘇州人這樣點碗面一準能急死自己。

蘇面

但蘇州人總是一副氣定神閒、不緊不慢的樣子,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和澆頭端上來,先吹一吹熱氣,然後用勺喝一小口麵湯,品一品湯頭的鮮味。

蘇面

隨後用筷子把排列整齊的面挑松,拌勻,挑一小筷子吃一口,嘗一嘗面的軟硬是否正好。

蘇面

然後吃澆頭,現炒的澆頭一般就當菜吃,最後才會把滷汁或肉湯倒入面裡,免得影響原湯本身的鮮味。等到面和澆頭都吃完,湯也可以喝盡。

不好意思,我沒忍住,先吃為敬了

酥餅在蘇州掰著手指算算,白湯、紅湯、拌麵、二面黃還有那點不完的澆頭……統共吃了七家館子十碗面。走遍古城路,晃過新園區,爬上靈巖寺,一碗一碗把蘇州吃進了胃裡。

同得興

如果說楓鎮大面是蘇式湯麵的一塊招牌,那同得興就是蘇州麵館的一塊招牌。畢竟《舌尖2》在他們家拍了楓鎮大面,所以名聲自然是響噹噹滴!

同得興

蘇州有些麵館為了應付遊客不管應不應季節都打著楓鎮大面的招牌,但同得興為了保證楓鎮大面的口碑只到了季節才有賣,比如酥餅四月去的蘇州,老闆娘告訴我5月4號以後才能吃上這楓鎮大面。

同得興

楓鎮大面一般只有盛夏才有,一碗優秀的楓鎮大面要用豬骨、鱔骨熬成的湯增鮮,再用酒釀吊香,湯清無色,醇香撲鼻。不管是湯底還是大肉都帶著酒釀的香氣,老闆娘說這個季節發酵不到位,不賣。

(via網絡)

他們家的湯底和澆頭都是分開點的,湯底分為白湯和紅湯,澆頭就多啦,酥餅點了紅湯湯底加燜白肉,這塊燜肉務必要給個好評,意外地好吃。

同得興

肉燜的十分軟糯,酥的跟豆腐一樣,不腥不膩,軟骨咬著也有滋有味。而且肉的塊頭很大,光是吃肉就覺得滿足。湯頭很鮮,不會覺得過甜。

同得興

吃的時候想起了《舌尖》裡的臺詞「夏季的大肉麵,澆頭是一塊白嫩肥美的燜肉,白糟粒粒,麵湯鮮滑。」,說的就是這一碗呀!

同得興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滷鴨面、楓鎮大面、燜肉麵

人均:32元

地址:人民路嘉餘坊6號

朱鴻興

最早對朱鴻興的印象來自陸文夫先生筆下的朱自冶,書裡這樣寫「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朱鴻興

所以,一到蘇州我的腦海裡就蹦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吃麵去!」。

朱鴻興

在蘇州老字號裡,朱鴻興名頭很響。從1938年到現在,賣了多少碗面已經數不過來了。他們家的環境據說照以前有了很多改觀,起碼面是有人給端上桌的,一進店點完面老闆就招呼「趕緊找地兒坐下」,老闆娘算帳用算盤,並且店裡只收現金。

朱鴻興

酥餅點了蝦仁大排面,是不是招牌面顧不得了,反正老闆說他們家都好吃,那我就點了自己喜歡的澆頭。

面一端上來被朱鴻興實在的分量感動到了,一大塊軟炸豬裡脊和一盤蝦仁,挑了挑碗裡的面,大概有三兩吧···頓時覺得這又是撐撐的一天。

朱鴻興

他們家的麵湯是傳統蘇式湯麵吊湯的工藝,沒有添加增鮮劑的痕跡,也不會覺得過甜。麵湯油星較多,油香味兒比較重,再加上我點的大排澆頭,有點像北方的燴麵。這一碗麵吃下去感覺胃裡沉甸甸的。如果不是很能吃,到了朱鴻興記得要二兩面哦!

