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者:退休幹部 胡方蓉
我叫胡方蓉,今年70歲,原是江西南昌市服飾研究所的一名職工,我的丈夫劉永勝曾是一名軍人,我倆退休後來到北京和兒子一家共同生活,安享晚年。
今天我想和大家說說我家的兩個帳本。我們家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家庭,生活支出精打細算。我家的生活帳本上,幾乎每天的花銷都記得很詳細。我們家還有一個公益帳本,裡面支出的每一筆數字都很大,捐贈金額有9萬元和21萬元,還有一張是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電匯回執單20萬元。
這個公益帳本是怎麼來的呢?那得從1991年說起,當年我與部分下鄉插隊的知青和下放幹部,相約前往贛西北幕埠山下的一個「團結畲族村」,看到當地孩童上學的路年久失修,我和隨行的知青、下放幹部主動解囊相助,建了一條「愛心路」,幫孩子們和村民解決了出行不便的問題。
2004年,我到江西師範大學看望外甥女,偶然從一位老師那裡得知,一名從贛南老區瑞金和一名從贛西北農村考到師範大學的女生,因為家庭生活困難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
回到家,我和丈夫商量後,決定以「好心人」的名義長期資助兩位特困女生,直到她們研究生畢業。這件事,我們從不聲張也從不留名。後來學校從別的渠道知道了,學校黨、團組織將感謝信送到了我的單位。
2009年年初,我的兒子剛結婚,正準備裝修房子。從兒子那裡我們得知張家口地區陽原縣婦聯和東堡鄉政府正在籌建東堡春蕾小學新建學生宿舍,在兒子兒媳的支持下,我們響應了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倡議,暫緩了兒子婚後房子的裝修,將退休金和準備裝修房子的存款共計20萬元捐給了東堡春蕾小學。
2018年,我和劉永勝再次參與到「春蕾計劃」的助學行動中,為中國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獻上一份愛心,我倆將退休金、撫恤金,以及匯集起來的家庭資金共30萬元捐給了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用於資助甘肅漳縣472名建檔立卡的特困高中生。
說實話,我和老伴的退休金並不多,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寬裕,但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我倆要為「春蕾計劃」助力加油,為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盡一份力量。
多年來,我們曾資助過的大學生已經畢業,都有了很好的工作,看到她們成長得很好,我們特別高興。我們不需要感謝和回報,我們只是希望她們以後有能力了也去幫助別人。
現在,孩子們不僅十分支持我們做公益,他們也時常參加志願服務。對我們家來說,愛心帳本就是最好的傳家寶。(徐旭)
(責編:高星、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