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家庭支出1/6用在人情往來, 農村人有多在乎人情?

2020-10-18 電力資料庫

中國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那熟人社會的特徵,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相互之間事熟悉的,而這種熟悉,往往都是有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而這種血緣關係,很大程度上是要靠人情關係來維護的。

但凡事都得有個度,過之則不及。我自小生活在城市,對農村生活極為陌生,只有若干年前隨老公回四川過年 ,體會過農村有多重視人情往來。那段時間正趕上殺年豬,隔三差五還有人慶生日,這種「大日子」逢請必到 ,逢去必不會空手。那時候禮不是很重,一包紅糖、一塊布料、三元或五元錢,都拿得出手而且很體面。去吃酒席的則是家裡有多少人去多少人,而且是從中午到晚上整整吃一天。我們一大家子總共八個人,那麼多張嘴送禮卻那麼少,浩浩蕩蕩的隊伍總是令我心生不安。但是去了以後才知道自己想多了,那裡民風淳樸、待客熱情,我一個外來人被待若上賓盛情款待。

一直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其實筆者想,大概有人的地方都是這樣的吧,可能是有的地方表現不明顯而已。像花錢辦事這種事情,大城市可能被消滅了很多,但是在小地方,還是非常多的,有熟人好辦事,這是大家都了解並且默認的潛規則。而且大概也沒辦法完全消除。

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人情往來就非常重要了,越窮的地方越是這樣。當然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人情往來進一步發展就是賄賂、貪汙。

其實從人情往來支出的絕對值(均值5600元左右/每年)來看,絕對值並不高,很多城裡家庭的年度人情往來支出甚至都高於這一均值,但是農村家庭的年收還是跟城裡家庭略有差異的,所以這也導致了農村家庭人情往來支出佔比較重。

由於家庭年收稍微低一點,所以當人情往來支出頻繁之下,其佔比就相對較高了。事實上,城裡家庭每年的人情往來支出不會低於6000元/年這一標準的,城裡和農村的區別在於:城裡單筆支出會重一點,但是涉及的面很窄,僅限家庭男女雙方的直系親屬,以及單位相關局部的人和事,不會將面拓寬。