朱鴻興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爆鱔、燜肉麵

人均:20元

地址:齊門路1號

裕興記

蘇州的老字號麵館多是「興」字輩兒的,要說現在有誰能和「一哥」「別別苗頭」(蘇州話:比一比),裕興記可以算是一個,他們家的看家本領是「二面黃」。

裕興記

「二面黃」是蘇州很有特色的傳統麵食,意思就是出了蘇州你在別地兒就吃不到了。聽著不一般吃起來也確實不一般,看起來有點像油炸方便麵沒泡開,但做法可比方便麵複雜多了。

裕興記

「二面黃」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滷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滷汁,面會變軟,勁道有味。

裕興記

「二面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裡嫩」的口感,一碗麵配一碗蛋絲湯,上來之後,喝口湯,再撈口面,嘖嘖···酥餅的胃已經成功被「小浣熊」俘獲。

裕興記

他們家還有「蘇面中的愛馬仕」—三蝦麵和禿黃油麵。這兩碗面一是講究時令二是用料精緻。「三蝦」是指蝦籽、蝦腦和蝦仁,禿黃油麵是蟹黃和蟹膏經過高湯、肥膘的煎熬做澆頭,這兩碗面聽起來好吃(貴),一百上下一碗的面,想吃可還要預定呢。

裕興記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蝦仁肉絲二面黃、三蝦麵、什錦麵

人均:30元

地址:西北街11號

美味齋

美味齋在外地遊客裡名聲不算響,但卻是老蘇州的最愛。在蘇州連著吃了幾天的面,只在美味齋聽到了「寬湯,重青,二兩面···」聽著就知道自己沒來錯地兒。

美味齋

蘇州大多數的老麵館都沒什麼環境和服務可言,都是平常人家吃的館子,大家也都隨意。酥餅吃的是山塘街那家,店裡地方不大,人流一直不斷。牆上掛著「蘇州一碗麵」的牌子,點面的櫃檯小到不起眼,澆頭看起來沒有其他家豐富,但簡單直接並且比較便宜。

美味齋

點完面自己去窗口取,取面處和煮麵的灶頭,有一塊大玻璃相隔,裡面工作的情形一目了然,各種澆頭堆成小金字塔,煮麵師傅將面從鍋中撩起,麵湯未盡,就傾入碗裡,加高湯,然後移到窗口加澆頭,面好了端著鐵盤自己找地兒坐去。老客吃完把碗一推,起身就走,倒也迅速利落,

美味齋

他們家的招牌是爆鱔面,很傳統的蘇面澆頭,鱔片生爆成黃脆,再經過加入醬油、紹酒、糖、肉清湯等煸炒,口感甜而不膩。

美味齋

黑黑的甜麵湯和傳統的爆魚是愛吃甜食者的心頭好,酥餅加了蝦仁,他們家的蝦仁要比朱鴻興的更透亮鮮美,一顆一顆像小珍珠。

美味齋

湯頭雖然偏甜,但是鮮美,讓人忍不住多喝兩口。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爆魚面、爆鱔蝦仁面

人均:16元

地址:上塘街12號

偉記奧麵館

奧灶面—又是蘇式湯麵的一道招牌,蘇州奧灶面做的比較好的是偉記奧灶面和胥城大廈裡的奧灶面,相比起來偉記的價格就親民多了。

奧灶面

奧灶面好吃,首先在於湯麵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

奧灶面

地道奧灶面的麵湯是紅黑色的,加上爆魚汁,湯頭鮮甜味濃。面的口感比較軟爛,入口勁道卻又不粘牙。

奧灶面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汤滷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奧灶面

酥餅要的爆魚滷鴨面,所以既有紅湯爆魚汁又有原汁滷鴨腿,建議先嘗一口白湯吸一口面咬一口鴨腿,再加上爆魚的澆頭,要不然你會被甜到只想吃鴨腿····

奧灶面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白汤滷鴨面

人均:22元

地址:白塔東路266號

瓊林閣

和蘇州的百年老麵館比起來,瓊林閣只能算是小字輩的。雖然開店年頭不多,但已經靠講究的湯底俘獲了不少老饕的胃。

蘇式面最講究湯底,據瓊琳閣面莊吊湯老師傅說,他們的湯底採用大骨、黑魚、火腿、鱔骨等傳統的吊湯食材,以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放入一口巨大的木桶中,文火吊4-5小時,才能下350碗湯麵。這樣的成湯不見雜質,噴香撲鼻,鹹淡適中,但一天只賣600 碗。

