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020-12-18 陽陽說畫

《溪山行旅圖》軸,宋,範寬繪,絹本,淺設色,縱206.3cm,橫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右上角上有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用楷體工整寫就的"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個字,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有"範寬"字題款,因而被確認為範寬真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巖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範寬」二字款。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稱其「宋畫第一」。

徐悲鴻在世時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範寬(生卒年不詳),生於五代末,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尚在,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範寬原名中正,字中立,因其習性溫緩,世人謂之「寬」,遂以範寬名世。善繪山水,在師法荊浩、李成筆墨的基礎上,飽覽所居之地終南、華山等處煙霞雲壑,形成構圖飽滿、落筆蒼健的藝術風貌。宋人將他與同時代的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等。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字畫,印象最深的是範寬的「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為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是他傳世的唯一真跡。也是臺北故宮的天字號重寶。宋 範寬 溪山行旅 縱 206.3釐米 橫 103.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其中「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有明顯的宋代特點,說明此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宮中。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宋畫第一」《溪山行旅圖》,它還有個小秘密
    《溪山行旅圖》是我國宋代著名的畫家範寬的作品,它被收藏與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溪山行旅圖》堪稱臺北故宮三寶之首。它是存世繫於範寬名下的山水畫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一神品"。範寬範寬宋陝西耀縣人,他的山水畫總體特徵雄強渾厚、深沉健壯。作品章法突兀,境界開闊,筆墨拙重,刻畫精微。他性情寬厚、崇尚道家、師承北派、隱居關陝。
  • 《溪山行旅圖》在臺北故宮展出 回顧傳承及影響
    原標題:《溪山行旅圖》在臺北故宮展出 回顧傳承及影響   來源:藝術新聞中文版   逢建院90周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典範與流傳——範寬及其傳派大展」,不僅可以一睹範寬真跡,本展更是梳理了宋代山水畫大師範寬對後世影響的廣度與深度。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並且,以上畫論文字形容的繪畫風格,與每一幅範寬名下的山水畫都能符合。所以回到我最初的立論,以《溪山行旅圖》為例,像這樣一幅最能代表範寬繪畫風格的千古名跡,也還是問題重重,中國畫鑑定之難可見一斑。像《溪山行旅圖》這樣的孤例,除了前文提到的「範寬」款識的問題之外,我們只能從文字到圖像,從畫論中的一些「乾貨」來印證《溪山行旅圖》是不是範寬所繪。
  • 臺北故宮鎮院之寶範寬《溪山行旅圖》今夏展出
    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三件藏品一直令遊客趨之若鶩,其實,從繪畫層面而言,真正的鎮院三寶另有所屬——即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三件宋代名作。  《溪山行旅圖》堪稱三寶之首。
  • 何謂高山仰止——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賞析
    《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絹本,206.3釐米X 103.3 釐米。 2011年——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這些作品,均曾被現代名家陸儼少稱為「銘心絕品」,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為「共同代表著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其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更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 範寬《溪山行旅圖》筆法分析
    【名稱】北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年代】北宋【簡介】絹本,淡設色,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繪畫風格相當於山水畫作的裡程碑。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亦為臺北故宮鎮院之寶。
  • 「名畫鑑賞」範寬惟一真跡《溪山行旅圖》到底妙在哪裡?
    宋 範寬 溪山行旅 縱 206.3釐米 橫 103《溪山行旅》為中國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此圖是他傳世的唯一真跡,也是臺北故宮的天字號重寶。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裡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細看畫,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鑑也在其中。▼ 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畫中人物與馱獸比例雖小,但面目、裝束、道具都不馬虎,動作亦十分鮮活,證明範寬並不只有山石造型方面的功力而已。
  • 名畫欣賞: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範寬(北宋)絹本墨筆206.3cm×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該畫是宋初全景式山水畫的經典之作,以高遠構圖繪巍峨山體。近處山道上,是左行的一隊旅客,四頭騾馬載著貨物正在艱難跋涉……畫作的寫生意味較多,採用雨點皴和積墨法,塑造出巖體的陰陽向背和堅實質感,有如行夜山般的沉鬱,襯託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得山之骨。所畫的崇山峻岭,密林茂葉,正是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典型特色。原作的上方,估計因有所殘缺而裁掉,更顯得頂天立地,增加了雄偉壯觀的氣勢。
  • 漢橋話畫:範寬《溪山行旅圖》宋代全景式山水畫的高峰
    文章來源於畫家邱漢橋新浪微博《溪山行旅圖》,北宋,範寬,絹本墨筆畫,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用文武來區別李、範這兩位宋早期山水畫大家,的確有十分形象的妙處,如果將現在這幅《溪山行旅圖》與前面的《讀碑窠石圖》兩圖並置,我們也會與王詵有同感。《溪山行旅圖》稱得上是幅皇皇巨著,這樣的畫可能要遠一點兒距離才不會被它的氣勢壓倒。《溪山行旅圖》從各個方面都為我們展現一個雄強渾厚、充滿震撼力的山水世界。
  • 尋找範寬《溪山行旅圖》隱藏的作者籤名(高清晰)
    「溪山行旅圖」是範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佔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明清時期的著錄裡,沒有提到畫家的款印,不過歷來收藏者對此畫出自範寬確信不疑。
  •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
    第三講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溪山行旅圖》賞析,宋畫第一的畫究竟是怎麼樣的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宋畫第一。」溪山行旅圖作者是北宋範寬,範寬(950—1032),北宋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仲立,漢族,陝西人。北宋 李成 晴巒蕭寺圖這幅《溪山行旅圖》,後世也有模仿之作,例如元末畫家倪贊的《虞山林壑》,明朝的沈周《策杖圖》等,都有相似之處,但在氣勢與胸懷上,就差了很多了。
  • 千年後發現《溪山行旅圖》範寬籤名 李霖燦:能與範寬有此因緣,不負...
    ■範寬 溪山行旅圖■藏在畫作右下角樹叢中的畫家籤款■郭熙 早春圖■範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近日,國之瑰寶、北宋山水畫扛鼎之作《溪山行旅圖在傳得紛紛擾擾的各種消息中,「尋找範寬籤名」,也成為一種充滿儀式感的觀畫體驗。範寬原來是個落拓不羈的山人?為了找出作者的籤名,人們用眼睛和放大鏡尋找了近千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任副館長李霖燦,為什麼能成為這個幸運兒?他是怎樣找出來的?
  • 宋代第一書畫名作——《溪山行旅圖》
    1958年8月5日,藝術史家李霖燦先生,和往常一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著四十年都熱衷的讀畫工作,這一天,他讀的是北宋名畫《溪山行旅圖》。據他記載:「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範寬二字的名款赫然呈現。」這一激動人心的一刻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化為了永恆。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明年秋季,臺北故宮推出的「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將同時呈現美術史赫赫名跡、三件北宋山水巨作——宋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故宮博物院南薰殿始建於明代,位於紫禁城西南角。
  • 宋畫的最強陣容!「溪山行旅、早春、萬壑松風」將同時展出
    2011—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書法、古畫等14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