總結一下,農村家庭人情支出佔比高度1/6一方面是因為人情支出頻次較多,另一方面則是農村家庭年收整體基數偏低。

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但這需以真摯和尊重為基礎。任何面子心理、攀比意識,顯然都逾越了交往的初心,容易催生人際關係的負能量。正因此,既要勇於對變味的「份子錢」說不,更應從自己做起,不製造虛偽的「人情債」。惟其如此,「人情」才能跳脫世俗的窠臼,回歸真實的本色。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村家庭支出 1/6 用在人情往來,只比吃飯少一千多元 | 好奇心...
    春節臨近,人情往來的高發期也即將到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多年以來對全國 31 個省份、273 個村莊、3829 家農戶家庭開展調查研究,近年來一個趨勢是,農村的人情消費支出增長較快。此前,這個研究中心也做過一份關於農村人情消費支出的調研,時間跨度是 2008 年-2011 年,調研對象也是來自 31 個省份的 3000 多戶農村家庭。在那四年中,農村人情消費支出呈現出頻率加快、費用上漲、壓力增大的趨勢。
  • 一個中部地區農村家庭的人情帳本
    照片由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提供  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薑紅(應研究者要求,化名)的調研中,有一個詳盡的家庭人情往來帳本的樣本。  這是江漢平原上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農家,一家6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上兩個孩子。
  • 農村社會都有那些人情往來?有什麼意義?
    農村社會都有哪些人情往來?有什麼意義?誠然像問答中描述的一樣,在農村人情來往是很多的,有很多時候都超乎你的想像,或許我們你並不理解但它真實存在。為大家敘述一下我的家鄉所存在的人情來往。婚喪嫁娶是在農村最為常見的,結婚是人生中頭等的大事,在我們這裡結婚的前兩天,主人家就備好了酒席,農村俗話三支以內的同族同宗的男女老少都會來幫忙,買菸酒蔬菜,安排結婚車輛,房間內的花燈擺設……所有你能想到想不到的都會有人幫你安排,給你出主意。一般一個村子關係一般的隨禮都是100元,其餘的都是看關係的遠近和主人家的為人處事。總之不會有白喝酒的哦。
  • 被迫跟風隨大流 53.2%的人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新浪網,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參加),多數人每年在人情消費上花費1000元~6000元之間(64.4%),但超過6000元的也佔到近兩成(19.1%)。53.2%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受訪者中,80後佔32.6%,70後佔43.2%,60後佔15.9%。
  • 農村人情負擔重?究竟是什麼讓人情變得沒有人情味?
    所以人情這事放到村子裡是非常可怕的,雖然金額小,但是基數大啊。祖輩生存在這裡,家庭繁育大了,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怎麼也有一打,同齡人從小學到高中,怎麼也有幾十個,有的是不能拒絕的。像同村的鄉親,平日裡有事都會互相照應互相幫忙,怎麼能要出人情的時候就躲開呢?
  • 農村已步入「後人情」時代,不管承認與否,農村這4種人情別欠好
    一直以來,農村都是一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也正是有了這份有溫度的人情,才給了農村有別於城市的熱絡和厚實。哪家有事,也是基本說下,村裡的人都會幫忙的。你家出個人,他家來個幫手,本來挺大的一件是事情,也就在三三兩兩的幫襯中輕鬆地解決了。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文/素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人活在世界上,要想活得好,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智商。情商要有,你才能夠讓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當中。富有書生意氣的人,抱著「有理走遍天下」的信念,災怎麼氣昂昂地往前衝,最終往往會是剪不斷理還亂。如果不是絕對的利己主義,那麼「洞明」「世事」和「練達」「人情」還是必要的。
  • 新農村也有新難題:欠人情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五種人情最好別欠
    新農村也有新難題:欠人情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五種人情最好別欠 在國家的號召以及農民朋友的努力下,農村確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變化,新農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 農民記帳36年 人情和學費開銷最大
    今年64歲的崇陽縣銅鐘鄉農民沈懷德,一筆一筆記錄著他的人生、家庭變化,社會、時代變遷。從1981年農曆七月十八(8月17日)懷揣10.6元現金、負債35.45元,到今天擁有7個子女近10個孫輩,平房兩棟,年收入近8萬元。沈懷德的帳本分為現金、農業收支、人情往來、學雜費、稅費、副業、養殖等項目,密密麻麻的數字背後,就是一個當代農村發展進步的縮影,折射出大時代中一個普通農民的命運起伏。
  • 喝喜酒給600紅包,轉身又出200分子錢,農村人情你受得了嗎
    但是,還沒等回到家,父親就聽說另一個親戚因為癌症住院,做完手術回家休養,於是有折道去他家看望了一番,出了200元分子。晚上回家附近算了算,今年以來光在農村老家出的分子錢已經超過15,000了。這還是因為年初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不能走動,很多事情都沒有去操辦,否則的話現在估計已經超過2萬了。說實話這幾年明顯感覺農村紅包分子錢越來越重,甚至到了有些不堪重負的地步。
  • 變味的鄉土人情:農民年收入萬元隨禮需三四萬
    上篇:變味的鄉土,沉重的人情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人情往來,尤其在農村。適度的人情往來確實能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維繫和諧的人際關係。「農村擺酒名堂很多,大體上可以用『三生(升)三事』來概括:三生(升)即生日、生子、升學;三事指婚事、喪事、雜事,前兩個事好理解,後面的雜事包含內容就多了,購車、買房、搬家等,只要想辦,就有理由辦。」丁祥威說。  三峽庫區一村支部書記趙祥瑞透露,村裡一村民考了駕照,竟然也辦起酒席來。
  • 少些人情宴 多些人情味
    一些農村地區的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之風盛行,社會廣泛關注,群眾反映強烈。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成為當前鄉村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其中的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記者:您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鄉村治理問題,對於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紅白喜事及其發展變化,您有什麼觀察和思考?
  • 《人情新風「宿9條」》正式發布 宿遷人情新風有了「操作指南」
    1月10日,為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推進人情減負、弘揚文明新風,在廣泛徵集意見建議、深入調研走訪、專題研究討論的基礎上,經反覆醞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牽頭制定的《人情新風「宿9條」》(以下簡稱《宿9條》)正式發布。那麼,《宿9條》制定的背景是怎麼樣的?有哪些人情往來要減負?
  • 《同喜》因為「份子錢」惹出的鬧劇,變了味的人情往來
    《同喜》是一部反映現代農村生活的喜劇電影,它講述了村裡老好人賈有權以經營飯店為生,卻由於村裡隨禮風俗,導致入不敷出,從而引發了有關家庭、金錢等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編劇楊志剛在採訪中說道:「近幾年,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地方受當地風俗影響,在辦酒席時好面子、大操大辦,給很多人帶去不少煩惱對社會風氣也產生了不利,於是就創作了這個劇本。」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深度好文)
    懂得人情往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佔人便宜,這是你獨善其身的教養。「達則兼濟天下」,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
  • 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江蘇宿遷倡議「人情減負」
    快過年了,又是人情往來的高峰期。圖/視覺中國1月10日,宿遷發布《人情新風"宿9條"》,其中,「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等引發熱議。在廣泛徵集意見建議、深入調研走訪、專題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宿遷制定了《人情新風"宿9條"》。宿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夫生: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在人情消費方面,也還存在名目多,金額大,繁文縟節多,人情風成了人情債,給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負擔,群眾有期盼,我們就要有回應。
  • 宿遷臨淮鎮:破局「三法」為人情往來「減負」
    「以前,我們本地的紅白喜事是請客範圍廣,人多;各種由頭,事多;互相攀比,禮多。」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溧河村黨支部書記化友利說。2020年春節前,宿遷推出人情新風「宿9條」,泗洪縣積極踐行,大力實施人情消費減負年及文明鄉風引領行動。「這個號召真的是非常受群眾歡迎,『人情減負』免了不少糟蹋錢的事情。」化友利深有感觸。
  • 宿遷:人情負擔減下來 人情新風揚起來
    「宿9條」寫進村規民約人情新風勁吹鄉村「以前,人情來往名目多、禮數多,許多人只能抱怨,如今,婚喪嫁娶文明辦已逐漸形成風氣,既減少了麻煩,減輕了他人的負擔,重要的是人情味還增加了。」全市「一盤棋」推動人情風回歸本源「宿9條」發布10天內,央視、學習強國APP、人民網、新華網、《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87家主流媒體發布報導1.2萬餘條,累計點擊量超6000萬次,人情新風「宿9條」等微博話題持續多日佔據熱搜榜前列。
  • 農村俗語「井深槐樹粗,街寬人情淡」,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說「飽諳世事慵開眼,會盡人情只點頭」,這就是老於世故,明哲保身的含義!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大多富有哲理,需要人仔細揣摩,比如說「備席容易請客難」,操辦酒席無非是花錢多少的事,但是要想請到貴客可就難了!
  •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這麼小的姑娘都知道佔人便宜不對,我想這便是教養吧。竟也知道「人情往來」這回事!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關於「父親用三碗雞蛋面教會孩子不佔便宜的意義「。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地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麵很快見底。兒子意外發現自己碗裡也藏著蛋。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似「吃虧」的事,實則是幫孩子傳送「教養」和「修養」的道理。而這兩種人在社會上不會混的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