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如何培養學生收集作文素材的能力,看完真是漲知識!

2020-12-16 滿滿de正能量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難點之一。學生作文最大的困難不是不會寫,而是覺得沒什麼可寫和不知寫什麼。那麼如何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筆者認為除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外,教師更加應該注重對學生收集素材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作文教學也應該是開放的。教師必須想方設法為學生打開這扇窗,把學生從各種枯燥繁瑣的練習中解放出來,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引導學生放眼廣闊的生活,放眼大自然。葉聖陶先生說過: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多樣化的生活,同時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收集素材,真正做到厚積薄發。

一、多體驗,有感而發,寫作就是表達自己的心理所感,自己的心理沒有感受,怎麼可能寫出獨特的心理感受呢?相比於聽別人說或靜止的觀察,親身參與活動是形成活動體驗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教師要善於組織一些主體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有感而發。1.多參觀、旅遊。想要寫好參觀、遊記,就需要多帶學生去參觀、遊玩,讓他們感受當地的一切。由於學生是身臨其境的,所見所聞自然歷歷在目。而且我要求學生在參觀、遊玩時注意記錄,於是學生就會有意識、有選擇記錄在自己的所見所想,為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事實證明這樣的體驗對學生的習作有很大幫助。如在一次寫春天的習作時,我帶學生去參觀了離我校不遠的西園。學生認真地參觀了西園,觀察了春天的西園景色,並將所見所聞做了詳細地記載。當作文上交時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作文十分真實,由於所見所想都出自自己的內心,學生不再為沒話可寫而煩惱,教師也不會因為學生千篇一律的作文而感到指導起來有心無力。

2.多觀察、接觸。對於一些描寫事物的習作,我會安排學生親身接觸要寫的事物,讓他們對該事物有個全面的了解,再進行習作。如在寫一種玩具的作文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好好地玩一玩自己的玩具,在玩中仔細地觀察玩具的外形特點,然後有順序地對自己的玩具進行介紹,並指導學生要將玩具的特點具體地體現出來。接著我又啟發學生大膽想像,說說自己與該玩具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使學生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拓展。因為玩具是學生自己的,自然有話可說,寫作就水到渠成了。3.多操作、實踐。如果我要求學生寫一篇家務類的習作,我會先請學生在家做一件家務,第二天在學校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再讓學生將做家務時的所做所想記錄下來。如在寫《包餃子》的習作時,我們先進行了一次包餃子的活動,讓學生親手包一包,體驗包餃子的快樂,然後把過程和感受寫下來。這時學生就不怕沒內容可寫了,寫作效果立竿見影。

4.多活動、遊戲。平時,我會在班中舉辦各類活動,和學生一起遊戲,使學生置身於其中來體驗、感受再來進行習作。如在寫《記一次……遊戲》的寫作時,我和學生一起玩了搶凳子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學生更能深切地感受這個遊戲,體驗這個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然後請學生把自己玩遊戲時的感受和同學們的表現進行交流,最後寫成習作。在寫作時他們把遊戲的過程描寫地淋漓盡致,將自己的感受體現地酣暢淋漓,作文真實、生動,富有童趣。教師只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抓住一切機會,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去體驗生活的一切,讓他們親身經歷、感受生活,並以自己的體驗作為寫作的素材,才能收穫到一篇又一篇熱情洋溢,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

二、抓點滴,雙管齊下作為教師,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事先不曾預料的偶發事件,對這些偶發事件的妥善處理,有時會收到出奇不意的教學效果。一天上晨會課前,我發現班級的垃圾桶裡有兩個包子,詢問後得知原來是我班的小雯同學因為吃早飯吃不掉就把包子扔了。看到這一情景,我覺得必須進行教育。於是在晨會課上請同學們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學生的反應多種多樣,有的說小雯扔掉包子不對,不珍惜糧食;有的說包子可以帶回去給家長吃;有的說包子扔了就扔了,也不值錢;也有的同學背起了古詩《憫農》……對於學生的種種說法我不做評價,請學生就這件事寫一篇習作,可以寫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這件事的經過,只要圍繞這件事寫就行了,字數不限。有了剛才的討論,學生的習作駕輕就熟地完成了,很多學生的習作寫得大大超過了平時水平。有的學生寫《包子風波》,有的學生寫《可憐的包子》,有的學生寫《珍惜糧食》,有的學生寫《不該發生的事》……

