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部地區農村家庭的人情帳本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近幾年高額禮金達到2000元。照片由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提供

  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薑紅(應研究者要求,化名)的調研中,有一個詳盡的家庭人情往來帳本的樣本。

  這是江漢平原上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農家,一家6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上兩個孩子。家裡主事的爺爺在一本本農村小學生的作業本上,一筆一划記錄下家庭人情往來的帳目,留下了一個家庭前行的行行足跡,也留下了鄉土中國一個中部地區三十餘年來人情往來的縮影。

  打開這塵封已久的筆記本,紙頁早已發黃,然而直觀的數字背後,變化清晰可見,更讓人觸目驚心。

  從改革開放到2000年以前,這個家庭的帳本上數字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大多以個位數為主,全部都在兩位數以內。新的世紀到來後,數字攀升的節奏猶如激烈的鼓點摧人心魄。

  2000年時,家裡給最小的孩子辦十周歲酒席,姨媽等至親的名字下面出現上了百元大鈔的記錄,表叔等近親送50元,遠親送20元,村裡的白人情(村民之間)還保持著持續十多年的5~10元標準。一場酒席,家裡人情收入1000多元,除去各種開支後淨賺了300元。

  2007年,爺爺60大壽,人情收入突破五位數,一下達到了12030元。這個階段,伴隨著如火如荼的打工經濟勃興,老人留守種田,父母已經先後到江浙打工,家庭整體收入也在加速增長,裡親外戚之間的手頭也慢慢寬裕。

  2009年,最小的孩子考上大學。姨媽的人情錢已經漲到1000元,達到8年前的10倍。而近親的額度也增長到300~500元,即使村民的白人情中,100元以下的數字在帳本上杳無蹤跡。

  這一次,這個家庭的人情收入總計有1.5萬元,淨賺5000元左右。除此以外,還有一筆額外的收入,鄉村裡興起了給路費錢的項目,至親和近親每家要給100~200元,這個收入沒有任何的成本支出,全部屬於淨賺。

  2014年,家庭兩個孩子中的姐姐結婚。至親的開銷標準已經統一到了3000元以上,這包括喜宴前登記的1000元情錢,還有婚宴上一份壓箱錢,新年回門時一份打發錢,遠親和村民的送情也同樣水漲船高,相應有了提升,村民名下的數額從100元變到200元地多了起來。

  回溯十多年前,此時至親人情上漲超過20倍,近親、遠親和白人情上漲10倍,這遠遠超出了當地經濟增長和農家收入增長的速度。

  由於人情錢屬於父母,壓箱錢和打發錢歸孩子中的姐姐帶走,只計算人情收支,這場喜宴進帳2.7萬元,純收入1萬元左右。今年這個家庭外甥生日也在家裡辦了一場酒席,人情收支相差不大。

  而窺視這樣一個家庭的幾次酒席人情入帳記錄,送禮者人情支出的重壓足見一斑。事實上,翻開這個家庭帳本上另外一頁,這個項目直接細緻到每一年每一筆。

  2000年到2005年,每年人情支出1000元左右,時間集中在2月和8月,以2003年為例,2月有4次,8月達到5次之多;最低的送了30元,上大學和周歲一類為50~100元;2006到2010年,從2000元上漲到8000元左右;最近五年來,每年保持在一萬元左右,涉及人情數量不斷增多,從第一個五年的15次以內,達到30到50次。

  總體來看,16年來,包括奶奶過世、外甥周歲在內,辦過的宴席共計6次,人情往來上的淨收入不到5萬元;而總支出超過10萬元。

  這個家庭在2009年以前,父母在浙江打工,維持兩個孩子的教育和家庭開支,基本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積蓄。

  2009年,奶奶去世,父親回鄉種田兼顧照顧爺爺,農業收入微薄,勉強維持生活開銷。母親仍在外打工,支持小孩上大學。

  2014年,母親身體不適,回家休養,家裡的收入基本靠父親一個人種田,或是農閒時做一些副業,一年的收入兩萬多元,卻已經不夠家裡開銷,甚至出現借錢送人情的情況。

  一個最新被記錄的細節是,正月初六,這個家族中的堂哥孩子辦滿月酒。其實,早在一個多月前,預計會有這筆人情花銷,父親不得不早早外出做消防設備安裝,以備下這筆錢。有時早晨4點多就起床出門,2000元辛苦錢變成禮金,因為怕花掉,在過年前幾天提前存到了叔叔手中。