瓊林閣

他們家的招牌面是長魚面,也就是黃鱔,黃山市蘇北野生養殖的,吃起來特別嫩滑。吃麵的時候先嘗嘗大碗麵湯和小盅長魚,吃三分之一的時候再把小盅長魚濃湯倒在大碗裡,湯的層次鮮明,吃法倒也新鮮。

瓊林閣

酥餅還吃了他們家的長魚拌麵,真的非常蘇式了,濃油赤醬,吃起來十分香甜,但甜味兒略重,吃多了湯麵,拌麵也要嘗一嘗嘛!

瓊林閣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長魚拌麵醇香肉排

人均:28元

地址:書院巷20號

靈巖寺

靈巖寺的這碗素麵可能是蘇州海拔最高的一碗麵了。寺廟建在蘇州遠郊的靈巖山山頂,要吃到這碗面,需要爬到山頂才能吃上,而且還得早點兒去,酥餅八點上山,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往下走了。

靈巖寺

傳統的蘇式面是葷油、葷澆,即使在麵館裡點了素澆,也還是葷味兒。靈巖寺的這碗面用的是菜籽油,素湯、素油、素交,不沾葷腥卻好吃到飛起!!!而且連湯帶面都吃光也不會有一點負擔!!!

靈巖寺

出家人不吃葷腥,但對鮮美的食物也有追求。菌類成為肉食的最佳代替品,一樣能熬製出鮮香的湯頭。酥餅吃的雙菇冬筍面,師傅很捨得放澆頭,一大勺香菇菌類滿滿鋪在面上,菌香撲鼻。

靈巖寺

番茄金針菇面點的人也很多,看起來很清爽。

靈巖寺

廟裡澆頭炒的十分入味兒,香菇的鮮美和筍尖清爽從舌尖蔓延到胸腔,走下山還一直在回味這碗素麵。

但靈巖寺離市區較遠,開車大概四十分鐘,登山大概一個小時,所以自己算好時間哦。你要問用一早上的時間來登上山頂吃一碗麵值得嗎?值不值得只有你登上山頂吃完那碗面吃你才知道。