一篇篇具有真情實感、表達流暢的作文很快完成了。這次的習作,我只是抓住了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不但讓學生可以練習習作,而且進行了珍惜糧食的品德教育。因此,作文教學中要及時把握和鞏固「我要作文」的初生狀態,以後學生就會在某些思想火花的驅動之下,產生主動尋求有關材料的欲望;而一旦找到學生所需要的有關材料,暫時擱淺的「我要作文」的寫作衝動便會再度湧起。這樣,一篇篇成功的作文便會從學生的筆端奔湧出來。因此,讓思想的火花在與外物的撞擊中升騰,乃是學生在作文成功路上邁出的極為重要的一步。三、重閱讀,厚積薄發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呂叔湘先生說:「閱讀的本領學會了,自己寫文章就不難了。」這道出了讀與寫的密切關係。閱讀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教師可以從讀的興趣中引導學生,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他們的寫作增添素材。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首先要把課本閱讀好,理解透徹。課本中的課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實際上都是一些很好的範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鑑學習寫作方法的好範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培養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除了讓學生學好教材上的範文以外,還要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讀書的時候,要求學生要真正讀懂其意,體會其情,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所感悟,寫出讀後感,要學會摘錄、仿寫、改寫、縮寫、擴寫、續寫等。這樣持之以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也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

作文指導要從素材的收集入手,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小學生思維活躍,不喜歡受束縛,他們的思維又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因此,教師要盡力為學生打開「這扇窗」——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多閱讀,收集對自己有幫助的文字材料,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一句話,要豐富生活,勤於積累。只有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才能在語言表達的指導上著力,學生才會樂於表達,善於表達。