  本報武漢2月6日電

相關焦點

  • 基層紀檢幹部:一個普通家庭10年「人情帳本」的變遷
    夜已深,明亮的檯燈下,妻子正埋頭核算一年來的支出帳單,那認真、仔細的勁兒,完全匹配她家庭「紀委書記」的頭銜。「老王,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嘿嘿!」算好帳後,妻子湊到我跟前。「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家庭總支出45632元,比去年下降了27%,其中人情支出2400元,同比下降52%。
  • 中國農村家庭支出1/6用在人情往來, 農村人有多在乎人情?
    中國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那熟人社會的特徵,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相互之間事熟悉的,而這種熟悉,往往都是有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而這種血緣關係,很大程度上是要靠人情關係來維護的。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人情往來就非常重要了,越窮的地方越是這樣。當然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人情往來進一步發展就是賄賂、貪汙。
  • 胡方蓉家庭:愛心帳本是最好的傳家寶
    今天我想和大家說說我家的兩個帳本。我們家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家庭,生活支出精打細算。我家的生活帳本上,幾乎每天的花銷都記得很詳細。我們家還有一個公益帳本,裡面支出的每一筆數字都很大,捐贈金額有9萬元和21萬元,還有一張是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電匯回執單20萬元。 這個公益帳本是怎麼來的呢?
  • 20多年一筆筆記錄的家庭帳本,見證了流動時代的變與不變
    前不久,浙江杭州胡叔叔在回老房子收拾東西的時候,翻出了兩個家庭帳本。工資、獎金,人情往來,定期存款,小到買棉毛衫褲,大到購買家電家具、置辦房產,又或者是紀念日下過的館子……從1978年結婚到2005年左右退休,這兩個記錄了二十多年的帳本,由胡叔叔夫妻兩人合作完成。
  • 農民記帳36年 人情和學費開銷最大
    今年64歲的崇陽縣銅鐘鄉農民沈懷德,一筆一筆記錄著他的人生、家庭變化,社會、時代變遷。從1981年農曆七月十八(8月17日)懷揣10.6元現金、負債35.45元,到今天擁有7個子女近10個孫輩,平房兩棟,年收入近8萬元。沈懷德的帳本分為現金、農業收支、人情往來、學雜費、稅費、副業、養殖等項目,密密麻麻的數字背後,就是一個當代農村發展進步的縮影,折射出大時代中一個普通農民的命運起伏。
  • 盤點11普通家庭生活帳本:幸福就是不用記帳
    艾學用展示帳本11個普通家庭的「經濟史」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有柴米油鹽,有吃喝玩樂,有買房看病,有子女教育,有父母養老……帳本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有房市調控,有CPI高漲,有收入分配改革,有寬鬆貨幣政策……中國經濟的每一次風雲變幻,在每一個家庭帳本上,幾乎都能找到具體而微的喜怒哀樂。
  • 一個農民家庭2006年帳本:打工是主要收入來源
    李海彬的帳本和用於記帳的眼鏡、鋼筆。該村人均耕地1.3畝左右,其中2/3的農戶主要經濟來源靠種植水稻和蔬菜,還有1/3農戶的家庭私人出外打工和花卉種植。「這幾年花卉種植生意不是很景氣,農民收入大多明顯地有所減少。」肖廠組有19戶85人,「李海爹既勤快,又有文化,像他家的經濟收入在組裡是屬於冒尖的了,在村子裡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李家種有6.8畝土地,其中種有2.8畝水稻、4畝蔬菜。
  • 一位普通主婦家庭帳本:前9月開銷超去年一整年
    今年以來,百姓再次深切感受到CPI指數上漲帶給生活的壓力,先來看看長春市民曹志紅家的帳本吧。  小帳本:收入未漲 日常消費漲了  曹志紅夫婦屬於白領階層,家庭年收入12萬元左右。但由於錢越來越不禁花,自2009年以來,她養成了記帳的習慣。
  • 從家庭「小帳本」看發展大圖景
    當手寫帳本已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網絡支付帳單等卻悄然記錄著當下生活的點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面對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一冊冊家庭「小帳本」記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折射出群眾生活、國民經濟的哪些變化?未來該如何保障「安心帳本」、提升實現全面小康後的幸福感?
  • 11個普通家庭的帳本
    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有柴米油鹽,有吃喝玩樂,有買房看病,有子女教育,有父母養老……帳本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有房市調控,有CPI高漲,有收入分配改革,有寬鬆貨幣政策 ……