靈巖寺

推薦指數:★★★★★

推薦菜品:雙菇面,什錦麵

人均:15塊

地址:吳中區木瀆鎮靈巖山頂

蘇州

剛到蘇州,可能有人覺得蘇式湯麵清清淡淡,並沒有讓人吃完一碗就會牽腸掛肚,但吃多了就發現,蘇州的面是慢慢品味才回味無窮。

而對於蘇州人來說,蘇式湯麵就是家,帶著江南人獨有的靈秀之氣也夾著三分傲嬌之氣。

蘇州

相關焦點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聽說上海的評彈藝人,有重要演出,會清晨驅車百裡,到蘇州專程吃碗湯麵,再回滬說書表演時,嗓音中蕩漾著的濃濃吳語其韻味和書卷氣格外地原汁原味。掌聲要比平常高出好幾成。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
  • 入秋了,做一碗熱騰騰的麻辣牛肉麵,入口即化肚子也熱乎乎的
    一天工作下來,整個人懶得都不想動,但是肚子有了抗議,不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沒辦法,只得起身看看冰箱有什麼可以吃的。找了半天除了麵條好像也沒其他的了。所以,今天就要給大家做一份關於麵條的美食:麻辣牛肉麵。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
  • 麵條的做法大全,營養豐富,讓你一天一樣!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楊一美食推薦語:麵條的做法大全,營養豐富,讓你一天一樣熟悉麵條的各種快速做法,任何時候都無需早起。每天比別人多睡20分鐘,還能吃到熱騰騰的養胃麵條,你稀罕麼?不過你知道麵條有多少種做法嗎?
  • 番茄煎蛋筍葉面,快樂幸福享受一碗熱騰騰的麵條
    番茄煎蛋筍葉面By 藍雨陽光780913快手營養早餐,番茄、雞蛋和綠色筍葉的鮮香,紅黃綠的搭配,喚醒每一個早晨,快樂幸福享受一碗熱騰騰的麵條。原料:雞蛋、麵條、番茄、筍葉、雞油、鹽。做法步驟:第1步、番茄去掉皮,切成片,筍葉洗乾淨,切成段。第2步、熬好的雞油是麵條的必備佳品哦!第3步、雞油下鍋融化。
  • 江蘇崑山的麵條美味——紅湯爆魚面
    奧灶面裡面的紅湯爆魚面最為有名,而紅湯爆魚面又以江蘇崑山的出名,那一種湯的清香,澆頭的美味讓人很是難以忘懷,那麼究竟怎麼能夠才能在家自己做出這樣的美味呢?你喜歡吃麵條的你換一種滋味,那麼不妨一起走進今日的美食小課堂吧,說不定就能夠學會今天的麵條。
  • 在麵條裡邊,我最喜歡的清湯麵的做法
    在麵條裡邊我最喜歡的清湯麵的做法。在這個奇怪的世界裡,在這個奇妙的世界裡,在我的印象深處裡面,我記得有種東西,它叫做清湯麵。今天我想給大家說的這種吃的就叫做清湯麵,去那面吃起來非常好吃,並且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今天我想給大家說的這個清湯麵卻不一樣,清湯麵做法不一樣,所以吃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吃的辦法也不一樣。我記得在之前的時候。
  • 早起驅車百裡只為吃一碗蘇州頭湯麵,上海食客的這份執著數十年來仍...
    蘇州書香酒店集團運營總監謝宇震說,在蘇州當地,不論什麼場合都離不開一碗具有獨特意義的麵條,壽麵、生日面、滿月面,都是如此。有人出差或遊學在外經年數月,回到蘇州後的第一件事,也是去館子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清湯麵。麵條,承載了蘇州人民血液裡流淌的對獨一無二的蘇州味道的記憶。 「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
  • 菠菜面、雞蛋面比普通麵條更有營養?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麵條作為常見主食之一每家每戶的廚房都有它的存在餓的時候煮一碗熱騰騰的麵條哇~口水都流出來了隨著加工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花樣麵條,菠菜面、香菇面、雞蛋面......當然,也存在一些含有真材實料的花樣麵條,例如用菠菜汁做的手工麵條。但是這樣的麵條價格會比較高,且這種方式攝入的菠菜營養,也沒有直接吃菠菜來的高。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的需求,例如口感、色澤等,直接從原材料中獲得營養才是最佳的選擇。
  • 老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有多長?今年格外冷嗎?
    許多人在冬至這一天都要專門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同時召集親朋好友歡聚,吃餃子,喝羊肉湯,共同慶巨豐,收感念祖先庇佑。另外在民間還有一句俗語,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為什麼這麼說呢?一線是多少呢?今年過年會不會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冬至吃麵條是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習俗之一。這就跟很多地區吃餃子吃湯圓一樣。
  • 生活五味雜陳,但蘇州人「糖醋」一切
    坐擁陽澄湖,蘇州人對大閘蟹的熱愛是真摯的。蘇式吃蟹我見過,久負盛名的「蟹八件」在竹盤碼齊,把蟹往「蟹桌」上一擺,用「腰圓錘」這麼一敲,用「蟹剪」那麼一剪,隨後「長柄斧」「蟹針」「蟹叉」「蟹勺」和「刮片」漸次拿起再放下,兩個小時一隻蟹,吃主吃得清清爽爽,更讓別人看得嘆為觀止。清末時,蟹八件是蘇州最常見的嫁妝,奢侈的甚至有六十四件。
  • 福建頂級麵條大賞,全國最愛吃麵的省份之一!