相關焦點

  • 教育雜談:漢語拼音教學的創新與實踐,看完真是漲知識!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培養創造性人才,教育責無旁貸,語文教育責無旁貸。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進行創新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們亟待探討、解決的問題。學齡前的兒童正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育創新意識的關鍵時期。
  • 教育雜談: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看完真是漲知識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 教育解析:如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看完長知識了!
    這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是難免的,因為小學生接觸事物少,觀察能力差,又不懂得表現手法。因此,在近幾年的作文教學中,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從讀知寫,從讀學寫,從讀練寫」來把自己的作文寫具體。一、從「六要素」入手,明確「寫具體」的要領小學階段的習作重點是記敘文,而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章。
  • 教育雜談:關於建設學校精神文化的教育,看完真是漲知識!
    我們學校在經過思考實踐後,也確立了自己的理念——育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書籍是知識的載體,學校是文化的樂園。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教育的智慧並不是經驗的累積,還必須在實踐中對經驗加以理性的反思,必須通過閱讀時時汲取鮮活的知識。我們認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不是知識和學生之間某種傳遞和運輸的機械,不是文本知識的「現蒸現賣」,而必須是博覽群書、融會貫通、知己知彼的厚積薄發。
  • 教育雜談: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情景教學,看完真是漲知識!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根據教材特點創設情境,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如果我們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特點、教學重難點去設計情境,那麼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很可能流於形式,甚至會使教學手段庸俗化,那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 【教育雜談】 培養知識生產者需要重視思維教育
    為免於淪為純知識消費者,建設知識生產大國、強國,智育再也不能止步於結論灌輸,應以高端思維的養成為核心。以歷史教育為例,美國歷史學會將歷史教育的目標定位為:歷史學家利用自身技能從大量原始資料中選擇相關信息,並批判性地評估其可靠性、準確性、觀點以及與已收集的其他信息的可能聯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確立的教育目標是能夠評估原始資料、解釋證據和構建歷史論點。
  • 講故事,為作文積累素材,1到3年級學生如何進行作文訓練
    關於1到3年級的小學生如何為寫作文做準備,已經介紹了朗讀法、遊戲法,今天,圍繞如何激發孩子寫作文的興趣,我想繼續談一談、聊一聊。介紹講故事法,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不再視作文為畏途。這個方法是受錢穆老先生的啟發而得出來的。
  • 人文教育:小學語文背誦的作用探究,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一、背誦是語言積累和學習的重要途徑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決於頭腦中記住的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因為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是人們進行思考和表達的依據."儲存"就是將輸入的知識信息最大限度保留在人們的記憶裡而不是本本上.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不能儲存,學習活動就無法深入發展.不斷的儲存,逐漸積累,就是語文學的基本形式.而儲存積累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誦.現代語言學認為,不管語言如何複雜,它只是一種操縱的習慣.學習者完全可以通過強化、塑造、模仿而成.中學生頭腦中沒有多少有關書面語言的認知結構供其作為學習和記憶的參照物.背誦名家名篇,可以為他們提供典範的遣詞造句的樣本和參照物
  •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就是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進行數學運算,形成數學感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感」,是一種動態的數學思維活動。
  • 作文:對於小學生,這樣收集素材,寫作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也許,對於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老師讓寫作文,寫的跟流水帳似的,早晨幹了啥,中午幹了啥,下午又做了什麼,一天很高興或者一天和鬱悶。就這樣快了的假期生活作文就完成了。其實對於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歡寫作文,主要是沒啥可寫的。
  • 美術鑑賞: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的培養,真是漲知識了!
    培養創造能力是美術學科最重要的教育功能。要成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就要正確認識創造力,掌握培養創造力的科學方法,從多層次,多角度展開,有意識地去發掘教材、教法等蘊藏的培養創造力的因素,相信學生,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筆者認為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獨創性思維的培養
  • 如何培養寫作能力,作文是語文學習的堡壘,成績差距比的就是寫作
    寫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讓學生頭疼的一個環節,語文學習能力太差,就不會寫作文,老師講的寫作方法就理解不了。怕寫作文,難寫作文也是不少小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想要逃避的問題。可是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五六年級,語文成績拉開距離,尤其是尖子生之間比拼的就是作文。中低年級,沒有給基礎知識和閱讀打下基礎,在寫作中就很困難。
  • 觀察是獲取材料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如何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解決材料的問題,而觀察生活獲得真實材料是學生作文素材的重要來源。好多學生怕寫作文,煩寫作文,或寫起來空洞,言之無物,其原因主要在於不會留心身邊的各種事物,不注意觀察、體驗自己的生活,缺乏動腦分析的能力。社會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識為基礎,經常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積累材料,聚神凝思,寫作才會境界高遠,個性凸現。
  • 現代教育理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看完學習了!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進步是教育的終極目標。語文教學「應在繼續進步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定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新題目的深度和廣度」,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我們要引導他們的創新喜好,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 高中作文:提高高中作文能力,高中作文萬能素材,助力考試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佔試卷的一半分數。如果學生寫的作文好,那麼學生的文化素養一定不會低。不難發現,語文成績良好的學生在作文方面寫得很好。然後,許多基礎能力差的學生不僅在作文上沒有邏輯,而且經常有錯別字和錯誤的句子。
  • 小學生作文「二十年後的我」走紅,老師看完氣憤,讓學生站著聽課
    文/琳妹說 寫作業同時也是檢驗各位學生對課堂上老師所講述知識點掌握程度的直接反饋,作文的作業一般是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寫完就當場交,還是放學回家去完成呢。
  • 資深教師淺談如何幫助學生寫作文
    摘要: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運用寫作知識進行寫作的能力,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將作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人的生存和發展等生命活動的需求之中,融入到人的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之中,融入到塑造學生優秀人格的實踐活動。做到四個關注:關注生命、關注生活、關注生本、關注生長。
  • 小學作文技巧:低年級作文素材如何找?從身邊各處找
    其實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同學來說作文的難度在於題材的類型,而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低年級的學生更怕的是沒有素材引用。書本閱讀積累的素材或許還不夠支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論證,所以低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去尋找身邊的素材呢?跟著智慧筆小編的步伐,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 小學生寫人物作文,老題目新寫法,語文老師教你如何寫高分作文
    孩子們會特別想當小記者,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採訪身邊的家人。更有的小學生真的採訪到媽媽的同事,收集了很多媽媽的評價。孩子們會在作文裡寫到,原來媽媽是這樣的人,我真是不了解她。通過當小記者,孩子們會對所寫人物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而且還能搜集到寫作素材,發現不一樣的寫作特點。媽媽不再是和藹可親,可能是雷厲風行,也可能是有些自私。
  • 【教育雜談】引入數學文化,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各國數學課程改革都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作為重要任務。然而在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嚴謹性都很突出,趣味性較之於人文學科相對較少,導致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數學學習的效果不太理想。數學不同於其他人文類學科那樣有語言文字的詳細介紹,數學向學生呈現的大多是數字、符號、圖形、推理、計算、證明和空間模型等。