  • 中國農村家庭支出 1/6 用在人情往來,只比吃飯少一千多元 | 好奇心...
    春節臨近,人情往來的高發期也即將到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多年以來對全國 31 個省份、273 個村莊、3829 家農戶家庭開展調查研究,近年來一個趨勢是,農村的人情消費支出增長較快。此前,這個研究中心也做過一份關於農村人情消費支出的調研,時間跨度是 2008 年-2011 年,調研對象也是來自 31 個省份的 3000 多戶農村家庭。在那四年中,農村人情消費支出呈現出頻率加快、費用上漲、壓力增大的趨勢。
  • 家庭帳本管理技巧
    這本書還有一個好處,它能讓大家把會計理念融入管理家庭財務的實踐當中,幫助大家形成家庭資產。正如一個好的財務長(CFO)能帶領公司走向成功,一家人的錢也要放在懂會計原理的人手中,這個家才能被打理得紅紅火火,蒸蒸日上。說到家庭財務管理,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家庭帳本。
  • 農村社會都有那些人情往來?有什麼意義?
    農村社會都有哪些人情往來?有什麼意義?誠然像問答中描述的一樣,在農村人情來往是很多的,有很多時候都超乎你的想像,或許我們你並不理解但它真實存在。為大家敘述一下我的家鄉所存在的人情來往。家鄉坐落於魯西南地區,孔孟之鄉吧。
  • 農村人情負擔重?究竟是什麼讓人情變得沒有人情味?
    所以人情這事放到村子裡是非常可怕的,雖然金額小,但是基數大啊。祖輩生存在這裡,家庭繁育大了,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怎麼也有一打,同齡人從小學到高中,怎麼也有幾十個,有的是不能拒絕的。像同村的鄉親,平日裡有事都會互相照應互相幫忙,怎麼能要出人情的時候就躲開呢?
  • 堅持記帳38年,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帳本被湖北省檔案館收藏
    堅持記帳38年,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帳本被湖北省檔案館收藏 向秀 李爽/微信公眾號「湖北之聲」 2019-09-29 07:10
  • 帳本故事:中國11個普通家庭的「經濟史」
    11個普通家庭的「經濟史」  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有柴米油鹽,有吃喝玩樂,有買房看病,有子女教育,有父母養老……  帳本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有房市調控,有CPI高漲,有收入分配改革,有寬鬆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的每一次風雲變幻,  在每一個家庭帳本上
  • 從家庭「小帳本」看發展大圖景-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手寫帳本已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網絡支付帳單等卻悄然記錄著當下生活的點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面對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一冊冊家庭「小帳本」記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折射出群眾生活、國民經濟的哪些變化?未來該如何保障「安心帳本」、提升實現全面小康後的幸福感?
  • 十多個帳本記錄了家庭支出 也見證了30年時代變遷
    鞏文海退休後便成了家庭的採購員,他每天早上上集市去購買生活用品。1989年開始,他從老伴手裡接過了家庭記錄員的工作,國家的大事政策、家裡的每一筆開支以及發生的大事小事等,他都用專門的記帳本詳細記錄下來。帳本清楚記錄了收入、支出以及結餘等  在鞏文海的書桌上,一本本厚厚的帳本按照年份依次摞著,均保存完好。
  • 11個普通家庭的帳本「經濟史」:算計不到要受窮
    11個普通家庭的「經濟史」  帳本是一個家庭經濟生活的存根:有柴米油鹽,有吃喝玩樂,有買房看病,有子女教育,有父母養老……  帳本是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註腳:有房市調控,有CPI高漲,有收入分配改革,有寬鬆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的每一次風雲變幻,在每一個家庭帳本上,幾乎都能找到具體而微的喜怒哀樂
  • 走進泰國中部「新農村」
    原標題:走進泰國中部「新農村」(高清組圖) 兩層小樓被綠植環繞得鬱鬱蔥蔥,樓前小花園牌子上寫著「內設免費Wifi」旁邊是主人很萌的卡通形象,乍一看,會以為是一家溫馨時尚的農家旅館。 其實這是泰國中部猜納府的一處名為「Family Hydro Farm」的家庭農場,小樓即是小型加工廠,右側是磨坊,左側一大片綠油油的莊稼地。這家農場的特色是通過社交網絡銷售自產的有機紫米,並成為泰國推廣有機農作物種植的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