    最後,放入又細又有韌性的手工面線,快速攪散,撒上芹菜和蔥花即可。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豬肝面線出爐了。濃濃的大骨湯,營養又養胃;又細又長的面線,面香十足;粉肝香甜柔軟,蘸上店家自製的醬料,味道更是獨特。詔安賊婆面 第一次聽到「賊婆面」這個名字的人,一定非常好奇,這到底是什麼面?為何名字叫的如此「特殊」?
  • 你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是什麼面?中國最出名的麵條,全吃過的人我服
    你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是什麼面?中國最出名的麵條,全吃過的人我服大米和麵條,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傳統的兩種主食。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從小就愛吃麵食。麵條,在我們中國隨處可見,天南地北,雖然都叫麵條,可烹飪手法卻有極大的不同。你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是什麼面?中國最出名的麵條,全吃過的人我服。四川擔擔麵擔擔麵,是四川成都和自貢著名的地方傳統麵食小吃!因常由小販挑擔叫賣,由此得名。
  • 寒冷的冬天,吃一碗熱騰騰的西紅柿濃湯肥牛面,一天都暖暖的
    在北方出生長大的我,自然最喜歡的還是麵食,饅頭、包子、花卷、大餅、麵條都喜歡,可以說是無面不歡。寒冷的冬天,早晨起來煮碗熱騰騰的面,渾身暖暖的,爽!今天早晨咱就來一碗西紅柿濃湯肥牛面,如果你也喜歡吃麵,一定試著做做哦!
  • 崑山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奧灶面開始的!
    在江蘇省蘇州市,崑山有一碗麵條,有「中國十大麵條」的美名,取意「面灶上的奧妙」,它就是奧灶面。奧灶面其實就是蘇式湯麵,擁有蘇面的一切特徵:寬湯、硬面、重澆頭。但奧灶面又不完全是蘇面,「奧灶」在吳語裡的意思是「齷齪」,而吃麵的「奧灶小館」,其含義不言自明。
  • 全體蘇州人!雞頭米上市啦,今年的價格如何呢?
    全體蘇州人!雞頭米上市啦,今年的價格如何呢? 雞頭米生來嬌貴 對時間和溫度非常敏感 所以每到這時候 芡農們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來開始採摘 一天泡在水田裡的時間長達六小時
  • 天冷了,來一碗熱騰騰的家庭版牛肉麵,暖心又暖胃,肉多湯鮮!爽
    天冷了,來一碗熱騰騰的家庭版牛肉麵,暖心又暖胃,肉多湯鮮!爽哈嘍啊,朋友們天氣越來越冷了,我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好吃又營養的牛肉麵,平時去飯店吃的總是覺得肉不夠,還要再加十塊錢的,今天跟著我一起在家做,保準讓你吃個夠,肉給夠,湯還美味!
  • 二伏吃麵,各種麵條美圖
    以前生活條件差,飲食選擇上較單調,入伏後,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以餃子、麵條、烙餅為代表的麵食大受歡迎。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麵食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而且,暑熱難耐,人們食欲不振,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這也是熱天吃麵食的一個理由。
  • 銀川的溫度,從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拉麵開始…
    紅色辣油,綠色蔥花香菜香氣四溢你吹著熱氣,吸溜著吃下帶溫度的麵條開啟一天上班的美好心情這大概就是一座城市的味道吧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吃點啥? 經過一天的準備和平靜期後,2月26日早晨一大早,終於有網友在銀川金鳳區福州北街吃到了一個月以來第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當天早晨11時許,記者慕名找到福州北街煜傑胖子牛肉麵館,店面門口放著幾張供外帶顧客等候的凳子,已經有不少顧客吃完牛肉麵滿意而去。
  •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一提到中國的主食,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大米和麵條。而中國的地方主食特色,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北方麵條,南方米飯」。而現代中國,美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南方人不僅僅吃米飯,麵條也成為他們的主食。隨著各個地區的不斷發展,每個地方都湧現出其頗具特色的麵食。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武漢熱乾麵、山西刀削麵、北京炸醬麵、蘭州拉麵、重慶小面、上海陽春麵、襄陽牛肉麵等等。有吃過這些正宗麵條的人,幾乎都會感慨,真是將麵食的風味發揮到了極致。
  • 在家自製麻辣牛肉麵,「辣翻天」也要吃,太過癮
    在家自製麻辣牛肉麵,「辣翻天」也要吃,太過癮!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一天不吃一頓麵條,我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在所有的麵條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手擀麵和牛肉麵了,以前吃牛肉麵都是到飯店裡面去吃,但是大家也知道,前段時間根本找不到飯店,連出門都受限制,所以想吃只能自己動手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